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薪14.5元,月加班1百小時?富士康血汗工廠的帽子摘不掉了麼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如果說亞馬遜=「美國版富士康」,那麼當「亞馬遜」+「富士康」,會是怎樣一副光景?

湖南衡陽,白沙洲工業園區,凌晨五點。

一位女工整晚都拿著一隻蘸了酒精的牙刷,給剛出品的「亞馬遜智能音箱」清掃表面污漬。

這個時候她的眼皮已經開始打架。

她看了看周圍,同事們都在板凳上睡著了,她終於忍不住趴在工作檯上,閉上一夜未合的雙眼。

「擺在我面前待清洗的音箱還有二三十個,流水線後面的半成品更是堆積如山,但此刻我已經沒有半點體力了。

以上這幅畫面,發生在代工生產亞馬遜Echo和Kindle產品的「富士康衡陽工廠」。

而這位不具名的女工,其實是一家勞工權益組織派到富士康園區進行調查的「臥底」。

這家組織在6月10日發布報告稱:富士康衡陽工廠存在加班嚴重超時、臨時工人數超過法律規定上限等問題。

一直以來,富士康身上的標籤都是「血汗工廠」、「蘋果代工」這些負面詞彙,前幾年還有很多富士康工人接二連三地跳樓,連美國媒體都看不下去了,要求蘋果放棄和血汗工廠富士康合作,否則全美國人民棄用蘋果。

而亞馬遜此前也曾多次發生過用工醜聞,比如亞馬遜英國伯明罕倉庫的員工在三年內呼叫救護車600多次,頻率超過當地同等規模其他倉庫15倍。

據不完全統計,自2013年以來,至少有七名亞馬遜的倉庫工人死亡,並且亞馬遜被指「無休止地要求」工人完成訂單。

亞馬遜甚至在研究超聲波腕帶,用來監視員工,哪怕有一點與公司的工作時間表不符合的地方都會被追蹤到。

而2018年4月,一份美國最危險的工作場所報告中,曾將「亞馬遜」和「特斯拉」一同列入全美前10榜單,並與危險係數較高的農場和建築公司歸為一類。

對待員工如同「機器人」的亞馬遜,一直以來都被人稱作「美國版富士康」,巧的是,這次被曝光的正好是為亞馬遜代工的「富士康」工廠。

目前,亞馬遜發言人羅傑斯承認,在今年3月的審計中已經發現這家代工廠存在「違反供應商行為準則」的問題,並與富士康方面探討過糾正方案。

而富士康方面也在6月11日上午回應稱:針對市場傳言,公司內部已開展全面調查,若有任何違規情形,將會立即改善處置,以確保所有集團企業社會責任規範得到貫徹執行。

時薪僅為14.5元,月加班達100小時?

上述勞工組織報告顯示,富士康衡陽工廠目前有超過40%的員工為派遣員工(即「臨時工」)。

而在2014年以後,中國規定一家公司的派遣員工不得超過員工總數的10%。

在富士康衡陽工廠,這些派遣員工加班時按照正常工作時間計算薪酬,並非中國法律和亞馬遜的供應商準則規定的1.5倍工資。

這些派遣員工的工資標準雖然比正式員工略高一點,但不享受病假、年休假等待遇,並且在生產淡季可以隨時被遣散,無需支付大筆賠償金。

報告還稱,在薪酬方面,湖南衡陽工廠的工人遠低於在中國其他城市的富士康員工。

衡陽工廠的工人基本月工資為1750元人民幣,在深圳蘋果工廠的富士康工人基本工資為2400元人民幣。

調查發現,雖然招工機構承諾的收入水平在3700元以上,但實際上工資條顯示很多工人的工資水平遠低於這個數字,每個月大約只能掙到2000多元。

這個數字遠遠低于衡陽市2017年城鎮非私營單位在崗職工的平均工資4647元。

在這裡,工人的每小時工資僅為14.5元,比全國平均值低8元左右,這個時薪也沒能達到深圳(19.5元)和上海(20元)的最低工資標準。

報告稱,該工廠工人每月加班可達80個小時,生產旺季每月加班超過100小時

此外,員工上崗前並沒有獲得適當的安全培訓。

而員工被要求提前10分鐘上崗,但卻沒有因此獲得報酬。

員工宿舍也缺乏必要的火災安全應對措施,例如滅火器。

也難怪,新聞一出,輿論譁然,難道說,曾經的那個「血汗工廠」又回來了麼?

富士康=代工廠?=血汗工廠?

說到富士康,可能很多人對它的印象還僅限於「工人跳樓」和「蘋果代工廠」。

1974年,郭台銘在台灣創立鴻海塑料,提供將零件組裝成電腦的代工工作。

1988年,郭台銘發現處於改革開放早期的深圳暗藏著許多商機,於是,他放棄在東南亞設廠的機會,毅然在深圳建廠。

這一年是富士康的起點,藉助改革開放與外商投資政策,依靠內地工人降低生產成本,富士康不斷拓展外銷產業,業績增長迅速。

1993年,富士康在蘋果的低谷時期爭取到了IMAC的訂單。

2002年,富士康踏入PC主板行業,3年後,鴻海出貨量直逼行業巨頭華碩、嘉技、微星、精英等傳統主板大廠。

2007年,蘋果推出了第一代iPhone,郭台銘與賈伯斯見面並達成合作。

對富士康來說,這是走向「全球最大代工廠」的重要一年。

從2000年開始,美國每年排名前10的IT產品,有6種是富士康生產的。

逐漸地,富士康成為全球精密製造與先進位造業的產業巨頭,並先後從珠三角、長三角到環渤海,從西南、中南到東北建立了30餘個科技工業園區,在亞洲、美洲、歐洲等地擁有200餘家子公司和派駐機構。

高峰期時,富士康全國員工一度高達139.1萬人,成為僱傭人員最多的超級企業僱主。

可以說,「代工」給郭台銘帶來了無盡的財富和名望。

但當2010年的「14連跳」(富士康深圳基地半年內有十四名員工跳樓自殺)發生時,這位「代工皇帝」遭到了前所未有的質疑,而他所締造的「富士康帝國」也被冠以「血汗工廠」之惡名。

2012年,紐約時報駐華記者以一篇《蘋果的血汗代價》贏得了當年的普利茲新聞獎。

雖然此文重點針對的是蘋果,但也令富士康的公眾形象蒙羞。

2010年之後,大陸人口紅利消失,勞動力開始短缺、工資大漲,土地環境匯率等成本也大幅上揚,富士康所在的電子設備製造業也進入技術和商業模式的雙重巨變期。

富士康運營成本驟增。

該公司的凈利潤也從2009年的7.9%下降至2017年的不到5%。

富士康的主要客戶包括蘋果、華為、聯想、亞馬遜、思科、戴爾、諾基亞等,客戶集中度很高,來自前五名客戶的營業收入占總收入的七成以上。

其中,蘋果的興衰尤其決定富士康的成敗。

截至2017年末,富士康股份正在履行的銷售訂單前三位均來自蘋果公司,正在履行的採購訂單前三位同樣來自蘋果公司,而且蘋果銷售訂單和採購訂單金額遠超過其他客戶。

但近年來,手機市場競爭加劇,蘋果銷量開始下滑,更加雪上加霜的是,近幾年,蘋果不再完全依賴其代工,轉而把一些訂單分給其他的一些小型代工企業。

種種原因之下,富士康的日子「並不好過」。

摘掉「代工廠」帽子,富士康能重生麼?

雖說富士康一直被稱為「全球最大代工廠」,但對這個稱呼,郭台銘顯然不服。

在去年參加的一次會議上,他說「邀請我來做演講的時候,介紹我們是全世界最大的代工製造企業。

其實我們在二十年前就已經不是只有代工了。

事實上,除了代工,郭台銘確實一直在嘗試著「轉型」。

他或許從阿里巴巴的「網際網路+」上得到了啟發,早在十年前就摸索著嘗試「+網際網路」。

在他看來,這是富士康轉型的必由之路。

2010年,富士康推出了「門店+網站」的體系構想;

2013年推出拓展品牌的在線銷售渠道「富連網」;

2014年,富士康子公司FIH Mobile從國外挑選創業公司,籍此創辦自己的硬體創業公司孵化中心。

不過這些嘗試稱不上成功,與「網際網路+」相比,傳統製造業與網際網路的碰撞能否擦出火花鮮有成功案例。

2015年,富連網從天貓平台撤下,富士康計劃設立獨立的業務部門經營。

郭台銘曾為台灣錯失半導體機會而扼腕。

於是,從三年前開始,他開始嘗試「做晶片」,試圖打造一個半導體產業鏈帝國。

根據此前公開報導,設立半導體子集團後,富士康的晶片製造相關附屬公司,例如京鼎精密科技、訊芯科技和天鈺科技已經在其旗下運營。

在清華大學的演講中,他說十年前他對馬雲和阿里巴巴「看走眼」了,但這一次,「工業網際網路時代剛剛開啟,不會再看走眼」。

在經過近十年的摸索後,郭台銘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對工業網際網路更有信心。

而他的信心主要來自於「工業富聯」的上市。

6月8日,郭台銘並沒有出現在工業富聯上市敲鐘現場,而是出現在一場由富士康主辦的關於「未來大健康」的活動現場。

當華大基因創始人汪健演講時,他不時拿起手機拍照,並多次帶頭鼓掌。

大健康是被他盯上的另一個領域。

若無意外,接下來的半個月內,「工業富聯無疑將創造一個新的財富神話。

而從工業富聯申請IPO伊始,這家「新富士康」便備受關注。

除了「閃電」過會,在它的股東名單中,甚至有馬雲、馬化騰、李彥宏的身影。

很顯然,BAT也不想錯過這次財富盛宴。

如果仔細閱讀工業富聯的《招股說明書》不難發現,儘管被冠以「富士康」的頭銜,但這家超級獨角獸卻與公眾理解中的代工企業富士康並不相同。

《招股說明書》顯示,工業富聯的核心也為分為三大塊。

第一塊是網絡設備、通信設備及網絡電信設備構建;

第二塊是智慧型手機高精密金屬/高分子聚合物機構件;

第三塊是雲服務設備(伺服器、數據中國設備)。

工業富聯被追捧的另一個原因或許在工業網際網路的市場前景。

據IDC統計,中國工業網際網路市場2017年的市場規模增長至919億美元,預計2020年可實現1275億美元。

另據預測,到2025年工業網際網路將創造82萬億美元的經濟價值,占到全球經濟總量的1/2。

在參觀完富士康的新工廠後,中川威雄感慨說:富士康起家的模具製造工廠規模在全世界第一,這幾年又在實施模具製造自動化、無人化,這在全世界也是前所未有的。

事實上,過去幾年,富士康的熄燈工廠、無人化、自動化智慧型手機生產線廠和精密刀具、模具生產線廠一直被當成秘密武器「雪藏」了起來,直到工業富聯上市才正式對外。

郭台銘善言。

過去,郭台銘喜歡用各種各樣的動物比喻,來形容當前的商業局勢。

他曾用「神仙、老虎、狗」來比喻做生意,接到生意的時候,就像個神仙;交不出貨來的時候,被人家罵得像狗一樣;到外面去跟競爭對手打的時候,就像只老虎。

在做代工的時候或許如此,但在工業網際網路市場,工業富聯的上市已經為他拔得頭籌。

1995年,郭台銘在富士康《鴻橋》月刊創刊時寫了一句話:21世紀是中國人的世紀,請謹記在心,機會是給有準備的人,工作中學習,學習後工作,胸懷千萬里,心思細如絲」。

無疑,郭台銘抓住了21世紀的開頭。

那麼,下一個30年,富士康能摘掉「代工」的帽子嗎?

▎申明:本文為PP財經原創出品,轉載請註明來源。

歡迎更多讀者或媒體投稿合作,如有異議,請微信後台聯繫。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