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第五」中芯國際的反攻:始於科創板,卡在光刻機?
文章推薦指數: 80 %
華夏時報(chinatimes.net.cn)記者盧曉 北京報導
國內最大、製程最先進的晶圓代工廠中芯國際(0981.HK)在2019年年報里曾稱,「2020年是中芯國際進入新階段的開始」。
此時再回頭看這句話,除了能聯想到中芯國際今年將在14nm晶片產能上有突破外,還多了另外一層含義。
5月5日晚間,在港上市的中芯國際宣布欲回科創板上市,擬新發行不超過16.86億股人民幣股份。
僅以中芯國際5月7日16.94港元的收盤價粗略計算,其融資規模已達285億港元(約合人民幣260億元)左右。
進擊科創板將開啟中芯國際新的資本故事。
14nm晶片量產對中芯國際以及大陸半導體產業也是一個值得標註的重要節點。
但全球晶圓代工產業正在上演地是一場實力懸殊的競爭。
除了花費1.2億美元的EUV刻光機兩年時間也未能漂洋過海來中國外,中芯國際在與台積電間此前糾纏數年的訴訟中落敗也意味著,豪擲千金並不能解決晶片行業的所有問題。
但對中芯國際來說,自主替代或許是眼前最重要的機會。
重金砸向14nm
中芯國際今年最重要的任務,是確保14nm晶片的產能順利上量。
說它最重要,是因為規劃的資本投入最多。
2020年中芯國際將有合計25億美元投入到其實際持股超過50%的上海300mm(即12英寸)晶圓廠(中芯南方集成電路製造有限公司)和北京300mm晶圓廠(中芯北方集成電路製造(北京)有限公司)的設備及設施。
這筆投入占到中芯國際代工業務今年計劃資本開支的8成。
中芯國際官網顯示其目前在北京和上海共有4條12英寸晶圓線。
在天津、深圳、上海,中芯國際還有3條8英寸晶圓生產線。
有資深晶片行業人士告訴《華夏時報》記者,8英寸晶圓般不做14納米晶片,而是會做特色工藝,模擬器件,或者線寬更大的晶片等,整體成本更高的12英寸晶圓則會用來做數字邏輯晶片、處理晶片等。
其中,中芯南方是中芯國際今年14nm晶片產能的主力軍。
除了獨占20億美元的資本支出外,中芯國際在5月5日還宣布,其發行人民幣股份募資的40%都將投入到中芯南方運營的12英寸晶片SN1項目。
據《華夏時報》記者了解,SN1是中芯國際目前最先進的製程,也是國內第一條14nm FinFET技術生產線,規劃月產能 3.5
萬片。
同樣的產線,中芯國際還規劃了SN2。
財報顯示,14nm晶片在2019年四季度只貢獻了1%的營收,中芯國際聯席CEO梁孟松在今年2月舉行的去年四季度財報會議上曾表示,14nm晶片真正營收和產能放量會是在 2020年底。
他還給出了14nm晶片產能擴張時間表:今年3月14nm晶片的月產能達到4000片,7
月計劃達到9000片,12月則計劃達到1.5萬片。
他當時還透露,FinFET製程晶片的產能非常昂貴,平均每擴充1000片晶圓需要投資1億-2億美元。
事實上,中芯國際今年31億美元的資本支出規劃也是歷年最高,相當於其2019年的全年收入,同比增加52.48%。
而2019年其資本開支的同比增幅僅有12%。
追趕7nm的風險
14nm晶片量產對於中芯國際來說是一個重要節點,但遠不是終點。
目前台積電和三星早已經實現7nm晶片量產。
而台積電在今年4月還開始了5nm晶片的量產。
對於14nm以下的工藝,梁孟松曾在2月上述會議中宣布中芯國際第二代FinFET製程N+1工藝去年第四季度進入NTO(New Tape-out)階段,預計 2020 年第四季可以看到小量產出。
外界認為中芯國際的N+1工藝可以看做7nm。
梁孟松當時也稱,在功率和穩定性方面,N+1和7nm工藝非常相似,唯一區別在於,N+1工藝的性能只提升了20%,但市場基準性能提升是35%,「中芯國際的N+1工藝面向低功耗應用領域」。
但芯謀研究研究總監徐可則認為,中芯國際的N+1工藝達不到7nm工藝,「只能說是14nm工藝的下一代」。
他同時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各家晶圓代工廠對納米工藝的定義都很靈活,沒有特別嚴格的標準。
但更新的工藝製程伴隨更大風險。
一個常被舉起的例子是,英特爾的10nm工藝歷時超過4年才終於在2019年正式量產。
作為參照,英特爾此前的晶片創新周期是兩年。
事實上,在巨額投入、資本回報率這些讓人頭暈眼花的數字面前,跑在中芯國際前面的格芯(Globalfoundries)和台聯電都已經選擇止步於12nm工藝。
而相比宣布在2021年將推出EUV(極紫外線)7nm工藝的英特爾,花費幾乎2017年全年凈利訂購1台EUV光刻機,卻歷時兩年尚未發貨的事實,則提醒中芯國際目前還處於核心設備受制於人的尷尬風險。
2019年荷蘭ASML阿斯麥公司總計出貨了26台EUV光刻機,媒體引述調查公司數據稱,其中約一半面向大客戶台積電。
除此之外,有報導顯示,今年1月15日,三星向ASML公司採購20台EUV設備,總計花費33.8億美元。
梁孟松在上述會議中曾表示,中芯國際的N+1、N+2代工藝都不會用採用EUV技術。
事實上,台積電也是在第三代7nm工藝才開始引入EUV。
但上述資深晶片行業人士告訴《華夏時報》記者,EUV技術對7nm製程確實不是必須,但EUV技術在更新的工藝製程中遲早要用。
公開資料顯示,台積電和三星的5nm晶片均採用了EUV技術。
另一位晶片行業業內人士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中芯國際想擺脫外部限制,可能會通過修改一些機器參數,但實現有一定難度。
「晶片產業是一個生態,涉及到的企業都需要符合你的設計標準,不是一家企業能做的。
」
國產替代的機會
重金量產14nm製程工藝,孤勇追趕7nm製程工藝的中芯國際是國內最大的晶圓代工廠,但放在全球來看分量還不夠強大。
集邦諮詢旗下拓墣產業研究院對2020年第一季度全球前十大晶圓代工廠的營收統計顯示,中芯國際當期以8.48億美元收入排名全球第五,占據市場份額的4.5%。
在它前面,台積電、三星、格芯和台聯電四家盤踞了85.1%的市場份額。
這四家企業中,三星更多聚焦在自己的垂直產業鏈,台聯電和格芯則不在更先進的製程上發力,唯一與中芯國際正面較量的台積電,則是實力最強勁的對手。
在公司運營層面,上述拓墣產業研究院的統計數據顯示,台積電今年一季度營收為102億美元,收入規模是中芯國際的12倍,占據當期54.1%的市場份額。
此外,台聯電今年一季度營收43.7%的同比增長也位居行業第一。
而台積電2019年46%的毛利還是中芯國際的兩倍。
在技術層面, 財報顯示2019年7nm工藝已占到台積電營收的27%,並取代16nm工藝成為台積電最大的收入來源。
此外,台積電預計2020年資本開支將達到150億美元至160億美元,是中芯國際的5倍多。
而回看歷史,台積電與中芯國際也有頗多交集。
除了梁孟松有在台積電任職的經歷外,中芯國際還曾和台積電因為侵犯專利、盜竊商業機密等原因打了數年官司。
而最終這場官司讓中芯國際付出了10%的股份,以及創始人張汝京的離開。
徐可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晶圓代工產業目前的技術競賽爭分奪秒,動輒幾百億美元的投入。
他認為台積電有先發優勢,還伴隨長期的高投入和技術積累,中芯國際與其之間的差距存在合理,「現在中芯國際光咬住就就很難了。
」他同時認為,中芯國際已經能看到先進位程的突破,已經看到一些曙光。
而對於中芯國際來說,國產自主替代的需求或許是它現在最大的機會。
去年11月,中芯國際從台積電手中拿下了華為海思14nm晶片的訂單。
2019年財報還顯示,中芯國際有60%的營收都來自於中國市場。
對於SN1項目和光刻機的進展等問題,5月7日《華夏時報》記者多次撥打中芯國際官網公布的媒體聯繫電話,一直未能接通。
記者給公布的聯繫郵箱發去相關採訪問題,當日也被系統退信。
上述晶片行業人士告訴《華夏時報》記者,目前國內的晶片設計企業很多,代工需求很大,而且都希望找國內的代工廠來做,以實現「在國內自行完成產業鏈閉環,保證供應鏈安全」。
但另一方面,國內達到量產成熟的晶圓生產線並不多。
他同時認為,雖然現在高端手機都採用7nm晶片,但14nm晶片用於中低端手機、平板以及藍牙音箱、智能電錶這些終端都綽綽有餘,「還是要講生態。
如果國內設備的晶片需求多起來,如果中芯國際的技術達到標準,肯定還是會以中芯國際為主,高端的5nm、7nm晶片,都會一步步起來的。
」
責任編輯:黃興利 主編:寒豐
一枚隨心所欲變換圖案的胸章背後的技術
三星電子和台積電兩大晶片代工巨頭之間的火藥味已經越來越濃了,這場持續近十年的拉鋸戰如烈火烹油般愈演愈烈。今年6月,拓墣產業研究院發布2019年Q2全球十大晶圓代工廠排行榜,數據顯示,在晶片代工市...
中芯國際先進位程的進擊之路
8月8日,中芯國際發布了其2019年第二季度的財務報告。中芯國際在其電話會議中表示,得益於智慧型手機和物聯網生態的帶動,中芯國際本季度在通訊市場走勢良好,營收占比為48.9%。另外,據其財報顯示...
助力台積電三星成為半導體巨頭,他要為內地打造下一個「台積電」
最近這些年,中國在晶片設計研發上已經縮小了和世界的差距,但是在晶圓廠代工上,最強的中芯只掌握了28nm技術,依然和台積電、三星差了好幾個段位。而在2017年,一位半導體大神加入中芯,被業界稱為「...
台積電如何逼退三星?
作為新一代處理器的首選代工廠,台積電看起來已經擁有相當濃厚的實力,其中最新的7nm工藝更是獲得了許多晶片公司的青睞,基本上晶圓代工均是由台積電來進行,包括華為麒麟980處理器,蘋果A12處理器,...
7納米還在布局,台積電試產5納米製程
【文/觀察者網 徐乾昂】全球半導體領域上游供應商還在為「7納米大戰」布局,台灣晶圓代工廠台積電領就在近日宣布,其5納米製程已進入試產,並預計明年量產。華為、蘋果等企業都是台積電的客戶,有台媒分析...
「科技50專題」之 中芯國際:國內晶片代工龍頭、國之重器
【科技50專題】:平頭哥深入研究科技領域,每一篇文章,耗費心血,字字斟酌,一字千金!晶片是當今全球高端製造業的代表,在前文「晶片製造的工藝流程中」,我們分析了從晶片的設計、製造、封裝的各個環節,...
三星火拚台積電!從7nm到搶單大戰,為蘋果龍虎相爭
三星電子和台積電兩大晶片代工巨頭之間的火藥味已經越來越濃了,這場持續近十年的拉鋸戰如烈火烹油般愈演愈烈。今年6月,拓墣產業研究院發布2019年Q2全球十大晶圓代工廠排行榜,數據顯示,在晶片代工市...
中芯國際Q2營收創新高!14nm工藝獲重大突破,梁孟松功不可沒!
8月9日,中芯國際公布了2018財年第二季度財報。根據財報顯示,第二季度營收8.907億美元,創下新高,相比較去年同期7.512億美元的營收增長了18.6%,毛利為2.176億美元,與去年同期1...
晶片競爭白熱化:中芯國際14nm剛量產,台積電要發5nm晶片
早在2018年下半年,中芯國際就宣布:在14nm的FinFET(鰭式場效應電晶體)技術上獲得重大進展,第一代FinFET技術研發已進入客戶導入階段。據當時報導,試產時的良品率已達到95%之高。這...
稱大陸追上台積電要花好幾年,張忠謀底氣何在
【文/ 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鐵流】日前,台積電3納米製程新廠確定落在台灣南科,台積電將為此投資200億美元。張忠謀接受日經新聞採訪時稱,目前中國大陸晶片代工技術仍不成氣候,可能需要花好幾年的時間才...
又一世界晶片巨頭誕生!全球第五,華為或成最大贏家
導讀:在外界看來,中芯國際就是「中國芯」的代表。晶片對於科技企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不管是手機廠商,還是通訊行業,晶片就是「命脈」的存在,在整個晶片產業鏈流程中共有設計、製造、封測三個主要的流程,...
稱不用EUV!中芯國際將在第四季試產7納米,國產化終於來了
相信大家對中芯國際並不陌生,此前由於美國的多方阻撓,中芯國際原本花費1.2億美元從荷蘭訂購的EUV光刻機設備交付遙遙無期,外界擔憂中芯國際只能徘徊在14nm左右。因為EUV光刻機是實現7nm以下...
以中芯國際(00981)為例,看中國的集成電路製造產業發展
本文來自於「寧南山」微信公眾號,原標題為《進軍最高水平精密製造---中國的集成電路製造產業》。集成電路產業是中國產業升級的重中之重,我們都知道汽車是人類第一大工業,中國在汽車領域和先進國家差距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