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如果沒有ARM,未來哪個架構能適合IOT?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作者: Steve Bush Electronicsweekly

讓我們假設一下,不管怎樣未來都將有數十億計的晶片湧入物聯網市場。

同時,我們繼續假設這些晶片使用的是ARM的Cortex-M內核。

如今,軟銀對ARM的收購已然成定局,眼前所呈現的無非是兩個未來:一種是軟銀繼續保持ARM的獨立性,Cortex-M仍然是占據物聯網市場的內核。

另外一種是軟銀對ARM的發展方向進行了悖於常規的調整,這一來授權用戶就很抓狂,他們會到處打探另外一些IP產品。

它們是什麼呢?

1、MIPS有一些頂級內核,而Imagination (MIPS的所有者)則通過其PowerVR GPU內核在IP許可方面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及良好的聲譽。

它雖然沒有建立ARM架構那樣強大的生態系統,但確實有一些明星,例如Microchip製造的MIPS微控制器(PIC32)和中國製造的基於MIPS64的龍芯內核。

Microchip剛剛將Atmel收入囊中,包括它一大堆基於ARM內核的MCU產品。

2、一些新的可免費授權的晶片,如RISC-V和OpenRISC。

3、中國已經開發出了一款世界上最強大的計算機,並具有全新的架構,這個幅員遼闊的國家還會做出什麼壯舉呢?若要創造數以億計的物聯網節點,那麼成本將成為一個重要的因素,這個時候便需要一款成本低廉的內核,即:既不會占用太多內存又可以運行無線堆棧(可能是32位)的內核——顯然免費的堆棧及C編譯器將占據優勢。

安全是物聯網的頭等大事——如果節點不安全(最簡單的應用程式除外)產品便容易受到攻擊,且有時會打通一條道路,直逼其所在的整個網絡中,包括其連接的手機。

ARM在物聯網軟硬體安全方面占據的優勢明顯,任何人想要在這方面趕超ARM則需付出加倍的艱辛努力——不過MIPS在安全性能方面也是佼佼者。

當然,我也很期待看到更多的佼佼者脫穎而出。

順便談談「架構」

以上所指的「架構」都是「指令集架構」(ISA),其描述的是執行的指令。

實際上,應該說是「指令集」——這是對大多數處理器的要進行保護的智慧財產權。

ISA中的「A」指「架構」,其可以更好地描述處理器硬體的工作——如馮諾依曼和哈佛架構。

例如不同的硬體架構可以在Cortex A_、R_ 及M_內核中執行ARM指令集。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ARM——移動處理器背後的皇帝

提到晶片商,大家首先會想起誰?英特爾、AMD、蘋果、三星、高通、聯發科、麒麟......實際上,除了英特爾和AMD等少數混「X86圈子」的晶片廠外,其餘廠商都是要看ARM臉色吃飯的。「ARM」的...

SiFive全新商業模式相助 RISC-V有望加速商業化

談到開源,很容易聯想到開源作業系統,與作業系統隨算法創新及新的應用需求而不斷更新換代相比,指令集體系架構具有更長的生命周期,因而開源指令集似乎更為必要,在開源的大趨勢下,RISC-V近年來已經受...

進入32位時代,誰能成為下一個8051

嵌入式微處理器內核界的傳奇老炮兒8051同志已經年屆四十,其所代表的深嵌入式微處理器內核架構也正在從8位時代向著32位時代進行遷移。進入32位時代,誰能成為8051的接班人,在深嵌入式領域一統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