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年營收近76億美元!海思助力華為「去美企化」,蘋果反應慢半拍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由於戰略調整,華為已經把旗下的海思半導體公司轉正,以打造華為"無美企"供應鏈,而近期華為海思也不負眾望,正加大力度研發各種晶片。

據新浪8月6日消息,有知情人士透露,華為半導體子公司海思目前正在研發多種晶片,涉及移動設備、多媒體顯示等多種晶片類型。

1、海思正在擴大晶片研發範圍,助華為打造"無美企"供應鏈

據悉,華為海思在嘗試研發的晶片包括移動設備使用的一系列晶片和多媒體顯示晶片及電腦使用的CPU、GPU,並且已經有新品力作。

7月底,榮耀對外發布新品類智慧屏,搭載了海思鴻鵠818智慧晶片同時首發鴻蒙系統,截至目前榮耀智慧屏全平台預約量已突破10萬台。

另外海思晶片使用的技術也已經全部集中在台積電7納米以下先進位程技術。

有報導稱,華為海思近期種種動向,都凸顯出華為正在加速勾勒自給自足的晶片藍圖。

由此看來,華為的確有意削減美企供應的比重。

而海思之所以積極推動晶片研發,一方面可能是填補海思在晶片領域的技術空白地帶,而另一方面可能是為了配合華為在5G布局中的晶片需求,或將成為華為又一張"王牌"。

目前,由於華為在晶片商的押注,作為華為子公司的海思半導體公司轉正之後將會獲得極大發展,並且很有可能在2019年取代聯發科,成為亞洲營收最高的集成電路設計公司。

在2018年,海思公司的收入已經接近76億美元,只是略低於聯發科78億美元的收入,而到了2019年Q1海思營收已經達到了17.55億美元,同比大漲了41%,增速遠遠高於其他半導體公司。

在研究調查機構IC Insights發布的2019年第一季度全球15大半導體供應商榜單中,華為海思位列第14名,前13名營收增幅均為負增長,而聯發科則排名第16。

所以海思公司完全有能力讓華為晶片自給自足,從海思積極研發晶片的態度來看,華為似乎也正走向"無美企供應鏈"的道路。

值得一提的是,在5G領域布局已落後的蘋果公司,也正學習華為自研晶片。

2、任重而道遠!為彌補5G落後,蘋果正學習華為自研5G基帶晶片

蘋果最近似乎也準備在研發晶片上"大展拳腳",並且已經有所行動。

根據蘋果公布的最新季度報告,蘋果目前的研發經費已經占總營收的7.9%,觸及自2003年以來的最高占比水平。

此外,蘋果還斥資10億美元收購英特爾的基帶晶片業務,甚至還連帶地買下了了英特爾相關的智慧財產權及設備。

有分析師對蘋果這一行為作出猜測,這是因為作為另一大手機廠商的蘋果已經在5G產品進度上落後於華為,收購英特爾的基帶業務後,蘋果將有望縮短推出新一代5G手機的進程。

同時蘋果也的確有自研基帶晶片的需求,因為與高通的基帶晶片糾紛,使得蘋果為此付出了數年時間和47億和解金,而蘋果5G手機遲遲未有進展,也和高通的5G基帶晶片有關,只不過與華為相比,蘋果自研晶片的路子才剛剛開始。

目前,華為旗下已擁有麒麟、巴龍、鴻鵠、凌霄及鯤鵬等一系列晶片產品線,而海思近期又陸續在台積電啟動新的晶片開發量產計劃。

有報導指出,目前一顆7納米製程晶片開發成本動輒幾億美元,而海思2019年資本支出計劃不僅明顯超標,還可能是其他一線晶片開發廠商的好幾倍。

據悉華為2019年將投入1200億人民幣用於研發,預計將占據華為2019年營收的15%以上,相比之下蘋果的7.9%就顯得有所不足了,所以蘋果的晶片研發之路還是任重而道遠。

【精彩內容不夠看,更多猛料等你贊!點擊下方「了解更多」,輕鬆get最新最快最有趣的追蹤報導】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群雄逐鹿中原 手機半導體產業鏈分析

手機半導體,因智能機的盛行而大放光彩,消費者對手機各種功能的需求推進了手機半導體的發展,基於ARM架構設計的晶片種類異彩紛呈。本篇主要從手機處理器的IC設計、製造、封測對應的半導體上中下游三大領...

2016年4月電子行業新聞

全球前十大半導體晶圓代工營收一覽表國際研究暨顧問機構Gartner近日公布最終統計結果顯示,2015年全球半導體代工市場僅成長4.4%,為488億美元,結束了連續三年的兩位數成長趨勢;此外該機構...

Helio X30下半年發布在即 MTK或將完美逆襲?

Helio X30下半年發布在即 MTK或將完美逆襲?在今天的移動處理器市場上,高通無疑是市場老大,旗下的每一代旗艦處理器已經成為了安卓旗艦的標配,驍龍處理器強悍性能的品牌形象也深入人心。而早期...

盤點2017上半年最強悍的5款手機處理器

2017上半年,手機市場可謂「硝煙一片」,各路SOC廠家火藥味十足,為了「攻城奪地」,紛紛拿出自家的殺手鐧,「核戰爭」一觸即發,下面小編帶你盤點2017上半年最強悍的手機cpu有哪些?

手機晶片競爭升級:博通退場 愛立信回歸

手機晶片行業正在經歷一輪新的調整,行業內人士認為,在可見的將來或將形成多寡頭占據絕大部分市場的局面,在資金、技術、市場上無能為力的企業只有淘汰出局。ADI、LSI、飛思卡爾、英飛凌、意法愛立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