5G基帶晶片之戰:五強格局初顯(下)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03 涌動:二代基帶晶片之爭

2019年,是5G商用的元年,而智慧型手機被稱為5G最適宜的應用之一。

在手機廠商競爭背後潛藏的行業發展規律中,核心晶片技術關鍵作用日益凸顯。

它決定著手機的最終體驗,並牽動用戶和市場。

而在市場需求升級情況下,各路豪強逐步進入第二代際5G基帶晶片競爭。

1月24日,在MWC 2019預溝通會上,華為發布了號稱世界第一款單芯多模5G基帶巴龍5000。

這款多模終端晶片採用7nm工藝,支持5G SA(獨立組網)及NSA(非獨立組網),向下兼容4G、3G、2G網絡,在Sub-6G 200MHz頻段實現4.6Gbps下載速率,在毫米波800MHz頻段則達到達6.5Gbps。

華為當時稱,巴龍5000「是全球最強的5G基帶」。

發布會現場,華為消費者業務CEO余承東一如既往,顯得底氣十足。

他用巴龍5000與三年前發布的高通驍龍X50進行系列對比,從圖中可以看出,驍龍X50在多模支持、NSA/SA支持、200M帶寬支持,高速率、多頻段、上下行解耦方面均弱於巴龍5000。

三年磨一劍,這款5G基帶晶片讓華為擁有了推出5G商用手機,及進行新終端戰略布局的能力。

與發布巴龍5G01時一樣,華為這次帶來了基於巴龍5000基帶晶片的華為5G CPE Pro。

這款可用於普通用戶及企業的商用路由器在5G網絡下速率可達3.2Gbps,在Wi-Fi 6技術環境下則達到4.8Gbps,是首款支持華為HiLink協議的5G CPE。

可以說,5G CPE Pro一舉奠定了華為在5G路由器領域的領先地位。

然而,余承東的對比圖很快就需要更新了。

不到一個月時間,高通於2月19日發布了第二代5G數據機驍龍X55。

相比上一代5G基帶晶片,驍龍X55從10nm升級為7nm,在5G模式下可實現最高達7Gbps的下載速度及最高3Gbps的上傳速度,同時支持Category 22 LTE帶來最高達2.5 Gbps的下載速度。

大有「龍王一出,誰與爭鋒」勢頭。

高通驍龍X55基帶晶片

據悉,驍龍X55支持全球所有主要頻段,包括毫米波頻段及6 GHz以下頻段,TDD和FDD運行模式,SA和NSA網絡部署。

同時,它還有兩個值得關注的技術特性,一是4G/5G頻譜共享,即在同一小區裡面,使用驍龍X55可以同時共享4G和5G的重疊頻譜;二是全維度MIMO,可以提升整個空間的覆蓋和效率。

顯而易見的是,晶片有著一定的「後發定律」,即通常後發的晶片有著比自家乃至行業前代更好的性能優勢。

比如,華為巴龍5000擊敗了高通驍龍X50,但驍龍X55扳回了幾分顏面。

與此同時,華為和高通首先拉開了第二代5G基帶晶片競爭的序幕,而巴龍500和驍龍X55孰強孰弱也一度成為業界爭論的焦點。

在MWC 2019上,華為一掃一年前巴龍5G01晶片無法應用於智慧型手機的窘境,高調發布搭載麒麟980 CPU及巴龍5000基帶的全球首款5G摺疊屏手機Mate X。

這款手機在鎂光燈下無比耀眼,顯示出華為5G基帶晶片技術和應用在智慧型手機端的應用飛躍。

不過,4月上市銷售且採用自家基帶的三星Galaxy S10 5G,搶走了「全球首款5G手機」的稱號。

華為5G摺疊屏手機Mate X

既是晶片又是終端廠商,華為擁有商用先發優勢。

與之相比,高通擁有更大的生態優勢。

為追趕華為,繼憑藉驍龍X50和多家終端廠商合作推出5G手機後,高通正式公布了5G戰略的最新進程,驍龍X55 5G基帶將在2020年商用。

目前,這款基帶晶片已被超30家OEM廠商採用,包括三星、夏普、中興、聞泰科技、LG、諾基亞、OPPO、松下等。

值得關注的是,紫光展銳在MWC 2019上發布了5G通信技術平台馬卡魯及其首款5G基帶晶片春藤510。

春藤是紫光展銳在2018年發布的物聯網產品。

而馬卡魯是紫光展銳全新的5G通信技術平台,目標是助力春藤物聯網產品向5G發展。

春藤510便是首款基於馬卡魯技術平台的5G基帶晶片。

2014年底,紫光展銳開始投入5G基帶預研,包括對相關協議的解讀和一些基礎算法的研發,並在兩三年的準備之後正式投入晶片研發。

簡而言之,春藤510是紫光展銳斥資上億美金,歷時5年研發的產品。

以往,紫光展銳一直遊走在中低端晶片領域,但其認為5G是切入中高端、躋身全球第一梯隊的重要機遇,而馬卡魯及春藤510的推出便是其走出的第一步。

據官方介紹,春藤510採用12nm製程工藝,支持SA和NSA組網方式及2G、3G、4G、5G多種通訊模式,符合最新的3GPP R15標準規範,且支持Sub-6GHz 頻段及100MHz帶寬,最高下載速率可達到2.3Gbps,是一款高集成、高性能、低功耗的5G基帶晶片。

然而,目前僅為12nm的製程工藝、缺少生態合作夥伴,這些問題將在很大程度上考驗紫光展銳的中高端夢。

英特爾曾於2014年以15億美元投資展訊通信和銳迪科微電子的控股公司20%股權。

2018年2月,紫光展銳與英特爾達成5G全球戰略合作。

但剛好過去一年時間,在馬卡魯及春藤510發布當日,雙方決定終止在5G晶片研發方面合作。

紫光展銳表示,和英特爾在5G上的合作從未展開。

這意味著春藤510是一款自主設計產品,且後期開發難度可能更大。

4月16日,高通與蘋果的「世紀訴訟」突然和解後幾個小時,英特爾即官宣將退出5G智慧型手機數據機業務,改而專注5G網絡基礎設施及數據中心等。

在當時的官方聲明中,英特爾新任CEO鮑勃·斯旺表示,公司在智慧型手機數據機業務中,顯而易見的是盈利能力和回報並不明確。

由此可見,雖然無法確定英特爾的決定與蘋果、高通的和解有何關係,但可以確定和錢有關。

英飛凌科技X-Gold 618-PMB9800晶片

歷史上,英特爾在2010年以14億美元收購英飛凌無線業務後,大量供應了蘋果歷代機型的基帶晶片。

其轉身離開,不僅使蘋果只能「委身」高通,也預示5G基帶晶片行業少了一個重磅玩家。

目前,英特爾仍將5G當做一個戰略重點,並在評估如何實現過去研發的一系列無線產品和智慧財產權的價值。

然而那麼多年,統領PC界處理器的英特爾依舊無法做好移動端晶片。

04 高潮:集成5G基帶成焦點

目前,5G手機商用日益臨近,5G晶片的競爭也逐漸進入高潮。

9月6日,華為在德國IFA2019上正式發布麒麟990晶片,揭開了這枚備受矚目的SoC的神秘面紗。

在發布會上,余承東強調,麒麟990實現了四個業界首款的突破:7納米+EUV 5G工藝、旗艦級5G NSA&SA組網、16核Mali-G76 GPU、大-微核架構NPU。

同時,他也不忘用麒麟990和驍龍855+X50組合進行性能比較。

麒麟990是一款基於7nm+ EUV的「全集成」5G晶片,換言之麒麟990將巴龍5000 5G基帶集成到了晶片內部。

相較於高通的外掛基帶,集成基帶設計不僅可以減少功耗和發熱,還會降低對手機內部元器件空間的侵占。

另外,這款晶片僅有指甲蓋大小,集成了103億個電晶體,而去年的麒麟980為69億個。

相對巴龍5G01的尺寸,則是質的飛躍。

華為麒麟990晶片

不過,麒麟990並沒有採用ARM最新的Cortex-A77核。

對此,華為Fellow艾偉表示,「華為不可能在每代的晶片上都把所有的技術全都改一遍,開發時間上也來不及」。

而余承東稱,一是ARM最新Cortex-A77晶片微架構,對電池壽命和續航產生負面影響;一是經過華為的嚴謹測試、不斷做實驗和調查後,認為Cortex-A77的性能有所誇大。

這聽上去多少有些「酸葡萄」嫌疑。

有趣的是,兩天前的9月4日,喜好「截胡」的三星搶在華為前面發布了首款集成5G基帶的處理器Exynos 980。

據官方介紹,這款晶片採用8nm工藝打造,實現將5G通信數據機Exynos 5100與高性能移動AP(Application Processor)合二為一。

在降低功耗的同時,減少部件所占體積,從而方便移動設備的設計。

Exynos980支持在5G網絡Sub6GHz頻段,實現最高2.55Gbps的下載速率;在4G通信環境下,最高可實現1.6Gbps的速度;在4G-5G雙連接狀態中,下載速度每秒最高3.55Gb。

此外,Exynos980內置的高性能NPU使人工智慧計算性能優化了約2.7倍;內置的高性能ISP最高可處理以1.08億像素拍攝的圖像。

11月7日,vivo與三星宣布聯合研發Exynos 980處理器。

然而,對於下行速率2.55Gbps,華為手機產品線副總裁李小龍表示質疑:因為基於3GPP R-15協議標準,100MHz帶寬能實現的理論速率最高為2.34Gbps。

基於這個限制,在過去無論華為、高通還是聯發科,對外宣稱速率都是低於這個數值。

李小龍直言:有廠商突破了這個極限,「一定有什麼奇蹟發生」。

三星Exynos 980內置兩顆2.2GHz的Cortex-A77核心和六顆1.8GHz的A55核心,GPU為Mali-G76 MP5。

由此,ARM的A77架構在5月28日發布後,大約三個月時間,華為不可能完成晶片的研發、流片、測試等一系列過程,三星為何完成了?是華為的研發能力不及三星?華為在面對國際政治的風雲變幻時,似乎無意明言苦衷,只能選用一些冠冕堂皇的理由。

紫光展銳春藤510處理器

在幾大5G基帶晶片廠商中,紫光展銳的步調略為遲緩。

歷經大半年時間,其終於完成一系列5G應用測試中的最後一組測試。

10月28日,紫光展銳宣布攜手大唐移動打通了符合3GPP R15規範的5G SA新空口(NR)網絡數據業務。

據介紹,相關測試基於獨立組網(SA)模式,採用基於春藤510的移動測試終端以及大唐移動的5G新空口無線電解決方案。

測試結果顯示,春藤510已經具備商用eMBB場景的條件,滿足絕大部分應用需求。

這意味春藤510商用已近在眼前。

在5G的主要應用場景方面,春藤510架構相對靈活,可以支持智慧型手機及物聯網終端在內的多種產品形態,應用於不同場景。

但落後競爭對手的12nm納米工藝,將使春藤510在智慧型手機應用中處於不利地位。

這也是紫光展銳在未來的一大挑戰。

一個月後,11月26日,聯發科發布號稱全球最先進旗艦級5G單晶片天璣1000,規格之高令人咋舌,一口氣拿下了十多個全球第一。

天璣的命名來自北斗七星的第三顆星,借北斗七星指引方向之意。

2019年,儘管基於聯發科4G平台的手機已經超過400款,但在高端晶片領域仍被高通壓制而鬱郁不得志。

如今,聯發科顯然將寶押在了5G上。

以部分核心數據來看,天璣1000集成一年前發布的聯發科M70 5G基帶,採用四顆2.6GHzCortex-A77大核與四顆2.0GHzCortex-A55小核的組合,相較於上一代性能提升20%,GPU、APU相對上一代則均提升40%,列全球第一。

根據官方給出的數據,在Sub-6頻段下,天璣1000可以實現4.7Gbps的下行速率和2.5Gbps的上行速率。

以麒麟990做對比,其數據為下行2.3Gbps,上行1.25Gbps。

進入年底,晶片大佬高通壓軸登場。

12月3日,高通推出旗艦晶片驍龍865、中高端晶片驍龍765和驍龍765G等。

高通稱,驍龍865的CPU、GPU、RF性能非常強,AI、5G數據機、ISP性能均為全球第一。

另外,驍龍765 5G集成了驍龍5G數據機X52,支持SA/NSA雙模5G,適用於Sub-6及毫米波,下行速度峰值3.7Gbps。

信息顯示,驍龍865採用第五代AI引擎,通過CPU+GPU+AI引擎的性能優化,將算力提升至15TOPS,處理速度比上一代驍龍855提升2倍,比競品快3倍。

此外,它還支持多達2億像素的攝像頭,及8K@30fps視頻、4K@60fps視頻等。

不過,驍龍865並未內部集成5G基帶晶片,是通過與外帶5G數據機X55連接來支持5G,下行速度峰值理論上可達7.5Gbps。

對於驍龍865為何沒有集成5G基帶晶片?高通中國區董事長孟樸表示,今年採用855晶片的旗艦機都是用的外掛式數據機,這樣去掉X50基帶晶片之後還可以用於4G旗艦機,所以也延續到了865晶片的處理。

顯然,高通應該並不存在技術問題,而是主要基於成本、營銷策略、5G手機商用進度等方面考慮。

或許下一顆驍龍旗艦晶片將集成5G基帶。

3GPP組織制定5G標準的時間表

整體而言,從5G標準的演進來看,按照3GPP組織的時間表,R16標準的完成時間將會在2019年12月,最終的5G完整標準到2020年初才會提交給ITU(國際電信聯盟)。

由此,自2020年起,5G標準制定完成及商用市場進一步成熟後,5G的爆發效應逐漸顯現,屆時晶片及終端廠商將開啟新一輪競賽。

但對消費者來說,5G終端現在的成熟度還需觀察。

目前,在初步形成的華為、高通、三星、紫光展銳和聯發科五強格局下,每家廠商的5G基帶晶片都有幾把刷子,但面對激烈的競逐及在智能終端、IoT和行業場景應用過程中,不排除有企業會掉隊,也不排除有新的玩家出現。

此外,儘管華為、高通「雙雄」並起,但另外幾家也具備影響甚至重塑格局的能力。

在5G時代,基帶晶片市場最終鹿死誰手,還有待見證。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5G晶片世界格局,中國占據過半江山

4月17日,高通和蘋果兩大巨頭之間的專利爭議水落石出,同時英特爾公司宣布推出手機5G數據機業務。其實這兩件事關係緊密,原因是蘋果公司推出的iPHoneX系列手機用了英特爾公司研發的5G基帶晶片...

英特爾「退群」,5G基帶格局會成新動態?

早前蘋果與高通訴訟案大和解,蘋果將採用高通基帶晶片後,英特爾同時也宣布退出5G基帶晶片市場,讓外界好奇,英特爾是因為蘋果才退出市場的嗎?Intel對於5G基帶晶片市場早萌生退意從根本面來看,智慧...

主流5G晶片廠商對比,誰將勝出?

這一年,5G從未來快速走到了我們眼前。此前十年中,以3G和4G為核心的通信技術讓移動網際網路發展勢頭良好,但是用戶紅利逐漸褪去,伴隨而來的是一個萬物互聯時代,這意味著4G時代即將過去,而5G則讓...

5G基帶晶片最新的研發及商用動態

5G真正商用前,頗為重要的一環就是晶片中5G基帶部分的表現。簡單來講,基帶(Baseband)其實是手機中的一塊電路,負責完成行動網路中無線信號的解調、解擾、解擴和解碼工作,並將最終解碼完成的數...

主流5G晶片廠商對比,誰將勝出?

2018年,5G無疑成為熱搜之一,5G標準凍結、網絡試驗開展、試商用正式啟動、設備商被禁、華為獲得25份商業合同......每個事件都掀起一片熱潮,牽動人心。這一年,5G從未來快速走到了我們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