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片自主可控最純正標的!居然只有煤炭股的PB!
文章推薦指數: 80 %
自主可控,自五月初貿易摩擦升級以來炒作的最火熱的板塊,不知道究竟怎麼受益的康強電子已經漲了10個板,股價已經漲了超過3倍。
嚇得公司出來闢謠說業務和產品不涉及任何晶片設計製造。
但有這樣一隻貿易摩擦以來被提及了很多的,自主可控發展歷程中受益最大的,集成電路大基金絕對投資額最高的公司股價卻遠遠沒有A股這些「龍頭」反應激烈。
直到上周他披露將會將CDR從美國退市,股價才開始有了反應。
他就是中芯國際(HK0981,港股通可以直接買賣),被捏住咽喉的晶圓代工製造行業里國內最大的希望。
晶圓代工製造行業也就是晶片代工製造行業,雖然聽起來有代工二字,實則技術壁壘極高。
技術壁壘主要來自於摩爾定律的影響,價格不變時集成電路上可以容納元器件的數目每隔18-24個月會增加一倍,性能也會增加一倍。
摩爾定律導致晶片製造行業技術更新極快,如果跟不上技術的發展很快就會被淘汰,相關企業需要不停資本開支進行研發,購買設備建廠製造以跟上行業發展的勢頭。
而且製程越小(簡單理解為晶片大小),所需投入與研發的資本就越多,一旦跟不上研發製造進度訂單量就會下降收入就會降低進入負循環,反之一旦跟上研發製造進度,就會進入正循環。
因此落後一步,往往就再也追不上。
而如果想要追趕,就需要付出巨大的資本投入和人力資源。
而中芯國際就是這樣一個追逐者。
......
中芯國際,成立於2000年,是國內目前產能最大,製程最先進,產線最齊全的晶圓代工廠。
前三大股東為大唐電信,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清華大學,分別持股17.2%,15.96%,6.9%。
中芯國際創始人為張汝京,台灣大學畢業,在德州儀器工作20年後回台創辦世大半導體,世大半導體在張汝京的帶領下發展迅速,3年即實現盈利。
但這也引起了台積電的忌憚,為了消除這個對手台積電繞過張汝京說服其他股東收購了世大半導體。
張汝京無奈北上上海再次創業,在張江高科科技園創辦了中芯國際。
當時中國的晶片行業正處於百廢待興的初期,相關企業規模小,工藝落後,人才匱乏。
張汝京及其帶領的團隊利用其掌握的先進技術和工藝白手起家,打開了中國晶片行業發展之門。
僅在三年之後的2003年,中芯國際產能達到了每月6萬片,累積銷售收入高達30億元,成為了全球晶片代工生產商第三。
與此同時,曾在台灣阻擊過張汝京的台積電自然不會罷手,其陸續向美國相關機構提起訴訟,指控中芯竊取其商業技術,侵犯其專利權。
雖然在2005年中芯通過支付1.75億美元的方式獲得了短暫和解,但台積電僅在一年後就捲土重來重新起訴中芯。
直到2009年,中芯向台積電支付了2億美元現金及10%的股權才使得雙方再次和解,同年張汝京辭職。
雖沒有正式披露但坊間普遍認為這也是和解協議中的一條。
2013年起,國家集成電路大基金及一些地方性基金開始向中芯國際進行投資,中芯也在2011-2016年期間持續擴產。
2017年梁孟松加入中芯國際,梁孟松為加州大學博士,在台積電擔任資深研發處處長17 年,後任三星研發部總經理是台積電成為全球第一大晶圓代工廠的最大功臣,也是三星先進位程取得突破的大功臣。
梁孟松的加盟被視為中芯國際再次提速研發追趕世界頂尖晶圓製造廠的重要信號,下圖是中芯國際在那一段時間的股價,左邊箭頭是傳言梁孟松將要加盟,右邊箭頭是梁孟松正式加盟。
截止目前,根據相關媒體消息,中芯國際現階段28nm良品率基本達到要求。
公司披露第一代 FinFET 14nm技術進入客戶驗證階段,產品可靠度與良率已進一步提升,同時,12nm 的工藝開發也取得突破。
而全球最頂尖的代工企業台積電已經可以量產7nm製程(華為麒麟980晶片),中芯國際和其差距大約是兩代技術,4年左右時間。
從收入情況來看,全球晶片代工生產企業中台積電的收入是遙遙領先的,第二是格羅方徳半導體(AMD拆分出),雖然收入和台積電有一定差距但技術水平高。
第三為聯華電子,台灣企業,曾經營收第一的代工企業,後被台積電反超。
第四為三星也擁有全球頂尖的技術水平,第五為中芯科技。
總的來說,中芯從收入來說處於第二梯隊,技術也處於第二梯隊。
從資本化開支一項也能看出中芯的差距,台積電2018年的資本化開支超過100億美元,中芯的資本化開支是18億美元。
中芯由於本身收入量級和台積電差距較大,資本化支出水平必然也有一定差距。
但如果拋開台積電來看,中芯國際的資本化開支水平是遠高於第二梯隊的聯華電子的。
總的來看,中芯國際的水平確實和台積電還有一定的差別,但奮起追趕的勢頭還是很猛。
作為國內唯一一家能夠和世界頂尖晶片企業掰手腕的玩家,無論貿易摩擦談判的結果如何,在自主可控的道路上也一定會承載全國人民最大的期望,也會得到政府最大的幫助。
從直接支持上來看,中芯國際在過去5年已經獲得了684億以集成電路大基金為主的社會融資,大基金二期也接近籌備完成後期在資本支持上一定會給予中芯國際很大的幫助。
上文也提到資本化支出能力是晶片代工製造企業最重要的能力之一,大基金的支持也賦予了中芯國際這樣的能力。
此外,很多科學家都認為摩爾定律會面臨失效,晶片工藝正在接近極限。
連提出摩爾定律的摩爾本人也認為2020年該定律面臨失效。
摩爾定律失效之後並不意味著晶片行業不會進一步發展了,可能會有3D封裝,異構等處理方法。
但至少發展的速度不會再向之前一樣兩年一代的高速發展,這會給予中芯國際追趕的機會。
......
晶片代工製造是自主可控必須突破和突圍的一步,而中芯國際就承載著國人的全部期望。
康強電子的三倍註定是南柯一夢,但中芯國際的三倍伴隨的必然是中國的大國崛起!
台積電前干將梁孟松入伙,中芯國際能否擠入晶圓代工前三位?
一則半導體行業的傳言在沸沸揚揚近一年後終於塵埃落定。10月16日晚,中芯國際(00981)發布公告稱,已委任前台灣積體電路製造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台積電」)資深研發處長梁孟松為公司聯合執行長,原...
華為合作夥伴、400億國產晶片巨頭從美國退市,出於這兩點考慮
華為事件愈演愈烈,在這關鍵節點,國家宣布升級集成電路和軟體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對華為海思、中興、海康威視、中芯國際等晶片研發製造企業免徵企業所得稅,無比振奮人心。同時,這些往日裡無比低調、專注於...
以中芯國際(00981)為例,看中國的集成電路製造產業發展
本文來自於「寧南山」微信公眾號,原標題為《進軍最高水平精密製造---中國的集成電路製造產業》。集成電路產業是中國產業升級的重中之重,我們都知道汽車是人類第一大工業,中國在汽車領域和先進國家差距很...
「中國芯」保衛戰拉開序幕,他重重按下了這一歷史按鈕
今日上午,在極客公園 Rebuild 2019 科技商業峰會上,周鴻禕談到「中芯國際退市」表示:科技戰背後是網絡戰,是對網絡數據的爭奪。360在美上市後發現,網絡安全這個行業,未來就是網上國防工...
一邊裁員,一邊缺人|中國半導體「芯」病史
來源:正能量大數據、Deptech等最近一則台灣招聘公司H&L Management Consultants的消息稱,2018年已有超過300名高級工程師前往大陸晶片製造企業發展。其實兩岸對台灣...
長點「芯」吧 茅台都飛上天了
這個周末,關注財經的朋友基本上會被兩條新聞刷屏,一是A股市場上剛剛公布第三季業績的茅台,一個季度營業收入424.5億人民幣,凈利潤199.8億人民幣,同比增長60.3%,公布業績後茅台受到投資...
哪家公司是中國晶片行業的未來?
電子行業是一個高度全球化的產業,但是目前的情況是:先進的技術被「晶片霸主」美國所壟斷,他們利用發展中國家廉價的勞動力生產晶片,然後裝在手機、電腦中,分銷至世界各地。這樣,國家安全首當其衝無法保證...
晶圓製造:越來越壟斷地集中在巨頭之手
從半導體晶圓製造技術路徑上來看,未來半導體產品的發展會將分化為More Moore和More than Moore兩條路線。More Moore是縱向發展的路徑,要求晶片不斷的遵從摩爾定律,不斷...
中國晶片技術,比起美日韓等已開發國家有多大差距?
中國,嚴格意義上是我國大陸地區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晶片需求市場。2017年,我國進口集成電路(晶片)3370億個,花費資金1.76萬億元。晶片成為我國進口金額最大的商品,其進口金額比原油進口金額還...
中國晶片核心技術獲得突破
集成電路產業是全球技術壁壘最高製造工藝最複雜的高科技產業之一,一向被各國視為「技術禁運」對象。資訊時代的發展,離不開高精密的集成電路晶片。而我國的集成電路產業長期落後於日韓和西方國家,每年光是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