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導體呂布放棄三星加盟中芯國際 向台積電復仇?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日前,曾經被張忠謀「追殺」的前台積電干將梁孟松擔任中芯國際共同執行長。

在不久前,業界就盛傳梁孟松將要加盟中芯國際,中芯國際的股價也一度隨這則消息而攀升。

三星的先例尚歷歷在目,梁孟松擔任中芯國際共同執行長後,將對中芯國際掌握先進位造工藝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梁孟松於台積電、三星皆有功

梁孟松擁有台灣國立成功大學電機工程學士和碩士,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博士學位。

在美國求學期間,梁孟松的導師是胡正明。

胡正明是何許人呢?

胡正明在1973年獲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博士學位,1997年當選為美國工程科學院院士。

2007年當選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

在十多年前,在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計劃局的資助下,胡正明教授及其團隊成員共同發表了有關FinFET技術的論文。

憑藉在FinFET等技術創新上的貢獻,在2000年,胡正明教授獲得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項目局最傑出技術成就獎。

在2015年,胡正明教授還榮獲美國年度國家技術和創新獎。

想必正是師從胡正明教授這樣的大師,使梁孟松能夠在14nm Finfet技術上幫助三星趕超台積電。

梁孟松早年曾在美國晶片巨頭AMD公司任職。

在1992年,梁孟松入職台積電擔任工程師和資深研發處長。

在2000年前後,台積電與IBM、聯電角逐130nm工藝。

IBM當時選擇了向台積電和聯電授權IBM的技術,聯電接過了IBM的橄欖枝,而台積電則選擇了自己研發130nm工藝。

結果由於良率的問題,聯電和IBM的130nm工藝遲遲無法商業化量產。

而選擇自己研發130nm工藝台積電則大獲成功。

而梁孟松在與IBM、聯電的角逐中發揮了關鍵作用。

在2006年蔣尚義退休後,梁孟松原本以為升遷有望,沒想到台積電從Intel挖來了羅唯仁,同時,孫元成被提拔為研發副總經理,而梁孟松則被調為基礎架構的專案處長。

正是因為職場不順,加上三星的高薪聘請,梁孟松選擇了入職三星。

三星在挖走梁孟松後,在45、32、28nm製造工藝上縮小了與台積電的距離,在14nm製造工藝上三星堪稱大躍進,更是憑此斬獲了蘋果和高通的訂單,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也公開承認16nm技術被三星超前,以致台積電股價一度大跌。

三星和台積電因挖走梁孟松並把技術帶到三星打了長達4年的官司……

從梁孟松在台積電和三星的業績來說,就技術上而言,梁孟松是毋庸置疑的。

把梁孟松挖到中芯國際擔任共同執行長,對於中芯國際而言是有積極意義的。

中芯國際的基礎相對薄弱

雖然梁孟松在台積電和三星的業績充分肯定了他的個人能力,但在中芯國際是否能複製他在台積電和三星的成功,還是要打一個問號的,這其中的原因就在於中芯國際的基礎相對薄弱。

畢竟中芯國際將來能夠取得怎樣的成績,梁孟松領導能力和專業技能水平至關重要,但所處的平台也非常重要。

對於台積電、三星而言,中芯國際的底蘊還是單薄了一些。

雖然中芯國際在2010年後扭轉了過去長期虧損的局面,並且還獲得了高通的訂單。

不過,這其中有很大成分的非商業因素。

何況就市場份額來說,中芯國際與台積電的差距非常大。

在2017年,在晶圓代工市場中,台積電的市場份額高達59%,連年虧損的格羅方德,其市場份額也有11%,聯電的市場份額為9%,而中芯國際只有6%(由於統計的是Foundry,沒有統計Intel、三星這樣的IDM廠商)。

在技術水平上,中芯國際也和台積電這樣的大廠相去甚遠。

舉例來說,在2016年,台積電營業收入的54%是來自於40nm及以下製程技術,格羅方德的比例為48%,聯電為18%,中芯國際僅有2%。

在2017年第二季度,中芯國際的主要營收還是來自於130nm和180nm等老舊工藝,28nm工藝只有6.6%的占比。

更要命的是,中芯國際的28nm HKMG工藝的良率始終是一個問題。

筆者在諮詢國內某Arm陣營的IC設計公司的工程師為何不使用中芯國際28nm工藝流片時,他表示:低端晶片都可以轉SMIC(中芯國際)了......只是SMIC(中芯國際)太不爭氣了,到現在28良率還不穩定。

作為對比,與中芯國際體量大致相當的台灣公司聯電,28nm工藝已經貢獻了28%的營收,而且聯電的14nm進度也比中芯國際要快。

最好的證據就是聯電設在廈門的工廠已經導入了28nm製造工藝,而根據台灣當局的必須保持「N-1」代技術落差的要求,聯電很可能在新工藝上取得了突破。

在聯電第二季度的財報上也顯示,14nm工藝已經為聯電貢獻了1%的營業收入。

此外,中芯國際的自主工藝很少有深亞微米的工藝,大多是180nm和130nm。

雖然中芯國際有40nm的自主工藝,而且宣稱有28nm的自主工藝,但這些自主工藝鮮有使用,或者用自主工藝流片的都是些小晶片。

目前,中芯國際最先進的工藝線都是引進的,還不得不簽署一定限制條款。

因此,在底子相對比較單薄的情況下,即便梁孟松鞠躬盡瘁,中芯國際也不可能在短時間內就追上台積電。

事實上,在梁孟松的幫助下,中芯國際能在2020年在市場份額和技術水平上雙雙超越聯電是一個相對比較現實的目標。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五大挑戰者出擊,台積電還能高枕無憂嗎?

版權聲明:本文由半導體行業觀察整理自網際網路,如您覺得不合適,請與我們聯繫,謝謝。今年十月, 晶圓代工廠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談及Intel跨足晶圓代工領域,談及Intel此舉是把腳伸到池裡試水溫,...

梁孟松加盟,中國先進半導體再獲強援

中芯國際作為國內最大的半導體代工企業,在工藝研發方面一直努力追趕台積電和聯電,而隨著中國大陸成為全球最大的晶片採購市場並努力推動國內晶片企業的發展,台積電和聯電也開始在中國大陸投資設廠,於是三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