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半導體接連投下震撼彈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近期台灣半導體在中國接連投下震撼彈。

首先是2015年3月聯電與廈門合作,總投資62億美元,取名「聯芯」,作55/40納米的邏輯代工,未來可升級至28納米,月產50,000萬片的首條與台灣合資的12英寸生產線,將於2016年底開始6,000片通線。

接著7月7日台積電南京的12英寸生產線奠基,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與夫人親自主持開工,參加奠基典禮儀式有全國人大常委會原副委員長盛華仁、新晉江蘇省委書記李強、南京市委書記黃莉新、市長繆瑞林,以及大陸工信部長苗圩等。

再有5月13日,聯電宣布與中國福建省政府投資的晉華集成簽訂技術合作協定,聯電接受晉華委託開發 DRAM 相關製程技術,技術主要應用在利基型 DRAM 的生產,由晉華提供設備與資金,並支付聯電技術報酬金做為開發費用,而最終開發成果由雙方共同擁有。

該項目開工奠基儀式即將於7月16日正式舉行。

該工廠預計於 2018 年 7 月完成整體配套建設並正式投產,初期將導入 32 納米的DRAM製程,規劃每個月 6 萬片 12 英寸的晶園產能。

項目投產後,預計員工數將達 4000 多名。

台積電南京項目

張忠謀表示,台積電落戶南京有利在大陸的市占有率迅速增長。

他並承諾,新廠2018年下半年將會量產16納米製程。

初期月產能2萬片,並於2019年達到全量產的月產能4萬片。

張忠謀說,南京建廠將有利推動兩岸的集成電路產業的共同發展,有利於兩岸經濟互利合作。

台積電在全球邏輯及存儲器產品的實際占有率約30%,大陸半導體產業成長飛快,兩岸產業合作將發揮增強效益。

張忠謀表示,除了投資12英寸晶園廠之外,還興建一個設計服務中心,這也是台積電在大陸第一個研發中心,之前研發總部都是設在台灣,計劃有500名人員,其中台灣來的有250名,顯示台積電對南京建廠投資,重視產業供應鏈與人才優勢的深耕發展。

南京項目的巨大意義

按張忠謀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未來幫助台積電成長茁壯最重要客戶不是蘋果也不是高通,而是來自中國大陸的 IC 設計業者們。

張忠謀指出,若論成長率,中國大陸客戶的衝刺速度無人能及,使之成為極重要的成長動能來源,也是台積電超越其它晶圓代工同業的重要助力。

業界預計,台積電南京廠投產後,台積電晶片的全球占有率將由55%增至57%;台積電的30億美元投資,將帶動超過300億美元的產業發展。

另外2015年台積電的營收265億美元計,按地區分布,大陸僅占9%,相當於23.85億美元。

顯然南京廠的建立對於如海思,展訊等中國的高端fabless有利,但是站在另外角度,它並不有利於國內晶片製造業的正常健康的發展。

對於張忠謀的說法要仔細分析,按業界估算,它的12英寸生產線,在16納米製程時,每片平均依5,000美元計,年銷售額可達12億美元,以及500人的設計中心,按人均年產出80萬美元計,年銷售額達4億美元。

為什麼台積電在中國要加建一個設計中心?分析主要瞄準中國的大市場,從產業鏈角度,它的代工生產線有近一半的訂單可以自給自足。

回到最關鍵的點,它是採用16納米的先進位程。

目前它在全球28納米代工的市占率達90%,也即全球近100億美元的28納米代工市場,它拿走90億美元。

今年底它的10納米製程開始試生產,並預計2018年左右開始7納米製程的風險生產。

另外如中國半導體的十三五規劃中所示,在2020年時能開始量產14納米。

眾所周知,儘管目前三星己經推出14納米製程的代工,但是蘋果的訂單,從功耗及成品率等考慮最終仍是選擇了台積電的16納米製程。

所以台積電在中國的目標,與它們的同伴聯電,力晶等稍有所不同,不僅是為了防止技術泄漏,採用獨資新建生產線。

而它站得更高,試圖要完全掌控中國半導體在先進位程方面的代工市場,打壓中國28納米及以下生產線的崛起。

面對如此嚴峻的態勢,應該把它看作是一種激勵及動力,中國半導體要加緊14納米的研發,以及28納米的真正的量產進程。

中國半導體業發展需要三駕馬車,研發,兼并及合資,合作,三種方法都十分重要,需要的是為我所用,發揮它們各自的長處。

其中反覆強調研發對於中國半導體業的重要地位,只有通過研發掌握的技術才能落在自己手中。

然而由於各種因素,主要是缺乏優秀的領軍人物,加上企業疲於奔命。

而研發經常是「前人栽樹後人乘涼」的事,因此凡當企業碰到困難,就可能首先減弱研發。

相比一下台積電在近幾年中的研發費用及人員,如2012年/13.66億美元與3,901名,2013年/16.21億美元與4,367名,2014年/18.75億美元,與4,766名,2015年/20.67億美元及5,123名。

台積電說2016年預估研發費用達22億美元,並計劃再召募約3,000名新血,將技術和製程研發大軍擴大至近萬人的團隊。

台積電目前集團員工總數已達4.5萬人,研發大軍為5,140人。

歡呼的背後

全球半導體業己趨成熟期,可能連續兩年停步不前,而中國半導體業仍處於新興產業的發展時期。

因此近期中國半導體業在大基金等推動下的迅速發展,給全球半導體業增添了巨大活力。

業界統計,近期全球新建的19座12英寸生產線其中有10座在中國,導致全球從未見過的盛景,頂級大廠們幾乎都聚集在中國新建12英生產線。

以前台灣半導體至多搬些二手生產線來中國,也未見成功。

如今由於中國的市場地位凸顯,己成為全球半導體增長最關鍵地區之一。

因此除了台積電的南京廠堅持獨資之外,其它的台灣半導體業為了生存卡位,爭相來與中國合資,合作生產,儘管是一些成熟製程,業界有些微詞,但是也前進了一大步。

觀察中國半導體業的現狀,樂觀派仍是主導,認為現在首要的任務是擴大產能,因此不管獨資,合資生產線都歡迎,包括自主的多條12英寸生產線也己啟動,先把框架搭起來。

不管如何,正確的思維應該兩個方面都要思考,因為投資是一種風險。

依目前的態勢發展下去有兩點非常可能出現,一個是中國半導體業「十三五規劃」中的目標會提前實現,另一個是產業鏈中以往是IC設計業一馬當先的局面,有可能與晶片製造業並駕齊驅。

市場經濟就是競爭勝出,中國半導體業也必須要經歷這一課。

任何想依賴別人幫助,自己省心省事,肯定不會有好的結果。

現階段的關鍵是要迅速提升自身的競爭實力,一分耕耘,一分收穫,發展中國半導體業沒有捷徑可言。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儘管中國半導體業在全球的權重地位節節提升。

但是我們要重新思考發展中國半導體業的初衷,要實現一個「自主可控」的產業,它是由中國所處的獨特大環境所決定,不能有絲毫動搖及掉以輕心。

兩岸合作雙盈

時代變遷,連中美兩國都認為需要尋找利益的共同點,因此兩岸半導體業更應該互利互惠共同進步。

觀察英特爾大連廠,海力士無錫廠及三星西安廠都能健康地在中國土地上成長,台灣半導體還有什麼可擔心的地方。

市場經濟,首先是競爭,但也不妨礙互相合作。

更無況兩岸的語言相通,血脈相連,並各有優劣之勢。

目前的態勢已前進了一大步,如大陸資金充沛,欲投資入股,只要條件適當,台灣何樂不為,何必總是拒絕。

盼望雙方從務實出發,拋棄成見,依大局利益為重,兩岸半導體之間的合作是個大趨勢,應該順勢而為推向新的高度。

特別聲明:本文為DRAMeXchange特邀作者莫大康先生撰寫並授權發布,文中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平台無關。

如需轉載,請務必標明作者及來源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台積電遇天險 張忠謀如何神解?

競爭對手英特爾動作頻頻、三星技術逐步進逼,大客戶高通又琵琶別抱,加上中國政府支持本地企業;三壞球加上滿壘,如何不失分?正嚴格考驗全球半導體業最資深的老帥張忠謀。

莫大康:淺析台積電的成功之路

台積電自1987年在台灣興建至今己有30年歷史。它是全球最大的晶園代工企業,2015年它的市占率高達54%及它的年市值約1,536億美金(2016/9)、約五兆新台幣。預計2016年銷售額可達2...

晶圓代工帝國台積電是這樣煉成的

台積電,全球最大的晶圓代工廠商,而本身晶圓代工這個行業也是台積電首創的。而張忠謀,作為台積電的創始人,是怎樣一步一步把一個台灣企業,乃至一個行業發展到巔峰的呢?我們來看一下這個晶圓代工龍頭的發展...

全球前20大半導體廠商的中國布局

中國龐大的市場,加上本土對半導體的渴求,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半導體廠商在中國投資建設和合作建廠。下面我們來盤點一下全球前十半導體廠商的中國布局。我們看一下IC Insights 統計的2015 年全...

五大挑戰者出擊,台積電還能高枕無憂嗎?

版權聲明:本文由半導體行業觀察整理自網際網路,如您覺得不合適,請與我們聯繫,謝謝。今年十月, 晶圓代工廠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談及Intel跨足晶圓代工領域,談及Intel此舉是把腳伸到池裡試水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