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前中芯國際京東方同時起跑,為何一個成全球霸主一個仍在苦熬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從今年第二季度開始,晶片這兩個字成為大眾口口相傳的熱詞,圍繞中國芯的投資也變成熱門話題。

阿里、百度等網際網路巨頭,格力等家電巨頭,以及各路風險投資,都紛紛加入中國芯的投資隊伍。

與此同時,第二期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正緊鑼密鼓募集中,據估計,規模至少達1500億元。

可以預見的是,在國家基金、產業資本和風險投資的熱捧下,中國芯並不缺錢。

成為焦點話題的缺人問題,其實也並不可怕。

2016年全國半導體行業從業人員大概有40萬人,到2030年國內晶片業需要80萬專業人才,缺口為40萬。

看起來很可怕是不是?

但別忘了,中國每年畢業的理工科大學生在500萬人左右,也就是說,每年報考理工專業的學生人數在500萬左右。

只要師資力量到位,加上晶片行業極具競爭力的薪酬吸引,高考時很多人會選擇晶片專業,所以晶片行業的人才缺口問題並不難解決。

實際上,我國已經在晶片人才培養上取得一定成果。

中國科技大學、北京大學和清華大學等25所重點大學均成立了示範性微電子學院,成為和大基金一同啟動的發展晶片產業戰略的配套方案。

半導體國際研究領域最權威的兩家期刊是EDL(Electron Device Letters)和TED(Transactions On Electron Devices),2017年之前的30年,國內總計發文數量不到200篇,但僅在2017年,國內學者發文的數量就占到兩份期刊發文量的三分之一。

半導體人才培養的效果可以說是立竿見影。

晶片的四個環節主要包括設計、製造、測試和封裝,測試和封裝產業成熟度高,中國已和國外沒有差距,江蘇長電科技的規模排名世界第三,晶片設計方面,華為和展訊已追上國際先進水平,其中華為海思是世界第七大晶片設計公司,麒麟晶片導入7納米製程,已接近手機晶片設計最先進的高通公司。

但晶片代工製造技術卻是中國芯進步最慢的坎,也是最大的短板。

晶片代工製造方面的代表公司有中芯國際,20年前,它和京東方同時起步,20年後,京東方已經是全球顯示面板霸主,接連超越夏普、LG和三星,而中芯國際離行業頂尖選手台積電還有至少5年的差距,處於苦苦追趕的階段。

中芯國際目前能夠量產的技術是28納米製程,14納米製程尚在攻關中,而台積電已經量產7納米製程,5納米製程即將攻克,3納米製程也提上日程。

台積電的晶片製造技術至少領先中芯國際三代。

中芯國際明明很努力,為何卻沒有像京東方那樣稱霸行業,或者像華為海思追上高通?關鍵是晶片代工製造的客戶對性能敏感,對價格不敏感,技術領先的企業往往贏家通吃,用技術壟斷製造行業高門檻,台積電稱霸晶片代工製造領域就是如此。

中國企業的崛起離不開國內13億市場的支持,京東方、華為、中興、阿里巴巴、騰訊等企業,都是在本土成長壯大之後,再出海遠征。

但晶片代工製造滿足的是全球客戶,這些客戶屬於行業用戶,比如蘋果、高通、德州儀器等,和電視、手機、網購等個人用戶不同,行業用戶更追求性能,與對價格敏感的個人用戶不同,誰技術先進,訂單就給誰。

有人會說,中國有龐大的手機市場,手機也要使用大量晶片,形成龐大的市場需求,為什麼就不能扶持中芯國際等本土晶片代工製造企業呢?答案很簡單,手機里的晶片由歐美巨頭設計,它們會選擇技術優勢明顯的三星、台積電,而不會選擇技術落後三到四代的中國企業。

如此一來,13億本土市場很難和中芯國際直接發生交集,更談不上扶持。

目前,國內本土晶片代工製造企業唯一能做的是,咬牙堅持,堅持到摩爾定律接近失效,三星、台積電的製程技術優勢停滯不前,中國企業就有機會追上。

這需要耐心和堅忍,絕不是喊喊不惜一切代價造芯就能做到的。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ASIC晶片:五年走過十年的路

18年前,張汝京帶領一批海歸工程師在上海建立了「中芯國際」,開啟了中國半導體行業的世紀篇章。18年後,以嘉楠耘智、億邦國際、比特大陸為首的新一代晶片廠商,在區塊鏈的快車道上,完成了ASIC晶片的...

台積電贏回高通訂單卻可能失去蘋果的訂單

台積電這幾年和三星你來我往,不斷競爭開發更先進的工藝,這也導致了蘋果和高通兩家全球最大的移動晶片企業的訂單不斷的在這兩家企業中轉來轉去。在早前傳出台積電贏回了高通的這個大客戶後,近日韓媒就傳出明...

晶圓代工演繹三國殺 英特爾示威三星、台積電

「老虎不發威,你以為是病貓嗎?!」9月19日,當被第一財經記者問及如何看待摩爾定律已經失效的質疑時,英特爾公司全球副總裁兼中國區總裁楊旭直接明了地亮出態度。今年以來,被三星在營收上超越,被台積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