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擠走」台積電,中芯國際拿下華為海思14nm代工大單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此前,華為海思的16納米訂單主要由台積電代工,產能主力集中在2018年底投產的南京廠。

台積電南京12寸晶圓廠投資約30億美元,規劃月產能為2萬片。

據悉,中芯國際從2015年開始研發14納米,2019年第三季度成功開始量產14納米FinFET製程晶片。

按規劃達產後,中芯位於上海浦東的中芯南方廠將建成兩條月產能均為3.5萬片的集成電路先進生產線。

與此同時,中芯的12納米技術也已開始客戶導入,下一代技術的研發也穩步開展。

新生產線將助力未來5G、物聯網、車用電子等新興應用的發展。

中芯國際聯合執行長趙海軍對國內晶片代工行業前景持樂觀看法,他表示,受到市場對5G相關設備所用晶片需求的推動,中國大陸晶片代工行業將在2020年實現復甦。

錯失海思大單,美國是「罪魁禍首」?

有業者認為,台積電無緣華為海思14nm代工大單與美國此前針對華為的禁令有關。

去年12月有消息稱,美國計劃將「源自美國技術標準」從25%比重調降至10%,以全力阻斷台積電等非美企業供貨給華為。

外媒的報導指出,台積電內部評估,7納米源自美國技術比率不到10%,仍可繼續供貨,但14納米將受到限制。

隨後,供應鏈傳出消息稱,華為旗下主力晶片廠海思正加速將晶片產品轉進至7納米和5納米先進位程,14納米產品分散到中芯國際投片,避開美方牽制。

今年年初,此前只向華為供應晶片的海思半導體宣布向華為之外的企業供應晶片。

彭博社的今日的報導指出,為了應對潛在的危險,台積電已聘請曾於英特爾(intel)服務的前法律及政策集團副總裁Peter Cleveland擔任副總裁,希望通過進行政府遊說工作,來降低美國打壓華為的策略對台積電的影響。

此外,美國對華為的打壓使眾多美企遭受重創,高通(Qualcomm)、賽靈思(Xilinx)等科技公司都希望美國政府改變這一局面。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傳台積電被限制供貨,華為或受影響大

據外電報導,美國計劃將「源自美國技術標準」從25%比重調降至10%,以全力阻斷台積電等非美企業供貨給華為。我們都知道,美國將華為列入實體清單後,華為不能獲取美國供應商的支持已經一年多了,這一年多...

中國芯回家

作者: 摸魚小組張江群眾 來源:摸魚小組中芯國際退市掀起了一波大潮。上周五盤後,國內晶片製造產業的帶頭大哥中芯國際宣布主動從紐交所退市,從此股票交易將集中在香港進行。就算中芯國際否認了退市和有關...

全球前10晶片廠:最新排名

據TrendForce統計,在2019年第三季度,全球晶片代工的收入將環比增長13%。台積電、三星、GlobalFoundries在收入排名中名列第一、第二和第三位。其預計,第三季度,

邱慈雲暢談中芯國際差異化發展策略

在經過了好長一段時間後,中國晶圓代工業者中芯國際終於有一些好消息可以透露;該公司希望產業界能擺脫對中芯過往的負面印象:包括沉重的虧損、與台灣同業的訴訟糾紛,以及公司內部管理高層的多次異動等等。如...

7nm訂單飽滿,台積電卻來了個「反向操作」

降價促銷是商家慣用的策略,而現在半導體產業也開始使用這一手段。讓人意料之外的,該策略的使用者是「代工之王」台積電。在連續多年營收創下新高后,台積電為何會主動祭出價格優惠策略?該策略又能否成功呢?...

對比台積電,中芯國際還有多大差距?

在港股市場中,中芯國際(00981-HK)是少數可以代表中國科技的「重器」企業之一。不過,與國際晶片巨頭比,中芯國際仍位居中間梯隊的晶圓代工陣營。雖然已經走了出生死存亡期,但中芯國際因在國際晶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