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來和華為一起「渡劫」?原來是他們!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誰來和華為一起渡劫?中國的半導體行業需要三樣東西 。

人才,資金,市場。

這三種因素可以幫華為渡劫!。

除此之外,哪些友商可以幫華為渡劫飛升呢?

美國接二連三的下髮禁令,而目前美國對華為的禁令已經限制到了0%研發使用的地步。

這也就意味著華為想要自己研發生產晶片,就不能從美國得到加工支持,當然如果華為想要購買高通晶片,美國會表示歡迎。

很無奈,但是華為仍然在尋求解決方案,三星、MTK、中芯國際、紫光等都有可能成為華為的第二個選擇。

華為的 " 危 ",中芯國際的 " 機 "

去年 5 月,華為被美國商務部列入 " 實體清單 ",谷歌、偉創力、YouTube 等美國本土公司對華為按下了暫停鍵,為此,華為通過 " 自研 + 去美化 " 的方式,開啟多種自救模式。

經過一年時間的調整,華為在 " 自研 + 去美化 " 上步步為營:先是在谷歌服務停供前推出自研的作業系統鴻蒙,其後在 5G 基站上不再使用美國零部件,再在 Mate30、P40 等高端機型上降低美國零部件含量,P40 系列更是首次搭載 HMS 以替代谷歌 GMS。

相比之下,新一輪的限制將是華為真正的至暗時刻。

和晶片設計不同,晶片生產的高投入不可能完全被一家公司所覆蓋,就目前而言,大多數晶片製造商依賴於 KLA、LAM 和 AMAT 等美國企業生產的設備。

中芯國際 3 月披露的公告顯示,其採購了美國公司 LAM 和 AMAT 的設備,且採購金額較大。

除了中芯國際,包括台積電在內的全球眾多晶圓代工廠都是這兩家廠商的客戶,他們在沉積、刻蝕、離子注入、CMP、勻膠顯影等領域技術領先,尤其先進位程設備,基本沒有廠商可以替代這兩家企業。

世紀證券一份研報顯示,在半導體設備與材料方面,關鍵技術被歐美日壟斷,LAM 和 AMAT 這兩家美國公司暫停供貨影響顯著,其中 AMAT 的產品幾乎包括除光刻機之外的全部半導體前端設備。

而荷蘭的 ASML 是高端光刻機的全球第一,國內企業與其研發投入與技術實力差距甚遠。

目前華為晶片製造主要依賴於台積電,美國限制升級,被解讀為有可能迫使台積電對華為斷供,導致華為無晶片可用。

儘管這種猜測還可能有多種變數,但華為已經啟動 B 計劃。

此前有媒體稱,華為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向中芯國際派駐工程師,幫助中芯國際解決其晶片生產過程中的技術問題。

近期,華為已將中芯國際 14nm 工藝代工的麒麟 710A 晶片應用在榮耀 Play 4T 手機上。

中芯國際則被認為迎來最好時機。

160 億元的大基金二期加碼主要面向中芯國際 14 納米及以下先進位程研發和產能,目前 14 納米產能已達 6000 片 / 月,目標產能為每月 3.5 萬片。

而中芯國際最新發布的 2020 年一季報顯示,一季度營收 9.05 億美元,同比增長 35.3%,環比增長 7.8%。

此外,中芯國際決定將 2020 年資本開支從 32 億美元上調至 43 億美元,增加的資本開支主要用於對上海 300mm 晶圓廠以及成熟工藝生產線的投資。

" 轉正 " 的期待

然而,無論對華為還是中芯國際而言,依然有跨不過去的門檻。

與台積電相比,中芯國際的工藝相對落後。

現階段中芯國際的工藝還停留在 14nm,這是台積電 4 年前的技術,而台積電 7nm 工藝已大範圍普及,幾乎是如今各品牌 5G 旗艦手機和主流晶片的標配。

根據規劃,台積電今年開始量產 5nm,2022 年開始 3nm 的規模量產,甚至已規劃好 2nm。

據了解,此次美國限制升級前,華為海思已加速將晶片產品轉至台積電的 7nm 和 5nm,只將 14nm 產品分散到中芯國際投片。

但如果 120 天之後,無法使用台積電的 5nm 工藝,華為的 5G 旗艦手機可能要面對工藝製程的競爭壓力。

最新消息是,5 月 21 日,台積電拿下了蘋果 5nm 處理器的全部訂單,下半年蘋果的多款 5G 版 iPhone 處理器將採用 5nm 工藝,而華為此前發布的 14nm 製程的榮耀 Play 4T 手機只是千元出頭的中低端手機。

產能也有較大差距。

中芯國際目前 14nm 月產能僅 2000 ~3000 片,預計到年底擴大到 1.5 萬片,但這無法滿足華為的胃口。

台積電 2019 年財報顯示,華為為其一年貢獻了近 350 億新台幣的營收。

更何況,中芯國際下一代製程何時能投產,才是 " 最強備胎 " 能否轉正的關鍵。

今年 2 月舉行的 2019 年四季度財報會議上,中芯國際聯席 CEO 梁孟松首次公開了中芯國際 N+1、N+2 代 FinFET 工藝情況。

相比於 14nm,N+1 工藝性能提升 20%、功耗降低 57%、邏輯面積縮小 63%、SoC 面積縮小 55%,這意味著除了性能,N+1 其他指標均與 7nm 工藝相似,之後的 N+2 工藝性能和成本都更高一些。

梁孟松表示,在當前的環境下,N+1、N+2 代工藝都不會使用 EUV 工藝,等到設備就緒之後,N+2 之後的工藝才會轉向 EUV 光刻工藝。

事實上,台積電也是在第三代 7nm 工藝才開始引入 EUV。

對此,電子創新網 CEO 張國斌表示:" 製程越小,工藝越高級,IC 里的線寬越小,就需要更高級的光刻機;儘管 EUV 技術對 7nm 製程不是必需的,但 EUV 技術的注入能提高良品率,效果好。

"

2019 財報會議上,中芯國際表示 N+1 工藝的研發進程穩定,已進入客戶導入及產品認證階段。

之前該公司表示去年底試產了 N+1 工藝,今年底會有限量產 N+1 工藝。

14nm 量產後,N+1、N+2 研發項目更加值得期待。

張國斌:" 只要中芯國際的 N+1、N+2 工藝能做出產品來,就能代替台積電為海思代工 7nm 晶片。

"

中芯國際真正的考驗將是 7nm 以下。

多位採訪對象表示,7nm 以下的製程少不了 EUV 技術,公開資料顯示,台積電和三星的 5nm 晶片均採用了 EUV 技術。

對此,中芯國際還未公開過是否有替代技術方案。

5 月 25 日消息,日前美國升級了對華為的制裁,將嚴格限制華為使用美國的技術、軟體設計和製造半導體晶片,以此來試圖對華為實施出口管控。

而台積電作為製程工藝全球領先的廠商,是華為主要的晶片代工廠,首當其衝將會受到制裁新規的影響。

今天有台灣媒體援引供應鏈消息稱,美方對華為的新禁令可能打亂台積電接單和產能擴建節奏,若美方不鬆手,台積電很可能在 7 月的財報說明會宣布下修今年全年資本支出。

對此,台積電方面回應稱,目前尚無下修全年資本支出的打算。

台積電上月也曾表示,今年資本支出維持 150 億美元至 160 億美元,其中約 80% 將用於 3nm、5nm 與 7nm 等先進位程技術,其餘 10% 則用於先進封裝與光罩,另外 10% 則用於特殊級製程技術。

在美國宣布制裁新規的同時,也為華為留了 120 天的緩衝期。

據了解,台積電已經在全力安排海思追加的 5nm 和相關製程高達 7 億美元 ( 約合新台幣 120 億元 ) 訂單,台積電正在協調其他客戶,空出產能,力爭能夠在 120 天的期限內完成華為追加的訂單。

此外,台積電也爭取在美國商務部給的二周提出建議期限內,透過全面檢視,並聯同美國設備商向美國商務部提出建議。

台積電為華為協調晶片生產,5nm麒麟1020能否正常量產?

相信很多人都會有著同樣的迷惑,在美國加緊制裁華為之際也正是華為下一代旗艦5G晶片——麒麟1020量產的階段。

美國政府的新規只影響未來的訂單,而不影響華為已經下達的訂單,所以這意味著華為緊急投產的7億美元訂單或不受其影響,5nm和7nm晶片生產訂單將會被通過。

台積電的7nm的產能已經滿了,所以留給華為的只有5nm和12nm的訂單,海思的5nm晶片已經流片,這5nm的「窗戶」則關係到華為Mate40系列的命脈。

此外,美國商務部的最新行動不僅影響著華為,對台積電也產生了影響。

顯然台積電不想受到這樣的影響,所以才會出現協調產能,助力華為渡劫的舉動。

面對目前的情況,有業內人士表示,在美國圍堵華為之下,全球半導體產業鏈恐將重組,未來不排除美中兩大陣營壁壘分明的局面,廠商則被迫選邊站。

《韓國經濟新聞》報導,美國向供應鏈施加壓力來孤立華為,目前華為已經要求三星電子、SK海力士維持穩定的存儲晶片供應,不用顧及美國政府最近的動作。

華為是三星和SK海力士的前五大客戶之一,每年花費大約10萬億韓元(約合81億美元)購買DRAM和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

繼續供貨華為是利大於弊的,相信他們會仔細斟酌,而不是任意讓美國政府擺弄。

圖文采編來自網絡傳播正能量科普之目的請私信聯繫刪除謝謝摘錄部分版權屬原作者如有異議請聯繫刪除謝謝。

大家覺得還有哪些企業可以助華為渡過難關呢?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台積電會對華為斷供嗎?

2月華為發布新產品,讓人內心振奮,雖然短期谷歌的封鎖會造成華為陣痛;但是,從長遠看,這是國內產品衝擊國際關鍵一步,打得好,那麼中國以後邁向國際市場的步伐將會越來越快,越來越順利,打不好,那麼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