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界成吉思汗」!與馬雲結盟,他如何做到年收入過萬億?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1月11日消息,蘋果主要代工合作夥伴富士康宣布,自1991年上市以來年度營收首次下滑,分析稱這與iPhone 7發布前蘋果訂單減少有關。

數據顯示,富士康2016年收入為新台幣4.356萬億元(合1363.8億美元),同比下滑2.81%。

業內人士表示,富士康首見年度銷售下滑在一定程度上是因為蘋果業績下滑。

蘋果是富士康最大的客戶,為該公司帶來逾50%收入,所以蘋果的業績下滑勢必對富士康業績產生影響。

而蘋果2016財年第四季度營收和盈利也雙雙下跌,為連續第三個季度下滑,並出現2001年來首次年度負增長。

提到富士康,就不得不提鴻海集團(下屬富士康科技集團)董事長郭台銘,霸道,是他最顯著的標籤。

創業數十年,經歷過破產危機,早期還要面對黑白兩道的挑戰,如今他的公司成了全球最大最強的科技製造企業,被稱為「科技界成吉思汗」!他也是典型的草根創業家,到他成人,都還沒有屬於自己的房子,而家裡最好的家具只是把藤椅。

郭台銘創業是偶然也是必然。

偶然是,一個朋友找他幫忙,替一家外商找個塑料零件加工廠。

必然是,半工半讀也才讀到船務專科的郭台銘,在航運公司實習時,就已經有了開工廠的想法。

當時,台灣的航運貿易越來越好,很多人都進入航運公司上班,但郭台銘逆向思考:沒有工廠哪來的貿易呢?開工廠才能發展出更好的事業。

郭台銘把母親做標會籌的10萬台幣拿過來,再找幾個哥們合資,在台北註冊了資本為30萬台幣的鴻海塑料企業有限公司。

之所以叫塑料企業,純粹是為了從名字上夠格接那張單子。

他當時真是不夠格開廠的,窮到模具都買不起。

為完成定單,郭台銘四處找模具廠幫忙。

但千辛萬苦生產搞起來,不到1年光景,生意卻不能持續了。

石油危機越來越嚴峻,加工貿易一片蕭條,外商的單子很快就下面沒有了。

一年多後,結果是:欠很多債,兄弟們都退股。

郭台銘輸得不服氣,卯足勁向岳父借了70萬台幣要把輸掉的贏回來。

當時,電視機生意火爆,他把公司改名鴻海精密工業並轉型電視機零件代工生產。

帶著失敗者的標籤重新開始,路走得更加艱難。

郭台銘後來比喻, 當時的自己就是「寒冬中的孤雁」,他咬緊牙憋著勁,非得飛出一個春天來。

危機陰霾漸散,製造業慢慢蓬勃後,郭台銘以將近兩年始終伴有破產危機感的抗戰,帶領鴻海從虧損走向盈利。

到1977年時,其資本額已增加到200萬台幣。

此時,台灣經濟起飛,製造業蓬勃發展,房產地皮和工業原料價格持續上漲,不少開廠的人都做起了炒房炒地或者囤積倒賣原材料的快生意。

手握百萬資本的郭台銘,看著錢來得輕鬆,盤算著如何把這些錢拿去跟著炒,還是繼續把工廠辦下去?糾結兩周後,郭台銘決定還是把工廠辦好,不羨慕別人的快錢和輕鬆錢,做長遠的生意,做贏到最後的人。

他堅信,談長遠,興辦工業一定要比投機炒作好!

當時處處都是困難,甚至家庭生活也受到牽連。

郭台銘的兒子剛出生不久,他每天一、兩點才睡,五、六點就要出門。

「為了睡好,只好跟太太分房睡。

兒子整整哭一個月,最後我忍不住問太太:為什么兒子一直哭?太太才跟我說∶『你已經三個月沒有拿錢回家了!』」

為了節省錢,那時的郭台銘,連長途電話都要到父母家去打。

有次過年,給員工發完年終獎後,他口袋裡只剩下2000塊錢:初一給父母1000;初二給太太娘家1000;初三就身無分文,一頭扎進工廠中。

有時真不知這個決定是不是太傻,但每到過年我都告訴自己堅持下去,一天不累積技術,便一天要受制於人!


富士康的主要業務是電子代工,借電腦連接器業務,富士康開始和康柏等個人電腦廠商合作,在主流台式個人電腦製造業嶄露頭角。

中國工廠的規模也由此急速擴大,業務量達到了全世界桌上型電腦總量的四分之一。

富士康以此為契機成功躋身電子代工新興企業,隨後其業務一路勢如破竹,深入到電子通訊設備製造的方方面面。

富士康的工廠主要產品為機殼和基板的製造以及產品組裝。

除此之外,應客戶的需求,也會承包中途組裝的業務。

基板製造以安裝作業為中心,在過去只是組裝業務的一部分,近來則開始涉及基板的自主製造。

對製造業企業而言,只要有一定的技術水準,就能擴展業務,製造出品種廣泛的產品。

富士康除了某些特殊電子零件和材料外,也在進行多種多樣的零部件生產。

舉例來說,隨著螢幕在電子產品中越來越重要,富士康順勢推出內部使用的液晶螢幕,也是理所當然的。

富士康之所以能夠進入非其傳統的液晶屏領域,得益於液晶產業已在台灣紮根。

在富士康新涉及的產品中,大部分都由當初的先進國家所獨占,隨後才將其生產遷移至台灣。

在確保台灣人才的前提下,從台灣向大陸的技術轉移並不困難。

但反過來說,對於僅在日本等工業先進國家生產的零部件來說,由於其生產設備尚未流通,不要說掌握其技術,就連自行內製化都相當困難。

在日本,大多數代工企業在接到一家大公司的訂單後,一般不會再接受其競爭對手的業務。

富士康則反其道而行之,採取了積極接受多家一流公司的訂單的方針。

要做到這一點,保持尖端技術水平是營業戰略的前提。

當然,競爭對手之間的產品製造將互相隔離,以保護商業機密。

富士康和一般日企的不同之處,在於是否實行基於長遠的零件徹底內製化。

富士康利用自身在電子零部件製造方面的先天優勢,在此領域貫徹使用機器進行基板的表面安裝,完全專注於機械零件的內製化量產。

正因如此,不只是衝壓零件和注射成型樹脂零件的生產規模稱霸全球,金屬模具成型工廠的規模也是世界第一。

富士康正在向集必要的模具、材料、基板等全部自製的「一站式購物」方向發展。

3C領域為 Computer (電腦),Communication (通信) 以及 Consumer Electronics (消費電子)。

雖然身為台企,和中國大陸關係微妙,但憑藉其在中國創造的大量就業機會和賺取的大量外匯,富士康在大陸一直受到極度重視。

基於生產規模,富士康的物流系統也十分龐大。

由於幾乎所有的工廠都被指定為保稅工廠,在公司內部就能完成報關手續,物流系統則高度利用IT技術搭建,可追蹤至消費地。

對於零件成型中的重點,富士康對模具製造有著非同一般的限制。

出於技術保密的考慮,絕大多數用於零件生產的模具都禁止對外銷售,因此對模具業界一般不會有太大的影響。

但因其規模巨大,從事模具製造相關工作的人數據稱已多達3萬,這個數字已超過全日本模具製造從業者總數的三分之一。

除此以外,每年新進入的2000~3000名新員工在公司內部的模具學校培訓半年之後,也將成為新進入的從業人員。

模具學校培養的從業人員也有可能成為有才能的一般機械技工。

富士康的模具車間雖然分散在各個工廠,但多數都採用日本製造的最新高級精密設備。

偌大的工廠中,工具機並列數十米的情景相當壯觀。

在富士康的車間裡,模具加工機正在向數控工具機發展,模具生產系統和CAD/CAM/CAE都得到了全面有效地利用。

隨著歐美客戶的產品設計逐漸3D化,多數工廠也實現了無紙化生產。

富士康看來不僅僅是在規模上,且在生產技術上都已經超越了日本的模具工廠。

如今,郭台銘收購夏普、諾基亞、進軍人工智慧,工業物聯網等前沿科技,帶領鴻海向品牌模式轉型,還提出以人員流、貨物流、過程流三個實體流,加上訊息流、金融流以及技術流三個虛擬流持續整合,打造「六流」國際化科技集團的新目標,誓言像他崇拜的王永慶那樣,活到老,學到老,干到老,再寫華人工業界不老的傳奇。

郭台銘還決定結盟馬雲、孫正義進軍機器人。

從底層含淚帶血爬起來的郭台銘,對草根創業者格外情有獨鍾,並樂於分享創業經驗和教訓。

在所有關於創業的討論中,他最看重的是兩個詞:勇氣、決心。

最最看重的是決心,因為決心可以產生勇氣,乃至一切。

他說,所謂創業精神,核心也是看有沒有決心。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富士康光速IPO,郭台銘的關鍵一步

360「借殼」直衝4000億的熱議尚存,A股市場又迎來新寵。3月8日,中國證監會的消息顯示,富士康(富士康工業網際網路股份有限公司)的首發獲通過,最快3月底,這家巨無霸便可登陸A股。作為多年來的...

富士康亟待「去蘋果化」 新市場拓展乏力

游日月潭、登阿里山、逛饒河夜市品台灣小吃……最近幾天,200多名富士康大陸廠區一線員工受邀去寶島台灣旅遊。富士康的大手筆讓其他企業的員工艷羨不已,但是,這並不能掩飾這家代工巨頭現在所處的窘境。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