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士蘭微看爆發的中國12寸晶圓廠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臨近年底,士蘭微發布公告,與廈門半導體投資集團擬共同投資170億元,在廈門(海滄)建設兩條12寸90~65nm的特色工藝晶片生產線,這一步伐也延續了近兩年來,中國在晶片和晶圓廠建設方面快速布局的強勁態勢。

數據顯示,2016年,中國規劃新建的晶圓廠共有17座,其中12寸晶圓廠就有12座,占據了絕大多數。

尤其是從今年三月份以來,國內陸陸續續開工建設了武漢新芯第二期、美國萬代重慶廠、合肥長鑫、台積電南京廠、德科瑪淮安廠等5座12寸晶圓廠。

根據資料我們不難發現,近幾年來,無論是晶圓廠還是晶片生產廠,都是圍繞著12寸晶圓來進行的,很難看到其他尺寸。

18寸的飄渺

為什麼中國甚至是全球都在集中建設12寸晶圓廠,而對於前幾年趨之若鶩的18寸晶圓的研發偃旗息鼓了呢?

甚至有市場研究機構表示,18寸晶圓將會沉寂5-10年,何時能夠起死回生完全要看半導體設備廠商的意願。

而根據相關人士的看法來看,18寸晶圓的主要問題在於,大數廠商並不認為當前是一個適合持續專注於18寸晶圓的時機,半導體設備廠商更是對於12寸到18寸晶圓的疊代有著莫大的牴觸情緒。

推動大尺寸晶圓的生產,等同於減少產業界的單位需求量,這會讓半導體設備廠商的生意受損。

2000年初,向12寸晶圓的轉移,就是給半導體設備廠商最大的痛。

此外,推動18寸晶圓量產的主要市場因素就是希望能夠取得足夠的成本效益,甚至是延續6寸轉移到8寸、12寸的發展軌跡,通過更好的每片晶圓產出,讓晶圓的成本持續下降,但是隨著製程微縮趨近於極限,以及18寸晶圓的龐大設備投資,能否保持足夠吸引廠商的成本效益,已經是一件令人懷疑的事情。

此外,也有一種觀點表示,目前並沒有太多的應用需要18寸晶圓的支持,而這也可以說是12寸晶圓在近幾年爆發的原因。

12寸的爆發

市場研究機構IC Insights 的一份報告顯示,截至2015年底,12寸晶圓占據全球晶圓產能的63.1%,預測到2020年該比例將增加至68%。

8寸晶圓在全球晶圓產能中占據的比例,將由2015年的28.3%,在2020年降低至25.3%;不過8寸晶圓產能在未來幾年仍將繼續成長。

可以說,全球晶圓產能到2020年都將延續以12寸晶圓為主的發展態勢。

這種12寸晶圓廠迅猛發展的主要原因在於:

首先,如之前所說,18寸晶圓進展緩慢,由於晶圓尺寸的改變,相關設備需要配合變動,這不僅需要建設新的晶圓廠,也需要更換相應的設備,這無論對於半導體廠商還是設備廠商來說,都是一筆不小的投入,但是目前的應用市場又很難說服廠商改變,只能是更加精細的利用當前的設備,進行不斷的改良。

另一方面,12寸晶圓的應用範圍在不斷擴張。

之前,12寸晶圓主要應用於DRAM和NAND Flash等需要大量生產的存儲晶片領域,不過近幾年來,因為市場多樣化的需求,半導體廠商對於12寸晶圓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因此12寸晶圓也開始應用於包括電源管理晶片、傳感器甚至是邏輯晶片在內的非存儲晶片領域。

這因為如此,在18寸晶圓止步不前的情況下,12寸晶圓開始逆勢增長!

根據此前的報導,2016年,全球約有接近100條生產線,相比於5年前增加了約20條,而在未來幾年這一數字還將繼續增長。

而其中12寸晶圓生產線的數量,從2010年約73條,增至2014年的87條,2015年的93條,直至2016年接近100條。

預期2019年將增加到110條。

若以晶圓尺寸對應生產量的市占率來看,全球12寸晶圓市場比重在2014年突破6成之後,呈現逐年上升趨勢,2015年比重逾62%,估計2019年將逼近65%。

而推動12寸晶圓廠大幅度增長的一個主要因素,就是中國。

爆發的中國晶圓廠

近年來,為了減少對國外進口的依賴,國內各地陸續上馬了多個晶圓廠項目。

根據今年上半年的一項統計數據顯示,目前,我國國內現存的主流晶圓廠共有22座,其中8寸晶圓廠13座,12寸晶圓廠9座,正在興建中的晶圓廠超過10座,包括3座8寸晶圓廠和10座12寸晶圓廠。

根據SEMI預估,2017年至2020年之間,全球將有62個晶圓廠或產線投入生產,其中以地區而言,中國將有26座廠房及生產線開始營運,占比達42%。

其中,國際巨頭更是早早的在中國插旗,其中,英特爾大連12寸晶圓廠在2010年已經完工,格芯攜手成都市政府合資建設的12寸晶圓廠也正在成都如火如荼的建設中。

而中國的廠商也不甘落後。

台灣,聯電與廈門市政府通過合資的方式,成立廈門聯芯,在廈門建廠,此外,聯電還與福建晉華集成電路籤署技術合作協定,協助晉華集成開發DRAM相關製程技術,在泉州市建立12寸晶圓廠。

台積電在南京獨資建立的12寸晶圓廠也預計將於2018年完工。

本土廠商方面,還有12寸廠的為中芯國際與華力微,兩者分別在上海都有廠房,中芯在北京還有B1、B2兩座晶圓廠,其中B2廠製程已至28納米。

除了已動工興建的晶圓廠,幾項預期興建的計劃也浮上檯面,如中芯與寧波市政府簽訂備忘錄,將在當地再蓋一座8寸晶圓廠、兩座12寸晶圓廠,其他如華力微、德科瑪等本土廠商也放出興建12寸廠消息。

12寸晶圓的機遇

全球晶片製造業正處在一個變革與兼并重組的震盪時期,尤其是在12寸生產線的建設方面更是消息滿天飛。

但是,半導體產業已經逐漸成為一個國家綜合實力的重要標誌,晶片產業每1 美元的產值能夠帶動100 美元的GDP。

其中晶圓製造作為半導體產業鏈中的重中之重,占全球整個半導體市場比重達58.21%,因此晶片製造環節是制約或推動半導體產業發展的重要因素,也成為中國不得不發展的產業之一。

從目前的發展情況來看,中國的12寸晶圓廠的建設主要呈現出以下方面特點:

首先,兩極化趨勢明顯。

除了英特爾、三星等少數企業繼續投資擴充產能之外,很多廠商都比較保守。

且現在的趨勢是都採用超級大廠(megafab)的模式,即月產12英寸15萬片-20萬片,每條生產線投資在70億-80億美元。

在此情況之下,中國晶圓廠的建設將能夠更好的贏得市場。

其次,國家戰略聚焦。

中國正在成為全球半導體產業擴張寶地。

中國躍升全球半導體第一大市場,但自給率僅 27%,中國提出十三五計劃,在〈中國製造 2025〉中明確制定目標為至 2020 年,晶圓自給率將達到 40%,2025 年達 50%,中國龐大資金與相關配套政策扶植下,未來幾年半導體建設仍蓬勃發展。

第三,產業鏈向中國轉移。

日本面臨成本太高、模式陳舊等困境;台灣雖然增長,但是受市場、人力成本、電力及地震等客觀條件限制,其建廠優勢不如從前;韓國的三星及海力士在存儲器領域的氣勢非凡,但產能不足。

因此,對於中國來說是個極好的機遇。

第四,中國巨大市場支撐。

中國電子製造業驚人的市場發展速度也推動了晶片需求的加速增長,即使目前新建的晶圓廠全部滿負荷生產也難以滿足中國市場的需求。

隨著未來幾年中國大陸半導體晶圓廠商批量湧現,將逐漸削弱中國對進口晶片的依賴,目前中國仍有很大一部分的晶片依賴進口。

第五,產業資本發力。

中國半導體業正處於大的變革之中,大基金的推出是一個重要標誌。

隨著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項目啟動,國內龍頭企業陸續啟動收購、重組,帶動了整個集成電路產業的大整合,集成電路的投資市場逐漸火熱。

處於長遠利益和發展的戰略考慮,積極投入建設12寸晶圓廠以及相關產業是完全必要,也是勢在必行的事,雖然短期內想要在12寸線上趕超是很苦難的,但是機遇與挑戰同在!

文/半導體行業觀察 劉燚

今天是《半導體行業觀察》為您分享的第1491期內容,歡迎關注。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2017年晶圓大幅漲價 指紋晶片陷入產能爭奪戰

近日,關於晶片廠搶奪晶圓代工產能,指紋晶片或將缺貨的消息不絕於耳,特別是選擇8寸晶圓代工的晶片廠商,在觸控、指紋以及攝像頭等多個IC需求戰隊中,甚有危機四伏的態勢。據資料顯示,早在今年三季度,在...

模擬IC 供需共振迎來量價齊升好光景

1 模擬IC:500億美金市場,超長生命周期半導體行業市場規模不斷增長,並成為全球經濟的重要支柱。2017年全球半導體產業整體銷售額達到4086億美元。根據功能的不同,集成電路可以分為模擬IC和...

中國成為全球新建晶圓廠主要推手

根據SEMI的統計,全球在2016年與2017年將開始興建的晶圓廠至少有19座,其中有半數以上都是在中國;而2016年全球半導體廠商晶片製造設備支出估計將可達到360億美元,較2015年增加1....

大陸晶圓代工2020年產能將占全球20%

根據SEMI指出,中國大陸晶圓廠產能今年將成長至全球半導體晶圓產能之16%,並預測至2020年底將提高至20%...SEMI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公布一份剖析中國大陸集成電路製造供應鏈的最新《中國集...

值得收藏!半導體全產業鏈分析

1、周期性波動向上,市場規模超4000億美元1.1、半導體是電子產品的核心,信息產業的基石從電晶體誕生,再到集成電路計算機的基礎是1和0,有了1和0,就像數學有了10個數字,語言有了26個字母,...

強芯之夢(一)

我們在微信公眾號第一篇文章中指出「投資國運時代來臨」,通俗來說,我們就要投資中國具有發展潛力的行業,之前我們略微地提了下電子行業,其實電子行業細分行業眾多,每一個細分的電子行業都將會有我們大陸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