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發!台積電斷供,聯發科和中芯再潑冷水,無芯可用的華為太難了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隨著華為在國際上的影響力不斷擴大,地位受到威脅的美國一直在想方設法對華為進行打壓。

從去年將華為納入實體清單開始,美國對華為的制裁政策一直在不斷升級。

這次,美國又把目標瞄準了華為在半導體領域的「短板」。

美國通過修改相關規則,規定只要是使用美國技術的企業,都是無法和華為在半導體領域合作,這是要將華為逼上了「絕路」的節奏。

我們都知道,無論是華為的5G通訊,還是旗下的手機產品均離不開晶片,為此,華為花費了大量的時間金錢和人力,設計出達到世界一流水平的海思晶片。

然而,華為自身卻沒有製造晶片的能力,即使通過代工也不可避免會使用到美國技術。

所以,美國人這一招,無疑扼住了華為的「喉嚨」!

在華為面臨無「芯」可用的困境時,誰來趕來救援華為成為人們熱議的焦點!

像高通、三星這樣的晶片巨頭,他們和華為牽涉到立場和利益方面的問題,想要合作明顯不太現實。

其實,最開始華為是找台積電洽談的晶片代工合作的。

但台積電說到底是美國人控股的企業,加上台積電也無法取得美國對於技術方面的許可,迫於壓力不能與華為合作。

據了解,後來台積電已將華為海思原本預訂的產能開放給其它客戶。

這也意味著,台積電這條路已經被堵死,華為只能重新尋找合適的合作夥伴。

就在大家都在為華為晶片擔憂之時,有媒體對外宣稱:「為了規避美國的斷供製裁,華為將會通過與聯發科的合作,從而讓自家的海思晶片得到量產。

」如果能夠得到聯發科的相助,這對華為來說絕對是雪中送炭。

然而,這則新聞剛出沒多久,聯發科方面馬上就站出來回應,聯發科表示其絕對沒有違反相關法律法規的行為,也不會為特定客戶進行特製。

從這則聲明中,我們不難看出聯發科表明的態度,其只有標準晶片,不會冒風險違反美國的禁令,去為包括華為在內的客戶代工所謂的特製晶片。

所以,兩者的合作也就宣布不疾而終。

其實,在國內還是有一家實力還不錯的晶片企業叫做中芯國際。

當時國家有意扶持國內晶片產業,還曾給中芯國際注資了近200億資金,這一舉措也被外界看作是國家「曲線救華為」的意圖。

為此,後來華為還特地派出多名技術專家來到中芯國際,與這裡科技工作者一起為中國晶片產業的未來努力。

據悉,目前華為與中芯國際其實也有合作,並且生產出了14納米製程的麒麟710A處理器,雖然跟現在國際先進的7納米,甚至的5納米的晶片還存在不小的差距。

不過,按照中芯國際的意思來說,如果項目研發順利的話,今年年底就能夠進入到7納米工藝的節點,未來幾年有望追上甚至超越台積電的研發速度。

看到這,我們理所當然地認為,中芯國際應該就是華為晶片面臨危機的最後出路。

然而,事情往往人算不如天算。

近日,在中芯國際公布的招股書中,裡面對於美國最新修改的出口規則做出了以下回應:」若干自美國進口的半導體設備與技術,在獲得美國商務部行政許可之前,可能無法用於為若干客戶的產品進行生產製造。

「雖然裡面隻字未提及華為兩個字,但是明眼人都能看出來,中芯國際遇到了和其他晶片製造企業一樣的問題,其無法將來自美國的半導體設備及技術,用來給華為代工生產海思晶片。

可見,無「芯」可用的華為確實太難了。

與此同時,在晶片市場的接連碰壁,也讓華為面臨的壓力空前巨大,如果不能及時從這次晶片危機中走出來,那麼華為旗下所有高端機型的產量將會受到極大影響,這或將拉大和蘋果和三星公司之間的距離,全球手機出貨量排名第二位置堪憂。

據悉,目前華為的晶片主要來自台積電和中芯國際,然而,這兩家代工巨頭的生產工藝也主要沿用美國技術。

不過,有好消息稱,華為可能還留有「後手」。

據媒體報導稱,華為公司已經儲備了可最多使用一年半到兩年時間的關鍵晶片,以保護其業務不受美國政府打壓的傷害。

不得不說,任正非還是深謀遠慮。

另外,國內唯一能生產國產光刻機的企業上海微電子也傳來好消息,其即將交付一台28nm工藝的國產沉浸式光刻機,如果將來中芯國際有了國產光刻機的加持,就不需要依賴國外的光刻機了。

雖然這個過程可能要2年,5年,甚至更長的時間,但只有完善國內半導體製造領域的空白,國產晶片才能走出一片屬於自己的未來。

不過,實事求是地說,雖然華為擁有自主研發晶片的能力,但是如果沒有晶片企業進行代工,多強大的企業和團隊也是束手無策。

不過未來華為的路該怎麼走,有國產科技的助力和全中國人民的支持,相信華為一定可以取得最終的勝利,我們拭目以待吧!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