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芯成功發展28納米HKMG技術,聯電大陸布局壓力漸顯?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提示:點擊上方"藍色字"↑可快速關注

中芯半導體被視為中國大陸技術最先進的晶圓代工廠,已在 2015 年下半量產 28 納米,正逐步追趕台灣晶圓代工二哥聯電。

HKMG 製程成各大晶圓廠必爭之地

中芯國際 16 日宣布 28 納米 HKMG 製程已成功進入設計定案階段(tape-out),為中國大陸本土晶圓廠中,首家可同時提供 28 納米多晶矽(PolySiON)與高介電常數金屬閘極(High-K/Metal Gate,HKMG)製程的廠商。

HKMG 技術較 SiON 難的多,但可較 SiON 改善驅動能力、提升電晶體的性能,同時大幅降低閘極漏電量,所形成的絕緣層氧化物厚度也較薄,進一步可降低電晶體的尺寸,在首度被採用於 45 納米製程後,各大廠在製程優化時,都會推出 HKMG 製程。

HKMG 因流程的差異、金屬閘極在源極與汲極區之前或後形成,而分為 IBM 為首的 Gate-first 與英特爾為主的 Gate-last 兩大陣營,Gate-last 要做到與 Gate-first 管芯密度相同,需要較複雜的工序以及設計端的調整,因此台積電、格羅方德等大廠一開始都是采 Gate-first 製程,聯電則采混合式,但都遭遇到 Vt 臨界電壓難以控制,功耗暴增難解的情況,台積電在 2010 年發展 28 納米製程毅然決然改走 Gate-last,在 2012 年,包含 HKMG 製程的 28 納米全世代製程技術都量產,而直到 2014 年下半,聯電才推出 28 納米 HKMG 製程。

步步進逼台灣晶圓代工二哥

聯電 2009 年推出 40 納米,中芯直至 2013 年才量產 40 納米,到了 28 納米製程,聯電在 2014 年第一季量產,中芯在 2015 年 8 月有高通的扶持,也宣告 28 納米量產出貨,從三年的技術差距縮小到一年半,現在中芯推出 28 納米 HKMG 也追上來了。

中芯在 HKMG 走的是台積電、聯電的反路,中芯在 28 納米節點原先走 Gate-last,在 2012 年得到 IBM 的協助,簽訂合作開發協議,以 Gate-last 與 Gate-first 兼容進行技術開發。

不同於先前 40 納米的技術授權,IBM 這次協議同意中芯可就研發成果往更先進位程開發,對中芯而言無疑可進一步建立起自身的研發能力。

另外,在客戶端,28 納米除了獲高通驍龍 410 的訂單,在 HKMG 平台也得到中國大唐電信旗下聯芯的支持。

聯電率先登陸設 12 寸廠,先進優勢仍在?

中國大陸近年積極打造自有 IC 一條龍,期望做到 2020 年 40% 核心零部件自主生產。

以中國為中心的半導體群聚正在成形,聯電以參股形式率先登陸廈門設 12 寸晶圓廠,要拼 2016 年第三季投產。

台積電在台灣法規鬆綁後,也確定獨資赴南京設 12 寸廠,在 2018 年下半直接導入 16 納米。

聯電初期登陸以 55/40 納米切入,礙於台灣法規,赴大陸設廠的製程技術需落後台灣一個世代以上(N-1),聯電目前最先進位程技術仍在 28 納米,聯電為了加速超車,放棄 20 納米製程,直接發展 14 納米,但只要製程未能推進到 14 納米,聯電在大陸廠的技術也就無法導入 40 納米以下製程。

在中芯持續壯大下,以及台積電直接在大陸導入 16 納米製程,聯電壓力並不會小。

聯電在 2015 年 6 月宣布已與 ARM 合作完成 14 納米設計定案,預計於 2016 年量產,但聯電在今年 1 月底法說會並未對 14 納米進度多加著墨,僅強調加大對 28 納米的布局,並持續在 28 納米 HKMG 製程之外,再優化推出更低功耗的 28 納米 HPCU 製程。

中芯在 14 納米則獲高通、華為以及比利時研究機構 IMEC 的撐腰,2015 年 6 月四方宣布共同成立合資公司,發展 14 納米技術,力拚 2020 年量產。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電子行業:台積電12寸廠登陸 半導體孕變局

台積電12寸晶圓廠將獲批「獨資」登陸,「經濟部」正商討增加「新設」辦法,將是台灣首家獨資在大陸建12寸晶圓廠能的半導體廠。先前由於限制面板登陸投資,讓三星和LG搶占先機。一座12晶圓廠的建設成本...

三星拉攏聯電 搶台積寶座

台積電勁敵三星可能又有動作,將藉由IBM技術聯盟展開大串聯,除將14納米鰭式場效電晶體(FinFET)製程技術授權給格羅方德外,據了解,不排除爭取聯電加入聯盟陣營,挑戰台積電在晶圓代工領域的獨霸...

中國晶圓代工廠將鹹魚翻身?

從最近晶圓代工業界發生的一些蛛絲馬跡來看,中國晶圓代工廠將鹹魚翻身!據悉,中國移動2015年終端銷售目標2.5億部,明年國產手機特別是 4G中低端競爭肯定異常激烈,價格戰天翻地覆,手機晶片供不應...

台積電:我們的10nm沒問題

版權聲明:本文來自威鋒網,如您覺得不合適,請與我們聯繫,謝謝。三星和台積電都在積極完善自家的 10nm 製作工藝,但三星似乎已經搶先一步了,不過台積電也沒有落後多少。在分析師還在擔憂台積電的 1...

台積電南京晶圓廠未來或導入16納米製程

有關台積電在中國大陸投資建廠的消息又有了升級版本。除了再次確認這座預計建設中的12英寸晶圓廠將落戶南京之外,新版本中還聲稱本次台積電將導入其最先進的16納米製程,並最快於2018年量產。此前業...

半導體公司擴產,備戰物聯網大戰

為迎接物聯網(IoT)時代來臨,繼台積電備妥超低功耗技術平台(ULP),衝刺上海松江8寸廠產能,聯電蘇州和艦廠及上海華虹亦積極擴產,近期大陸中芯國際更瞄準物聯網應用,重新啟動深圳8寸廠,鎖定0....

台積電將邁進5nm時代,遙遙領先同行

根據市場消息,台積電預定在明年第1季進行5奈米製程風險性試產,將是全球第一家導入5奈米製程試產的晶圓代工廠,而依據台積電的時程,將有望在明年底或2020年初進行量產,再度領先全球。

全球前20大半導體廠商的中國布局

中國龐大的市場,加上本土對半導體的渴求,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半導體廠商在中國投資建設和合作建廠。下面我們來盤點一下全球前十半導體廠商的中國布局。我們看一下IC Insights 統計的2015 年全...

台積電12寸廠登陸 鎖定16nm

傳落腳南京 投資逾千億元 最快2018年量產 目標直取高通、聯發科等大廠訂單業界傳出,台積電大陸12寸廠將落腳南京,並以最強悍且具競爭力的16奈米製程切入,最快2018年量產,總投資額逾千億元,...

擊敗三星,台積電7nm奪得高通驍龍845訂單

南韓每日經濟新聞12日報導,台積電已打敗三星電子,爭取到高通的7nm訂單,可能阻礙近來三星電子試圖擴張晶圓代工市場的努力。報導引述業界消息指出,高通據傳已委託台積電生產7nm晶片,這是台積電原就...

台灣半導體接連投下震撼彈

近期台灣半導體在中國接連投下震撼彈。首先是2015年3月聯電與廈門合作,總投資62億美元,取名「聯芯」,作55/40納米的邏輯代工,未來可升級至28納米,月產50,000萬片的首條與台灣合資的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