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合作夥伴、400億國產晶片巨頭從美國退市,出於這兩點考慮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華為事件愈演愈烈,在這關鍵節點,國家宣布升級集成電路和軟體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對華為海思、中興、海康威視、中芯國際等晶片研發製造企業免徵企業所得稅,無比振奮人心。

同時,這些往日裡無比低調、專注於自身領域的企業也走進了大眾的視野。

要造出「中國芯」,應對各種挑戰,還得靠它們。

其中,中芯國際是國內頂級的晶片製造商,也是華為的合作夥伴,2004年在美國紐交所和香港港交所上市。

最近一個交易日,中芯國際在港交所的市值達到425.22億港元,而在紐交所僅為5.55億美元。

就在5月24日深夜,中芯國際突然宣布已經通知紐交所自願退市,並註銷公司的美國存托股(ADS)和相關普通股的註冊。

此消息一時間引得議論紛紛:中芯國際這個時間點宣布從美國退市,有何深意?

對此,中芯國際迅速作出了回應:嚴格來說並不是從美國退市,而是從紐交所退市,降級到場外交易市場。

退市原因則有二:一是因為公司ADS的交易量與其全球交易量相比有限,二是維持ADS在紐交所上市將帶來重大的行政負擔和成本等,預計將於6月正式退市。

儘管中芯國際澄清了退市與其他原因無關,但「晶片」這樣的關鍵詞依然不免讓人聯想到風口浪尖上的華為。

可能對於行外人來說,中芯國際這個名字還有點陌生,但對行內人而言,它是中國內地規模最大、技術最先進的集成電路晶片製造企業——之所以強調是內地,是因為和台灣的台積電相比,中芯國際技術上還存在差距。

不過這並不能否定中芯國際的優秀,它是世界領先的集成電路晶片代工企業之一。

中芯國際的19年成長之路中充滿了坎坷。

2000年,台商張汝京帶著300多名台灣工程師在上海創立了中芯國際,成為大陸第一家從事專業晶片製造服務的集成電路製造公司。

此前,他在台灣創辦的世大積電被台積電收購,看好大陸市場的他自此轉戰內地。

但當時內地晶片企業所需要的核心技術大多掌握在美國手中,中芯國際只能先生產存儲器,再逐漸自主開發主流邏輯技術,做著「不一定賺錢的買賣」。

加上外部環境的影響,在2001-2010年的十年間,有8年公司的凈利潤都呈現巨虧狀態。

2003年,中芯國際被台積電以侵犯專利權及竊取營業秘密為由提起訴訟,雙方之間的糾紛持續了6年之久,中間曾短暫和解,但直到2009年才以中芯國際敗訴告終,代價是需要在4年內向台積電支付2億美金,並授予台積電8%股本的認股權證。

2009-2011年間,中芯國際又經歷了創始人張汝京退出、多名高管相繼離職、董事長江上舟逝世,一度陷入權力真空,直到第三代CEO邱慈雲上任才穩定局面。

隨後中芯國際開始招兵買馬,將前台積電COO蔣尚義、前三星研發部總經理梁孟松都納入麾下。

技術大牛梁孟松帶領中芯國際取得了重大突破,就在5月23日,中芯國際宣布今年上半年將大規模量產14納米晶片,良品率已經達到了95%,而中芯國際還將繼續攻關10納米、7納米的晶片。

要知道,華為榮耀8X Max、vivoX21搭載的都是14納米的晶片,而台積電、三星生產的高端晶片就是10納米。

這意味著我國中端晶片的生產技術不再被歐美掣肘,未來還將在高端晶片領域取得一席之地!

另外,華為海思設計的大部分晶片都由台積電製造,但台積電的大股東是美國人,因此,儘管台積電錶明不會停止向華為供貨,依然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性。

而中芯國際的這一技術突破為華為提供了強有力的後盾,即使台積電「斷供」,中芯國際也能保證華為的「備胎」計劃順利實施。

此外,中芯國際本次退出至場外交易市場,不需要定期或不定期進行信息披露,今後與華為的合作信息就可以免於公開。

中芯國際的技術突破和退市舉動,都增強了華為不懼打壓的信心。

歷史上無數個風雨飄搖的時刻向我們證明,團結才是載著人們渡過危機的那艘巨輪。

而這次危機也讓這些企業之間的關係更加緊密,共同化危機為動力,為一顆「中國芯」而努力!

本文由陸水新知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台積電不消滅中芯的秘密?

作者:小生生「如果沒有遇到你,我現在還是一家小公司的CEO。」2017年10 月23日,台積電三十周年大會,市值1300億美元的英偉達總裁黃仁勛對台積電總裁張忠謀說。同時出席大會的還有,蘋果營運...

三起三落張汝京!

他身懷一顆「中國芯」,在半導體行業舉步維艱之時,義無反顧投身晶片產業。被封殺、被打壓,人生三起三落他初心不改,古稀之年開始第四次創業。他,就是在中國晶片產業史上,一位舉足輕重的人物,芯恩(青島)...

400億國產晶片巨頭突然宣布:從美股退市!

5月24日深夜一則大消息,又在微博朋友圈刷屏了。中芯國際宣布從美股退市5 月24 日晚,香港、美國兩地上市的中芯國際在香港證券交易所發布公告稱,公司決定主動從紐約證券交易所退市,且已得到董事會批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