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見紐交所!400億國產晶片巨頭突然宣布!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來源:21財聞匯綜合、21世紀經濟報導、中國基金報、南方都市報、中國經濟網、環球時報、鎂客網、讀懂財經研究所、華商韜略、每日經濟新聞等

圖片來源:網絡

美國脅迫全球盟友對中國的打壓,還在步步升級。

但科技自立的道路上,我們絕不會也不能妥協。

5月24日深夜,一則大消息又在朋友圈刷屏了。


中芯國際宣布從美股退市

5月24日晚,香港、美國兩地上市的中芯國際在香港證券交易所發布公告稱,公司決定主動從紐約證券交易所退市,且已得到董事會批准。

按照計劃,退市生效並達到撤銷註冊條件後,中芯將於今年6月14日前後向美國證交會遞交表格15F。

根據美國證券交易法,90天內,撤銷中芯國際在美國證交會的註冊和終止其申報責任的申報就會生效。

對此,國內半導體市場研究公司芯謀研究的創始人、首席分析師顧文軍表示," 中芯從美股退市的說法不準確,而是繼續保持 ADR(美國存托憑證),主動降級到 OTC(場外交易市場)。

"

簡單來說,中芯並不是完全從美股退市,而是退到場外市場,不會影響交易,美國投資者可以繼續持有或者在 OTC 市場進行相關交易。

在美國對多家中國科技企業發出「禁令」之際,於香港和美國兩地上市的中芯國際自願申請從紐約證券交易所退市。

受該消息影響,中芯國際美股ADS周五盤前下跌超過4%,最新股價報5.24美元,下跌4.73%,總市值:52.93億美元(約362億人民幣)。



突然退市原因為何?

從中芯發布的公告看,該公司決定退出紐交所原因有二:

  1. ADS(美國存托股份或美國存托憑證)交易量與其全球交易量相比較為有限;
  2. 維持在紐交所上市、在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註冊並遵守交易法的定期報告,以及相關義務所要承擔行政負擔和成本都過大。

因此,中芯自願將其美國預托證券股份從紐約證券交易所退市,並撤銷該等美國預托證券股份和相關普通股的註冊。

僅就目前來看,中芯主體其實是在港股,在 ADR 上市對公司財務方面的幫助確實有限。

中芯國際分別於2004年3月17日、18日在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和香港聯合交易所上市。

最近一個交易日,中芯國際在紐約證券交易所的收盤價為5.50美元,股本1.01億,市值僅為5.55億美元。

自上市以來,中芯國際股價逐步走低,最低於2008年不足1美元。

香港市場上,中芯國際總市值為425.22億港元,遠超紐約證券交易所。

市場認為,當上市公司估值不高,或者融資不暢,成交不活躍時,加上日常高昂的行政費用,很多公司會選擇從資本市場退出。



圖據中芯國際官網

此時從美股退市,引市場聯想

本次中芯國際從紐交所退市,正值中美貿易摩擦持續升級之際,背後策略調整動向備受關注。

此前傳聞,如果華為遭美方封鎖生效,台積電一旦不再代工生產海思晶片14nm工藝,長期來看此部分業務有望轉交中芯國際負責代工生產

中芯國際內部人士表示目前中芯國際可以代工部分14納米晶片生產,但還不包括更先進的14納米及以下產品。

業界認為,華為長於晶片設計,而中芯國際主業是晶片製造,兩家企業上下游合作可打造強大的產業鏈條。

美國對中國企業的打壓,從技術禁運不斷向外擴散。

根據外媒的報導,近日,美國總統川普前顧問班農稱「要美國停止所有中國企業在美IPO,同時限制華爾街對中國企業的投融資,直到看到中方做出美意願下的根本性的改革」。

不過,納斯達克亞太區主席鮑勃·麥庫伊(Bob McCooey)對總統前顧問史蒂夫·班農(Steve Bannon)「切斷所有的IPO」做出了回應,鮑勃表示,這一言論沒有任何道理可言

「像許多人一樣,我看到了川普總統名譽掃地的前顧問史蒂夫·班農發表的言論。

我認為這些話沒有任何道理可言。

美國資本市場是世界上最好的資本市場,具有透明度、深度流動性,擁有成熟的全球投資者以及納斯達克等交易所對公司的支持。

在2018年,來自中國的IPO有22起,今年已經有15起IPO。

我們期待看到大量中國公司來到納斯達克,我們視中國公司為我們全球領導人大家庭的一員,並且將給予他們支持。

」麥庫伊說。

「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主席領導了一個獨立組織,這個組織無需向總統報告。

我們的原則是:歡迎世界各地的公司,尤其歡迎中國公司。

中國是我們最大的一個市場(market)。

」麥庫伊補充說。

據市場消息,高盛近日發布報告,報告引述中芯國際管理層,稱當前環境對公司不是逆風,也不擔心設備的供應問題,長遠而言,中芯管理層認為,中國半導體供需差距有上升空間。

已實現14納米量產,或在手機領域迎來突破

中芯國際是中國內地規模最大、技術最先進的集成電路晶圓代工企業。

中芯國際的主要業務是為客戶提供28納米至0.35微米晶圓代工和技術服務。

對各晶圓代工廠商來說,製程工藝的水平決定了其競爭力。

截至2018年,具備28nm及以下先進位程技術的純晶圓代工廠僅剩台積電、格芯、和艦晶片母公司聯華電子、中芯國際、發行人、華力微六家,14/16nm以下廠商剩台積電、格芯、聯華電子3家;目前能提供7nm製造服務的純晶圓代工廠商僅剩台積電。

在半導體行業,更高的製程工藝就意味著,更高的利潤和更多的市場份額

如果停留在低端市場,就很難獲得超出同行業的利潤水平,只能面臨激烈的價格戰。

在28nm領域,由於台積電技術突破最早,目前憑藉較小的折舊壓力打低價戰來獲得更多的市場份額,加上整個製程擴產相對激進,供大於求,給其它幾家廠商帶來很大的壓力。

價格競爭的背後是技術實力的沉澱問題。

要知道,能做先進位程了不代表技術實力就過關,其中還涉及到工藝成本、良品率等諸多問題。

也正是因為如此,儘管製程工藝技術早早突破28nm,但始終沒有產生理想的收益。

截至2019年第一季度,28nm收入仍然只占在中芯國際總收入中的3%。

隨著一季度庫存調整完畢,新成熟工藝平台準備就緒,28nm預計將會在第二季度貢獻更多營收占比,二季度收入預計環比上17%~19%。



中芯國際上海晶圓工廠

不久前,中芯國際宣布,今年上半年將大規模量產14納米晶片,良品率已經達到了95%,首個訂單將來自手機領域

這意味著,中國中端性能的晶片生產技術,終於突破歐美封鎖

要知道,華為榮耀8X Max、紅米note7、vivo X21用的都是14納米晶片。

拿下14納米晶片生產工藝後,中芯國際腳步並沒有停歇,正在全力攻關10納米、7納米晶片生產工藝。

眼下環境的變化,也為中芯國際迎來了最好的發展機遇。

內地最大晶圓廠商的崛起之路


作為內地最大代工廠,中芯由原台灣第三大晶圓代工廠世大半導體創始人張汝京創辦。



中國晶片教父 張汝京


2000 年,張汝京攜台灣 300 余名工程師到上海創立中芯,這一舉動被業界認為這是 " 對中國半導體行業具有劃時代意義 "。

「大不了從頭再來。

」沒有人比張汝京更有底氣說這句話。



中芯國際代工廠分布。

圖據中芯國際官網


彼時,內地半導體市場整體發展落後,且行業正值遇冷之時。

張汝京憑藉個人行業人脈和經驗,大批量購入低價的二手設備,迅速為中芯建立了3條8寸晶圓生產線,趕在產業復甦前將產能準備做到完全充分,並創下了全球最快的晶片廠建廠記錄。

2003 年前後,為再次擴大規模,中芯先後北京幾乎同時開建兩座 12 吋晶圓廠,還低價收購了當時摩托羅拉一座位於天津的工廠。

這樣算下來,中芯創立3年多時間便建6座廠,且將初期集成電路線寬從0.25微米、0.18微米一直做到了90納米(0.001微米=1納米)。

緊接著,為提高員工素質,為中芯儲備人才,以及充分利用產能,中芯開始入局 DRAM 市場,尋求給國際大型 IDM 公司的代工合作,也因此奠定了公司的代工基礎。

坐穩內地代工老大哥的位置後,2017年年底,中芯挖來了行業領先專家梁孟松,一位在台積電任職時期僅個人參與發明的專利半導體技術就有181件,且全是最重要先進工藝的技術研發;出走到三星後,帶領三星晶圓代工直接從28nm製程升級到 14nm,甚至領先台積電半年實現了量產的 " 行業大牛 "。

到中芯後,梁孟鬆手腳大開,在迅速提升 28nm 晶片良品率的同時,還主導從荷蘭買來了最先進的光刻機,將 14nm 晶片良品率瞬間提升至 95%,即便是三星也為此警鈴大作。

人才及經驗積累的推動下,中芯已然躍居全球第四大專業晶圓代工廠,成為了中國半導體製造的核心之一

中芯國際是中國大陸晶圓代工產業的領軍者之一。


行業分析機構集邦諮詢此前發布的依照2019年第一季度營收排名的數據顯示,中芯國際為全球第五大晶圓代工廠商,市占率為4.5%

排在中芯國際之前的分別為台積電(48.1%)、三星(19.1%)、格芯(8.4%)和聯電(7.2%)。

目前在先進工藝方面,全球範圍內僅有台積電、三星已實現7nm製程量產,而格芯、聯電此前已宣布退出7nm製程研發。

目前,中芯國際14nm製程已具備量產條件,預計將於年內實現量產。

此外,中芯國際12nm工藝的開發也已進入客戶導入階段。

2018年,集成電路產業受各方面因素影響,增速有所放緩,價格競爭壓力增大,產業面臨著很大的挑戰。

在這樣的背景下,中芯國際在2018財年合計錄得創歷史新高的收入約33.6億美元,同比增長8.3%;錄得稅息折舊及攤銷前利潤11.6億美元,同比增長約4.2%。

2018財年來自於中國區的收入(不包括技術授權收入)同比成長24.3%。

中芯國際迎來最好機遇


近幾年,隨著摩爾定律的極限在逐漸逼近,先進位程的發展速度在減慢,加上中國本土晶片設計產業蓬勃發展,帶來了物聯網等巨大的內需市場。

中國的晶片產業迎來歷史機遇。

所謂的摩爾定律是指:集成電路上可容納的元器件的數目,約每隔18-24個月便會增加一倍,性能也將提升一倍

換句話說,晶片工藝製程的換代速度是一年半到兩年時間


目前全球最領先的晶片製造工藝是7nm,分別是台積電和三星。

但除這兩家廠商之外,其他的廠商都宣布放棄了跟進更高工藝技術。

例如,台灣第二大晶圓代工廠聯電曾在去年8月宣布放棄12nm以下的先進工藝研發,而世界第二大純晶圓代工廠格羅方德則同時宣布放棄7nmLPA製程的研發。

原因是,想要掌握最先進的製程工藝,除了技術研發需要大量的投入,生產線建設的資金投入也不少。

單說,建設一條28nm工藝集成電路生產線,投資額約在50億美元,20nm工藝生產線更是高達100億美元。

這也為中芯國際追趕帶來了巨大的機會。

去年1月,中芯國際發布公告,稱將聯同國家集成電路基金及上海集成電路基金共同投資102.4億美元,以加快14nm及以下先進工藝研發和量產計劃。

2018年,中芯國際還在去年向荷蘭ASML訂購了一台EUV極紫外光刻機,單價高達1.2億美元,用於未來中芯國際打造7nm工藝。

某種意義上說,中芯國際已經不是市場意義上的一家純粹為了賺錢的商業公司,它肩負著中國完成國產晶片代工技術向全球最高水平追趕的重任

對於內地產業升級而言,高端晶片生產領域不再受制於人,才是真正意義上的「中國芯」完成。

對於國家和企業而言,高端晶片製程工藝量產意義重大,更何況,中國還是世界上最大的智慧型手機生產地,實現晶片生產的獨立自主意義重大

《中國製造2025》提出:2020年中國晶片自給率要達到40%,2025年要達到70%;國內新一代集成電路設計公司可能在未來引領中國的半導體產業發展。

而這其中,代表中國大陸晶圓代工最高水平的中芯國際,將是其中的支柱力量。

只要咬著牙,把技術做出來,不愁沒有客戶和市場,中國集成電路製造產業也會迎來光明的前途。

滔天巨浪方顯英雄本色,艱難困苦鑄造諾亞方舟。

自強不息是最踏實的道路,科技自立是最寬闊的路徑。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400億國產晶片巨頭突然宣布:從美股退市!

5月24日深夜一則大消息,又在微博朋友圈刷屏了。中芯國際宣布從美股退市5 月24 日晚,香港、美國兩地上市的中芯國際在香港證券交易所發布公告稱,公司決定主動從紐約證券交易所退市,且已得到董事會批准。

中芯國際28納米工藝製程年底量產

「今年年底,中芯國際(00981.HK)28納米工藝製程將有望量產,20納米工藝將在2015年準備好。」在83屆中國電子展上,中芯國際公共事務資源副管理師馬碩接受證券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作為國內...

風雲變幻的晶圓代工市場

在過去的一年裡,全球晶圓代工廠的格局發生了變化。文︱Daniel Nenni譯︱編輯部圖︱TrendForce在過去的一年裡,全球晶圓代工廠的格局發生了變化。其中英特爾悄然取消代工業務,而格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