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芯國際(00981.HK):凈利潤同比下降64%,股價不跌反漲是為何呢?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8月8日晚間,中芯國際(00981.HK)發布了2019年第二季度業績,結果出人預料。

據財報顯示,2019年第二季度,中芯國際實現收入約7.91億美元,同比減少11.2%;實現毛利1.51億美元,同比減少30.6%;而公司擁有人應占溢利1853.9萬美元,同比減少64.1%。

按理來說,營收和凈利雙雙下降算不上一個樂觀的信號,但沒想到的是,今日中芯國際卻能夠走出這一不利消息影響,截止發稿,其股價大漲4.04%至9.01港元,總市值為455.16億港元。

(行情來源:富途)

那麼,這其中究竟是有什麼奧妙呢?

據悉,成立於2000年的中芯國際,是內地第一家具有台商背景、採用國際主流晶片技術的代工廠,主要業務是為客戶提供28納米至0.35微米晶圓代工和技術服務。

該公司經過十幾年的發展,目前是中國內地規模最大、技術最先進的集成電路晶圓代工企業,同時也是世界領先的集成電路晶圓代工企業之一,在美國、歐洲、日本和台灣均有運營網點。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在中國大陸廠商整體製程工藝實現突破、縮短和全球領先廠商差距的過程中,中芯國際目前也正在扮演著關鍵角色。

根據集邦拓墣產業研究院數據顯示,2019年第一季度晶圓代工廠排名中,中芯國際以4.5%的市占率位列第五。

不過,單單在業績這一塊,中芯國際的表現可謂是橫亘在投資者中的一大「心病」。

比如,在今年一季度中,中芯國際實現營收為6.689億美元,相比於去年同期的8.310億美元下滑了19.5%;利潤為2437.7萬美元,相較於去年2708萬美元同比下降10%;毛利為1.221億美元,相比於去年2.201億美元同比下滑了44.6%。

而對於一季度營收凈利同比下滑的情況,中芯國際當時在財報中這樣解釋稱,「一季度凈利同比減少主要由於晶圓付運量減少及產品組合改變所致,以及公司產業周期性調整所致。

但需要注意的是,彼時仍有不少研究機構發表「看好」的觀點,其中,中信證券便發表報告稱:

「該公司經營數據符合預期,目前其處於蓄勢過渡時期,研發投入較大,二季度受需求和產能利用率回升營收達到8.9億美元。

此外,14nm研發取得重大進展,第一代FinFET技術進入客戶階段,以二季報發布當天為時點,客戶拿到1.0版本PDK後開始做電路設計,預計19年上半年可以有小批量試產下半年產生收入。

因此,這份營收凈利雙雙下滑的季報便沒有影響該公司的股價走勢。

據了解,當時中芯國際股價開盤高開近5%,隨後漲幅有所收窄,微跌0.12%。

而如今,再結合其昨日發布的財報來看,凈利潤同比下滑的成績顯然也不能為該公司一季度的表現「挽尊」。

據財報顯示,2019年Q2,該公司營收為7.909億美元,同比下降11.2%。

凈利潤1850萬美元,同比下降64%。

毛利率19.1%,同比下降5.4個百分點。

但需要指出的是,受益於智慧手機、物聯網及相關應用帶動增長,2019Q2其營收環比增長18.2%,凈利潤環比增長51.1%。

(資料來源:中芯國際財報)

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這一份財報的出現也並沒有影響其股價走勢,而理由也和一季度的理由如出一轍。

「公司的FinFET工藝研發持續加速,14nm進入客戶風險量產,預期在今年底貢獻有意義的營收。

第二代FinFETN+1技術平台已開始進入客戶導入。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細分到各個領域來看,撇開營收凈利雙雙下降的表現,其財報還是具有不少亮點的。

1、受益於手機、該公司物聯網業務,收入增速略強於全球市場。

2019年Q2全球半導體市場銷售額為982億美元,同比減少16.8%,而公司Q2營收同比下降11.2%。

主要受益於公司在智慧手機業務、物聯網及相關應用業務帶動增長;此外,來自中國大陸和歐亞區客戶營收增幅明顯,中國區營收占比56.9%,較19Q1的53.9%增加了3pct。

歐亞區營收占比為15.6%,較19Q1的13.8%增加了1.8pct。

2、其成熟工藝平台顯著增長,先進技術發展也獲得持續突破。

以工藝製程分類,2019Q2該公司28nm產品為3.8%,相比19Q1的3%略微上升;目前公司成熟製程業務占比常年保持在50%以上,已成為公司營收主要貢獻力。

公司的成熟製程包含90nm,0.13/0.11微米、0.15/0.18微米、0.25/0.35微米。

55/65nm及40/45nm占比為45.4%,較上季度的37.1%有所上升。

(圖片來源:中芯國際財報)

此外,目前該公司第一代FinFET 14nm技術處於風險生產階段,預計到年底將貢獻可觀的收入。

與此同時,其第二代FinFET N+1已經開始與客戶接觸,而基於與客戶長期穩定的合作,該公司有望抓住5G、物聯網、汽車等行業趨勢帶來的機遇。

而值得一提的是,雖然中芯國際的業績算不上很出彩,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該公司還是為國家的晶片製造產業積累了很多寶貴財富的。

眾所周知,集成電路產業總體上分為設計、製造、封裝測試三大部分,但不得不說,在製造這一環節外資跨國公司一直占據領先地位,近20年前,中國在這一領域幾乎是一片空白。

而隨著2000年8月中芯國際在上海浦東新區張江高科技園區正式打樁那一刻的到來,其可謂是為中國集成電路產業寫下了新的一頁。

此外,在成立之初,一開始的投入就是0.18微米工藝的研發,一下子將工藝節點提前了幾個世代。

而截止到現在,中芯國際已是中國大陸晶圓代工產業的領軍者,其14納米製程已具備量產條件,預計將於年內實現量產,同時12納米工藝的開發也已進入客戶導入階段。

而為了跟上國際先進巨頭的步伐,過去六年,中芯國際投入了近二十億美金到研發和設備方面,同時還與國內外廠商一起,打造中國的集成電路生態環境並擴充產能,以滿足日益增長的晶片製造需求。

例如,2016年,中芯分別在上海、天津和深圳規劃了三個晶圓廠,其中上海的為12寸晶圓廠,主要工藝聚焦在45nm/40nm到28nm,建成後產能達到20 KPM;天津的是一個8寸晶圓廠,其主要生產工藝是0.35微米到0.15微米,產能也高達45K WPM,深圳的同樣是一個8寸晶圓廠,工藝則覆蓋了0.35微米到90nm。

至此可知,雖然中芯國際的財報數據不算亮眼,但根據該公司當前的規劃來看,已具備量產條件的14納米製程或許會進一步助力其業績取得可觀的成績,而這也是讓投資者在營收凈利不佳的情況下保持信心的一大要素。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你真的了解中芯國際?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自天風電子,如您覺得不合適,請與我們聯繫,謝謝。晶圓代工廠是半導體產業鏈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也是我國台灣和歐美企業所擅長的領域,但在中芯國際等企業的努力下,中國大陸的代工產業也...

鐵流:台積電申請赴大陸設廠意欲何為

12月7日,全球最大集成電路製造商台積電正式向台灣「投審會」遞件申請赴大陸設立12寸晶圓廠與設計服務中心。該晶圓廠規劃的月產能為2萬片12寸晶圓,並於2018年下半年開始生產16納米製程晶片。同...

中芯國際:晶片國產化的風口與現實

本文來自格隆匯旗下微信公號「港股那點事」(ID:hkstocks),作者/他山石。中興通訊陷入「缺芯」命門,引起了大眾對中國高科技行業的脆弱性的持續關注,中國半導體發展落後海外多年,年進口190...

集成電路產業鏈大匯總

集成電路作為半導體產業的核心,市場份額達83%,由於其技術複雜性,產業結構高度專業化。隨著產業規模的迅速擴張,產業競爭加劇,分工模式進一步細化。目前市場產業鏈為IC設計、IC製造和IC封裝測試。

中芯國際28納米工藝製程年底量產

「今年年底,中芯國際(00981.HK)28納米工藝製程將有望量產,20納米工藝將在2015年準備好。」在83屆中國電子展上,中芯國際公共事務資源副管理師馬碩接受證券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作為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