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最大通信設備商:華為帝國大揭秘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說到華為,可能不少人的第一反應是:"造手機的!"

這句話雖然也沒有錯,但華為家大業大,遠遠不只是生產手機。

華為,始於1987年深圳龍崗區,以創新科技力著稱,是全球最大的ICT(信息與通信)基礎設施和智能終端提供商,致力於把數字世界帶入每個人、每個家庭、每個組織,構建萬物互聯的智能世界,目前有18萬員工,業務遍及170多個國家和地區。

華為的組織架構

股東會:是華為最高權力機構,由華為投資控股有限公司工會委員會和任正非兩名股東組成。

華為投資控股有限公司是100%由員工持有股份的民營企業,股東為華為投資控股有限公司工會委員會和任正非。

華為通過工會實行員工持股計劃,截止2017年12月31日,華為公司員工持股計劃參與人數為80818人。

作為自然人股東持有公司股份的任正非,也參與了員工持股計劃,截至2017年12月31日,任正非的總出資約占公司總股本的1.4%。

而華為的這種內部員工持股制度,自1990年實行以來,一直都發揮著吸引人才的作用。

過去華為有種"1+1+1"的說法,即員工的收入中,工資、獎金、股票分紅的收入比例是相當的。

其中股票是當員工進入公司一年以後,依據員工的職位、季度績效、任職資格狀況等因素來進行派發,一般是用員工的年度獎金來購買。

如果新員工的年度獎金還不夠派發的股票額,公司會貸款給員工,而員工也是很樂意於這種貸款。

因為,分紅的比例歷年以來都保持在70%的高位。

董事會:是華為戰略和經營管理的決策機構,對公司的整體業務運作進行指導和監督,對公司在戰略和運作過程中的重大事項進行決策,確保客戶與股東的利益得到維護。

董事會成員共17名,由持股員工代表會選舉產生並經股東會表決通過。

目前董事會成員包括:

董事長:梁華

副董事長:郭平、徐直軍、胡厚崑、孟晚舟

常務董事:丁耘、余承東、汪濤

董事:徐文偉、陳黎芳、彭中陽、何庭波、李英濤、任正非、姚福海、陶景文、閻力大

前排左起:孟晚舟、胡厚崑、郭平、徐直軍、梁華

後排左起:何庭波、徐文偉、閻力大、丁耘、任正非、陶景文、李英濤、汪濤、彭中陽、余承東、陳黎芳、姚福海

輪值CEO:在輪值期間是公司最高領袖,對公司生存發展負責。

輪值CEO由三名副董事長輪流擔任,輪值期為6個月,依次循環。

未來五年按如下安排依次循環當值 :

徐直軍:

2018年4月1日~2018年9月30日

2019年10月1日~2020年3月31日

2021年4月1日~2021年9月30日

2022年10月1日~2023年3月31日

郭平:

2018年10月1日~2019年3月31日

2020年4月1日~2020年9月30日

2021年10月1日~2022年3月31日

胡厚崑:

2019年4月1日~2019年9月30日

2020年10月1日~2021年3月31日

2022年4月1日~2022年9月30日

監事會:主要職責包括內外合規監督,檢查公司財務和公司經營狀況,對董事、高級管理人員執行職務的行為和董事會運作規範性進行監督。

監事列席董事會會議。

目前監事會成員包括:

監事會主席:李傑

常務監事:周代琪、任樹錄、尹緒全、李今歌、李大豐

監事:宋柳平、田峰、易翔、李健

前排左起 :周代琪、李傑、任樹錄

後排左起 :李今歌、宋柳平、李健、易翔、田峰、李大豐、尹緒全

華為的發展歷程

1987年,任正非與五位合伙人共同投資成立華為技術有限公司,註冊資本僅為21000元。

關於"華為"這個名字,任正非表示曾想改名:我們當初註冊公司時,起不出名字來,看著牆上"中華有為"標語響亮就拿來起名字了,有極大的隨意性。

華為這個名字應該是起得不好。

因為"華為"的發音是閉口音,不響亮。

最近我們確定華為這個名字不改了。

我們要教一下外國人怎麼發音這個名字,不要老發成"夏威夷"。

1991年9月,華為租下了深圳寶安縣蚝業村工業大廈三樓作為研製程控交換機的場所,五十多名年輕員工跟隨任正非,在這棟破舊的廠房中,開始了他們的創業之路。

而這三十年來,華為的logo也調整了3次。

從最開始的擁有15個花瓣的"太陽花"(據說是代表15個創始人),到2004年"瘦身"成8個漸變色花瓣(然後其中7個創始人走了...),再到2018年的純色簡約版花瓣,越來越乾淨利落,整體來說,也越來越高級,正所謂大道至簡。

真·華為帝國

2018年,華為在世界500強中排名從去年的83位躍升至第72位,華為帝國還在不斷的擴張。

我們先來看看華為的一些主要子公司:

再來看看華為龐大的家族譜:

業務組成

華為的業務主要分為運營商業務、消費者業務、企業業務和雲服務。

其中,運營商業務是華為的根本,而現在5G就在眼前,華為表示希望和全球運營商,各行業的夥伴一道探索出一條5G可持續發展之路,共築5G的商業成功。

企業業務被定義為華為未來的支柱,致力於為客戶打造融合、創新、開放的數字平台,使政府和各行業企業能進行敏捷高效的業務創新,實現數字化轉型和智能化提升。

消費者業務近年增速迅猛,大有超越運營商業務之勢,以10%的市場份額排名全球第三、中國第一。

以消費者為中心,圍繞提升全生命周期用戶體驗,積極探索智能終端創新發展模式,在打造世界級高端品牌之路上不斷突破。

雲業務是華為2017年開展的業務,體量不大,目前處於快速增長階段。

致力於為企業提供穩定可靠、安全可信、可持續發展的雲服務,做智能世界的"黑土地",聯接企業現在與未來。

業績增長

近幾年來,華為的業績保持持續快速增長。

2017年報顯示,華為在2017年的營收6036.21億元,首次超過6000億元大關,同比增長15.7%。

凈利潤474.55億元,同比增長28.1%;經營活動現金流高達963億元,同比增長95.7%。

研發投入

華為作為一家科技公司,其得以生存的根本就是自身的科研實力。

而科研的產出需要持續不斷的資金投入,在這一方面,華為可謂是毫不吝嗇,表示"支持千億級的研發投入"。

早在2008年,華為的研發投入就已經超過100億人民幣,到2017年已經達到896.9億人民幣,占全年收入的百分之14.9%。

在歐盟委員會發布的"2017全球企業研發投入排行榜"中,華為排名第6,是唯一一家進入TOP50的中國企業。

事實上,華為多年以來,都堅持將每年10%以上的銷售收入投入到研究與開發當中。

截止2017年底,華為累計十年研發投入達3940億元,累計獲得專利74307個,其中90%為發明專利。

如今,華為的研發人員超8萬,約占公司總人數的45%,其中包括1萬名博士,14名公司級院士,2000多名各領域的專家,還有大量世界頂尖科學家陸陸續續加入到華為。

華為在全球設立了14個研究所/院、36個聯合創新中心,在全球範圍內開展創新合作,研究領域包括雲專項、通訊專項、5G專項、人工智慧、材料專項等領先技術,與世界各地人才共同推動技術的進步。

任正非很早就說過,"要創新與領先,我們就必須依靠科學家。

"

華為也正是因為一直堅持"進步離不開科學"的原則,才逐漸成長為行業領頭人!

在一家科技市場研究公司IHS Markit的報告顯示,華為成為了2017年唯一一家份額獲得增長的電信設備商,並超越愛立信,成為了全球通信設備的老大!

從一個破舊的廠房,到現在奢華的深圳總部;從起初的僅兩萬元創辦,到如今的年銷售收入6000多億元。

華為的崛起,並不是一蹴而就的,就算是在已經成為行業大佬的今天,華為仍然是國外一些巨頭企業的眼中釘,也時刻準備著迎戰。

在中國,牛逼的公司有很多,在世界100強企業名單里,就占了20個位置,在前10名里,就占了3個。

但是,不搞金融,不炒房地產,堅持以實業發展的非能源型、非壟斷行業的中國大陸企業,世界前100強里,只有華為。

華為,捨我其誰!華為,中華可為!

歡迎關注本頭條號,謝謝大家支持!

(轉自U學在線,如有侵權,請聯繫小編處理。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華為輪值CEO郭平 解碼華為三大創新動力

致讀者:全球經濟形勢複雜多變,中國經濟發展處於增長速度換擋期、結構調整陣痛期、前期政策消化期、新的政策探索期「四期疊加」,創新勢在必行。因此,成都商報、每日經濟新聞聯合推出年度大型系列報導「尋找...

華為——歷史新的書寫者

小編第一次認識到華為並不是認識到華為的產品,而是認識到的華為的創始人——任正非。從新聞上看到堂堂華為老總下飛機後自己打計程車,身邊沒有助理的陪同。再到在公司同員工一樣排隊打飯,毫無在我們印象中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