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芯」,當自強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文:DaDa

據中國海關總署數據,2017年中國集成電路年行業的進口額約合2601億美元,這一數字超過石油進口總額,中國是全球半導體的主要消費國。

儘管中國是世界電子產品製造工廠,但是在半導體產業的生產能力卻明顯不足,年進出口額處於「入不敷出"的尷尬境地。

此外,賽迪智庫的數據表明,中國每年消費的半導體價值約占全球出貨量的33%,其中集成電路市場規模占全部半導體的81%,而中國集成電路產業規模大概占全球集成電路產業規模7%-10%。

這說明,中國每年消耗全球1/3的半導體,但產能卻只能提供全球的1/10。

中國「芯」與高通、博通等企業的晶片還存在巨大的技術差距。

回顧過去的近十年,中國的半導體產業也確實取得了很大的進步,有專業人士指出,中國在基帶、應用程式處理器、連線晶片以及指紋傳感器等智慧型手機組件上的進步不容忽視,但最核心的晶片等半導體組件產業,中國卻步步受制於產能有限,不得不每年從國外大量進口晶片,從而在網上出現了這樣一種聲音:國產手機不過是生產了一個殼。

這從某個角度體現了我國半導體產業仍然於世界先進水平存在「代差"的尷尬境地。

中芯國際(SMIC)是中國目前半導體產業中技術領先的企業,但是相較於台積電(TSMC)和三星(Samsung),在鑄造技術上至少有3-5代的差距。

一顆晶片從IC設計、晶圓生產、IC製造、IC封裝測試,製作工序之複雜,要求之高是許多非業內人士不能想像的。

有個著名的摩爾定律,即當價格不變時,集成電路上可容納的元器件數目,約每隔18-24個月便會增加一倍,性能也將提升一倍,從而集成電路尺寸會越變越小。

晶片的製程是用來表徵集成電路尺寸的一個參數,從0.5微米一直發展到現在的10nm、7nm、5nm。

目前,世界集成電路產業28-14nm工藝節點成熟,14-10nm製程已量產,蘋果、三星和Intel等都已實現10nm晶片量產,並準備投資建設7nm和5nm生產線。

而中芯國際還在為14nm苦苦掙扎。

因為」瓦森納協定「,中國買不到先進的製造設備和集成電路技術。

1996年,33個國家聯合制定了」關於常規武器和兩用物品及技術出口控制的瓦森納安排「,即」瓦森納協定「,而中國不在這33個成員國中,因而對我國進行了技術封鎖。

所以,在半導體行業起步晚,技術基礎差的現狀下,中國企業又買不到世界上最先進的設備,可以說是面臨著」內憂外患「。

另外晶片製造投資大風險高,一條28nm工藝集成電路生產線投資額為50億美元,20nm工藝生產線高達100億美元。

中國」芯「發展舉步維艱,現階段仍需要依賴進口滿足需求。

但是」中興事件「卻再次為我們敲響了警鐘,中國企業應當發奮圖強,在科研上加大投入,承擔起應有的責任,堅持自主創新,積極參加國際分工與合作,完全可以在高技術領域大有作為,中國」芯「當自強。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中芯國際:半導體龍頭助力「中國芯」崛起

新華社上海2月24日電(記者高少華、葉健)如今,中國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智慧型手機製造國和市場。雖然,作為手機最核心部件的晶片,特別是最具盈利能力的中高端晶片,始終掌握在少數海外企業手中,但值得欣...

一篇讀懂國產半導體設備現狀!

來源:國君電子 王聰/張天聞國君機械 黃琨/韋鈺核心要點: 半導體產業之風已至,政策環境利好國內半導體設備企業。在全球半導體產業向大陸轉移的過程中,半導體設備國產化具有重要戰略意義

都說晶片那麼難搞,看看中興到底做了啥

文/ 李然中興被美國制裁的消息持續刷屏,網際網路上已經有很多報導,以及那些所謂公知和噴子們的觀點,中興通訊在4月20日已正式發出聲明了,具體鄙人也不想多說。畢竟,鄙人不是對科技創新一點都不懂的「...

物聯網熱潮下的中芯國際之「勢」

集微網消息 文/劉洋物聯網商機持續發燒,全球穿戴式、物聯網和大數據的應用需求繼續升溫,帶動MEMS、MCU、指紋識別等晶片需求,推動半導體產業的急速發展。分析師認為,為了達到高性能傳輸、數據處理...

中國芯為何這麼慘?看了你就知道!

這幾天中興處在風口浪尖,很多人也比較疑惑,不是說中國科技公司強大起來了麼?為啥說到晶片、高精尖技術,我們就說這就等於抓住了中國這些科技公司的命脈?從而又聯想到不是華為這些公司都有自研發的麒麟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