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的婚姻就是各取所需
文章推薦指數: 80 %
軟銀收購ARM,成為今年以來最大的一筆收購案,鑒於ARM在半導體行業的特殊地位,一時間眾說紛紜。
我不建議將此類收購過分政治化,特別是扯到什麼國家戰略的高度。
以現在中國的半導體設計水平,無論是桌面還是移動端,自主開發出符合消費級市場價值和技術需求的處理器,至少還有10年的差距。
所以在這個層面上扯政治抵制,實在屬於完全不懂技術的「熱血青年」,畢竟從任何層面上,美國英國還是日本,都是一樣的「對手」,沒什麼親疏遠近。
如果真要評價這次交易,我個人的看法是「完美的契合了雙方各自的根本需求」。
軟銀付出了相對高額的聘禮,娶來ARM這個年輕能持家的「白骨精」,至少比起ARM現在的市值和價值來說,這個溢價額度算得上豐厚了;ARM的股東們交出了對未來公司的控制權,直接點說就是長期的盈利分紅。
那麼各自的根本需求呢?對軟銀來說,收購Sprint帶來的不確定性讓軟銀需要一個更為長期穩定的現金來源來穩住陣腳,這個現金來源最理想的就是在非常穩定的營收基礎上還能有無限的增值空間,這點是連阿里巴巴都無法做出保證的事情,更不是一個「部落衝突」能給予的安全感,所以軟銀寧可拋售兩者的股份來換取拿下ARM的未來盈利所有權。
在這個世界上,比ARM更符合這個長期穩定盈利預期的公司不是沒有,但軟銀要麼買不起,要麼不是軟銀關注的信息產業,所以環顧整個信息產業的企業,ARM幾乎是唯一的選擇了。
至於ARM,現在英國人最欠缺的恐怕就是對未來的安全感了,ARM自然也不例外,甚至這種被收購的緋聞已經傳了十幾年,ARM早就想找棵大樹好乘涼了。
就算每年出貨的ARM
核數量比地球人口都多,依然無法掩蓋ARM業務規模小而局限性大的本質。
找個穩定的靠山,不僅ARM自己需要,ARM的客戶們同樣需要,因為一個隨時可能被競爭對手收購併私有化的ARM是無法讓客戶對其百分百的信任的,這對ARM日益擴大的業務來說,是一個比技術研發更難公克的心魔。
僅從這點講,軟銀未必是唯一理想的夫家,但至少符合了ARM所有的心理預期,聘禮開足了,ARM沒有理由不嫁。
軟銀花了巨額聘禮,換來ARM未來的盈利能力,這筆交易虧不虧其實並不好算。
因為對軟銀來說,300多億美元的支出意味著每年要從ARM身上搞出超過10億的盈利來才算合格,以現在的規模來看,ARM還遠遠達不到這個要求。
ARM的盈利就是專利授權費,不管是架構授權還是內核授權,只要用一個ARM內核就要交一份錢。
無論是手機處理器還是MCU,亦或是實時處理器,ARM所在的領域都是絕對領導者。
從長遠預期來說,隨著英特爾基本宣告重返手機AP戰略的失敗,ARM的盈利能力是篤定看好的,並且三五年內一定會繼續保持兩位數的增長。
特別是如果SGX系列GPU真的如傳聞被蘋果私有化了之後,幾乎智慧型手機市場上唯一的AP和GPU開放IP就只剩下ARM一家了。
另一方面,即使智慧型手機市場達到飽和,ARM的盈利依然會持續走高,畢竟手機年產量不再增長,但每個手機里的ARM核可是在不斷攀升,目前一部安卓旗艦機型手機內使用的ARM內核已經可以以兩位數來計算了,就算是蘋果三星高通這類的架構授權客戶,單支手機用上五六個ARM內核也不算稀奇。
更別說ARM現在已經成為32位MCU事實上的標準內核,兩三年內ARM內核32位MCU應該可以占據32位MCU市場的半數以上份額,這部分論授權費的收入比較智慧型手機只高不低了。
普遍的觀點中有一點我是認同的,軟銀在賭物聯網的光明前景,賭ARM內核在物聯網的端應用中獲得更為龐大的市場空間,而這個最直接的不是手機AP,而是MCU和實時處理器R系列。
但另一部分說軟銀希望用ARM核來爭取物聯網的話語權我不認同。
為啥不認同呢?因為物聯網的生態核心和控制端在頂層,而底層的硬體主要是為各層的應用服務的,就算都用ARM核又能影響頂層多少呢?在硬體越來越便宜或者有人頻繁喊出硬體免費的今天,指望用硬體去一統江湖算得上封建社會的思維了,硬體正在變得越來越通用化,通用化的硬體只有走量才有盈利的空間。
就像英特爾喊了好幾年的端到端,甚至拋出物聯雲的概念,可是現實呢,其處理器還是各自為戰,並沒有真正給客戶帶來端到端整合的獨特體驗。
這個觀點比英特爾還虛幻的就是,ARM作為一個IP核只有授權給某些客戶開發出晶片才能真正稱得上硬體,而從硬體的IP核端去控制一個龐大的產業,這種大膽的設想就算是霍金的思維都自愧不如。
雖然ARM的內核可以用相對通用的軟體平台進行開發,但並不意味著可以用同樣的軟體去操作控制,畢竟沒有一個ARM內核的產品是ARM生產的,這些ARM的客戶不會輕易讓出對晶片開發系統的個性化控制權的。
另一個更不靠譜的分析觀點是,擔心軟銀收購ARM後會自己開發晶片,這種情形在當年MIPS被私有化之時曾經出現過,造成的結果就是MIPS這個曾經紅極一時的內核架構逐漸被邊緣化。
同樣軟銀如果自己做晶片,那麼很快客戶就會慢慢流失,沒有人會願意用競爭對手的內核,最後的結果就是ARM內核一樣被邊緣化。
英特爾為啥在AP端搞不過ARM,就是因為英特爾面對的是ARM身前站著的十幾家客戶助威。
也許軟銀用ARM內核可以短期內取得成功,但這些半導體巨頭們不是沒有內核開發能力,而是市場的利潤壓力讓其不願意劃分高額開支去研發內核,更願意採用利潤分成的模式從ARM這裡拿現成的產品。
真要ARM的所有者開發自己晶片,恐怕不出5年,這些半導體巨頭就會徹底拋棄ARM,自己開發自己的內核產品。
半導體的業務模式細分已經逐漸形成,軟銀收購ARM之後是不會輕易去打破這個商業模式的,擁有幾乎是躺著數錢的ARM模式的軟銀,得是有多大的腦洞才會公開挑戰這種模式,然後讓自己高價買來的金山變成一堆廢銅爛鐵。
Business就是business,沒必要扯到政治上去,比起之前動輒幾十億上百億美金收購而來的各種APP公司,ARM的盈利能力和穩定預期足以物超所值,更為重要的是,21世紀怎麼來錢最容易,當然是靠IP了。
如果非要給軟銀收購ARM扯上點民族和政治意味,那麼最貼切的就是,日本人因為跟不上開放IP的時代潮流而逐漸喪失了半導體市場的領導地位,現在日本人只能靠收購來滿足依靠IP掌控半導體市場的機會,無論是軟銀還是日本半導體產業,需要這樣的IP來維護其最後的尊嚴。
如果要給這對新夫妻一個準確的證婚詞,我覺得比較貼切的是:軟銀承諾保持ARM的開放模式,並加大研發投入,以軟銀的名義給客戶信心,ARM架構會一直開放並且繼續優化研發下去,大家可以放心大膽的使用,並歡迎大家多用ARM內核多生產產品,然後大家一起數錢數到手軟!
本文引用通告地址:http://lijian1.spaces.eepw.com.cn/articles/trackback/item/123328
ARM太貴,80多家科技巨頭悄然站隊開源晶片架構RISC-V
維金 李林 編譯整理量子位 出品 | 公眾號 QbitAI「ARM實在太貴了。」信息安全晶片公司Dover Microsystems聯合創始人Jothy Rosenberg說。你可能對這位創業者...
軟銀234億英鎊收購的晶片巨頭ARM是什麼來頭
在汽車智能化、萬物互聯的時代少不了ARM公司,孫正義的收購ARM被外界解讀為重新掌控軟銀的開始,也是孫正義風格的再次體現,他套現了阿里巴巴的一部分收益,以豪賭的方式拿下了英國科技公司最閃亮的一顆...
剛剛減持了阿里股份,現在收購了ARM,他在下一盤什麼大棋
北京時間9月5日晚間消息,日本軟銀公司今天宣布,正式已完成對英國晶片設計公司ARM的收購交易,此前交易額為243億英鎊(約合320億美元)。軟銀收購了ARM也將成為了亞洲企業在英國完成的最大規模...
Quark能否救贖英特爾?
編者按,本期我們搜集了兩個關於Quark的不同觀點,分享給大家,希望大家能參考不同方面的聲音,其中之一是來自於台灣的CTIMES的文章,重點談的是Quark對英特爾的戰略意義,另一個來自於OFw...
為何蘋果和三星不買ARM?
前軟銀(Softbank)提出以天價收購ARM後,這個貌似躲在幕後操控、掌握逾4000億美元智慧型手機市場的「黑手」,突然浮出水面。但是,在大家突然發現這個的神秘存在體,突然就有各種不同的猜想:...
軟銀收購ARM發力物聯網,Intel註定要在背後數錢
【PConline 雜談】與熱鬧的手機市場相比,手機上游產業例如處理器、攝像頭模組、顯示屏模組市場則相對平靜的多。而在最近這股平靜卻被一件事情打破了,其原因並不是哪家企業量產了石墨烯電池,也不是...
ARM被收購 體現出半導體產業困境?
ARM官網宣布,接受軟銀(Softbank)234億英鎊(約310億美元)的收購要約,若交易通過審核,這將是半導體歷史上排名第二的收購案,僅次於2015年安華高與博通的併購交易(370億美元)。...
軟銀收購ARM劍指物聯網市場 行業格局或改變
本周,日本軟銀集團宣布收購英國半導體和軟體設計商ARM全部股份,交易金額約243億英鎊。業界認為,此次收購預示著軟銀布局物聯網市場,對行業格局將產生重大影響。作為倫敦證券交易所市值最高的科技企業...
紫光展銳手機晶片出貨6億套 占據全球三分之一
搜狐科技從紫光展銳獲悉,2016年展訊預計全年出貨晶片6.5億套,其中智慧型手機晶片3億套,營收達18.8億美元;銳迪科在物聯網領域出貨晶片2億套。兩者合併營收將達20億美元,相比去年增長20%...
不再甘心移動 ARM染指PC千億市場
就像英特爾總在努力實現移動夢想一樣,ARM也在窺視千億級別的PC市場。在於微軟的緊密合作下,ARM染指PC已成定局。那麼,ARM是如何實現「虎口拔牙」計劃的呢?背景知識:ARM的歷史ARM(英國...
半導體領域的大事件:英特爾與ARM化敵為友 代工行業將改寫?
在美國舊金山昨日召開的英特爾全球開發者論壇(IDF)中,英特爾正式宣布已與競爭對手ARM達成新的授權協議,英特爾將從ARM處獲取技術授權。這意味著,英特爾將向第三方開放自己的晶片工廠,包括10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