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揭秘本土企業為何不能代工華為晶片 三星或成唯一「外援」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運營商財經網 郭彭琪 /文


華為海思晶片的研發很厲害,但卻離不開上游產業鏈的支持。

近期,華為的晶片代工環節卻出了問題,外有規則管制,內缺乏企業代工,在憂愁華為如何從晶片斷供危機中解脫出來的同時,不禁感慨:為何連中芯國際這樣的中國本土企業都不敢給華為代工?運營商財經網也試圖揭開這些中國晶片業「憋屈」的背後。

華為海思晶片的十多年發展史

其實這就得從華為做晶片開始講起。

2004年,華為成立的全資子公司半導體,內部叫做「小海思」,它獨立核算、獨立銷售。

相對應的,還有「大海思」,「大海思」就是母公司華為對系統晶片的研發以及公共平台。

不過,大小海思都歸屬於2012實驗室旗下,坊間稱這間實驗室為「中國黑科技神秘基地」,也有人把它比作中國的貝爾實驗室。

華為海思公司剛開始做的時候也不順利,在走了不少彎路之後,推出的一款解碼晶片成為轉折點,成為華為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外銷訂單。

後來華為開始嘗試做手機處理器,到現在海思麒麟晶片已經成為華為手機的標配,也成為華為現在在5G時代領先的主要原因。

但在這個過程中,華為真的走了不少彎路,但最後成功卻也不得不提一個關鍵人物:余承東。

當時的余承東擔負著華為手機的命運,那時華為砍掉了歐洲運營商數百上千萬台的定製手機,專門做擁有自家晶片的手機。

當時余承東也對自家的晶片深表擔憂,甚至牴觸過,但也卻真的將華為的麒麟晶片作出了名堂。

P6就是余承東背水一戰的產品,成則華為成,敗則余承東敗。

但是從這款產品開始,華為的晶片和手機開始名聲大噪。


被打壓的華為晶片

講完華為麒麟晶片的歷史後,那再說說為啥美國「斷供」華為來卡華為的脖子。

其實就是晶片的製作。

要知道,華為麒麟晶片一直是台積電進行代工,因為台積電代工出來的晶片與現在主流的晶片製程7nm一致。

雙方本身一直合作的很好,但是大家眾所周知的一件事,讓華為陷入了「斷供」的威脅中。

有人想說,有台積電代工,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擔憂?

這其實不得不說下當時針對華為提出的這項禁令,主要內容是禁止在全球範圍內使用美國製造的機器,或者提供的軟體來為華為及其關聯公司設計以及製造晶片。


台積電就用的是美國製造的生產設備,就是因為這樣,台積電沒辦法只能眼睜睜失去自己家的第二大客戶華為。

有報導稱,現在台積電已經撤銷了華為第四季5nm製程訂單,將華為海思原定產能全部開放給了其它海外客戶,包括蘋果、高通、聯發科、超微等。

其中,蘋果為了搶奪華為的手機市場,還計劃擴大iPhone 11及iPhone SE產能,第四季度台積電7nm總投片量拉高至17~18萬片規模。


國內高精尖的晶片代工企業太少

但也有人問,為何不找國內的其他晶片製造商來代工呢?

當然除了台積電,三星、GF(格羅方德)、中芯國際、華宏、上華,和艦、華力微等也都能代工製造,但產品有差異。

如果要做28nm的晶片,台積電、三星、GF(格羅方德)、中芯國際都可以;10幾nm的也就剩台積電、三星和中芯國際;比28nm大的多晶片,國內的華宏、上華,和艦、華力微也都可以做。

現在主要是移動無線設備上的晶片已經開始轉移到規模較小的中國製造商那裡,這些處理器對性能和技術的要求不那麼嚴格。

但是,像海思麒麟晶片這種已經做到與國際晶片7nm一致的晶片,只有台積電能做,況且現在國際晶片廠商還是布局 5nm。

現在很多人寄希望給中芯國際,但是美好的希望也總是有漏洞。

其實現在中芯國際只能做到量產14nm,在7nm和5nm存在缺陷。

不過也不用很悲觀,現在中芯國際N+1工藝,相當於台積電的7nm工藝製程,還需一年就可以實現量產。

所以現在不是中國企業不給華為代工,主要是技術能力有限。

不過,運營商財經網認為,現在華為也有後路,他們還可以從其他製造商那裡購買到晶片,例如三星、聯發科還有紫光展銳。

不過高通作為美國企業,肯定也會有限制。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台積電不斷供,對華為來說到底有多重要?

5月23日,台積電再次申明,經過評估後認為出貨給華為海思並沒有違反國際貿易法規,將會持續出貨。美國"封殺"華為的大背景之下,台積電的支持態度相當於給華為吃下了"定心丸",一位晶片行業資深人士表示...

華為只能靠台積電?傳台積電5nm遭海思砍單

受疫情影響,相關數據顯示2020年開始智慧型手機銷量出現了前所未有的暴跌情況。雖已步入春天,但對於整個手機市場來說寒冬態勢絲毫未減。不過這場慘劇似乎並未影響到晶片大廠台積電,在服務華為和蘋果的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