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芯國際旗下中芯南方獲增資32.9億美元,國家集成電路入股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芯師爺說:中芯國際是中國目前領先的晶片製造企業,其旗下公司中芯南方,是配合公司14納米及以下先進位程研發和量產計劃而建設的具備先進位程產能的12英寸晶圓廠。

國家集成電路基金和上海集成電路基金此次投入資金,可以在國家戰略引領下,對中國晶片製造產業的高度重視。

本文采編:Carol

部分信息來源:網絡

轉載請註明來源

2018年1月30日,中芯國際公布公司旗下中芯南方擬增資擴股,使其註冊資本由2.10億美元增加32.9億美元至35億美元。

由公司全資附屬中芯控股現金出資15.435億美元,國家集成電路基金現金出資現金出資9.465億美元,上海集成電路基金現金出資8億美元。

出資企業 出資金額
中芯控股 15.435億
國家集成電路基金 9.465億
上海集成電路基金 8億

各方應在2018年6月30日前完成各自待出資額的30%,在2018年12月31日前完成各自待出資額的30%,在2019年6月30日前完成各自待出資額剩餘的40%。

各訂約方對中芯南方的投資總額估計為102.4億美元,訂約方將以注資方式出資合共35億美元的投資總額。

投資總額102.4億美元與注資後的經擴大註冊資本35億美元的差額計劃通過債務融資撥付。

注資後,公司通過中芯控股中芯上海在中芯南方的股權比例由從100%減至50.1%;及國家集成電路基金上海集成電路基金分別擁有中芯南方27.04%和22.86%的股權。

股東名稱 原股份占比 現股份占比
中芯控股、中芯上海 100% 50.10%
國家集成電路基金 -- 27.04%
上海集成電路基金 -- 22.86%

公告顯示,中芯南方主要從事集成電路晶片製造、針測及凸塊製造,與集成電路有關的技術開發、設計服務、光掩膜製造、裝配及最後測試,並銷售自產產品。

中芯南方預期將成立及建立龐大產能,並專注14納米及以下工藝和製造技術,目標是產能達致每月35000片晶圓。

公告稱,中芯南方是配合公司14納米及以下先進位程研發和量產計劃而建設的具備先進位程產能的12英寸晶圓廠。

而國家集成電路基金和上海集成電路基金,主要透過多種途徑投資於集成電路產業的價值鏈,其中以集成電路晶片生產、晶片設計、封裝測試以及設備及材料為主。

通過將與國家集成電路基金和上海集成電路基金以合資形式建立12英寸晶圓廠,公司可以在政府產業基金的支持下,加快引進先進的製造工藝和產品,亦減輕公司因先進位程產能擴充而產生的巨額現金投資和巨大折舊成本。

2018年將是國內晶片企業生意最火的一年。

一直以來,國內的半導體需求大部分都需要進口,每年半導體進口量都非常大,外給率遠超過五成。

近年來,國家為了擺脫對國外晶片的依賴,採取進口替代政策,成立國家大基金及地方性基金,扶持國內晶片企業發展。

而在晶片的最上游,晶圓製造領域,中芯國際無論在技術上或是規模上,無疑都是國內的頭把椅,該公司也是被市場認為在晶圓技術上能夠和國際技術相匹敵的公司。

值得注意的是,2018年1月18日,中芯國際榮獲2017年度「金港股」大獎,顯然該公司得到了大多數研究機構及公眾投資者的價值認可。

中芯國際作為國內晶片上游的領頭羊,未來也將在晶片上千億的進口替代市場增量上,擁有絕對份額的占有率。

而投資者最為關心的是,目前是不是介入的時機?中芯國際目前的PE(TTM)為22.5倍,PB值為1.5倍,算不算貴呢?

首先,我們得了解中芯國際的財務數據。

智通財經APP以成長能力(營收增長率和凈資產增長率)、盈利能力(凈利潤增長率、毛利率及權益收益率)以及權益槓桿三項指標作為研究對象,對中芯國際歷年的業績表現進行評估。

我們可以發現,中芯國際在上述各項指標增長表現均非常不錯,其中在成長能力上,凈資產以及營收均以雙位數增長率增長。

2012-2016年,中芯國際的營收年均複合增速14.3%,而歸母凈利潤年均複合增速高達101.7%,做到了高成長能力兼顧高盈利能力。

不過投資者可能注意到一點,2017年上半年,各項指標均有所弱化,其實投資者也不需要過分擔心,該弱化的原因主要是期內由產能擴張導致較低的產能利用率,以及期內加大了先進技術研發支出。

據了解,中芯國際的研發費用由去年上半年的1.18億美元增加85.5%至今年上半年的2.19億美元。

公司近五年研發開支占收入比重大部分超過10%,2017年上半年研發費用投入占比達到14%。

截止到 2016 年,公司累計專利數量達到 6500 多件,近五年每年新增專利數量超過700件。

中芯國際研發支出的增長在全球企業中位列第一。

半導體行業有個定律叫摩爾定律,即當價格不變時,集成電路上可容納的元器件的數目每隔18-24個月翻倍,性能也將提升一倍,這一定律揭示了信息技術進步的速度,這也就預示著企業要占領更大的市場份額就得加大研發支出,提高產品性能。

我們知道,中芯國際在40nm技術上已經成熟,28nm逐步成熟,14nm、10nm以及7nm技術也在大力研發中。

總之技術研發是中芯國際優勢,即使對盈利能力有所弱化,但對該公司在成長能力存在正向影響以及市場份額的增量擴張。

中芯國際的財務狀況很優秀。

但我們還是要看行業狀況。

2016年,中國半導體市場需求額為13859億元,但國內產值僅為4335億元,自給率僅為31.3%(自給率從2008年的18%上升到2016年的31%)。

2015年發布的十年戰略規劃《中國製造2025》則提出,2020年中國晶片自給率要達到40%,2025年要達到70%,自給率雖在時間上有所提高,但對比國家規劃的仍嚴重不足。

我們以自給率40%計算,就算以2016年半導體在國內的市場規模算,國內市場向國內晶片企業釋放的市場增量規模也達1205.7億元。

這麼大的增量市場,若由國內晶片企業去瓜分,明顯龍頭最先受益,並且受益份額最大。

半導體自給率存在規劃偏差,這也就意味著進口替代存在巨大的市場空間。

而且國家也在加大對半導體投入以及支持力度,比如國家及地方國資紛紛成立了上百億規模的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國家大基金總規模達到1387.2億元人民幣,企業和地方產業基金規模累計超5000億元。

半導體行業雖然存在摩爾定律,但技術工藝已經進入一個發展相對緩慢的周期,10納米以下製程的競爭速度放緩,這給中國企業提供了趕超的時間籌碼。

隨著國家支持力度的加大,進口替代趨勢越發明顯,國內企業將替代進口產品企業成為國內市場晶片供應的主流。

從技術水平上看,台積電和三星掌握了10nm 的高端製程量產技術,格羅方德和聯電等掌握了高端14nm的量產技術,而中芯國際,28nm已實現量產,目前良率較低,技術處於逐步成熟階段,不過在40nm製程已經成熟。

由於在技術研發的時間埠放緩,中芯國際有研發優勢,有望實現28nm成熟並在技術上晉級為更高的檔次。

而且就國內的需求端來說,高端技術的晶圓產品市場需求並不大,就算以小米及華為為主的國內頂尖的手機品牌,使用僅為14納米的晶圓材料,未來28納米的材料需求仍是市場的主流。

中芯國際優勢很大,隨著該公司28nm技術的成熟,有望進一步占領國內晶圓市場。

28納米是中芯國際技術晉級的門檻。

有機構預測2018年28nm 製程服務需求為454 萬片/年,中芯國際若能占有5%的市場份額,該公司28nm產能擁有的市場銷量達22.7 萬片/年。

中芯國際的28 納米的收入占比增長很快,2017 年第三季度已接近8.8%,同比增加了7.4個百分點,不過40/45nm的收入占比20.6%,處於領頭位置。

實際上,28nm比40nm在技術上的差距很大,比如在開關能耗上,28nm是40nm的一半,而在運行速度上,28nm是40nm的一倍。

未來28納米在中芯國際的收入貢獻將得到釋放。

中芯國際28納米有3種製程,分別是PolySiON,High-K-HKM 和High-KC,該公司的28 納米技術現已成功進入多項目晶圓(MPW)和量產階段,並提出發展三階段,第一階段的polySion製程已經量產,第二階段HKMG製程已經在2017年第2季開始產出,而第三階段是第二代的HKC製程,預計在2018年底量產。

不過中芯國際28nm的HKMG製程良率不達預期(目前為40%左右),已是眾所周之,也是公司最大的「黑點」所在,而產品規格為Poly/SiON的技術與台積電28LP技術相似,目前市場普遍認為,梁孟松的到來,使中芯國際將在2018年推進28nm的商業化,14nm製成將在2019年見到成效。

值得一提的是,中芯旗下的中芯北方在北京已建成第一座以及規劃的第二座均3.5萬片/月產能的40nm與28nm生產基地,以及上海第二座規劃滿載月產能為7萬片/片的12寸規劃為14納米的晶圓廠,2017年建成,預期在2018年投產。

這是中芯國際第一條14nm生產線,投資超過675億人民幣,正式投產後,公司將開始攻克10nm製程。

綜上內容,中芯國際得到大多數機構以及公眾投資者的認可,基於該公司具有成長的價值。

以中芯國際目前優異的財務數據、行業市場空間以及晶片技術不斷攻破並接近國際技術水平的維度上看,該公司未來將在進口替代增量市場上保持產品優勢,並將獲得國內市場需求端大部分份額。

總結語:國家集成電路基金(簡稱「大基金」)成立於2014年,一期募集資金1387億元,二期預計規模有望達到2000億。

在剛剛過去的兩個月里,大基金動作頻頻,投資了匯頂科技、晶方科技、華虹宏力以及分銷行業中電港。

此次入股中芯南方,協助中芯國際在晶片製造產業實現技術突破,也是助力國家集成電路產業的發展。

期待中芯國際能夠取得優異成績,期待中國集成電路產業能夠早日上一個台階。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我的中國芯—進擊中的中芯國際

投資半導體晶片賺的是一個大趨勢的錢,是與一個國家和民族的命運和未來捆綁在一起的。而中芯國際就是這樣一家擁有中國芯的公司。公司是全球第四大純晶片代工企業,中國大陸晶片代工的龍頭,可提供從0.35微...

強芯之夢(一)

我們在微信公眾號第一篇文章中指出「投資國運時代來臨」,通俗來說,我們就要投資中國具有發展潛力的行業,之前我們略微地提了下電子行業,其實電子行業細分行業眾多,每一個細分的電子行業都將會有我們大陸本...

中芯國際參資中國半導體產業基金

北京商報訊(記者 李振興)為了製造中國「芯」,各方在持續發力。5月3日,中芯國際發布公告稱,與國家集成電路基金、上海堯芯等企業共同出資成立半導體產業基金,基金總額達16.16億元。基金成立後,將...

鐵流:台積電申請赴大陸設廠意欲何為

12月7日,全球最大集成電路製造商台積電正式向台灣「投審會」遞件申請赴大陸設立12寸晶圓廠與設計服務中心。該晶圓廠規劃的月產能為2萬片12寸晶圓,並於2018年下半年開始生產16納米製程晶片。同...

物聯網熱潮下的中芯國際之「勢」

集微網消息 文/劉洋物聯網商機持續發燒,全球穿戴式、物聯網和大數據的應用需求繼續升溫,帶動MEMS、MCU、指紋識別等晶片需求,推動半導體產業的急速發展。分析師認為,為了達到高性能傳輸、數據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