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與張忠謀纏鬥20年,險些幹掉市值1.2萬億的台積電,卻因堅持投資大陸而出局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丨本文由華商韜略原創

丨首發於微信公眾號:華商韜略

丨作者:陳光

半導體業內尊稱張忠謀為「半導體代工之父」,但一個人卻對這一說法嗤之以鼻。

【1】

台灣雙雄,這個曾經聲震全球半導體的名詞,如今已經不復存在。

2016財年,台積電實現營收2072億人民幣,凈利潤730億。

今年3月,台積電市值突破萬億人民幣大關,超越英特爾成為世界第一大半導體公司。

此後的2個多月里,其股價持續攀升,截止本文發布,台積電的市值已達1873.73億美元(約合12775億人民幣)。

「雙雄」的另一端,台灣聯華電子(下簡稱台聯電)去年的營收約合人民幣333億元,凈利潤不足20億人民幣,其市值也僅為台積電的1/8,可謂全方位落後。

台積電日益強盛,董事長張忠謀於業界的影響力也不斷提升,如今已是全球企業級半導體中「坐三望一」的人物。

而他的老對頭、聯電系靈魂人物曹興誠,卻在10年前因堅決投資大陸惹上「政治麻煩」,並因此退休,逐漸淡出公眾視野。

上世紀90年代至今,IT產業都是台灣經濟的支柱,半導體代工則是台灣IT的支柱。

從PC品牌時代到IC設計,台灣知名的IT企業均背靠台積電和台聯電兩大基石,蔭蔽其中。

半導體代工不僅是台灣經濟的支柱,從某種意義上看,也是全球IC產業的支柱。

台灣半導體代工興起之前,全球知名半導體企業均是從設計到製造大包大攬。

晶片設計的投入動輒十億美金起步,晶片製造則只多不少。

一家製造工廠需要數十億美金的投入,因此全球業內,能玩轉半導體的就那麼幾家,要麼像美國的德州儀器和英特爾那樣起步早,不斷加高門檻,要麼像日本的NEC等在政府的強大資金和政策扶植下取得突破。

半導體設計是最難的技術活之一,半導體製造又是最燒錢的生意之一,於是,半導體成了技術與資金雙密集型,行業門檻極高,後來者幾乎沒什麼機會,只能跟著寡頭們混日子,生死完全不由自己掌控。

這樣的大背景下,台灣走出了一位張忠謀,其創立的台積電讓半導體後來者們看到了曙光。

台積電被普遍認為開創了專業半導體代工的全球先河,他們替客戶企業嚴守技術機密,專職製造,甚至還能領先客戶企業,依照對行業趨勢的預測,研發出領先的製程和技術供對方使用。

因為有了台積電,半導體行業的分工進一步細化,設計能力強大、但無自造能力的半導體設計公司們迅速脫穎而出,背靠晶片代工產業做大做強。

個中典型當屬在PC端向英特爾持續發起衝擊的AMD。

AMD的資本實力與英特爾差距甚大,之所以能保持活躍度,一是得感謝《反壟斷法》,二是得感謝張忠謀這樣的人。

除了AMD之外,高通、蘋果等企業也受益於台積電的代工模式,使之得以聚焦於晶片設計和品牌化管理,台灣本土的PC/IC設計企業則更是大樹底下好乘涼。

曾有台灣媒體將張忠謀稱為台灣經濟的「救世主」,這一形容不乏道理。

著名管理學教授麥可-波特稱張忠謀不是創辦了一家企業,而是創造並成就了兩大產業:專業的半導體製造代工產業、專業的半導體設計產業。

業內幾乎所有人都尊張忠謀為「半導體代工之父」,但有一個人卻對此嗤之以鼻,他就是台聯電的前董事長曹興誠。

在曹興誠看來,晶片代工是自己的創意,張忠謀只是個「剽竊者」。

他曾對外公開表示這一說法,但張忠謀從未就此作出回應。

【2】

曹興誠和張忠謀並稱台灣半導體產業的兩大泰山北斗,但兩人卻是不折不扣的「冤家」。

雙方的「纏鬥」綿延超過20年,幾乎貫穿了台灣IT產業的整個發展史。

和張忠謀海歸的身份不同,曹興誠是個標準的本土人才。

他出生於台中縣的清水鄉,家中排行老六,父親是一名小學老師。

曹家早年很清貧,曹興誠過過苦日子。

中學時代,他隻身一人前往台北念書,因為沒錢租房,他和三輪車夫們一起住鐵皮屋,每天一邊念書,一邊體會著社會底層的生活。

中學畢業後,曹興誠以高分考取台灣大學電機系,隨後於台北交通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攻讀碩士。

他的第一份工作是台灣「經濟部」的公務員,因為表現出色,沒多久他就被點名,進入新成立的台灣工業研究院,並從小研究員一路高升至電子所副所長。

工研院時期,曹興誠的腦子就出了名的好使,人送外號「點子王」。

他也非常擅於同事關係,《龍門客棧》大火時,下屬給他起了個外號「曹公公」,曹興誠對此不以為意,欣然接受。

曹興誠的公務員時期,正值台灣半導體產業的序章,他全程參與其中。

1976年,台灣從美國RCA(Radio Corporation of America,美國無線電公司)處轉移獲得了晶片製造技術。

RCA曾是廣播時期的全球霸主,還研發出了全球第一隻全電子彩色電視顯像管,以及第一塊太陽能電池。

但技術變遷中,RCA的地位一落千丈,站在了被併購的邊緣。

當時,美國半導體的技術封鎖不像現在這般嚴格,台灣得以拿到了稍微落後的技術。

以工研院電子所為核心的一批人負責轉移該技術,曹興誠便是其中一員。

立足該技術,在時任「經濟部」部長孫運璇的大力支持下,電子所規劃成立了一家集成電路公司。

因為原始股東企業的名稱中都帶有一個「華」字,企業被命名聯華電子,也就是後來大名鼎鼎的台聯電。

一群技術男辦公司,誰來做管理?曹興誠被推到了台前。

電子所所長鬍定華在一眾博士中相中了碩士生曹興誠,「做研究和經營事業不一樣,他的話不多,但意見很多,有大格局。

」 胡定華如此評判。

於是,1983年,年僅33歲的曹興誠走馬上任,成了聯華電子的副總經理。

不過在當時,這並不是一份美差。

因為半導體行業超高的門檻,外界普遍看衰聯電,好友勸曹興誠待在「體制內」,出去自負盈虧絕對吃大虧

曹興誠也曾猶豫,但最終決定闖一把。

他這一闖,不僅闖出了自己的大成就,也幫台灣經濟闖出了一片新天。

【3】

胡定華認定曹興誠有大格局,這一判斷非常準確。

聯電的起點和其他半導體公司一樣,兼做IC設計和生產製造,不僅非常辛苦,還只能陪跑。

據曹興誠後來單方陳述:他上任沒多久,便意識到這樣的模式難有出頭之日,於是,他破天荒想出了半導體代工的方案。

按照其說法,1984年,曹興誠便託人帶了一份晶圓代工模式的企劃書給張忠謀。

當時的張忠謀剛走出德州儀器,任通用器材公司的總裁。

他和台灣「經濟部」走得很近,被聘為科技顧問。

曹興誠在企劃書中詳細闡述了半導體代工的好處,提出和張忠謀合作,但是未得到對方的回應。

一年後,張忠謀受邀回台,擔任台灣工業研究院院長,並在當局的支持下創立了台積電,首創半導體代工模式。

同時,張忠謀還兼任聯電的董事長,成了曹興誠的頂頭上司。

曹興誠說,他萬萬沒想到,這位聲名赫赫的半導體巨人,回台的第一件事就是照搬了自己的創意。

不過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頭,曹興誠唯有按下憤慨。

時隔多年後,在聯電有能力與台積電掰手腕時,曹興誠才對外提及這段往事,張忠謀則從未回應。

外界為此爭論不休,是非曲直唯有天知地知。

好在,張忠謀給他留下了「報仇」的機會。

創立台積電,又兼管台聯電,張忠謀的重心自然更傾向自己一手哺育的台積電。

1988年,台積電拿下英特爾的大額訂單,代工之路走上正軌,另一邊,台聯電則依舊掙扎於IC設計與製造的陪跑之中。

「陪太子讀書」的時間沒有持續很久。

1991年,已是聯電總經理的曹興誠,以張忠謀沒有給聯電與台積電同等的待遇為由,聯合其他董事共同罷免了張忠謀聯電董事長的職位,兩人正式決裂。

這件事在台灣引發軒然大波,彼時張忠謀的地位還不像今天般牢不可破,由此受到了不少風言風語。

但張曹的爭鬥,對於台灣產業卻是一件好事,雙雄的格局就此展開。

【4】

罷免了張忠謀,曹興誠順理成章接棒成為董事長,聯電由此進入新的發展階段。

前幾年,聯電採取半導體代工、IC設計業務、SRAM(靜態隨機存取記憶體)並行的策略,三大業務各占三成多的比例。

在IC設計上,聯電四處開花,從VCD晶片到汽車晶片,他們什麼都做,也都做得不錯,但是曹興誠並不滿足,他在等一個奪回「屬於自己東西」的機會。

1995年,曹興誠的機會終於來了。

是年,晶圓代工全面被業界所接受,台積電的訂單源源不斷,但是產能卻滿足不了需求。

一片大好之際,台積電選擇讓客戶交訂金來預購產能,這一策略引發了某些客戶的不滿。

抓住這個機會,曹興誠給聯電來了一次大變革。

他宣布聯電從IDM徹底轉型成為晶圓代工廠,原先的IC設計部門全部分割出去成為單獨的公司,聯電只負責控股,不負責具體經營。

這一轉變看似突然,實則是曹興誠多年預想的結果。

和張忠謀一樣,雖然均是科班出身,但張曹兩人都不是技術專才,而是管理技術專才的專才。

曹興誠在管理上留下了很多膾炙人口的妙筆。

早年初任聯電總經理時候,他便首創分紅配股制度,提出讓每個員工都是老闆,這一策略引得台灣科技企業紛紛跟進,由此吸引了一大批海外優秀人才。

曹興誠是「二八法則」的忠實擁躉,他堅信一家公司超過80%的成績由20%的人創造,所以他特別重視這些人,將公司利潤的80%分配給表現前20%的人。

除了讓利,曹興誠還非常了解精英們的心理。

他一直在聯電內部宣傳:「出去開疆闢土,是我們最高的榮譽。

」鼓勵各部門負責人自己建立新公司,擔任總經理,與聯電互成犄角。

這一模式令聯電各部門有了極強的獨立性,也為聯電徹底轉型代工設立了先決條件。

轉型後,曹興誠鼓勵開疆拓土的策略收穫了井噴式的回報。

聯發科、聯詠、聯陽、智原科技等一批聲名卓著的企業,均由聯電的部門轉變而來,這些部門的負責人轉身成了企業的老闆,組成了蔚然壯大的「聯家幫」。

「聯家幫」中最為出名的當屬聯發科,這家企業是如今亞洲地區晶片設計的龍頭公司。

其董事長蔡明介,去哪兒都是風雲人物,唯獨見到曹興誠時,依舊會畢恭畢敬地叫一聲「老闆」。

【5】

宣告轉型大計後,短短4個月時間內,曹興誠聯合12家美國IC設計公司,集結400億新台幣,一口氣創立了聯誠、聯嘉、聯瑞三家半導體代工廠,隨後的一年內,合資代工廠的規模擴增至4家。

同時,曹興誠還大舉走出台灣,前往日本併購、在新加坡設廠,不僅籠絡了一批海外客戶,產能上也迅速與台積電並駕齊驅。

聯電接連不斷的大手筆令台積電頗為緊張。

沒多久,台積電也跟進走出去戰略,前往美國設廠。

那之後的時間裡,兩家公司你爭我趕,幾乎每隔一段時間便上演大戲碼。

1997年6月,台積電宣布赴越南投資4000億新台幣,台聯電隨即做出了加碼投資5000億新台幣的決策。

這段時期,正是台積電和台聯電角逐「代工王」的核心時間點,但形勢一片大好之際,雄心勃勃的曹興誠卻一頭撞上了「人禍」。

1997年8月,聯電旗下的聯瑞開始試產,第二個月產能便衝到了3萬片。

10月時,聯電管理層公開表示:兩年內一定能幹掉台積電。

但說完這話剛兩天,一場由人為疏忽導致的火災直接燒掉了聯瑞的廠房,不僅工廠的百億新台幣投資化為烏有、已經收到的20億訂單泡湯,還導致客戶的大量流失。

這場大火,被普遍認為是台灣企業界火災受損最嚴重的一次,聯電為此付出了超過100億新台幣的直接賠償,其他損失更是難以概算。

眼看就要超越台積電的節骨眼上,曹興誠第一次體會到了深深的無力感。

但就在外界認為聯電即將因此一蹶不振時,曹興誠卻展現了他的不折不撓。

1999年,他突然宣布合併旗下4家半導體代工廠,與聯電「五合一」整體經營。

此舉引發聯電股價大漲,客戶也聞風而至。

合併後的聯電,產值僅次於英特爾和台積電,成為世界第三大半導體公司,市值則居全球產業第四。

而台積電這邊也毫不示弱,「強行」併購了世大積體電路公司,以應對聯電的氣勢洶洶。

火災之難逐漸趨於平靜,兩家企業繼續在規模和產能上你追我趕,技術也突飛猛進。

聯電展現出了非常強的研發實力,比如他們是第一家導入銅製程產出晶圓、生產12英寸晶圓、產出業界第一個65納米製程晶片的公司。

徹底轉型、浴火重生後的強勢表現,令曹興誠名利雙收。

2001年,他被評選為未來最有可能引領台灣科技的三人之一,聯電則被認為是最值得長期投資的企業。

但聯電又犯了一次致命的錯誤。

【6】

2000年前,台聯電和台積電的差距越來越小,但2000年後,台積電不僅穩固了優勢,還將差距越拉越大,其核心,便在於是年的0.13微米製程技術。

0.18微米製程時代,聯電曾領先台積電,到了0.13微米時期,為了穩固優勢,聯電選擇與IBM、英飛凌共同開發。

但合作的結果相當不順利,三方各有算盤,很難團結到一起,項目最終宣告失敗。

結束合作後,聯電決定自行研發,但科技行業里,時間是最寶貴的優勢,更何況是與「摩爾定律」賽跑的半導體。

在0.13微米製程上,聯電被台積電徹底甩開身位,從此再沒能扳回一城。

技術上失算的同時,台灣晶片代工也遭遇了集體「威脅」。

2000年,因世大被收購,其創始人張汝京來到大陸,創辦中芯國際,複製了台灣晶圓代工模式,大陸地區由此誕生了第一家專業的半導體代工企業。

海峽產業格局的突變令曹興誠和張忠謀不安,兩人的行動卻大相逕庭。

彼時,台灣當局對於晶圓廠嚴防死打,嚴令禁止台資投資大陸。

但曹興誠早年便看好與大陸合作,面對中芯國際,他再也坐不住,搶先以「援助」的方式創立了蘇州和艦科技。

據稱曹興誠非常崇拜鄭和七下西洋的壯舉,和艦科技的名稱由此而來,在設計上,曹興誠還專門提出要求,將廠區的建築打造成了一艘即將要啟航的戰船。

這艘野心勃勃的戰船,給曹興誠帶來了大麻煩。

據知情人稱,面對大陸的半導體代工廠,張忠謀也很心急,但是他沒有輕舉妄動,而是等到台灣當局「法令」允許,才赴上海松江投資設廠。

另一邊,曹興誠在當局政策未開放的情況下強行「登陸」,由此遭到的嚴厲打擊,引發「檢調」大動作、超頻率搜索聯電,就連高層人員的私人住宅都遭到多次突擊檢查。

面對政治壓力,曹興誠沒有絲毫服軟的意願,他多次在公開場合諷刺當局,還屢次登報予以回擊。

他半譏諷地說:「如果早上搭飛機去上海,傍晚再坐飛機回台灣,這樣就不算出走大陸了吧。

強硬的態度最終給他帶來了法院的起訴以及綿延不絕的「政治」麻煩。

因為訴訟頻頻,曹興誠於2005年6月辭去「國策顧問」的職位,伴隨事件愈演愈烈,為了不連累聯電,2006年,曹興誠突然決定辭去聯電董事長的職務,進入退休狀態。

1年後,台灣新竹地方法院裁定曹興誠無罪,但他帶領台聯電超越台積電的夢想已然破滅,聯電也隨著靈魂人物的離開而漸行漸遠。

【7】

曹興誠離開後,半導體產業持續風雲變幻。

英特爾進入ARM晶片代工市場,承接展訊的業務;三星成立獨立的代工部門,並替代台聯電,成為與台積電你追我趕的角色;紫光集團聯合大基金,創立了長江存儲,大陸晶圓代工由此進入鴻篇巨製時代……

這樣的變化下,聯電幾乎沒有可能再現過去的榮光。

曹興誠的後繼者們,無論是胡國偉、洪嘉聰,亦或孫世偉,均未能重現曹興誠時期聯電的雄風。

對於突如其來的告別與戛然而止的王者夢,曹興誠從未對外吐露心聲,這也符合他一貫的作風。

在台灣業界,曹興誠是個特立獨行的人,按照周圍人的說法,他本人低調,話不多。

但在輿論眼裡,曹興誠卻是個口無遮攔的人:他公開質疑張忠謀巨額的分紅,直噴「台聯黨立委」是譁眾取寵的小丑。

他的言論時常在島內引發爭議,外界對曹興誠的評價也因此毀譽參半。

曹興誠不在乎褒貶,他說「社會形象是很空洞的東西,不用花力氣去裝假。

在聯電人眼裡,曹興誠也如其所言般是個有血有肉、非常真實的人。

在台積電,張忠謀的形象非常崇高,下一級主管和他都相去甚遠,而聯電團隊最大的特點就是沒大沒小,大家在相互吐槽和開玩笑間一起做大。

這一切與曹興誠的性格息息相關。

曾有聯電管理層說,曹興誠是典型的魅力型領導人,他聰明、擅長謀略,但從不高高在上。

雖然話不多,但他發聲時很堅定,其行事風格同樣如此——想做的事,他會相當高調,並且義無反顧。

從聯電徹底轉型到堅持投資大陸再到與台灣當局對峙,曹興誠的舉動無不印證了這一性格特徵。

【8】

退休後,曹興誠的身份變為了另外兩重,一是收藏家,二是社會活動家。

曹興誠是出了名的熱衷藝術品收藏,他的家裡從史前青銅器到唐三彩,包羅萬象,台灣媒體稱他家是「小故宮」。

2008年,蘇富比拍賣公司全球副總裁斯圖爾頓出版書刊《我們這個時代最偉大的收藏家》,歷數了1945年以來最重要的100位收藏家,其中包括三位華人,曹興誠是其中之一,另外兩位均已離世。

曹興誠稱收藏純粹是出於愛好,而不是升值。

「藝術收藏的人,你的報酬就是收藏本身。

你還想賺錢,就是有點非分之想。

你娶個太太,一生在一起,你覺得很幸福。

你還會想,以後可以賣掉賺錢?」他說。

不過,曹興誠也曾出售藏品。

2008年汶川地震時,他以6500萬港幣賣出了一幅藏品,其中半數捐給汶川災區,餘款捐給了其他慈善機構。

除了收藏外,退休後的曹興誠最引人關注的是對於兩岸的發聲。

2007年11月,他呼籲台灣領導人參選者攜手制定「兩岸和平共處法」,解決兩岸關係的僵局和困境,並在此後的時間裡多次為兩岸和平奔走發聲,他的言論也得到了企業界的一致認可。

告別波瀾壯闊半導體事業的曹興誠,依舊是台灣最有影響力的企業家之一,而且看上去,他似乎很享受退休後的生活,閉口不談半導體。

只是不知在看到台積電財報和市值數字的時候,他的心裡是否會泛起一絲遺憾。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 圖片來自網絡 ·

歡迎關注【華商韜略頭條號】,識風雲人物,讀韜略傳奇,就在華商韜略!

版權聲明:版權歸華商韜略所有,轉載請關注微信公眾號華商韜略回復「轉載」獲取授權。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五大挑戰者出擊,台積電還能高枕無憂嗎?

版權聲明:本文由半導體行業觀察整理自網際網路,如您覺得不合適,請與我們聯繫,謝謝。今年十月, 晶圓代工廠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談及Intel跨足晶圓代工領域,談及Intel此舉是把腳伸到池裡試水溫,...

芯痛之後的芯動:和艦擬登A

和艦A股上市,意義遠大於富士康。這不僅僅是在中芯事件的「芯痛」之後。和艦晶片製造(蘇州)股份有限公司,系台灣聯華電子子公司。台聯電昨天公告稱,和艦將與兄弟公司聯芯集成電路製造(廈門)、和艦C設計...

半導體電路風雲人物之台灣「曹興誠」

提到台灣半導體行業,不得不提有「半導體教父」之稱的張忠謀,他是台積電創始人(前段時間已經退休卸任)。張忠謀可以說是台灣半導體行業的開山鼻祖,但對於這一說法,總有一個人對之嗤之以鼻,這人曾經與張忠...

面對台積電的強大實力,我們還要潛心追趕10年

作者:瓜子妹近期因為台灣政治生態轉向,對大陸科技企業的種種限制,讓很多網友感到不爽,經常在瓜子科技的文章下面留言稱要「封殺」台積電,這家台灣最出名的科技企業。而且,該公司掌門人,台灣「半導體教父...

晶圓代工帝國台積電是這樣煉成的

台積電,全球最大的晶圓代工廠商,而本身晶圓代工這個行業也是台積電首創的。而張忠謀,作為台積電的創始人,是怎樣一步一步把一個台灣企業,乃至一個行業發展到巔峰的呢?我們來看一下這個晶圓代工龍頭的發展...

晶片大王退位,張忠謀接班人能否再續輝煌?

6月5日,台灣支柱企業台機電創辦人—「晶片大王」張忠謀在企業股東大會上宣布正式退休。離開全世界最掙錢的華人科技公司,離開為之奮鬥30年的台積電。台積電創辦於1987年,從一個不被看好的科技企業發...

創業30年,台灣「半導體教父」這一次真的退了

在今日台積電的股東會上,創始人、董事長張忠謀說,他度過了人生最興奮最愉快的30年,感謝大家給自己機會。話畢,全場響起長達近一分鐘的掌聲。這位老人也在會後正式離開台積電,開始自己的退休生活。對於張...

大陸卡位晶圓代工 搶先進位程技術

全球頂尖人家加入大陸半導體產業艦隊的腳步前仆後繼,對岸有資金和舞台,確是吸引好人才的滿滿大平台,台灣企業受影響程度是看個別公司實力,而台積電與大陸關係一言難盡,無法不合作但又不能忽略其雄心,其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