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芯國際:獲得美國批准前,不能為若干客戶生產晶片
文章推薦指數: 80 %
作為國內最大最先進的晶圓代工廠,中芯國際這兩年來最大的亮點除了量產14nm工藝外,就是獲得了華為這個大客戶,如今已經開始用14nm工藝生產麒麟710A處理器。
不過雙方的合作依然面臨風險,因為美國政策的緣故,中芯國際日前提示他們未來給某個客戶代工可能會受到限制。
可能無法為若干客戶生產
日前,中芯國際宣布回歸A股,將在國內上市募集大約200億元資金,主要用於先進工藝產能提升,14nm及改良型的14nm工藝會是重點。
6 月 1 日晚間,中芯國際公開科創板 IPO 的招股說明書,上交所已受理上市申請。
但在招股書中,中芯國際也公布了他們面臨的政策風險。
中芯國際表示,目前,經濟全球化遭遇波折,多邊主義受到衝擊,國際金融市場震盪,特別是中美經貿摩擦給一些企業的生產經營、市場預期帶來不利影響。
公司堅持國際化運營,自覺遵守生產經營活動所涉及相關國家和地區的法律、法規,自成立以來合規運營,依法開展生產經營活動。
2019年5月,美國商務部將若干中國公司列入「實體名單」;2020年5月,美國商務部修訂直接產品規則(Foreign-Produced Direct Product Rule),據此修訂後的規則,若干自美國進口的半導體設備與技術,在獲得美國商務部行政許可之前,可能無法用於為若干客戶的產品進行生產製造。
不過,中芯也留了餘地,寫道:「上述修訂的規則中,仍然有許多不確定的法律概念,其具體影響的程度,目前尚未能準確評估。
」
對於貿易摩擦帶來的影響,中芯國際總結為:「上述中美經貿摩擦等相關外部因素,可能導致公司為若干客戶提供的晶圓代工及相關配套服務受到一定限制。
公司可能面臨生產受限、訂單減少的局面,進而對公司的業務發展和經營業績產生不利影響。
」
中芯國際公布的今年一季度業績顯示,其營收同比大幅增長35%,其中的部分收入就有華為海思的貢獻,前者為後者代工了麒麟710A晶片,麒麟710A被用在華為的數款手機上。
股權分散,可能被收購
招股書中還提及,目前中芯國際並無控股股東和實際控制人,股權分散,任何單一股東持股比例均低於 30.00%,董事會現有 14
位董事,各股東提名的董事人數均低於董事總人數的二分之一。
中芯提到,公司股權相對分散,使得公司未來有可能成為被收購對象,進而導致公司控制權發生變化,可能會給公司業務發展和經營管理等帶來一定影響。
中芯國際在境內共有 17 家控股的子公司,負責主營業務的有中芯上海 中芯北京 中芯天津、中芯深圳、中芯北方、中芯南方六家,其中 2019 年後面三家都是虧損的;海外控股的子公司有 20 家,大多數為持股平台和區域銷售。
中芯各個子公司中芯上海、中芯天津、中芯北京、中芯北方等都具備高新技術企業資格,享受高新技術企業 15%的企業所得稅優惠稅率,報告期內,稅收優惠政策對公司各期的所得稅減免額分別為 5.99 億萬元 及 6.55 億元及 6.74 億元。
五大關鍵生產基地介紹如下:
中芯深圳:成立於 2008 年 3 月,其運營的 8 寸成熟製程產線於 2014 年末投 產。
報告期內各期均形成虧損,主要是運營時間相對較短,尚處折舊高峰期、客戶及市場有待進一步開發的影響,隨著產能利用率的不斷提高及營業收入的增長,報告期內中芯深圳的凈虧損不斷收窄。
中芯北方:成立於 2013 年 7 月,其運營的 12 寸成熟製程產線於 2016 年 中投產。
報告期內各期均形成虧損,原因與深圳廠一樣。
中芯南方:成立於 2016 年 12 月,先進技術及製程產線的運營主體,提供 14nm FinFET 及以下的技術工藝。
截至 2019 年 12 月底,中芯南方仍處於開辦期,12 寸先進位程產線處於試生產階段。
中芯紹興:專注於為客戶提供特色工藝集成電路晶片及模塊封裝,在產業鏈中屬於集成電路製造服務環節。
中芯寧波:專注於高壓模擬、射頻前端、光電集成等特種工藝技術開發,採用專業化晶圓代工 (Foundry) 與定製化設計生產 (ODM) 相結合的新型商業模式,提供高壓模擬等特種工藝技術開發,在產業鏈中屬於製造服務環節。
2019 年末,中芯國際還有 26 億多的款項沒收回來,報告期各期,公司應收帳款周轉率分別為 7.16、8.25 及 7.05。
董事、高級管理人員及核心技術人員的薪酬情況,可以看到,2019 年高管們的薪酬總計、占當期利潤總額的比例都有明顯的下滑,這也很好理解,2019 年中芯國際開始加碼新製程研發,加大投入後就需要砍掉一些支出。
不過到了核心管理層這個位置,收入就是和公司前景息息相關了,少掙工資押未來,長遠來看肯定是更科學的。
先進工藝與台積電還差3-5年
根據IC Insights 數據,2018 年前十大純晶圓代工廠商占全球市場 97% 的市場份額,前五大廠商分別是台積電、格羅方德、聯華電子、中芯國際、力晶科技,占全球市場
88% 的市場份額。
中芯國際目前的工藝從 0.35 微米至 14 nm。
其中,在邏輯工藝領域,中芯是中國大陸第一家實現 14nm FinFET 量產的晶圓代工廠,代表中國大陸自主研發集成電路製造技術的最先進水平。
在特色工藝領域,中芯陸續推出 24nm 的 NAND、40nm 高性能圖像傳感器等特色工藝,包括與各領域的龍頭公司合作,實現在特殊存儲器、圖像傳感器等細分市場的持續增長。
招股書顯示,中芯國際 93% 以上的收入來自於晶圓代工,代工技術如何,依然是衡量中芯業務水平的核心指標,而衡量代工水平的,自然就是鍵技術節點的量產能力了。
就這一點,中芯國際在招股書中還是比較誠懇的,明確提到「在先進工藝線寬這一關鍵指標上,中國大陸 企業在生產設備和技術人才等方面與業界龍頭企業還存在一定差距」,同時高端專業技術人才不足、資金實力不足。
具體來說,中芯國際在 2015 年推出 28nm,行業老大台積電則是 2011 年;中芯國際 2019 年試產 14nm,台積電 2016 年上線 10nm……總之,和台積電比至少還有三五年的差距。
華為海思和台積電從16nm工藝起,就持續合作研發先進工藝。
當時台積電研發出的16nm工藝不太理想,而華為海思是16nm工藝的兩個客戶之一,隨後台積電的每一代先進工藝都會照顧華為海思。
研發投入下血本
不過在研發投入上,中芯國際還是很下本錢的。
報告期內,中芯國際的研發投入比例穩步提升,分別為 35.8億元、44.7 億元及 47.4 億元,占營業收入的比例分 別為
16.72%、19.42%及 21.55%,在主流的晶圓代工商中,中芯的研發投入比例也是最高的,而且比例領先很多。
中芯的研發投入基本上穩居第二,和台積電比還是差距比較大,畢竟營收差距在那裡擺著。
不過提高研發投入,就帶來了毛利率下降的問題,報告期各期,公司綜合毛利率分別為 24.76%、23.02%及 20.83%。
2019 年折舊費用超過了 14 億,中芯的研發費用主要包括折舊費用、研究測試費用、職工薪酬費用等,其中折舊費用占大頭,主要是因為先進位程的投入需要購置部分單價較高的機器設備,使得折舊費用逐年增加;研究測試費用 2019 年也超過了 13 億,其中絕大多數是試片費(也就是流片的過程)。
研發人員方面,截至 2019 年 12 月 31 日,中芯國際共有員工 15795 人,其中研發人員 2530 名 ,占公司人數的 16.02%,公司內碩士及博士人員占比為 20.52%。
相較最大競爭對手台積電,截止 2019 年底,台積電的全球員工人數約 5.1 萬人,包括在北美、歐洲、日本等各地均設有子公司或辦事處,提供全球客戶即時的業務與技術服務。
中芯國際也揭露在 14nm FinFET 工藝研發項目上,參與研發的總人數約 100 人,其中涵蓋 12nm 工藝、無線射頻技術、車用電子、高性能計算平台等。
發展到了第二代 FinFET 的 N+1 工藝世代,參與研發人員已經大幅擴增三倍,研發團隊達到 300 人規模。
一位半導體行業高層在接受Deeptech旗下《問芯Voice》採訪時表示,「如果一個先進位程的開發團隊約 300 人,這數目仍是偏少,像是台積電開發一個全新的製程世代,通常會分好幾組人馬同時進行,一組大概 500 人上下,因此,推估台積電投入一個製程技術世代的開發,至少要有 1000 人以上的研發團隊。
」
柏銘007認為,中芯國際當下正在研發7nm工藝,而華為海思已擁有一定的經驗,如果雙方可以持續合作,這對於中芯國際先進工藝研發是有助益的。
對於華為海思來說,連中國大陸的中芯國際都無法為它代工,也就意味著全球已沒有晶片代工廠可以為它代工生產晶片了,除非美國那邊出現轉機,否則拆分海思就要成為一個選項了。
責編:Luffy Liu
華為與中芯國際合作,台積電:不擔心市場份額下降
海思麒麟作為全球最大的移動晶片製造商之一,此前它的晶片製造包括最新的5G晶片,除了麒麟820、985、990以外,幾乎都是台積電代工的。而近日有媒體報導,華為晶片的代工轉單即將有中芯國際負責,對...
純國產芯要來了!為什麼台積電措手不及?
不但英特爾的美光晶片,甚至還傳出台積電都要停止生產微軟晶片的消息,斷掉合作的ARM晶片,為海思提供底層架構。 但在通信晶片、手機晶片、手機系統三個方面的斷供帶來的影響不是很大,現在更多網友關心華...
華為離開台積電,中芯國際能否擔當?華為主動變陣找幫手
華為海思首次超越高通,成為國內第一大晶片供貨商。來自市場調研機構CINNO Research發布了最新的2020年Q1半導體產業報告顯示,今年第一季度,我國智慧型手機SoC排行榜中,華為海思份額...
半導體行業專題報告:從台積電核心能力看半導體行業趨勢
獲取報告請登陸未來智庫www.vzkoo.com。鑒於台積電相關的研究報告已有可觀數量,本報告將省略科普介紹與發展歷史, 直接深入探討台積電的核心能力與未來行業格局,通過量化數據方式分析研發投 ...
7nm研發多時缺少高端光刻機?中芯國際能否成為國產「最強備胎」
與非網 5 與 26 日訊,作為國內最先進的晶圓代工廠,中芯國際去年底已經量產了 14nm 工藝,Q1 季度 14nm 工藝貢獻了 1.3%的營收,預計到明年將貢獻 10%的營收。5 月 15 ...
華為海思成台積電先進位程第一大客戶
來源:EETOP 業內消息稱,以先進位程的訂單量份額來看的話,華為旗下的海思半導體已經超越蘋果,成為台積電的頭號客戶。從華為公布的三季度報告來看,其智慧型手機累計發貨量已達1.85億部,同比增長...
中芯國際與台積電的差距在哪?深度剖析中芯國際招股書八大重點
眼下是中國半導體發展前程最關鍵的時刻,中芯國際回歸 A 股之路正式啟程,6月1日晚,上交所官網披露,其已受理中芯國際科創板上市申請。深扒
華為轉單中芯國際,台積電回應:不擔心
【文/觀察者網 白紫文】近日外媒有消息稱,華為公司面對美國政府愈加露骨的限制措施,開始將晶片生產逐漸從台積電轉單中芯國際。對此,台積電回應稱:台積電競爭力強,不擔心市場占有率下降。路透社4月16...
14nm晶片面臨斷供,7nm晶片遭大幅砍單,華為迎來最難一關
文 | 貢曉麗 華為遇到了2020年的第一道難關。有媒體報導稱,台積電以擔憂海思半導體庫存過剩為由,砍掉了麒麟7nm晶片20%的訂單,而海思讓出的這些產能,頃刻便讓蘋果、AMD、高通及聯發科等客...
振奮人心,我國半導體行業再傳來一個好消息
眾所周知,半導體行業一直是我國急需補短板的一個行,而半導體行業又是科技行業中不可或缺的關鍵環節。晶片行業本身是一個高度壁壘化的行業,一旦一個公司成為行業的龍頭,就會長期保持領先地位,而且晶片行業...
梁孟松抵達中芯國際,中國晶圓代工開啟新時代
據知情人士向半導體行業觀察透露,台灣半導體專家梁孟松昨天正式亮相中芯國際。這坐實了之前的加盟傳言。知情人士表示,梁孟松將會擔任中芯國際聯席CEO職位,負責中芯的研發。這個影響全球晶圓廠格局的男人...
打破未來十年仍落後台積電5至7年的預言,中芯國際有這個實力嗎?
近日,作為台積電的創始人張忠謀,在最後一次以台積電董事長身分主持股東會上預期,未來5至10年大陸半導體產業將會有相當大的進步,但還是會落後台積電5至7年。如此論斷,張忠謀自然有底氣說出。可以說實...
復盤晶片製造之王台積電崛起之路,看半導體行業的國產替代之路
本期內參來源:興業證券原標題:《從台積電核心能力,看半導體行業趨勢與國產化路徑》作者:張憶東台灣積體電路製造公司(以下簡稱台積電)於 1987 年
中芯延攬前格芯中國區總座加入梁孟松團隊,強化14nm/7nm接單
美國商務部的升級版 「華為禁令」 一出,留給所有半導體大廠一道 「超級難題」,這段時間頭很疼的不只是台積電,才剛剛量產 14nm FinFET 技術的中芯國際,想必也是 「頭痛欲裂」。但慶幸的是...
大陸第一的晶片代工巨頭,攻克7nm的路上,光刻機卻成為攔路虎
美國在又一次延長華為臨時許可證的同時,更改了一項出口規則。規則更改後,只要使用美國晶片製造設備的外國公司,想要向華為及其附屬公司供應晶片,就必須提前獲得美國政府的許可。由此可見,美國加大了對華為...
高通放棄台積電的後果挺嚴重,華為要乘勢而上?
台積電技術領先,卻失去了高通的訂單。日前,有消息傳出,高通下一代處理器驍龍865將與三星合作,採用三星7納米EUV工藝技術進行生產,目前正在和三星進行一系列的測試工作。
中芯取得重大突破,首次量產14納米晶片,對國產手機是利好!
我國是晶片進口第一大國,進口晶片的費用已經超過進口石油。但是沒有辦法,由於晶片是最全球最核心高科技技術,中國在晶片領域的差距十分巨大。中國最強的高科技企業華為,雖然擁有研發高端晶片的能力,但卻無...
這位世界巨人剛拯救了華為,又遭遇三星窮追猛打
接著我們昨天聊的話題,今天想聊聊一個神奇的企業,看標題估計也有人猜到台積電。華叔說台積電包攬了全球90%的5G晶片訂單,可能你們會說這是不是點誇大,但一點都不誇大。華為巴龍5000基帶晶片是台積...
外媒:台積電將在明年4月才開始生產10納米A11晶片
驅動中國2016年12月19日消息 根據外媒報導,晶片供應商台積電將會在明年4月晚些時候才開始生產蘋果A11晶片,而這款晶片已確定將採用台積電10nm製程工藝。台積電作為全球主要的晶圓代工產商,...
晶片代工領域的「扛把子」:台積電、三星、英特爾
眾所周知,在晶片代工領域,台積電、三星、英特爾·,這三家始終處於該領域技術最先進,因此也幾乎獨霸了·整個晶片代工市場,雖然這是三家屁股後面還跟著聯電(UMC)、中芯國際(SMIC)、格羅方德、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