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芯國際14nm工藝即將量產 崛起之路令人期待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文章來源:科工力量微信公眾號

前不久,中芯國際發布了2018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財報,總的來說情況良好,特別是梁孟松博士關於中芯國際即將量產14nm FinFET工藝的消息非常振奮人心。

不過,由於台積電、聯電、格羅方德等大廠都已經在中國大陸設廠,中芯國際要想崛起,還有一段路要走。

2018年營收33.6億美元 與台積電差距明顯

財報顯示,2018年全年,中芯國際收入33.6億美元,年增8.3%,其中中國區占比達到歷史新高59.1%,比上年增長11.8個百分點;毛利率22.2%,下滑1.7個百分點,凈利潤1.34億美元,減少25.6%。

根據財報,中芯國際2018年第四季度業績下滑,主要是受行業大環境和客戶公司的訂單變化的影響,導致產能利用率下滑,進而引發業績下降。

就這個成績來說,中芯國際2018年的營收已經是創歷史新高了。

但和台積電相比差距還是非常明顯的——台積電僅2018年四季度的營收,就高達94.2億美元,是中芯國際全年營收的3倍左右。

不同工藝的收入占比顯示了一家晶圓廠的技術水平,而中芯國際在這方面的比例為:

28nm 5.4%、40/45nm 20.3%、55/65nm 23.0%、90nm 1.7%、110/130nm 7.3%、150/180nm 38.7%、250/350nm 3.6%。

很明顯,中芯國際還是以40/45nm、55/65nm、150/180nm 的晶片為主,而28nm的晶片收入占比僅為5.4%。

相比之下,台積電的不同工藝收入的占比為:

65nm及65nm以上 23%、40/45nm 10%、28nm 17%、16/20nm 21%、10nm 6%、7nm 23%。

可以說,台積電在這項數據上相對於中芯國際具有壓倒性優勢。

中芯國際要在技術和商業上追趕台積電,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外商在華開設工廠來勢洶洶

台積電在2015年就宣布將在南京設立代工廠。

據公開資料,整個項目投資大約為30億美元,不過,這個30億美元中很大部分是來自台灣現有晶圓廠的機台設備的價值、以及內地政府在集成電路產業上的政策優惠,因而並非台積電到大陸砸30億。

南京工廠於2018年11月量產,已經導入了16nm FinFET工藝,月產能約為10000至15000片,預計到2020年,月產能有望達到2萬片。

聯電來得比台積電更早。

聯電在廈門的晶圓廠於2014年開設籌建,2016年第4季起進入量產,已可提供 40nm及28nm 的晶圓專工服務,月產能為20000片。

雖然有一些媒體報導聯電將會導入14nm工藝,但根據現在的情況看,由於台灣當局「N-1」代技術代差的限制,聯電恐怕不會導入14nm工藝,根據目前的消息來看,聯電此後會導入一些28nm以上的特色工藝。

格羅方德在2017年於成都設立子公司格芯半導體,GF出設備,占據51%的股份,地方政府出土地和廠房,占49%的股份。

GF計劃投資90億美元建設一條12寸晶圓代工線,FDSOI終於落戶中國。

根據格羅方德的PPT,格芯12寸晶圓代工廠分兩期建設:

第一期0.18um和0.13um,技術轉移來自GF新加坡,2018底預計產能約2萬每月;

第二期為重頭戲22nm SOI工藝,2018年開始從德國FAB轉移,計劃2019年投產,預計2019年下半年產能達到約6.5萬每月。

不過,計劃趕不上變化,基於市場條件變化、格芯於近期宣布的重新專注於差異化解決方案,以及與潛在客戶的商議,GF取消對成熟工藝技術(180nm/130nm)的原項目一期投資。

同時,將修訂項目時間表,以更好地調整產能,滿足基於中國的對差異化產品的需求包括格芯業界領先的22FDX技術。

然而,項目到底推進的怎麼樣,就只有天知道了,有消息聲稱成都工廠情況不妙。

就GF這個項目來說,最大的意義在於導入了FD SOI工藝,這樣可以對沖FinFET工藝研發的風險。

在製造工藝越來越接近物理極限的時候,還能用FinFET+SOI的方式來續命。

由於境外大廠紛紛來中國大陸布局,即便中芯國際在12/14nm工藝上取得突破,也可能會遭遇台積電、聯電、GF在中國大陸工廠的狙擊和競爭。

14nm FinFET工藝即將量產

根據中芯國際方面公布的消息,在2019年第二季度或第三季度,14nm FinFET工藝將開始生產,而且不是試生產,是直接量產。

之後,中芯國際會著手研發22nm工藝和12nm工藝。

22nm工藝可以靠現有的設備和技術搞定,之所以做22nm工藝,主要是因為客戶要求,畢竟在28nm工藝之後,使用越先進的工藝成本就越高,因而一些客戶為了性價比,主動選擇22nm工藝。

中芯國際的12nm工藝也是進展喜人,根據官方的消息:「12nm的pdk已經ready,IP研發已經進行。

性能方面功耗降低20%, 性能提高10%,面積減少20%。

我們的12nm有競爭優勢」。

誠然,由於台積電量產16nm和12nm工藝晶片的時間更早——16nm工藝於2015年導入,因而台積電會在各方面具有一定優勢。

不過,由於光刻機等半導體設備的成本實在是太貴了,整個設備折舊周期還沒有結束,因而台積電在成本上的優勢並不會太大。

目前14nm一片wafer價格約6000美金左右,雖然在中芯國際實現技術突破之後,台積電肯定會降價,但不至於降價降得太多,讓中芯國際無法承受。

因此,即便比台積電晚4年量產14/16nm晶片,但也不至於前途徹底被堵死。

何況,此前在研發14nm工藝時,國家牽頭華為和高通也投資參與,就是為了拉住華為和高通兩個大客戶,相信在中芯國際14nm工藝量產之後,華為和高通也會把一部分晶片訂單交給中芯國際。

另外,還有很多客戶會選擇相對老舊的工藝,還是因為之前提到的成本問題,即便台積電5nm開始量產,很多企業也會停留在7nm、14nm這些成熟的工藝上。

對於中芯國際2019年的情況,中芯國際自己的預期是:

總體來看代工行業今年不會大幅下滑,儘管當下市場和客戶對景氣度都有擔心,部分客戶由於自身庫存較高不願意取走wafer,但是我們看到庫存體量將出現下滑,二季度訂單加強。

雖然手機等市場下滑,但是如BCD,CIS,24nm NAND,高壓驅動等新平台,尤其是擴展的28nm平台(low power,RF, higk-K+)預計將在2018年較快成長。

因此2019年應該較2018年持平。

期待中芯國際能夠穩步前行。

結尾彩蛋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主要半導體代工廠發展現狀

首先介紹下何為晶圓代工呢?晶圓代工就是幫別的公司生產晶圓片。而晶圓呢,即製造各式晶片的基礎。對晶片製造來說,這個基板就是接下來將描述的晶圓。目前,大家熟知的晶圓代工廠大概有台積電、格芯、聯電、中...

全球前20大半導體廠商的中國布局

中國龐大的市場,加上本土對半導體的渴求,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半導體廠商在中國投資建設和合作建廠。下面我們來盤點一下全球前十半導體廠商的中國布局。我們看一下IC Insights 統計的2015 年全...

半導體代工廠混戰,台積電持續占優

早前台積電公布了今年二季度的業績,營收達到23億美元,比業界預期高了5.2%,並順勢提高今年的資本支出,從原預估的90~100億美元提升到95~105億美元,正不斷的加強它在半導體代工市場的競爭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