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通1300億美元競價大戰開打在即,潛在買主不只英特爾
文章推薦指數: 80 %
(《麻省理工科技評論》中英文版APP現已上線,年度訂閱用戶每周直播科技英語講堂,還有科技英語學習社區哦~)
博通(Broadcom) 以超過千億美元價格收購高通的消息終於在美國時間 6 日開盤前證實,博通正式宣布以每股 70 美元、總價 1,300 億美元的價格,向高通提出收購,計劃以現金每股 60 美元加上每股 10 元股票的形式進行收購。
博通在對外公開的收購提議中也提及收購溢價問題。
博通表示,如果以未受消息影響前的 11 月 2 日高通股價 54.84 美元計算,博通收購出價溢價 28%,而若以未受消息影響前的高通近 30 天加權成交量平均股價計算,溢價則高達 33%。
雖然在博通正式收購協議曝光之前,就已有媒體引述高通內部人士說法表示,高通將會以收購價太低,以及法規管制等理由拒絕此次收購。
不過,高通表示,公司董事會已與財務和法務顧問商討,將以追求股東利益最大化為前提,評估此項收購邀約。
在董事會未完成評估前,高通沒有任何評論。
過去幾天,大概全世界都在分析博通買高通的優勢劣勢、高通到底會不會賣,以目前的情勢發展變化來看,此一收購案恐怕一時半刻還不會有結果。
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博通收購高通這一案子,現在看起是兩家公司的事。
但實際上,這一收購案的空間,卻可能比外界想像的更擁擠一點。
因為,在博通正式喊價收購、高通以非正式發言管道放話「價格太低」之後,博通的出價,等於是幫高通標上了一個過去從沒有人標過的價格。
由此開始,博通的出價吸引的不只是全球對於這樁半導體收購案的關注眼光,更是其他還沒有浮上檯面的收購者。
為什麼會有其他收購者出現?從產業影響面來看,很自然的會推演出如英特爾(Intel)
之類的企業,這也必然是博通整體收購計劃中曾經沙盤推演過的可能性。
半導體業界的人私底下開玩笑說,英特爾想買的理由有很多,因為英特爾頗具實力、衝擊可能性最大,而且,就算明知買不到,英特爾也一定會出價,或者想出其他方法與高通合作,即使沒辦法讓自己變強,也不能讓博通過於強大。
但除了英特爾之類的半導體企業,實際上還有另一群處於水面下的競標者,儘管外界似乎還沒有注意到,但博通卻早已心裡有數。
博通執行長 Hock Tan 先前在台積電 30 周年慶上的演講中就曾經提到,未來半導體產業的整合併購趨勢,將會從水平併購走向垂直整合,不只是同類型的公司相互併購,也不只是不同類型的半導體公司整合,更可能會是上下游的垂直整合併購。
圖丨博通執行長 Hock Tan 在台積電 30 周年慶
Hock Tan 認為,未來 10 年,半導體產業的併購案會是上下游垂直整合,從雲端系統企業、OEM 廠商、到 IC 設計公司、半導體 IP 企業,層層相疊式的整合併購,將會是未來的趨勢所在。
以此來看,博通收購高通所期望達到的整合效果,難道就只有既有傳統半導體產品線的整合?又或者回到 Hock Tan 在台積電演講時所提出的邏輯,博通與高通整合是水平?還是垂直?英特爾與高通呢?高通所扮演的角色是 IC 設計?半導體 IP 元件?還是 IP 專利供應商?
進一步解讀 Hock Tan 的說法,博通或許早已推演過會有其他人對高通有興趣,而且不只是目前最常被外界提及的英特爾等半導體企業,更可能是如 Google、亞馬遜等企業。
當然中國的企業也不乏財大氣粗者,但想要真正拿下高通恐怕還是要頗費周章,箇中原因值得大家思考一番。
圖丨企業併購上的競爭遠比想像中的激烈
這說法看來天馬行空,但當年日本軟銀收購 ARM 時,外界想破腦袋也只能想出一個「基於布局物聯網發展」的理由,卻怎麼也想不出身為一家電信運營商與網際網路應用供應商,軟銀買了 ARM 能拿來做什麼?但幾年之後,回頭來看日本軟銀的布局,基於 AI 應用所需要的強大運算能力,ARM
架構的低功耗高性能的特性,顯然將會越來越重要,從終端到伺服器都是如此。
同樣的,對於 Google、亞馬遜而言,高通的價值也不只是單純的晶片供應商的角色,甚至於可以說,如果 Google 當年可以去買摩托羅拉(Motorola)、願意出價買下 HTC Pixel 手機研發團隊。
那麼,對於高通,Google 難道沒有動心的可能?特別是以 Google 在 AI 領域的布局、在自有核心晶片的投資,高通之於
Google 確實具有吸引力。
特別是在 Google 重新啟動自家硬體發展計劃後,瞄準的就是要與蘋果在終端市場一較高下。
做不做得到當然是另一回事,但可以確定的是,Google 確實是有強烈野心,希望通過布局終端硬體,以具有規模的硬體終端市占率作為基礎,進一步商用實現 Google AI 領域應用,延續 Google 從網際網路、移動網際網路、到未來 AI
時代的巨擘地位。
實際上,作為移動通訊時代的代名詞之一,高通從盛世走到幾近被出售的邊緣,智慧型手機品牌的高度集中化是主因。
細數高通一路以來的手機客戶,分為兩派,一是「末落貴族」如 HTC、LG 等,另一派是加入自研晶片風潮的三星等,其中,華為旗下 IC 設計公司海思的崛起,使得華為在高端的手機晶片上幾乎都改用自製,這對高通而言,恐怕是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高通是一家典型的技術導向公司,很多人以「高度工程師」特性來形容「高通人」。
然其實,高通也具有精明生意人的一面。
否則不會在多年前,仍是如日中天時,就很有先見之明地籌劃高位資產剝離的計劃了!
早在 3~4 年前,業界就傳言高通找來財務管理公司評估,有意切割晶片部門並對外出售,能吃下高通的人選非常有限,想當然地,名單上肯定有一家叫做「Intel」的公司,另外一個潛在買方是私募基金,然該消息於一年後才曝光,之後是不了了之,消息人士透露,高通提出溢價 20~25%,但兩個買家都因故婉拒。
三年前的高通正處於極盛,但卻有意高位出售,當時的高通究竟看到了什麼?
高通在主力的手機晶片市場上,最早期的關鍵客戶是 HTC 和三星,HTC 在這一波移動通訊浪潮中早已淹沒,對高通而言是少了一個重要的支柱。
但沒關係,品牌手機廠這麼多,客戶可以再找,以高通手機晶片獨霸一方的地位,有的是搶著要合作的手機大廠。
然而偏偏智慧型手機市場逐漸走整合,在高通擅長的高端市場中,已是三大廠鼎立,分別為蘋果、三星、華為。
當中,蘋果一直都是自製手機處理器,三星也開始仿效蘋果模式,在高端手機上採用自己的晶片,中低端才用高通的產品,而華為的背叛,對於高通更是致命一擊!
華為旗下的 IC 設計公司海思一直都從事手機晶片的研發,但過去多年來都沒有太亮眼的成績,加上海思在半導體業界作風以神秘出名,很少有人知道海思的葫蘆里賣的是甚麼藥,自然也摸不著底。
而就在 2014 年,全球半導體產業的大事之一,就是台積電多年來緊密的戰友高通,在高端製程技術的晶圓代工廠選擇上,意外放棄台積電的全新 16 納米 FinFET 製程,而選擇與三星的 14 納米 FinFET 製程,這是三星在晶圓代工領域布局上的一大勝利,也意外給了海思一個露臉的機會。
因為,高通背棄台積電的消息沒多久,就傳出海思將成為台積電 16 納米 FinFET 製程的全球第一個客戶,該消息震驚兩岸的半導體產業,也讓海思一戰成名,擠身為與高通、聯發科並列的手機晶片大廠,當然,海思也自此成為台積電客戶名單中的「超級 VIP」之一!
華為品牌手機的市占率這幾年快速飆升,已經成為蘋果和三星最強勁的敵人。
根據市調機構 IDC 於統計,2017 年第 2 季華為的全球智慧型手機出貨量為 3,850 萬部,市占率 11.3%,而蘋果 iPhone 出貨量為 4,100 萬部,市占率為 12%,顯示兩者的差距已經越來越小。
華為現在的策略,是高端智慧型手機採用自家的海思晶片,與三星幾乎是一樣的模式,這對於高通而言,無疑是致命打擊,因為全球三大品牌手機:蘋果、三星、華為,在高端產品上,都開始轉用自己的晶片。
或許大家會想,三星和華為還有中低端手機會持續採用高通的晶片,以及 OPPO、Vivo、魅族、LG、小米等,還是高通的既有或潛在客戶。
但高通在智慧型手機領域,一直是靠高端產品撐起整個企業的發展,現在卻要高通去跟聯發科、展訊爭這些中、低端市場,這等於是要做慣高檔生意的高通,去做地攤生意,前景自然不可同日而語!
更別說像是 LG 也投入自研手機晶片之列,一直在台積電投片,而小米也開發出自己的澎湃 S1 處理器,雖然這兩家公司自研晶片的實際成效不如預期,但背後意味著,系統廠嘗試去掌握關鍵的晶片自研,是一股難以抵擋的熱潮,而這對於高通來講都是極大的不利。
圖丨小米澎湃 S1 處理器
面對全球科技產業的快速變遷,難免會有「移動時代已去」的說法湧現!「Next Big Things」是物聯網 (IoT)、汽車電子、人工智慧 (AI)、5G,而高通在移動通訊領域已經稱霸十年,那下一波的產業大趨勢,高通如何布局?勝算多大?是否還能撐起這個半導體帝國?這些問題的答案正好關係到高通究竟要不要選擇在這個時間點出售。
高通在 5G 技術上的投入和布局是不容置疑的,但該領域成熟之路還很漫長。
在 AI 方面,高通一直沒有特別的布局,以目前的形勢來看,AI 領域是屬於 Nvidia 的,不是高通。
雖然現在 AI 應用也開始拓展至個人手機上,如此趨勢發展有利於高通,但整體成效仍是有限。
再來是汽車電子方面,這部分高通出手就很漂亮。
NXP 在 2015 年吃下 Freescale 後躍升為全球最大車用半導體晶片解決方案供應商。
2016 年高通宣布以 470 億美元收購 NXP,為了就是汽車電子市場,而這一塊也會成為博通想要吃高通的一部分誘因。
最後在物聯網方面,其實不用討論太多。
因為物聯網商機過於分散,且該市場的晶片多數單價低、毛利低,使用到的技術層次也不算高端,不會成為高通或博通這類半導體公司的收入支柱!
其實,業界聊到這一樁半導體史上最大的併購案,多數看法是樂觀其成的。
即使高通在主業的手機晶片市場上遇到再多阻礙,以技術、專利和市占率來評估,高通仍是半導體產業具競爭力企業的前幾名,因此,選擇在高位獲利出場,是聰明人的做法,何況,早在幾年前,高通就有此想法了!
但即便是最重要的評估,一切都還要回歸價格。
博通日前提出的收購邀約,是每股 70 美元,總價格 1,300 億美元,雖然相較高通在 11 月 2 日,也就是交易傳聞出現前當天的收盤價高出 28%,但多數業界認為,這樣的出價是低於高通實際價值,博通有趁火打劫的味道,至少每股收購價格要拉到 80 美元,才算是合理水平。
如果消息屬實,博通手上現金僅有 50 億美元,對比高通 2014 年、2015 年、2016 年創造的運營現金流分別為 88.9 億美元、55 億美元和 74 億美元,現在高通手上約 350 億美元,高通的價值絕對不只博通提出的收購邀約水平。
甚至有人講到,博通計劃收購高通,將會正式引爆全球半導體產業的「第三次世界大戰」——如果說第一次比拼的是晶片性能,第二次比拼的是製造能力,那麼第三次世界大戰的決勝關鍵就在於 IP。
而可以確定的是,全球半導體產業的板塊正在經歷一次的劇烈的震動,而處於斷裂帶上的不只是高通,也包括了博通、英特爾。
高通賣或不賣,將會決定這次產業板塊的分裂程度,也會更進一步牽動其他產業板塊的位移可能,這其中 Google、亞馬遜都可能有戲。
古話說,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當博通正式出價,黃雀已然伺機而動,這一樁史上最大半導體併購案,會不會演變成史上最激烈的半導體競標大戰,很快就會一見分曉。
博通收購高通 半導體行業格局會洗牌嗎?
流年不利的高通,無意捲入一起緋聞中。來自美國兩家權威媒體彭博社和《華爾街日報》報導稱,半導體行業巨頭博通有限(Broadcom)擬議提出主動收購要約,斥資超過1000億美元收購移動通訊和晶片巨頭高通。
擔憂蘋果高通擠壓7納米產能,海思考察第二供應商分散風險
集微網消息,市場研究機構ICInsights表示,隨著IC設計廠崛起,大陸晶圓代工需求同步升溫,預估今年中國晶圓代工市場規模將逼近70億美元,將增加16%,增幅將是整體晶圓代工市場的1倍以上,占...
海思麒麟960發布在即 台積電矽品或受惠
華為旗下晶片廠海思半導體(HiSilicon)已經躍居中國大陸最大IC設計廠,並將在10月19日於上海召開「華為麒麟秋季媒體溝通會」,正式發布新一代旗艦級八核心麒麟960(Kirin 960)處...
晶片戰爭2.0:「失效」的摩爾定律
5月的上海陽光明媚,歐洲印製電路板(PCB)製造商奧特斯(AT&S)全球CEO葛思邁(AndreasGerstenmayer)的心情卻有些沉重。葛思邁在每年5月的財報季都會飛到中國,中國是奧特斯...
華為海思神助攻中芯,梁孟松加盟國家隊讓台積電和三星成為色盲!
10月16日,華為在德國慕尼黑髮布了新款旗艦手機Mate 10。這款新產品被知名的科技外媒Mashable稱作“華為最有企圖心的一款智慧型手機”。這也是一款搭載
台積電被格羅方德指控壟斷對於華為海思來說是好消息
據外媒報導,格羅方德(GlobalFoundries)想歐盟執委會投訴,指控全球最大半導體代工巨頭台積電運用不公平的手段設法阻礙客戶轉向競爭對手,導致格羅方德等在競爭中處於不公平的地位,這對於華...
群雄逐鹿中原 手機半導體產業鏈分析
手機半導體,因智能機的盛行而大放光彩,消費者對手機各種功能的需求推進了手機半導體的發展,基於ARM架構設計的晶片種類異彩紛呈。本篇主要從手機處理器的IC設計、製造、封測對應的半導體上中下游三大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