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芯國際:在獲得美國許可之前,可能無法為華為代工晶片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6月1日晚間,根據上交所今日披露的信息顯示,國內晶圓代工巨頭——中芯國際集成電路製造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芯國際」)的科創板上市申請獲得受理。

隨後,中芯國際正式提交的招股說明書也正式被曝光。


根據招股書顯示,中芯國際此次科創板IPO計劃面向社會發行不超過168,562.00 萬股人民幣普通股(行使超額配售選擇權之前),計劃募資200億人民幣用於12英寸晶片SNI項目、先進集成熟工藝研發項目儲備資金和補充流動資金三個方面。

如果此次中芯國際科創板IPO順利通過的話,那麼它將成為科創板開啟之後,募資最多的一家上市公司(之前最多的是中國通號募資105億元)。

不過,對於仍在持續追趕國際先進位程的國產晶圓代工企業來說,200億的資金並不算多。

由於摩爾定律的放緩,先進位程的推進也越來越困難,同時所需要的的資金和設備投入也是越來越高昂,在2018年前後,全球前五的晶圓代工巨頭格羅方德和聯電都先後放棄了10nm及以下先進位程的開發。

目前,全球前五的晶圓代工廠僅台積電、三星和中芯國際仍在繼續推進先進位程工藝的研發。

雖然2019年四季度,中芯國際的14nm工藝已經成功量產,並得到了華為麒麟處理器(麒麟710A)的採用。

但是台積電、三星的5nm製程工藝已經量產,中芯國際仍與國際領先水平有著三代左右的差距。

而要想加速追趕台積電、三星的步伐,就必須要持續加大研發投入。

這就需要巨大的資金支持,通過在科創板IPO進行公開募資是一個很好的渠道。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今年5月,國家集成電路基金Ⅱ和上海集成電路基金Ⅱ注資中芯南方,通過注資,中芯南方註冊資本將由35億美元增加至65億美元,中芯國際也將加快引進先進位造工藝及產品。

招股書顯示,中芯國際在相繼完成了28納米HKC+工藝及第一代14納米FinFET工藝的研發並實現量產之後,第二代FinFET工藝的研發也在穩健進行中。

此外,在此前的財報會議上,中芯國際聯席CEO梁孟松博士也首次公開了中芯國際後續的N+1、N+2工藝的情況。

梁孟松博士表示,中芯國際的N+1工藝和現有的14nm工藝相比,性能提升了20%,功耗降低了57%,邏輯面積縮小了63%,SoC面積減少了55%。

從邏輯面積縮小的數據來看,已經是接近7nm工藝了。

梁孟松博士也表示,N+1代工藝在功耗及穩定性上跟7nm工藝非常相似,但性能要低一些(業界標準是提升35%),所以中芯國際的N+1工藝主要面向低功耗應用的。

而在N+1之後,中芯國際還會有N+2,這兩種工藝在功耗上表現差不多,區別在於性能及成本,N+2顯然是面向高性能的,成本也會增加。

可以說,國家集成電路基金Ⅱ和上海集成電路基金Ⅱ對於中芯南方的注資,以及中芯國際科創板IPO,將對中芯國際在先進位程工藝上對台積電、三星的追趕提供極大助力。

值得注意的是,作為中芯國際14nm的大客戶——華為,近期受到了美國方面的進一步打壓。

今年5月15日晚間,在華為被美國商務部列入出口管制的「實體清單」一周年之際,美國再度升級對於華為的管制措施,對華為自研晶片的晶片設計及晶片製造環節進行了一步限制。

在沒有獲得美國許可證的情況下,華為將無法使用美系的晶片設計軟體,同時台積電等晶圓代工廠也將無法利用美系半導體設備為華為代工晶片。

在芯智訊此前的《關於華為事件的終極推演》一文中當中,我們就判斷,受美國新規影響的不僅是台積電,國內的中芯國際也將受到影響,可能將無法為華為代工晶片。

雖然,中芯國際方面並未對此進行置評,同時在後續網上傳出的《中芯國際-中泰 一對一交流紀要》曝光後,中芯國際還進行了闢謠,但是事實上,中芯國際確實受到了美國新規的影響。

在招股書當中,中芯國際就提到了中芯國際目前面臨的各種風險,包括技術分享、技術人才短缺或流失的風險、技術泄露和經營風險,同時還特別提到了「美國出口管制政策調整的風險」。

其中就有提到:

2019 年 5 月,美國商務部將若干中國公司列入「實體名單」;2020 年 5 月,美國商務部修訂直接產品規則(Foreign-Produced Direct Product Rule),據此修訂後的規則,若干自美國進口的半導體設備與技術,在獲得美國商務部行政許可之前,可能無法用於為若干客戶的產品進行生產製造。

上述修訂的規則中,仍然有許多不確定的法律概念,其具體影響的程度,目前尚未能準確評估。

上述中美經貿摩擦等相關外部因素,可能導致公司為若干客戶提供的晶圓代工及相關配套服務受到一定限制。

公司可能面臨生產受限、訂單減少的局面,進而對公司的業務發展和經營業績產生不利影響。

雖然,中芯國際在這裡並未指明「若干客戶」到底是哪家客戶,但是大家都能猜到這家客戶就是華為。

因為今年5月美國商務部修訂的直接產品規則針對的就是華為。

雖然中芯國際並未直接說,如果沒有美國許可,就不能為華為代工晶片,而是說無法使用若干自美國進口的半導體設備與技術為華為代工晶片,但是,中芯國際有明確提到,「可能導致公司為若干客戶提供的晶圓代工及相關配套服務受到一定限制。

公司可能面臨生產受限、訂單減少的局面,進而對公司的業務發展和經營業績產生不利影響。

」也就是說,如果不使用若干自美國進口的半導體設備與技術,那麼為華為提供的晶圓代工及相關配套服務將受到一定限制,而受限的後果則是——生產受限、訂單減少。

換句話來說就是,中芯國際如果沒有美國的許可,無法使用若干自美國進口的半導體設備與技術,那麼可能就無法為華為代工晶片,丟失華為的訂單。

之前我們就曾在多篇文章當中指出中芯國際可能面臨的這一問題。

但是,不少網友仍認為,中芯國際是中國的企業,可以不用管美國的禁令,為華為代工,老美管不著。

但是事實卻非如此。

目前中芯國際14nm工藝才剛剛量產不久,追趕台積電、三星等步伐才剛剛取得一些成績,如果此時中芯國際違反美國禁令,可能會使得中芯國際也受到制裁,這無異於阻斷中芯國際追趕國際先進位程的步伐。

因為至少在目前來說,中芯國際發展先進位程還離不開美國的半導體設備。

而且,作為國內晶圓代工巨頭,中芯國際的背後還有著一大批國產半導體材料、半導體設備供應商需要它來帶動,如果中芯國際無法崛起,那麼自然也無法帶動半導體設備和材料的「國產替代」,國產半導體材料和設備的崛起之路也更加漫長。

那麼中芯國際能否組建出一條沒有美系設備的半導體生產線呢?

此前芯智訊也在《為華為打造無美系設備的產線,台積電三星能做到嗎?》一文當中進行了分析,芯智訊認為,如果要組建出一條不含美系設備的7/5nm的先進位程產線將極為困難。

但如果只是打造出一條28/14nm工藝的不含美系設備的半導體產線,還是有可能的。

但是這需要中日韓歐等多方的廠商來緊密配合,而且即使產線組建出來之後,良率也將會是一大問題,需要較長時間來解決。

所以,對於中芯國際來說,在目前自身的發展(乃至其所背負的帶動國產半導體設備和材料產業的發展)還離不開美系半導體設備的情況下,遵守美國新規才是穩妥的做法。

因此,我們也注意到,近期,據業內媒體報導,中芯國際又挖來了前格芯(GlobalFoundries)中國區總經理白農擔任中芯國際FinFET 先進位程產品的業務和行銷高管,幫助中芯國際開拓更多的14nm及後續先進位程客戶。

作者:芯智訊-浪客劍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距離成為優等生,中芯國際還有多長的路要走?

最近,中芯國際的動作很多。大手筆買設備、華為海思的轉單、上科創板等,兩條腿走路,中芯國際進擊高端製程的腳步很快。要知道,華為海思的全線高端產品,一直都是由台積電代工,此前的中芯國際想插手也是極為...

一部火了的手機與一家張江半導體企業

繼此前中芯國際回A股科創板上市刷屏後,就在日前因一部手機,中芯國際又一次成為半導體圈的焦點。據媒體報導,日前在中芯國際成立20周年之際,其上海公司幾乎人手拿到一台特別款榮耀手機——榮耀Play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