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國產晶片崛起,今天開始科技自立!!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5月15日,美國總統川普簽署行政命令,要求美國進入緊急狀態。

在此緊急狀態下,美國企業不得使用對國家安全構成風險的企業所生產的電信設備。

川普雖未點名大陸華為,但是為禁止美國企業與華為業務合作鋪路,而命令指示商務部與其他政府機構合作,在150天內擬定執行計劃。

幾乎所有報導此事的外媒都在說,這是在為禁止美企與華為業務往來鋪平道路。

戰火終於燒向華為。


5月17日凌晨,華為海思總裁何庭波深夜發文(見文末)。

細述了當年在居安思危的考量下,帶領數千員工為華為打造「備胎」的歷程,頗有戰前動員的意味。

2004年的時候,任正非找到何庭波說每年給她四個億,給她2萬人,讓她研發晶片,以此減少對美國晶片的依賴,於是她就開啟了麒麟晶片的研究。

業界人士對他們的做法十分的不理解,每當這時,何庭波都會安慰員工說做的慢是沒有關係的,只要肯努力,肯付出時間,總有一天會見到成果的。

多年以後,何庭波在鍵盤上敲下這封信時,準會想起任正非找她研發晶片的那個遙遠的下午。

讓我們回到現實來看看,這場仗,華為有勝算嗎?

「華為做好了應對風險的準備。

」華為的一名內部人士如是說。

2018年華為財報溝通會上,華為輪值董事長郭平在談到美國政府對華為施壓的問題時顯得雲淡風輕,「感謝神助攻,使得內部的墮怠,因為外部的壓力讓華為更團結更堅強。

」同時,如果華為出現了之前的「中興事件」,郭平表示,華為有信心滿足客戶需求,因為華為有備胎計劃。

郭平表示,ICT行業是一個全球合作的產業,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但同時,他也舉例道:「開車的時候我都會有個備胎,如果爆胎了的哈,可以再換一個。

此外,任總也提到華為有自己的備胎計劃。

因此,郭平強調了兩點:首先華為期待和全球合作夥伴保持合作,有助於讓大家都獲得成長;其次,如果胎破了,還會有備胎。

因此,如果發生類似中興的極端事件,華為有信心滿足客戶需求。

此前在終端方面,今年3月份余承東也對外透露了華為已經開發了自有作業系統,並且能夠覆蓋智慧型手機和PC。

「華為確實已經準備了一套自研的作業系統,但這套系統是Plan B,是為了預防未來華為不能使用Android或 Windows 而做的。

當然,華為還是更願意與谷歌和微軟的生態系統合作。

」余承東在接受媒體採訪時透露。

海通通信認為,華為(極少的對美農網設備出口)、中興(終端業務在美已基本無銷售)對美國出口業務基本沒有或可以忽略。

首次把華為納入所謂「實體名單」,通過許可仍可正常出口,非制裁措施;但從趨勢看,這種配合貿易戰的極限施壓、定點打擊,可能演進為真實的對華為出口限制。

華為做了大量儲備短期需從美國進口的關鍵元器件的準備(滾動超一年儲備量);150天內,如果美國商務部確實出台進一步的管制方案並限制對華為出口,判斷短期影響華為可以克服,超過一年時間則需觀察華為打造自主可控供應鏈的進展。

未來趨勢看,打破僵局唯有打造一個脫離美國仍能可控的全球供應鏈!短期預計4G、5G建設繼續正常推進,中期看美國的定點出口打擊如果上升為晶片全面出口限制則中美雙輸、機率極小,針對華為的這種未來定點打擊風險對全球5G中期進程可能會有干擾、但仍有一定時間去協談或通過供應鏈脫美來解決。

根據IHS Markit發布的全球電信設備市場顯示,2017年全球電信設備市場規模為372億美元,較2016年明顯下滑。

但華為卻在份額上逆勢增長,以28%的市場份額超過愛立信(27%),諾基亞(23%)、中興(13%)和三星(3%)尾隨其後。

「這或許是美國不能容忍的,華為靠著點滴的積累變成了全球通信市場上的蘋果,從份額和利潤上拋離了對手。

」一名曾經在華為工作過十多年的「華為老兵」戴輝說到,華為在移動通信領域的利潤相當於另外幾家的總和,正如蘋果手機的利潤相當於其他品牌手機總和一樣,華為因為技術先進,蠶食了不少其他供應商的地盤。

在十多年前,戴輝曾經參與過華為在多個地區的通信市場開拓。

在他看來,全球四大電信設備商中,有兩家是中國廠商,對於美國來說,是不能接受的。

「如果不構築非貿易壁壘,華為將毫無懸念地成為5G市場的霸主,而且會使得西方公司面臨巨大的壓力,這就是在某些已開發國家禁售華為設備的大背景。

從市場看,華為有足夠的把握打贏這場戰爭。

華為帝國,到底有多強大

華為,始於1987年深圳龍崗區,以創新科技力著稱,是全球最大的ICT(信息與通信)基礎設施和智能終端提供商,致力於把數字世界帶入每個人、每個家庭、每個組織,構建萬物互聯的智能世界,目前有18萬員工,業務遍及170多個國家和地區。

華為的組織架構

華為投資控股有限公司是100%由員工持有股份的民營企業,股東為華為投資控股有限公司工會委員會和任正非。

華為通過工會實行員工持股計劃,截止2017年12月31日,華為公司員工持股計劃參與人數為80818人。

作為自然人股東持有公司股份的任正非,也參與了員工持股計劃,截至2017年12月31日,任正非的總出資約占公司總股本的1.4%。

而華為的這種內部員工持股制度,自1990年實行以來,一直都發揮著吸引人才的作用。

過去華為有種「1+1+1」的說法,即員工的收入中,工資、獎金、股票分紅的收入比例是相當的。

其中股票是當員工進入公司一年以後,依據員工的職位、季度績效、任職資格狀況等因素來進行派發,一般是用員工的年度獎金來購買。

如果新員工的年度獎金還不夠派發的股票額,公司會貸款給員工,而員工也是很樂意於這種貸款。

因為,分紅的比例歷年以來都保持在70%的高位。

華為的發展歷程

1987年,任正非與五位合伙人共同投資成立華為技術有限公司,註冊資本僅為21000元。

關於「華為」這個名字,任正非表示曾想改名:

我們當初註冊公司時,起不出名字來,看著牆上「中華有為」標語響亮就拿來起名字了,有極大的隨意性。

華為這個名字應該是起得不好。

因為「華為」的發音是閉口音,不響亮。

最近我們確定華為這個名字不改了。

我們要教一下外國人怎麼發音這個名字,不要老發成「夏威夷」。

1991年9月,華為租下了深圳寶安縣蚝業村工業大廈三樓作為研製程控交換機的場所,五十多名年輕員工跟隨任正非,在這棟破舊的廠房中,開始了他們的創業之路。

華為帝國

2018年,華為在世界500強中排名從去年的83位躍升至第72位,華為帝國還在不斷的擴張。

我們先來看看華為的一些主要子公司:


再來看看華為龐大的家族譜:

業務組成

華為的業務主要分為運營商業務、消費者業務、企業業務和雲服務。

其中,運營商業務是華為的根本,而現在5G就在眼前,華為表示希望和全球運營商,各行業的夥伴一道探索出一條5G可持續發展之路,共築5G的商業成功。

企業業務被定義為華為未來的支柱,致力於為客戶打造融合、創新、開放的數字平台,使政府和各行業企業能進行敏捷高效的業務創新,實現數字化轉型和智能化提升。

消費者業務近年增速迅猛,大有超越運營商業務之勢,以10%的市場份額排名全球第三、中國第一。

以消費者為中心,圍繞提升全生命周期用戶體驗,積極探索智能終端創新發展模式,在打造世界級高端品牌之路上不斷突破。

雲業務是華為2017年開展的業務,體量不大,目前處於快速增長階段。

致力於為企業提供穩定可靠、安全可信、可持續發展的雲服務,做智能世界的「黑土地」,聯接企業現在與未來。

後話

一個外國企業起訴美國政府,無疑是一場苦戰,但也絕非毫無勝算,這也將是一塊「試金石」,全世界都在看,標榜自由、公正的美國司法,一旦做出不公正的判決,丟失的將是所有人的信任。

上周五,華為發布最新5G成績,華為在全球範圍已簽署40多份5G合同,其中有25份來自歐洲,超過10萬個5G基站已發往全球。

這也意味著美國鬧騰最凶、盟友最多的歐洲,還是華為5G最堅定的支持者,在國家利益面前,所謂的盟友都得靠邊站。

附:海思總裁致員工的一封信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華為的成功之道

事先聲明:小棗君的介紹將秉承客觀公正的角度,用數據說話,不貶不褒,儘可能把信息整理匯總,供大家參考。具體的決策,還是大家根據多方面收集的信息進行利弊權衡後做出。小棗君不會幫任何公司站台洗地,更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