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芯國際轉型期如何實現蛻變
文章推薦指數: 80 %
來源:內容來自 半導體行業觀察(ID:icbank)
中芯國際是中國晶片製造業的領頭羊,2017年銷售額已達31億美元,同比增長6.5%。
由於中國半導體業具有特殊性,而晶片製造業又是產業鏈中的關鍵,所以中芯國際的地位十分顯赫,而且現階段在中國尚未發現有它的」後補者」。
2017年在港股大牛市以及另一天之驕子京東方A的牛氣沖天的帶動下,外加有牛人梁孟松的加盟刺激,中芯國際股價一度衝上雲霄,從每股6.91港元的低谷一路飆至14.76港元的高峰,並被具有濃烈愛國情懷的投資者們譽為下一個「十倍股」。
殘酷的現實是,未來是美好的,前景是光明的,但良辰美景大概還不屬於現在,在缺乏堅挺業績的支撐下,股價從11月中旬的高點14.76港元一度跌至2月12日的8.73港元。
轉型期陣痛難免
2月8日,中芯國際發布了2017年四季度業績,期內實現營收7.87億美元,同比減少3.4%,環比增加2.3%,落於此前三季度1-3%的指引區間;毛利率18.9%,較上年同期下降11.3個百分點,較2017年三季度下降4.2個百分點,落於此前三季度指引18%-20%區間。
縱觀2017年全年,中芯國際銷售額達到31.01億美元,毛利為7.41億美元,全年毛利率約23.9%。
全年增長與行業平均值持平。
毛利率則由前年同期30.2%跌至期內的23%。
在之前的三年內,中芯國際憑藉高產能利用率推動收入和盈利雙增長;而過去兩年,則進入過渡期,為下一階段的成長準備好技術和工廠。
對此趙海軍指出,中芯國際目前正處於轉型過渡期,為快速契合客戶的技術遷移做好準備,以面對日新月異的行業環境。
目前整個半導體行業越來越多變,競爭和價格壓力也在加大;但作為中國最大最先進的晶圓代工廠,中芯國際將積極把握這難得的機遇。
事實上中芯國際的收入來源越來越多樣化,比如去年汽車和工業應用收入比2016年收入翻番。
未來成長動力包括:28納米、快閃記憶體、指紋識別傳感器和電源管理晶片、汽車和工業應用等。
轉型過渡的尷尬期
如今,業內已經形成基本共識,全球半導體行業的驅動力正逐漸從智慧型手機向人工智慧、虛擬貨幣和汽車板塊傾斜,行業驅動力的轉移,雖然從中長期來看,需求將會更加強勁,但全球晶圓由40nm向28nm的加速遷移,短期將會影響公司的盈利,同時不斷倒逼公司加速向先進位程的攻克進程。
一方面,成熟製程的競爭相對激烈,中芯國際面臨著一定的壓力,ASP與毛利率相對承壓。
另一方面,在先進位程的追趕過程中,中芯國際投入了大量的研發與資本支出,設備折舊也陸續釋放出來。
產能擴張加速疊加研發投入的加大,使得中芯國際的毛利率與經營利潤不斷下探。
另外,中芯國際對於2018年一季度的業績指引為營收環比增長7%至9%,其中包括了一次性的技術授權收入1.5億美元。
撇除技術許可證銷售的影響後,因季節性因素和市場需求疲弱的影響,中芯國際2018年第一季銷售額將環比下降10-12%至6.92-7.08億美元,而業界巨頭台積電的指引則為下降8%左右。
雖然業績公布後,中芯國際股價大跌不少,但這也意味著公司的股價更為合理,可能是入手的良機。
畢竟,平淡的業績背後,還是暗藏著一些亮點的。
其中,四季度業績最大的亮點來自於28nm製程占比提升,從三季度的8.8%增長至11.3%,超出了指引的10%。
28nm的明顯放量標誌著中芯國際28nm製程的技術及良率瓶頸已得到了有效突破。
而隨著產品升級與行業驅動力轉移,28nm的營收貢獻還將不斷攀升,將成為中芯國際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的營收增長主力。
由於中芯國際所處的地位,決定了它要承擔更多產業發展的責任。
儘管在2014至2016年時期憑藉擴大產能,以及高產能利用率等,它的銷售額不斷上升,但是由於產業的進步加快,IC設計業採用先進位程的比重節節上升,導致中芯國際必須迅速地工藝製程升級,來滿足客戶的需求。
象2016年那樣依賴於擴充8英寸產能而奏效的方法,可能在現階段己經無法重現,所以中芯國際必須實現技術與產能的雙輪驅動,而且是技術升級更為迫切,如28納米量產,包括28納米HKMG工藝,以及向16/14納米的finFET製程邁進。
因此必須要充分利用好2017 及2018這兩年的調整時間,來作好技術上的準備以及產能擴充等的轉型過渡期,只有如此才能進入下個階段的企業成長期。
1.先進位程趕超
梁孟松加盟後,中芯國際的主要重心和焦點一直都在14nm製程的研發上, 據了解,中芯國際2017年第四季度資本開支為4.987億元,相比2017年第三季為4.511億元。
中芯國際表示,2017年用於晶圓廠運作的資本開支為24.584億元,其中9.48億元及5.105億元分別用於擁有多數股權的北京300mm晶圓廠及深圳300mm晶圓廠的產能擴充。
2017年用於非晶圓廠運作的資本開支為2950萬元,主要用於雇員生活園區的建造。
也因此,用於先進工藝的研發開支和產能擴充支出、以及折舊費用大幅度增加,反饋到Q4財務表現就是毛利率有所下滑。
不過觀察同行台積電,之所以能夠賺取行業最大的利潤,正是因為它在先進工藝上的高毛利率和ASP。
中芯國際在先進工藝方面追趕的步伐加大,再加上國家大基金大力支持、梁孟松加盟的強大助力,雖然眼下中芯國際在轉型階段成本開支會侵蝕一部分利潤,毛利率、產能利用率有一定程度下滑,但長期來看,業績的盈利增長還必須建立在資本和研發投入的基礎上。
中芯國際管理層曾表示,下遊客戶遷移向更高技術工藝的速度超預期,所以14nm製程的進展非常關鍵。
對於萬眾期待的14nm製程進展,中芯國際表示計劃提前6個月,預計14nm製程將於2019年上半年開始風險生產。
此前,國家集成電路基金和上海集成電路基金向中芯國際注入17億美元現金,新成立的合資公司中芯南方將重點開發14/10/7nm製程,預計2019年實現量產。
此外,業界有消息稱14NM將提前到18年底提前量產,並且性能將優於三星及台積電。
各方面信息都表示中芯國際在先進位程的追趕上將超出預期。
2.國家意志,進口替代
晶圓製造屬於技術及資本密集型行業,對於半導體製造業而言,除了先進位程之外,產品大多同質化,這也就意味著誰先攻克了先進位程,誰擁有更大規模,誰就掌握了主動權。
所以半導體製造行業寡頭競爭特徵愈發明顯,2016年全球前10大純晶圓代工企業市場份額高達94.2%。
半導體行業的自主發展對中國非常重要。
目前海外巨頭和台灣公司:台積電、高通、博通等公司長期穩穩占領中國大部分市場。
而當下國內能與之匹敵的,只有中芯國際,不過中芯國際目前也只是處於埋頭追趕的狀態。
中國想要實現趕超,最快的方法就是扶持中芯國際,將其扶持上正道以後,會反哺行業中的其他公司的發展。
中芯國際所面對的最大機遇在於,政府的大力支持與國內結構性的增長機遇。
目前我國IC代工全球市占率僅10%,而下游需求持續旺盛,半導體晶片已取代石油的第一大進口商品,關乎國家命脈。
近年來,中國政府大力扶持IC製造業,大基金一期承諾將60%額度投資於IC製造,未來國產晶片不斷替代進口的趨勢將成定局。
中芯國際是世界領先的集成電路晶圓代工企業之一,也是中國內地規模最大的集成電路晶圓代工企業,進口替代這一塊巨大的蛋糕,國內龍頭中芯國際無疑將是最大受益者之一。
也就是說,對於中芯國際來說,最大的優勢是,背後有國家支持,資金不會是問題。
而且,中國本土晶片設計產業蓬勃發展,帶來了巨大的內需市場。
市場和資金都有了,中芯國際目前只需要專心解決技術問題,這也是中芯國際的核心問題。
3.潛在訂單
如今,全球行業內有兩筆備受矚目的收購交易,包括高通對恩智浦的收購以及博通對高通的併購。
如果高通需要中國政府對其收購恩智浦交易進行批准,那麼中國政府會向高通施壓,要求其向中芯國際提供更多的訂單和技術。
另外,博通對高通併購也將需要得到中國政府的批准。
作為條件,中國政府很可能將中芯國際的訂單作為強制要求,這將在很大機率上為中芯國際帶來可觀的潛在訂單。
結語
一個產業的發展都需經歷三部曲:第一階段,需要更好的政策、環境的支持,以及人才隊伍的建設;第二階段,企業具有一定的融資能力,技術水平增強提升了企業的競爭力;第三階段,企業發展高度市場化,具備「有機造血」能力,能自主持續發展,無需政府干預。
目前中芯國際尚處於第一階段,仍需更多政府、政策的支持。
大基金已經成為中芯國際第二大股東,但顯然對「燒錢」的晶圓製造,還遠遠不夠。
半導體行業專家莫大康曾指出,未來中國半導體業有成功的希望,因為一方面這裡有全球最大的市場支撐,中國從政府層面開始重視半導體業中的投資與發展。
但顯然缺乏領軍人物以及產業大環境的不盡如人意等仍是產業發展中的瓶頸。
集國家意志與資金人才於一身的中芯國際,在行業高景氣與市場向好的大背景下,下跌的空間相對有限,畢竟瘋狂流入的北水不會輕易放過搶籌的機會,而向上的空間,中芯國際所奔向的是進口替代將帶來的星辰大海。
今天是《半導體行業觀察》為您分享的第1512內容,歡迎關注。
梁孟松抵達中芯國際,中國晶圓代工開啟新時代
據知情人士向半導體行業觀察透露,台灣半導體專家梁孟松昨天正式亮相中芯國際。這坐實了之前的加盟傳言。知情人士表示,梁孟松將會擔任中芯國際聯席CEO職位,負責中芯的研發。這個影響全球晶圓廠格局的男人...
聯電2016僅掙83.16億元,好消息是14nm終於要來了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自technews和一點資訊等,如您覺得不合適,請與我們聯繫,謝謝。晶圓代工大廠聯電於23 日下午召開線上法說,並且公布2016 年第4 季財務數字。根據財報顯示,聯電201...
芯聞在線|梁孟松換東家,扒扒中芯國際能否擠進晶圓代工前三?
伴隨著掌門人入獄,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又再次面臨噩耗。據媒體披露,三星積極慰留梁孟松未果,梁孟松請長假後並未銷假回三星上班,從2017年8月中起正式離開三星集團,結...
鐵流:台積電申請赴大陸設廠意欲何為
12月7日,全球最大集成電路製造商台積電正式向台灣「投審會」遞件申請赴大陸設立12寸晶圓廠與設計服務中心。該晶圓廠規劃的月產能為2萬片12寸晶圓,並於2018年下半年開始生產16納米製程晶片。同...
中國大陸投入巨資發展晶片代工 張忠謀說幾年內無法追上台積電
日前,台積電3納米製程新廠確定落在台灣南科,台積電將為此投資200億美元。張忠謀接受日經新聞採訪時稱,目前中國大陸晶片代工技術仍不成氣候,可能需要花好幾年的時間才有機會達到台積電的技術門坎,主因...
張忠謀說中國大陸投資兆億晶片代工仍追不上台積電 底氣何在?
日前,台積電3納米製程新廠確定落在台灣南科,台積電將為此投資200億美元。張忠謀接受日經新聞採訪時稱,目前中國大陸晶片代工技術仍不成氣候,可能需要花好幾年的時間才有機會達到台積電的技術門坎,主因...
台積電工藝製程落後三星,或將因此開始衰落
台積電是半導體代工領域的佼佼者,時至今日其依然是半導體代工市場份額第一的企業,不過今年初三星成功量產14nm FinFET工藝後,台積電16nm FinFET工藝卻至今沒能量產,這正導致台積電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