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芯」助力智能製造 半導體龍頭有望實現「彎道超車」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9月9日,2016「對話張江」全媒體訪談活動舉行第十八場,本期對話嘉賓為中芯國際副總裁兼新技術研發公司總經理俞少峰博士。

新華網上海9月9日電(記者高少華)總部位於上海張江的集成電路代工企業中芯國際繼2015年宣布正式量產高通驍龍410,開啟先進手機晶片製造落地中國的新紀元後,在不久前又正式宣布量產高通驍龍425處理器,這使得中芯國際28納米量產邁上了一個新的台階。

作為中國內地規模最大的半導體代工企業,中芯國際副總裁兼新技術研發公司總經理俞少峰博士9日在2016「對話張江」全媒體訪談中表示,經過16年的發展,中芯國際已經確立了在全球代工行業的領先地位,同時為中國集成電路產業發展做出了自己貢獻。

隨著國家出台《中國製造2025》戰略規劃,以及全球市場格局調整、技術演進呈現新趨勢等,這些都為中國集成電路產業實現「彎道超車」提供了有利條件。

電子製造大國面臨「缺芯之痛」 晶片國產化步伐加速

集成電路是全球數字經濟和信息消費不可或缺的核心技術之一。

據專業研究機構統計,2015年中國集成電路市場規模達到11024億元人民幣,成為世界上最大的集成電路消費國。

但與此同時,中國大陸集成電路的供給量只能滿足需求的不到三分之一,嚴重依賴進口,多年來國內集成電路供需嚴重失衡。

2015年,中國大陸晶片產業進口花費高達2307億美元,是原油進口總額的1.7倍,連續多年成為第一大進口商品。

晶片國產化的重要性日益凸顯。

作為中國內地首家集成電路晶圓代工企業,中芯國際最早於2000年8月在上海浦東新區張江高科技園區開始正式打樁,也掀開了中國內地晶圓製造業的序幕。

據俞少峰介紹,自成立以來,中芯國際歷經16個春秋的發展,目前已成為中國內地規模最大、技術最先進的集成電路代工企業, 也是中國大陸及全球集成電路產業領域的重要合作夥伴,具有較強的國際競爭力。

在業界,中芯國際一直持續與世界級的第一梯次客戶群合作,同時大力支持中國客戶的需求,幫助了許多新客戶快速成長起來,從而更好地與中國市場共同成長。

在今年上半年的公司營收中,中國地區業務相比去年同期增長了26.9%,占到總收入的49.7%。

這也意味著目前中芯國際近一半的業務是服務中國客戶。

除了實現晶圓製造國產化外,俞少峰表示,中芯國際還一直積極與產業鏈上下游合作,強化和提升國內集成電路生態系統。

比如在設備、材料和備件的採購使用方面,中芯國際持續提高國產設備、材料和備件的份額,2015年公司採購的國產材料份額超過50%。

技術工藝「兩條腿走路」 上萬件專利打造競爭壁壘

集成電路是資本密集、技術密集型行業,同時又長期遵循著著名的「摩爾定律」,對企業在技術實力和研發投入上有著嚴苛的要求。

國內集成電路企業要想在這一全球化市場中與國際巨頭同台競技,必須打造自己的核心競爭優勢,在技術工藝上不斷趕超和提升。

成立至今,中芯國際構建了相對完整的代工製造平台,技術能力覆蓋0.35微米到28納米。

特別是在28納米工藝上,中芯國際現在是中國大陸唯一能夠為客戶提供28納米製程服務的純晶圓代工廠。

對於更先進的14納米工藝製程,公司也一直在持續開發中。

目前,中芯國際專利申請總量超過12000件。

「在技術工藝上我們一直堅持兩條腿走路」。

俞少峰表示,一方面,中芯國際一直在加速追趕國際先進主流工藝的前進步伐;另一方面,公司也在大力挖掘成熟工藝。

堅持差異化和多樣化發展,提供客戶所需要的豐富的技術種類組合。

去年6月,中芯國際宣布與華為、比利時微電子研究中心、高通共同投資設立中芯國際集成電路新技術研發(上海)有限公司,開發下一代CMOS邏輯工藝。

」這也是集成電路製造企業與世界頂尖晶片設計公司、研究機構合作模式上的重大突破「,俞少峰稱,它整合了產業鏈上下游公司,國際先進研發力量等資源,加速了晶片的研發速度。

2015年中芯國際研發開支達到2.37億美元,占銷售總額的10.6%,這在國內企業中是非常少見的。

在近期發布的《全球創新報告》中,中芯國際也入圍全球十大導體創新機構,表明企業在技術創新領域已經走在行業領先位置。

連續18季度實現盈利 目標進入全球前三陣營

中芯國際近期剛剛發布的2016年中期業績顯示,截至6月30日,中芯國際營收達13.25億美元,同比增長25.4%;凈利潤為1.59億美元,同比增長20.3%。

公司已連續18季度實現盈利。

據俞少峰介紹,目前,中芯國際產能利用率接近滿載,預期下半年都會接近100%,今年產能增長在25%-28%。

「未來三到四年,我們的目標是在保證一定的贏利水平的前提下,保持20%以上的銷售收入增長」。

全球集成電路產業重心近年來正不斷向中國轉移,這也給中國大陸集成電路企業帶來新的發展機遇。

目前,中國本土集成電路供給遠不能滿足市場需求,仍存在巨大的供需鴻溝。

而另一方面,國家出台《中國製造2025》戰略規劃,以「中國製造2025」戰略的實施帶動集成電路產業跨越式發展。

在俞少峰看來,當前全球產業格局面臨重塑,雲計算、物聯網、大數據等新業態引發的產業變革剛剛興起,以集成電路和軟體為基礎的產業規則、發展路徑、國際格局尚未最終形成。

中國作為全球最大、增長最快的集成電路市場繼教保持旺盛活力,這些都將有助於中國集成電路產業「彎道超車」。

在全球集成電路代工領域,中芯國際目前位列全球第四位,已累計完成超過90億美元的投資。

不久前,中芯國際宣布將加大產能建設的投資力度,董事會批准將2016年資本支出預算提升至25億美元。

「我們的目標是到2020年,技術等級要實現14納米量產並開發10納米,發展成為全球前三的純晶圓製造企業。

」俞少峰稱。

2016「對話張江」全媒體訪談活動,由上海市張江高新區管委會、中國經濟信息社、新華網、上海證券報共同主辦;恆豐銀行上海分行聯合主辦。

東方網、第一財經頻道、東方財經·浦東頻道、東方廣播中心、第一財經廣播、上海東方明珠移動電視為媒體支持。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中芯國際:帶動全產業鏈創新發展

在中芯國際集成電路製造有限公司上海總部,有一面令人震撼的專利牆,超過5000項最終授權發明專利,記錄著這個中國半導體領軍企業的成長和輝煌,演繹出一部中國科技企業朝著「彎道超車」跨越式發展目標不斷...

中芯國際面臨的機遇和挑戰

據中芯國際發布的財報,2015年其銷售額達到22.37億美元,年增長率達到13.53%,凈利潤為2.53億美元,凈利潤率達到11.33%,兩項指標均為其歷史新高,那麼中芯國際取得如此好的業績又面...

中芯國際:半導體龍頭助力「中國芯」崛起

新華社上海2月24日電(記者高少華、葉健)如今,中國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智慧型手機製造國和市場。雖然,作為手機最核心部件的晶片,特別是最具盈利能力的中高端晶片,始終掌握在少數海外企業手中,但值得欣...

台積電大陸建廠迫於大陸的進步

據台灣《電子時報》(Digitimes)報導,台積電決定在南京建設12寸半導體製造廠,預計投資30億美元,採用目前最先進的16nm工藝,最快將在2018年量產。台積電如此做法或是因為大陸半導體製...

高通:2016年以來在中國投資已達20億

9月14日,2017集微半導體峰會上,高通中國區董事長孟樸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高通在不斷深度介入中國半導體產業的崛起,在過去兩三年中不斷加大在中國半導體行業的投資、合作。目前,高通在中國投資產業...

中芯國際28納米工藝製程年底量產

「今年年底,中芯國際(00981.HK)28納米工藝製程將有望量產,20納米工藝將在2015年準備好。」在83屆中國電子展上,中芯國際公共事務資源副管理師馬碩接受證券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作為國內...

代工高通中芯國際收漲4.35%

8月10日,記者自中芯國際獲悉,採用其28納米工藝製程的Qualcomm驍龍410處理器已成功應用於主流智慧型手機。中芯國際與高通的該項合作開始於去年。2014年,高通在晶片代工方面採用多元化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