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90後看張忠謀:86歲的台灣半導體之父為什麼不能退休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或許張忠謀的名字遠不如郭台銘那樣響亮,至少在虎嗅上,不算這篇文章,僅有9篇文章出現過他老人家的名字。

2017年2月14日,在台積電為其兩天的董事會上,該企業擬定2017年每普通股配發現金股息新台幣7元。

而以14日每股收盤價為 187.5元來計算,現金股息殖利率達到 3.73%。

台積電在建立之初,無論是該企業,還是整個台灣半導體產業,皆為泛泛之輩。

然而正是因為張忠謀其膽識和遠見,才有了今天的台積電。

2016年時,台積電市值達到了1560億美元,占據台灣股票市場總值 的17%。

不誇張的張忠謀咳嗽一下,台灣股市都要抖一抖。

張忠謀不僅僅是一個成功的商人,他一手創辦的台積電對整個台灣,乃至世界半導體都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從開創全新的商業模式,到技術轉型,這位工程師用自己教科書一般的管理辦法把台積電從名不見經傳的小工廠變成了如今世界前50強的企業。

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

在說張忠謀之前,我們有必要先提這樣一個風雲人物:孫運璿。

孫運璿為中華民國第10任行政院院長,任期為1978年5月26日到1984年5月25日。

1972年時蔣經國大搞經濟發展,孫運璿提出仿韓理念,成立政府資金為主的半官方機構:工業技術研究院。

研究院的理念是以財團法人的方式突破政府法規限制,以高薪聘請歸國學人,從事產業研發。

然而當時立法院認為工研院乃政府出資,因財團法人之地位,政府並沒有管理權而大力反對,立委稱此為「化公為私」,認為此例一開,將後患無窮。

孫運璿因此多方奔走,與立法院溝通,最後該案僅以勉強超過50%的同意,獲得通過。

就是這個工業技術研究院才造就了今天張忠謀的神話傳奇。

1983年,張忠謀因為和德州儀器半導體理念不合,放棄了該集團總經理一職。

兩年後的他受到了孫運璿的邀請,擔任該研究院院長一職。

再過三年後,該研究院推進了和飛利浦電子合資成立半導體製造公司一事。

那這個半導體製造公司什麼呢?正是總部設立在台灣新竹的新竹科學工業園,主要廠區則位於新竹、台中等地的台灣積體電路製造公司,通稱台積電、台積、TSMC,全球最大的圓晶專工半導體製造廠,沒有之一。

從此張忠謀開啟了「半導體教父」的傳奇之旅。

當時台灣半導體產業其實遠遠沒有今天這樣發達,1974年的時候孫運璿和當時美國無線電公司(RCA)的研究主任潘文淵在台北一家豆漿店聊了一個小時左右便確立了台灣未來的發展方針:半導體。

不過那個時候台灣經濟很糟糕,1970年時台灣因自身地形原因受到了世界原材料價格的制約,尤其是國際石油價格飛升,台灣人民更是苦不堪言。

整個形勢其實是非常緊張的,孫運璿也在後來回憶到當時的情況:

此乃今後國家存亡之關鍵所在,我如失敗,將成為國家民族千古罪人矣

RCA的集成電路技術可以轉讓給工業技術研究院,但是需要1000萬美元的資金。

別說當時了,就連2017年正在寫這篇文章的我也沒見過這老多錢。

所以台灣很多人都不同意這個計劃,最後只得孫運璿一個人砸鍋賣鐵,才得以推動這筆交易。

估計孫運璿當時也沒有想那麼長遠的事情,只是覺得台灣應該發展高新技術,並以此來推動經濟建設。

但也正是孫運璿一個人的堅持才有了台積電,他就像是發令員,只有槍聲響起才能開跑。

2006年2月,張忠謀回憶說:「沒有孫運璿,1985不回台。

」因此可以負責任地說,如果孫運璿沒有堅持自己的理念,甚至連整個台灣半導體界都沒有今天的發展。

開創模式的張忠謀

孫運璿是伯樂,張忠謀就是那匹千里馬。

張忠謀喜歡帶領員工喊這樣一個口號:「我愛台積,再創奇蹟。

」突然有一年,手下的人希望他能換一個口號,畢竟喊了也有多個年頭了,但是老爺子態度很肯定,

換口號幹嘛!因為我們每一年都在創造奇蹟!

今天的台積電絕對是半導體界的奇蹟,張忠謀首創了一種從傳統半導體廠中拆分出圓晶製成的商業模式,同時也首創了圓晶代工。

不過後者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是前者的副產物。

在台積電誕生以前,傳統半導體廠同時包含了IC設計和生產的一條龍。

正是因為張忠謀這樣做了,才有高通、NXP這樣的IC設計巨頭誕生,那麼我們也可以說張忠謀的做法不僅賦予了台積電生命力,還讓世界半導體界有了全新的樣貌。

拆分設計和生產實際上相當於減輕了企業的負擔。

IC設計是一項技術含量極高的工程,大量的底層技術與前端應用相互結合,耗費了傳統半導體廠商很多的精力。

同時,社會腳步發展速度較快,IC設計廠必須要跟上世界的腳步,摩爾定律正是IC設計者們工作難度隨世界時間線變動而增加的真實寫照。

然而生產又是極其複雜的一環,傳統半導體設計接軌生產的模式很容易產生「龍頭蛇尾」的現象。

這也是當時世界範圍內半導體產業發展速度慢的原因,而且還會因為連鎖反應影響客戶端。

如果再算上廠商的銷售體系,那估計還沒開工就能累個半死。

一開始台積電的日子也不好過,真實情況就是:80年代正處於大蕭條時期,台積電的客戶非常少,訂單自然也是少得可憐。

台積電的運營利潤頂多能維持生計,而且還非常艱難。

1988年情況似乎出現了好轉,台積電因為其部門總經理的私人交情,拿到了英特爾這個大客戶。

本以為是件天大的喜訊,後來才知道這簡直是噩夢。

英特爾的人來到台積電的工廠,在製程的每一站都做了詳細檢查,最後得出了這樣的結論:製程中有200多道錯誤,必須改正,否則不會讓台積電代工。

「沒見過這麼難伺候的。

」是我的話會這麼說,但是張忠謀覺得,如果英特爾認可了台積電,那麼台積電離全球化也就不遠了。

所以他勒令整廠,換機器、換製程。

終於讓這個難伺候的客戶心滿意得,把訂單託付給了台積電。

這是一個轉機,也是半導體界經常提起的故事。

一位員工回憶當時情況,說張忠謀親自到工廠,跟著英特爾的人看製成。

並且調整設備的時候也是切身參與,巡查。

英特爾對於台積電來說不僅僅是一個賣票的,它給了台積電一個重要的學習機會:龍頭大哥是怎麼打天下的,毛頭小孩就得學著。

台積電步步為營,終於到了1995年,營收超過了10億美元。

剛於1994年在台灣證券交易所上市的台積電加快了節奏,1997年台積電到美國發行美國存托憑證(ADR),並在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NYSE)以TSM為代號開始掛牌交易。

張忠謀獲得了世界的讚許,1999年的時候他被美國《商業周刊》選為全球最佳經理人之一。

這是對張忠謀的認可,更是對將張忠謀管理辦法具象化的台積電的認可。

台積電的成長速度在當時看來是非常驚人的,要知道1999年的台積電也只是個和我一樣的年輕人。

2000年左右,台積電的聲音充滿了台灣各大期刊。

放到今天你也很難想像一群連前端應用都弄不清楚的吃瓜群眾要去關注一個底層技術企業。

張忠謀以為台積電事業已成,於2005年退居二線,讓蔡力行接人CEO。

雖然張忠謀仍留任董事長,但是他個人持股只有不到1%。

崩塌

1970年的故事可能得不到讀者們的共鳴,但是2009年的故事可能會感觸頗深。

尤其是那年全球性金融危機,有些畫面直到今天還歷歷在目。

台積電在2009年第一季度瀕臨巨虧,蔡力行的「假PDM,真裁員」決策更是員工情緒跌落至谷底,同時被外界認為台積電不誠信,從而丟失了大量訂單。

一些員工圍堵在張忠謀的家門口,請求他出山以挽救現狀。

老爺子最後也確實再一次站了出來,以78歲高齡震撼了半導體界。

跟那年柳傳志回歸不同,張忠謀這一坐就坐到了現在。

張忠謀妙手回春,2009年6月就將台積電從裁員與客戶流失的泥潭中拉了出來。

並指責蔡力行,

我一直認為這家公司存在著巨大的潛力,但是這並沒有發生,只是在原地踏步。

外界則認為張忠謀是倚老賣老,還不如蔡力行。

所以張忠謀重回舞台的時候,台積電股價下跌了一截。

可誰想到姜還是老的辣,老爺子上台不僅沒有讓台積電爛尾,還續寫了自己的神話。

一個幾十歲的企業能一點風浪不碰?不存在的。

危機才是考驗操作的最佳時機,張忠謀重新掌舵,台積電也因此存活了下來。

本來這裡想找點當時台積電員工鬧情緒的照片,但是看到圖上的水印以後就放棄了。

不過其實這次危機屬於全球性的,並不能看出來台積電的韌性。

2011年的時候,三星搶走了台積電的大客戶——蘋果A6處理器。

不需要任何報導就能猜出來當時張忠謀的想法,因為直到今天,三星移動處理器的製成並沒有比台積電好,差不多是一個平起平坐的狀態。

這點可以通過14/16納米看出來,兩者之間沒有什麼差距,至少在表現上不像網上說的那樣玄乎。

同年,老爺子使出了絕招:進軍後端封裝領域。

因為內部人士看當年蘋果A6一事會這麼說:台積電3DIC封裝技術要落後於三星。

學者出身的張忠謀自己心裡也清楚這點,所以帶領台積電開啟了轉型之旅。

張忠謀給台積電下了條聖旨:提供全套服務,從頭做到尾。

台積電要進入3DIC封裝領域就必須自己完成封裝和測試,然而這並不屬於台積電業務範疇,先前台積電的封裝和測試技術均是下游廠商完成的。

對此,台積電高管余振華回應媒體說:「以後所有的高階產品都要用,市場很大。

」無疑,這樣的舉動讓外界不得不另眼相看台積電。

那為什麼余振華會說出這樣的話呢?原來,3DIC技術有兩大關鍵:連接線和新材料導入。

這兩點均是貝爾實驗室出身的余振華所擅長的項目,此外,若余振華完成了這方面項目,那麼他就可以躋身台積電副總裁一位。

有消息稱,2011年初,台積電就已經將當時最新版本的設計指引「reference flow」已列入3DIC和矽中介層製成給客戶選用了。

也就是說,張忠謀已經看明白了市場走向,提前試水這項未來必須用的技術了。

雖然這麼說有點不負責任,但是今天的封裝技術已經是必備屬性了。

從一開始台積電幾乎拿不到蘋果處理器的訂單,而現在蘋果已經把訂單讓三星和台積電五五開了。

用結果去反推張忠謀的做法,能看出來他對行業的理解很深,此外,之前的學習經歷讓他能了解到客戶需求,並且指導台積電去滿足客戶。

我經常採訪一些創業公司,尤其對技術驅動型的感興趣。

時常能感受到他們的CEO能對市場侃侃而談,並且對他們的技術瞭若指掌。

然而一追問就發現露怯了,只懂表面而不懂更深層的內容。

為什麼中國技術創業容易死?正是因為只懂技術應用,而不知道如何實現技術,造就了後期技術延展瓶頸,市場流失。

最後能被收購的都算好的,多半都是窮的連個褲衩都不剩了。

張忠謀決不能下台

2017年1月31日,86歲的老爺子在夏威夷摔了一跤,即使毫無大礙,然而這件事卻驚動了台灣各界。

這一摔,摔出了台灣的「地震」。

原因很簡單,台積電占台灣市值的17%,將近第二名的三倍。

該公司股價每下跌1%,台灣打盤就下跌16點。

說句實話,這地位高的快能當皇上了。

如果張忠謀真出了點什麼事,那麼台積電市值很可能瞬間蒸發四千三百億新台幣,約合人民幣954億元。

換算成台股的話,約是138點,好傢夥……不過這也正是對張忠謀成就的極大肯定。

放眼全中國,也就柳傳志、梁穩根這樣的世界級企業家可以和他平起平坐,如果再加上一個「華人半導體」的標籤,老爺子當之無愧世界第一。

早些時期張忠謀預計於2023年完成交接,2016年時又提出可能會儘早執行。

張忠謀這些年來一再低調,為的就是讓他自己對台積電不再有那麼高的影響力,從而使得交接人上台時台積電已然平穩地跑在軌道上。

一個猜想:張忠謀的交接人需要有獨立的想法,還需要膽識。

例如金融海嘯後,張忠謀在董事會中獨排眾議,擴大資本支出;例如面對高通與蘋果這樣的大客戶,對自己的品質有信心,不願降價。

這些都說明了張忠謀的想法要遠超於其他董事,並且非常勇敢。

其實台灣的世界級企業家都這樣,張忠謀還算不上最典型的。

你看看郭台銘,不僅有膽識,作風還非常激進。

台積電距離英特爾越來越近,這樣的增長對台積電的所有員工來說都是好事,除了接班人,他的壓力太大了。

一個八卦:2017年3月時台積電要改選,內部人士稱張忠謀欽點魏哲家為接班人。

那我們追溯2012年,80歲高齡的張忠謀任命運營副總裁劉德音和業務開發副總裁魏哲家擔任共同CEO。

也許是張忠謀喜歡照鏡子,他認為只有工程師出身的魏哲家更適合台積電也說不定。

我們之所以研究企業歷史,是因為回看一個企業的成長能為今天的我們帶來一些需要學習和需要注意的東西。

許多創業者和企業高管也喜歡看,不過一般都是「嗯,我看了。

講的啥我也不太記得了,反正就是覺得誰誰誰挺厲害的。

他怎麼厲害?為什麼厲害?企業家理念一說就跟報菜名似的,巴拉巴拉能聊一大堆。

然而回到自身就忘光了這些東西。

最重要的是鑽研和學習。

不僅如此,還要對自己有信心,有了想法以後就要去做,而不是今天有這個想法,明年就將這個想法倒持倒持重新拿出來騙融資,真當投資人缺心眼啊?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張忠謀:老將二度離場

「我會慢慢交棒,跟每天正在發生的事情漸行漸遠」。1999年在台灣大學的某次演講中,有學生向演講的老人提問退休的安排,老人如此回答。他說退休後很想教書,並在演講中用一句來做結束:老兵不死,只是凋零...

一代梟雄謝幕:再見了,台積電張忠謀!

來源:文茜大姐大晶圓代工廠台積電18日下午舉辦法說會,董事長張忠謀親自現身主持,他在公司法說會尾聲表示這是他任內親自上陣的最後一場法說會,以「我會想念你們」這句話感性向法人告別。作為全球晶圓代工...

紫光又去台灣挖人了 這次是台積電前CEO

紫光掌門人趙偉國曾經公開抱怨:台灣不對大陸半導體開放投資,導致紫光只能去台灣挖人。所以繼挖角華亞科前董事長高啟全為紫光集團資深副總裁後,據台灣媒體報導,紫光這次又瞄上了台積電前CEO蔡力行。挖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