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所面臨的不確定的未來:行業基石公司ARM的收購引發了什麼?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2016年7月18日這天,美國的《華爾街日報》和英國《金融時報》最早發出了軟銀要收購ARM的消息。

到了午間,大部分科技公司的雇員們從周一的會議中脫身出來,這則消息開始在社交網絡上蔓延。

中間,我打開了一頁Twitter,熱詞已經在提示「ARM + Softbank」。

不一會兒,未讀的推文從100多變成了2000多條。

社交網絡上當天的評論,最早是科技從業者和投資人對軟銀「拋售過往,押注未來」表示欣賞和讚嘆;到下午接近傍晚,軟銀和ARM官方向媒體確認了收購要約的事實;而一部分半導體行業從業者則在ARM官網發布聲明之後謹慎地轉發了這條消息。

相比群眾簡單粗暴的「贊」和「牛」,捲入其中的利益相關者們更深切地感受到「豪賭」和「風暴」的來臨。

去年11月27日,ARM剛剛度過了25周年生日——它在足夠長時間裡建立了以計算架構IP授權實現的技術共生的商業模式,ARM核心技術幾乎服務於所有的半導體廠商。

在此之前關於ARM該被收購的分析常有,但ARM的商業模式決定了人們不相信它會被收購。

現在對行業內,猶如自然環境中多年共生的平衡一下子被打擾。

有人驚愕於強勢的外部資本力量,有人觀望和不安於現有平衡會被打破。

絕對中立的ARM

1990年,ARM作為Acorn Computer的設計部門被獨立拆分成為一家公司(Advanced RISC Machines Ltd.)。

獨立和服務從最初就已經在ARM的基因里。

在成立頭幾年,蘋果使用基於ARM6的ARM610造出了最早的Newton PDA,在同期GEC Plessey、Cirrus Logic、TI、DEC、Nokia先後與ARM合作或者取得授權開發基於ARM的晶片和產品。

今天ARM最核心的產品線包括了處理器Cortex系列以及圖形處理器Mail系列,此外還有若干物理IP、系統IP、無線IP、開發工具、安全以及物聯網解決方案,而其背後的支撐是超過4500項通信和計算領域的專利。

ARM通過授權+版稅的形式向所有的半導體公司開放研發成果。

更進一步,ARM技術授權又按照開放的深度分為:

  • 內核層級授權(IP核授權);IC設計公司獲取軟核或者硬核授權,在CPU、GPU等基礎上配合外設IP,封裝成自家的SoC;這在晶片公司中非常常見。

  • 架構層級授權(指令集授權);是指可以對ARM架構進行大幅改造,從而設計出自己的微架構。

    在行業里,具備這個層次開發能力的公司僅有蘋果、高通、三星、華為等少數幾家。

ARM通過密集投入開發處理器、物理IP、工具和軟體,同時以中立授權的方式共享給多個廠商,因而它的開發成本被高度攤薄。

同時由於圍繞ARM連接起了軟體、標準、工藝、製造等環節,它們一起構成了ARM的生態。

任何一家公司不需要收購ARM,就能使用ARM的技術;而如果有一天,一家產業鏈中的公司要收購ARM,則一定會打破原有的多端競爭平衡。

這兩句話總結起來可以概括ARM過去的核心立場。

被軟銀收購的新ARM

在軟銀正式發起收購後,多名晶片行業人士告訴雷鋒網:他們最大的擔憂是ARM的IP授權業務發生變化,而其中又數蘋果、高通、三星、華為幾家將遭受可能的最大影響,後者們都在基於ARM架構改造建立自有的計算架構。

ARM一個主要IP的研發周期是2 - 3年,即使ARM保證未來5年業務模式不變,也不過是2代產品的時間。

同時有消息稱,在軟銀的收購要約公布之後,蘋果已經加入了競購ARM的隊伍。

而在軟銀收購ARM的要約中,有3個重要的承諾:溢價收購、擴張人員、保留高管團隊及現有商業模式。

截止到2015財年結束,ARM一共有1348份活躍期中的技術授權,軟銀的第3條承諾示意這些客戶在未來依然能享受到同等的權益。

那麼軟銀的注資改變了什麼?

ARM將持續增加全球雇員數量,最主要的是未來5年將英國員工總數翻番。

查看公司2015年財報,不難發現ARM這年在英國有1577人,但在這個雇員人數超過公司總數1/3的地區其當年的營收貢獻僅為公司的1%(ARM 2015財年員工總數接近4000人)。

ARM英國是一個研發重鎮。

同時財報還透露,公司內部有一項Blue Sky Program,2015財年他們部署了488位工程師投入到「ARM從未涉足過的產品領域」研發。

ARM CEO Simon Segars在收購公布當晚的對話中講道:「軟銀的投資將幫助ARM以更快的速度開發出服務於更多領域的未來科技,這是ARM作為獨立公司所難以達成的"。

Segars在對話中,特地提到了IoT和自動駕駛汽車。

ARM目前的核心優勢領域依然在移動設備。

Segars說,「除了更大的投資規模,這些新領域還要求ARM能夠整合更大數量的、與過去完全不同的行業夥伴。

在完成研發和整合之後,ARM依然會延續過去的模式,向合作夥伴提供新產品開發所需要的技術要素。

ARM未來的變數在於,它不僅僅是在移動終端上打敗Intel的那個競敵,它還希望是幫助現有ARM陣營部署智能駕駛、無人汽車等新領域開發的帶頭大哥。

可以看到,目前ARM陣營的廠商依然將主要精力投入到移動設備的主戰場,除了Nvidia這樣的大金主,能談上在汽車等領域有嚴肅投入的廠商寥寥。

但可能的風險也是,當作為產業投資者的軟銀進入,ARM未來的生態整合是否會像過去一樣遊刃有餘;同時也不排除,在必要的情況下,ARM自己會有更高維度的整合。

軟銀對ARM的收購是243億英鎊,摺合約320億美金。

它超過了軟銀2013年對Sprint 216億美金的收購。

與同行高通和Intel相比:高通雇員3萬多人,市值880億美金,年營收253億美金;而Intel接近10萬人,去年營收554億美金;兩者市值一個是指880億美金,一個1600億美金。

ARM則是以4000人,1.5億美金的年營收撬動了320億估值。

目前全球已經累計發行具有ARM架構的晶片約900億片,僅2015年就有150億片,但Simon Segars說9000億片還只是皮毛而已。

國內兩家半導體行業公司的高層告訴雷鋒網:此時ARM的出售除了考慮需要大量資金投入未來研發外,還由於對收購的溢價滿意。

作為一家成立超過25年的公司,ARM的運營高度職業經理人化,強調對股東負責,軟銀的收購要約在ARM股價基礎上大約溢價40%。

ARM如果出售,需要選擇一家至於半導體行業儘可能中立,具有全球化視野和運作能力的千億美金級的公司,對ARM來說這樣的買主並不多。

如果英國政府沒有干預,即使有蘋果出面,ARM最後幾乎一定會投身軟銀。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日本人要買ARM,驕傲的英國人不高興了

智金匯暨摯金資本專注於人工智慧及機器人領域的投資,從專業投資人的角度為你解讀商業、科技事件。歡迎後台留言一起溝通交流。隨著英國退歐、英鎊走弱,許多人預見針對英國企業的併購活動將會增加,但很少人會...

高通,拿什麼重回巔峰!

在過去的2017年上半年裡,高通可以說是流年不利,諸事不宜。官司纏身,業務下滑。在經歷了種種波折以後,高通的營收能否反彈,未來的發展情況又將如何?又如何解決正在面臨的法律糾紛和銷售增長明顯放緩的...

軟銀234億英鎊收購的晶片巨頭ARM是什麼來頭

在汽車智能化、萬物互聯的時代少不了ARM公司,孫正義的收購ARM被外界解讀為重新掌控軟銀的開始,也是孫正義風格的再次體現,他套現了阿里巴巴的一部分收益,以豪賭的方式拿下了英國科技公司最閃亮的一顆...

2016年併購潮持續 半導體產業進入高度成熟期

2016年全球半導體行業持續進入併購潮,行業內較為重大的併購事件即有超過20筆,且併購金額不斷走高。近日宣布的高通收購恩智浦個案,即以470億美元創下半導體史上最大購併案,再掀一波半導體併購高潮...

VehicleTrend:解析全球汽車晶片市場未來趨勢

隨著網際網路技術的進步,各行各業都迎來了變革期。以汽車為例:特斯拉在全球引爆了電動汽車潮流,科技公司紛紛跨界進軍汽車行業,傳統車企也加速電氣化進程。實際上,在汽車晶片領域也是如此。未來汽車將向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