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同場競技到公平競技 華為攀登美國「洛基山脈」 | 消費電子企業調查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有了追求勝利的團隊,有了立志成為Hero的TOP Sales,我們終將翻越洛基山脈,從Nobody成為Somebody。

」在2017年聖誕節的前夕,華為企業事業部的一名內部人員在朋友圈寫下了這段話。

在過去一年,企業事業部在美國有了不錯的進展。

然而,對於華為的另一個事業群,負責手機業務的消費者BG來說,成為「Somebody」卻比其他業務更為艱難。

雖然已經在全球銷量上逼近蘋果,但在美國市場,華為的市場份額依然小的可憐,根據調研機構Canalys的數據顯示,在2017年第三季度中,華為的市場份額只有0.5%左右,而蘋果占去了39%的份額,三星以18%排第二。

在大多數美國消費者心裡,也許對華為手機的認知還停留在過往的低端機時代。

而繼與AT&T的合作告吹後,1月31日又有消息稱美國的另一家電信運營商Verizon已停止對所有華為手機的銷售計劃,其中,包括了華為剛在美國發布的 Mate 10 Pro。

雖然該消息未得到華為官方的證實,但可以看到,想要在美國市場「真正實現」與蘋果三星的對決,華為仍然需要面對更多的挑戰。

中國的王者,美國的「Nobody」

儘管2017年智慧型手機的增速大幅下降,但對於華為來說,依然是一個收穫之年。

國際知名市場調研公司Counterpoint Research的最新研究數據顯示,2017年第四季度華為出貨量同比增長8%,全年出貨量同比增長19%。

華為第四季度及全年均占據中國智慧型手機市場19%的份額,成為中國市場Top1廠商及全球市場Top3廠商,表現達到歷史巔峰。

雖然蘋果的財報尚未公布,但從分析機構的數據中,蘋果的中國市場依然沒有走出歷史陰霾。

Canalys稱,去年第四季度iPhone X全球出貨2900萬部,中國市場占到了700萬部。

就中國市場而言,遠不及華為的4000萬台優異。

從高端市場的「小學生」到挑戰蘋果三星,余承東在移動端市場稱霸的野心在中國市場已經實現。

但美國市場,卻還只是剛剛開始。

在Counterpoint Research四季度的數據中,蘋果在美國的智慧型手機銷售創下了歷史記錄,達到2200萬台,使其市場占有率從37%提升至44%。

這是蘋果在本土市場上的最高份額。

而華為,公開的數據顯示數據當季份額只有0.5%,甚至排到了中興和酷派之後。

儘管已經做出了努力,但對於美國市場,華為依然是「Nobody」,這樣的情況已經持續了多年。

早在2001年,華為就已經在美國的德克薩斯州成立北美分公司,並且從2006年開始,華為已經為沃達豐旗下所運營的21個國家提供專門定製的手機。

而到了2014年,華為的終端業務突破百億大關,但面對美國市場,華為最好的智慧型手機卻遲遲不能上市。

一個例子是,華為的一個里程碑產品Mate7雖然在市場上很有吸引力,但在當年的美國市場上仍然只能看到Mate2的身影。

運營商市場因為「不可抗力」的因素無法進入,但華為一直沒有放棄其他路徑,希望試「曲線」進入美國。

2015年9月,谷歌對外正式發布了Nexus 5X/6P兩款手機,其中,Nexus 6P為華為代工,在外界看來這是華為正式進入美國市場的標誌。

不過谷歌這款手機所使用的還是高通驍龍810處理器,而沒有採用華為的麒麟處理器,因此,所謂的「進入」實際意義並不大。

之後,華為又在美國上市了一系列產品,其中包括了Mate 9、榮耀8等智慧型手機,以及平板筆電二合一的MateBook等等,但這些產品無一例外地都只能在亞馬遜等電商渠道銷售,尚未能進入運營商的店面之中。

Canalys分析師賈沫對一財科技記者表示,造成中國手機份額在美國普遍較低的原因有很多。

比如三星和蘋果在美國的根基較為牢固,留給其他廠商的空間並不大,又比如中國廠商被詬病已久的專利和安全問題。

但在ces上的演講中,余承東特意將華為手機安全性作為亮點,「我們隱私與安全保護,得到非常多的認證。

我們使用行業最高級別的安全與隱私保護標準。

」在軟體安全方面,華為手機在美國採用了谷歌安全體系、谷歌雲服務的隱私與安全,並且使用谷歌的雲服務。

對於如何在美國銷售的問題,余承東表示華為將繼續與美國亞馬遜、百思買、微軟、B&H等渠道銷售合作,銷售手機。

技術趕超只是開始

從技術實力來說,華為面對三星和蘋果兩位勁敵時一點都不謙虛。

「最晚在2018年,華為有機會在營收上超過蘋果。

」余承東此前對一財經科技記者表示,這幾年華為在構築產品、品牌、渠道、零售、服務上一整套的能力,包括流程、IT體系的支撐,有的能力還沒有體現出來,但是將來爆發的時候,會發現競爭對手根本跟不上。

「這些能力是什麼,隨著時間的推移,你們都會看到。

我們花了這麼大的研發投入,我們的研發投入是國內同行的很多倍,我們主要就是投資在未來,所以未來會看到我們的力量爆發驚人。

」在他看來,華為消費者業務參與的蛋糕是5000億的蛋糕,華為在未來將有機會衝擊1000億元年收入。

根據一財科技記者的了解,華為目前在海外投資了數十億美元強化專利組合,此舉使華為能夠與三星和蘋果在海外市場競爭。

2016年,華為的研發支出達到92億美元,高於蘋果公布的81億美元,但低於三星的125億美元。

而利用手機大腦「晶片」的研究,華為已經做好了在技術上爆發的準備。

在德國柏林舉行的IFA2017展會上,華為正式發布了全球首款移動端AI晶片麒麟970,這是業界首顆帶有獨立NPU(NeuralNetworkProcessingUnit)專用硬體處理單元的手機晶片。

華為Fellow艾偉對一財科技記者表示,人工智慧將使移動網際網路進入到智慧互聯時代,華為不僅僅希望未來的手機能聽懂、看懂,甚至希望它能夠以人類的思考方式來理解人類訴求,讓人們獲得自主而恰當的信息和服務。

而對於蘋果,雖然在去年的iPhone X手機中,在A系列處理器中整合了人工智慧功能,用於三維物體和人臉識別、增強現實開發等後續功能。

但真正實現AI晶片的自主研發仍然需要時間。

在公開資料中,雖然三星電子已經在開發神經網絡處理單元(NPU)晶片,但具體的公布時間表仍未確定。

但從品牌、營銷等綜合實力來說,華為仍需要向蘋果三星學習。

在美國市場上,相比於其國產品牌,美國消費者不太了解華為品牌,無論是正面或負面的消息,美國消費者甚至不知道如何讀出華為。

知名品牌諮詢公司Interbrand發布的2017年全球最具價值品牌100強排行榜中,TOP100品牌榜單上蘋果、谷歌、微軟包攬前三,華為、聯想位列70、100位。

從某種意義上看,華為在尋求「公平」競爭的同時,更重要的是將自身的軟實力一併提升。

不管怎樣,華為攻克美國的故事還得繼續。

在本屆ces的演講環節,華為消費者BG負責人余承東說,「大家都知道華為是30年前從深圳的小民房裡起家的公司,這與美國的車庫創業文化並無二致,消費者業務六年前還是並不知名的品牌,但是這六年來我們不懈努力,在研發上不吝投入,成為了全球前三的智慧型手機品牌。

我們為全球170多個國家提供產品和服務,但是未來我們還將不斷努力,未來我們會把更好地產品帶給美國消費者,相信隨著我們的不斷努力與對這個市場的深入了解和接近,終有一天會有所收穫。

演講現場的海報上還寫著,「We are closer than ever towards US consumers, We are committed to US consumers as always」(我們比任何時候都接近美國消費者;我們將一如既往致力於服務美國消費者)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高端市場再發力:華為借Mate 9進軍美國

要與蘋果、三星一爭高下,高端市場的代表美國市場是華為的必爭之地。在2017年的CES上,華為消費者業務CEO余承東正式宣布年度旗艦智慧型手機Mate 9將登陸美國市場。美國版的Mate9增加了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