嚇死人的「恐怖分子」他來了,一上桌就打幾百億飄幾千億……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您幫我賺了很多錢,很多年了,您真的太辛苦了。

您真的幫我賺了很多錢,我都去玩,你在這邊很辛苦,那麼年了……

文 / 華商韜略 畢亞軍

1974年,郭台銘用母親借來的10萬新台幣創辦了一家小工廠。

昨天,他的公司在A股上了市,一把融資近270億,起步市值3906億,估計還會再飄至少千億,而這還只是他工業帝國的一小部分。

【1】

1974年,一個事情擺在24歲的郭台銘面前:

「一個朋友找我,讓我幫他找家塑料零件加工廠,說是有個外商需要採購這個東西。

當時,郭台銘在航運公司工作,台灣的航運貿易正蒸蒸日上,很多人都樂於在航運公司上班,但郭台銘逆向思考:沒有工廠哪來的貿易呢?開工廠才能發展出更好的事業。

朋友找來的這個事情於是變成了他的機會。

他用母親做標會籌的10萬台幣,再找幾個哥們合資,在台北註冊了鴻海塑料企業有限公司。

做塑料零件生產,是為了接那筆生意。

成功後,郭台銘說,他早就知道自己的名字會很響亮,所以很早專門練過簽名。

但鴻海初期並不順風順水。

公司窮到模具都買不起,郭台銘四處找模具廠幫忙。

千辛萬苦生產搞起來,不到1年光景,又遇到石油危機,經濟凋零,唇亡齒寒。

困難之下,朋友股東陸續洗手上岸,留下郭台銘一人支撐局面。

他向岳丈再借70萬,將公司業務由先前的電視機旋鈕生產轉向做電視機用高壓陽極帽組件,咬緊牙關要突圍。

郭台銘後來比喻,當時的自己就是「寒冬中的孤雁獨自飛」。

咬緊牙憋著勁,他非得飛出一個春天來。

一手抓訂單,一手抓生產,稍有餘力,就設備升級,技術攻關,堅持技術積累和成本管理,打造先進位造力。

幾十個人的全體大會上,他拍桌子打板凳地不斷強調:

「要在這個方向上全力以赴,長期不變。

【2】

郭台銘也不是沒有動搖過,尤其是有條件做其他選擇之後。

到1977年時,郭台銘手裡已經握著幾百萬新台幣。

此時,台灣經濟起飛,製造業蓬勃發展,房產地皮和工業原料價格持續上漲,不少開廠的人都做起了炒房炒地或者囤積倒賣原材料的賺快錢生意。

郭台銘眼見這種錢來得這麼輕鬆這麼快,也一度有點hold不住自己,天天盤算:我到底是要把這些錢拿去跟著炒,還是繼續把苦哈哈的工廠辦下去?

糾結兩星期後,郭台銘決定還是把工廠辦好,不去羨慕別人的快錢和輕鬆錢,踏踏實實做長遠的生意,做贏到最後的人。

他堅信,談長遠,興辦工業一定要比投機炒作好!

要做長遠的生意,必須擁有更好的設備、技術和人才。

他於是用這筆錢興建自己的模具廠,告別過去千辛萬苦拿到訂單,還要四處求人找磨具,而若人家不借,只能眼睜睜看著卻無能為力的悲劇。

但接下來的事情,讓不少朋友說郭台銘傻掉頂,也讓他一度很懷疑自己。

不到一年,當初找上門讓他買,他也動過心的土地漲了10多倍,他的模具廠建起來了,但卻因為一堆新困難,讓剛剛有點錢的他又成了兩手空空的人。

有了新廠,新設備,卻找不到理想的人才,好容易湊齊了人,又沒有理想的訂單和生意。

經營處處都是困難,家庭生活也受到牽連。

當時,郭台銘的大兒子剛出生,「每天一、二點才睡,五、六點就要出門。

「為了睡好,只好跟太太分房睡。

兒子整整哭一個月,最後我忍不住問太太:為什么兒子一直哭?太太才跟我說∶『你已經三個月沒有拿錢回家了!』」

為了省錢,郭台銘連長途電話都到父母家打。

「有次過年,走出工廠只剩2000元,初一父母1000、初二太太娘家1000,初三身無分文,一頭扎進工廠。

沒錢了,無法通過銀行融資,更沒有什麼風險資本,他就到處借,支票利息給到3分。

當時台灣還有票據法,票據無法兌現要坐牢。

為此,郭台銘還把公司總部從台北市搬到偏遠的土城,因為那裡的監獄是台灣專門關押經濟犯的地方。

「萬一出事被關了,員工可以天天就近匯報公司的情況,客戶可以到『隔壁』跟我談生意。

這個當時心酸到哭的故事,到今天他還到處笑著講。

插播一句,這麼小規模的時候,就這麼「過度」地保護自己的事業,所謂鋼鐵強人的背後,該是多麼危機而周全的心?

【3】

郭台銘說,早期,除了經營上的困難,他還要面對黑白兩道的挑戰。

一些社會上的小混混,動不動就上門收保護費,政府那邊也不省心,「早上有人來推銷消防器材,如果不付錢購買,下午就會有官員來做消防檢查。

因為這個經歷,後來,新加坡的一位部長向郭台銘請教,為什麼新加坡中小企業不如台灣中小企業有競爭力?郭台銘回答:

你們新加坡把企業照顧得太好了,台灣則讓我們練出蟑螂般的生存能力。

諸多困難中,郭台銘偶爾也會灰心。

「有時真不知這個決定是不是太傻,但每到過年我都告訴自己堅持下去,一天不累積技術,便一天要受制於人!」他回憶當時別人投機炒作賺翻天,自己苦哈哈做工業的情形。

1980年,他得到了是不是太傻的答案。

當炒地、囤原料的人,開始原地踏步或走下坡時,鴻海開始不斷進入到大生產。

大生產來自郭台銘練出的「物美價廉」的大能力,這是規模和成本的雙重優勢,用郭台銘自己的話就是:量大、價低,並且相互促進,良性循環地生長。

量越大,價格就可做到越低;價格越是低,就越能獲得更多訂單,越能量大。

為了量大、價低,郭台銘想了太多辦法。

最重要的是,標準化,制度化,精益化。

他的前輩,成本管理大家王永慶有個著名的魚骨理論:任何大小事務的成本,都要對其構成要素不斷進行分解,把所有影響成本的因素找出來,達到像魚骨那樣具體、分明、詳細,然後對每根魚刺「瘦身」,瘦到極致。

郭台銘把鴻海的「魚刺」瘦得比王永慶的台塑還狠。

其時,鴻海與一家美國公司的生意通過中間商完成,郭台銘希望直接與對方交易,打電話過去,說如果直接做,有「秘密武器」可把成本降到「嚇死人」。

客戶派來代表時,他神秘兮兮地把人帶到一台剛研發成功的圓形機器面前。

這只是鴻海的一個土發明,可以利用震動來推動頂針,但卻省掉了由人工一根一根插針的成本。

一個土發明,就省下了好幾十人的成本。

郭台銘把這個節省的效益與客戶分享,也提高了客戶對鴻海的依賴性。

但代工的業績增長只能建立在委託企業的業績增長之上。

這樣一來,為誰代工就顯得十分重要。

而此時,委託鴻海代工的電視、收音機製造企業卻紛紛江河日下,甚至倒閉。

面對下滑,有的工廠選擇坐等最後一筆生意完成,然後關門,郭台銘則主動抽身,率先轉型。

他四處打聽,搜尋符合鴻海製造能力的其它產品,最終看上了一個好項目——連接器,相信這個小產品會伴隨電子、電腦及通訊產業快速成長,有著更為光輝的未來。

1982年,郭台銘將公司改制為鴻海股份有限公司,投資上千萬新台幣擁有了規模化廠房,並將業務轉型到生產以電腦連接器為主的產品上。

他給員工打氣講道理:我們做連接器還是有優勢的,至少擁有50%相同製造技術,並反覆給大家洗腦,鴻海的過去是「製造導向」,以製造能力來決定做什麼;現在要走向「市場導向」,市場要什麼就做什麼,不會做,就去學,去練習。

學習,學習,既要學,也要習,而且習比學重要,這也是郭台銘的經驗體會。

在此鼓舞下,第二年,鴻海就研發出了自己的PC連接器,為抓住PC產業快速發展的機會,郭台銘還定下「要做最大市場占有率」的目標,並把目標直接劍指美國市場。

跳過本土,直打美國市場,他的理由是:要做最大就必須到最厲害的市場打仗。

「要是先賣給本土小廠,他們要求比較不嚴,我們就無法進步。

所以第一步就要挑戰美國的主戰場。

只為一流客戶服務,讓一流的客戶鍛鍊甚至逼迫自己更優秀,讓一流的客戶為自己提供持續增長的生意和匹配品質的價值,這也是鴻海快速崛起的核心策略。

確定進攻美國後,郭台銘用連續碰了兩年釘子也不放棄的堅持,以及別人賣1塊我賣6毛的殺手鐧,從當時全球最大連接器廠AMP手中搶下一堆連接器大單,之後又推出第一個自有代工品牌——FOXCONN(富士康),幾個動作就把鴻海推進了台灣製造業1000大。

但台灣人力太貴,資源有限,這是做大工業大製造的大忌,如何繼續保持規模和競爭力?

郭台銘把目光投向了祖國大陸。

1988年,鴻海營收突破10億大關,郭台銘在深圳設立了富士康精密組件廠,生產電腦周邊接插件,1992、93年,他又「看得見的土地我都要了」,相繼在深圳、崑山擴建和新建了兩個累計8萬人的大廠,之後一路馬不停蹄的擴廠,再擴廠,同時也把製造能力不斷多元化,一直做到整個消費電子行業,且從零部件一直做到成品。

背靠更低的成本,更大的資源後盾,和急速增長的製造大軍,郭台銘不斷挑戰量大、價低的更高境界:「赤字接單,黑字出貨」——以低於競爭對手的價格「赤字接單」,通過成本控制讓自己獲利,即「黑字出貨」,並相繼拿下蘋果等等一堆世界頂牛的客戶。

早早就把全球科技大佬的訂單掌握在手裡,早早就大手筆布局全球最大、最有效率的低成本製造基地,兩張天牌一起打的郭台銘,由此成為科技製造業嚇死人(對手)的「恐怖分子」,魔術般地開啟了鴻海的狂奔時代。

【4】

2000年代,鴻海已是全球最大代工企業,站上這個門檻後,郭台銘開始了新的超越:不要只做代工,要成為真正的科技企業。

富士康給人的印象是低端製造,沒有技術含量,利潤少,這是一個很大的誤會。

2005-2013年,富士康連續9年名列大陸地區專利申請總量及發明專利申請量前5強;2006-2014年,富士康連續9年在美國專利核准量排行榜位居華人企業榜首。

在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和領先技術分析機構的評定里,富士康也多次位列Electronics & Instruments領域第一名,保持全球前二十名中唯一上榜的華人團體的地位。

在利潤方面,鴻海也並不是沒錢賺的代名詞。

以2014年為例,其凈利潤是央企中國人壽、中國建築的2倍還多,也超過中國一汽,以及通用汽車、福特汽車。

2008年全球金融海嘯,擁有近百萬員工的鴻海能夠不裁員平穩度過,也可見其經營效率的功力。

從製造業轉到智慧科技是郭台銘最近10多年最努力的事。

他啟動內部創業,激發鴻海百萬大軍的創新和成長力;一邊苦戰拿下夏普,向終端和品牌進軍,向三星開戰;一邊和馬雲、馬化騰、孫正義交朋友,擁抱網際網路、智能化……

他提出要以「雲移物大智網+機器人」為戰略主軸啟動轉型,以全世界為舞台繼續打造科技日不落帝國。

「雲移物大智網」包括:雲運算、移動硬體、物聯網、大數據、智慧生活、智慧工作網路;機器人則不但包括將自己的工廠逐步機器人化、智能化,還包括要把機器人作為鴻海未來的大生意進行大布局……

而這一次,他在A股上市的公司則是一個新名字:富士康工業網際網路股份有限公司(工業富聯)。

根據《招股說明書》,公司將募集資金271.2億元投入到8大方向的20個投資項目,市場預計,其市值有望突破5000億人民幣,也就是超過2萬億新台幣。

這算是A股的工業巨無霸了,但這只是郭台銘工業王國的一部分。

2017年,鴻海的銷售收入高達1563億美元,摺合人民幣將近1萬億。

而這次上市的工業富聯2017年營收才不過3545億(摺合554億美元),只占鴻海的35%。

插播一個證明A股就是有錢的小消息:營收1563億美元的鴻海精密在台灣上市,市值也就3500億人民幣左右,也就是還不如比它營收少掉1000億美元的工業富聯在大陸市值高。

但工業互聯的確是郭台銘最近最上心的重頭戲。

工業富聯上市前的5月17日,天津舉行的第二屆世界智能大會上,郭台銘就特別以《智能製造+數字經濟=工業網際網路》力挺工業網際網路。

他戴著一頂表達支持夏普8K電視的紅色「8K"帽,開場第一句就是「富士康十幾年前就不是代工了。

」然後展望道:

工業網際網路平台的價值將遠遠超過消費網際網路平台,到2025年,工業網際網路將創造82萬億美元的經濟價值,占到全球經濟總量的一半。

其目標和潛台詞顯然是,富士康要在這新的時代繼續稱王。

【5】

從10萬新台幣到幾萬億王國,郭台銘說成功最重要是:策略、決心和方法。

談到方法,郭台銘喜歡講一句話:先抄,再研究,繼而創造,最後發明。

講完還愛送一句:「不會就要學,不懂就要問。

想保住面子的人,最後會連里子也輸掉。

他強調要在變化中「苦練內功」,妥處「變和不變」的辯證關係:跆拳道打得好,一定是馬步蹲得紮實;少林寺和尚武功千變萬化,也是多少年挑水上山的結果。

他以自己的經歷和成功經驗告誡,求得成功,要目標堅定,埋頭向前沖。

「一個企業的創業者,一定要具備不受外界干擾的傻勁。

在台灣本土營收破10億前的幾年,郭台銘每年夏天帶著全家到黃石公園玩。

「我女兒最喜歡餵鴿子。

有一年突然看見禁止餵鴿子的牌子,就問管理員為什麼?管理員說,一場大雪後,鴿子都死了,因為人餵食讓它們失去了自己覓食的能力,到冬天無人餵時,全都不能適應。

由此,郭台銘得出結論:「競爭的環境是最重要的。

」這也促動他自我預警,繼而進軍大陸,「建立最強的製造基地,打造長久生存能力」,現在看,這一步提前做,實在太重要了。

郭台銘說,只要談工作,就要有目標、有壓力。

做任何事,第一,要有責任心。

第二,勇敢面對挫折與困難。

第三,要有決心,說到要做到。

在關於創業的討論中,郭台銘最看重的也是決心:所謂創業精神,核心也是看有沒有決心。

比如,很多高素質經理人,各方麵條件不錯,也有好想法和好項目,但卻沒做成,甚至做都沒去做,缺的是決心。

很多被這些人看不上沒條件的人,要麼被環境逼迫,要麼主動背水一戰,最後卻成了,靠的也是決心。

決心是什麼?是有了目標,再苦再難,有口氣在,就要心無旁騖,千方百計,義無反顧去思考、去執行,是要捨得一身剮。

剛創業時,郭台銘白天跟白班干,晚上跟夜班干,夜班散場還要接著再干,實在撐不住,才把電話簿當枕頭,睡沒幾個小時,大清早就又爬起來接著干。

到現在,坐擁金山銀山的他,依然每天至少工作16個小時,雖然「百萬員工讓我頭疼得要死」。

郭台銘說,無論創業還是想在職場謀得更好的發展,如有這種精神,成功就是可以確定的。

這個事情不成,下個事情,下個事情還不成,再下一個,總能成。

現在資源、資金、資訊如此發達,機會遍地都是,人也都聰明,關鍵就是看你有沒有決心、毅力,是不是真的不成功就絕不罷休,下定決心「浴火鳳凰」。

郭台銘經常被指責霸道,獨裁,他不但不拒絕這樣的評價,還不斷強調:挑老闆的時候,越嚴厲越凶的人越要跟!因為這樣的老闆,才會真正激發你的潛力,讓你成為超越自我的人。

與之配套的,是他的另一句話:「現在好像有句話,『錢多事少離家近,睡覺睡到自然醒』,如果我的孩子面對工作存這種心態,我隔天就打斷他的腿。

2005年,華商韜略首次采寫郭台銘時,他就說,「等營業額超過一兆(台幣),我就要走了。

」並預計自己2008年就能實現目標,「吃了秤鉈鐵了心,99.9%,2008年一定交棒出去。

結果,當年年底他就達到目標,但卻並沒有兌現承諾走人。

如今鴻海的營業額已經做到快5兆了,他依然也是沒有退意。

也是那期間,郭台銘曾分享一個自己跟別人撞車的故事:

他剛配司機開車外出時,車子被一輛摩托刮蹭,他下車,不但沒追究摩托車的責任,還拿了1000元給摩托車司機去修車;再有一次,他的車被公企「中華郵政」的車撞到,他看兩方都有保險,就算了;還有一次,他的奔馳300跟奔馳500撞在一起。

一看對方比自己還豪,他立即決定:下車好好算帳。

他說,「這就是我的個性。

這,也就是郭台銘!科技界的「恐怖分子」郭台銘,也是流血流汗和人仰馬翻中,一心要稱王稱霸,名垂青史,但卻打下金山銀山捐出90%身家給社會的郭台銘。

——END——

圖片均來自網絡

歡迎關注【華商韜略】,識風雲人物,讀韜略傳奇。

版權所有,禁止私自轉載!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富士康光速IPO,郭台銘的關鍵一步

360「借殼」直衝4000億的熱議尚存,A股市場又迎來新寵。3月8日,中國證監會的消息顯示,富士康(富士康工業網際網路股份有限公司)的首發獲通過,最快3月底,這家巨無霸便可登陸A股。作為多年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