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強爭鋒先進位程工藝,誰將成為半導體行業未來領軍者?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半導體製造的工藝節點,涉及到多方面的問題,如製造工藝和設備,電晶體的架構、材料等。

隨著製程的進一步縮小,晶片製造的難度確實已經快接近理論極限了。

競爭也越來越激烈,台積電、Samsung與Intel在先進位程發展的競爭關係備受市場矚目。

三家半導體加工廠商

晶圓代工是高門檻行業,沒有高利潤就無法投入資金用於先進位程的研發,沒有先進位程技術,客戶就會流失,先進位程成為難以輕易企及的市場,所以台積電、英特爾、三星這樣真正有技術和服務能力的大廠形成近乎壟斷的市場地位。

晶片研發製造的基礎——晶圓代工廠領域,在未來數年內,有晶圓廠的IC設計企業,只有台積電,三星和英特爾有能力提供大批量的先進產品,先進位程方面,聯電,格羅方德相繼落伍,格羅方德暫緩7nm製程的開發,專注獲利高的14/12nm製程,聯電也宣布不再投資12nm以下的先進位程,中芯國際目前才剛投產14nm工藝,在晶片製造工藝上正形成三星與台積電兩強之爭格局。

英特爾依然是世界上最先進的晶片製造商,儘管他們在10nm節點遇到了困難,但問題的根源不是他們的技術問題,而是13-16年處於轉型期的英特爾高層決策失誤。

現在看來,關閉Fab42工廠,縮減晶圓廠開支是不明智的行為,如果保留這個工廠,那麼英特爾產能有保證就會試產10nm。

英特爾去年已經推出了商用的10nm晶片,i3 8121U,他們有能力生產。

只不過產能已到極限,幾乎所有開工的工廠都處於滿負荷甚至超負荷狀態。

技術指標上,英特爾的10nm相當於台積電的7nm。

必須承認三星、台積電已經追上來了,但他們並沒有構成優勢。

三星、台積電的晶片製程尺寸競爭,最大差距是堆積水平比不上英特爾。

同樣面積的電路板,體積越小,可以堆的數量越多,要堆得多且不影響性能,製造工藝上,英特爾技術領先三星、台積電。

三星、台積電的7nm在堆積密度角度看,至少還需要提升20-25%+才是實際英特爾10nm的水平。

在另一方向上的製程尺寸競爭中,近年發展勢頭良好的台積電和傳統巨頭三星的較量呈現白熱化。

根據台積電公布了2018年財務,整個2018年台積電實現營收一萬億元新台幣,凈利潤達3511.3億新台幣,同期增長2.3%,創下了歷史新高。

其中7nm的圓晶管比重最高,占到總收入的23%,10nm為6%,16和20nm為21%,先進位程營收占比達67%。

台積電和三星產品方向上有不同戰略選擇。

三星強在內存晶片,而台積電主打的是邏輯 IC。

內存是大量重複結構,複雜度上邏輯 IC 遠遠領先。

在製程方面三星看起來似乎不輸台積電。

但實際上產能及良率差台積電非常多。

三強爭鋒 台積電的聲勢可能最高

全球半導體在先進工藝製程方面,呈現三足鼎立時代,英特爾、三星及台積電。

目前台積電的先進工藝持續按計劃進行,它的7納米EUV工藝將在2019年3月底量產,7納米加上7納米EUV工藝,估計至2019年底Tape out將超過100個,2019年下半年7納米貢獻將增速 ,受惠於手機新品出貨進入旺季及高速運算(HPC)產品開始小量出貨,7納米工藝2019年營收比重將可達25%,較2017年9%大幅提升,不過其中7納米EUV工藝比重仍相當低。

2019年蘋果A13處理器採用獨家代工供應商台積電的內含EUV技術7納米,將吃下台積電第3季大部分產能,意味著台積電7納米產能利用率將大大提升。

以更先進的5納米工藝為主的12吋晶園廠Fab 18,總投資金額高達新台幣7,500億元(250億美元),已確定在2019年第2季進入風險性試產,預計2020年可達量產,並已獲得大客戶的訂單。

由於5納米工藝成本更為高昂,代工報價只有一線晶片大廠能接受,因此市場預估目前應只有蘋果與華為表態升級轉換意願。

但是非常明顯當製程工藝從10nm進入7nm甚至5nm之後,新工藝帶來的性能提升已經大不如從前,據台積電數據顯示7nm相比10nm工藝具備1.6x電晶體密度、20%(電晶體)性能提升或者40%功耗降低,而5nm EUV相比7nm EUV工藝的話,基於ARM的Cortex-A72核心,5nm EUV工藝能夠帶來14.7%-17.1%的速度提升,及1.8到1.86倍密度提升。

台積電將投資190億美元,在台南的園區內興建3納米晶片工藝的生產線,環評部門在2018年8月份也對其進行了首次評估,並在2018年12月19日獲得通過。

根據最初的安排,它的3納米工廠計劃在2020年開始建設,2021年完成全部設備的安裝,最快在2022年年底或2023年年初投入運營。

至此台積電可能是全球第一家宣布要建3納米生產線。

EUV光刻機是關鍵一環

在這三家廠商的演進過程中,EUV光刻機是關鍵的一環,而台積電、三星和英特爾三家均計劃在其生產路線圖中採用EUV。

但台積電無疑是EUV光刻技術的領先者。

今年10月,台積電宣布其7nm plus(N7 +)節點已成為業界首個商業化的EUV技術。

N7 +是他們的第一批在某些關鍵層採用EUV的工藝技術。

Arete Research高級分析師Jim Fontanelli也表示,台積電在EUV領域處於領先地位,無論是所用的工具還是訂購的工具,生產的商用EUV晶圓的數量,還是將EUV集成到他們未來的路線圖中。

據悉,今年台積電的7nm(包括EUV)晶圓產能大概在10-11萬片/月。

主要客戶有:AMD、海思、蘋果、高通、賽靈思、英偉達等。

今年三星7nm LPP(EUV)工藝的晶圓產能大概在1萬張/月,只有台積電的1/10左右。

三星在EUV上的布局也很早,早在2018年10月,三星就利用其7nm EUV工藝技術開始大規模生產晶片。

今年4月,三星宣布已經完成了其第一代5nm製造工藝(5LPE)的開發,該製造技術使用極紫外光刻(EUVL),與7nm工藝(稱為7LPP)相比,可以提供顯著的性能,功率和面積優勢。

三星預計,到2020年,5nm將成為其主要的EUVL節點,這可能是因為該技術能夠為多種應用提供眾多好處,而三星的EUV收益率將會更高,這主要是因為三星在華城建造EUV生產線後,在未來幾個月將擁有更多的EUV產能,該工廠耗資46.15億美元,預計2020年開始大批量生產。

這些年來,英特爾在EUV研究方面一直是最積極的。

在最近的IEDM會議上,ASML執行長Martin van den Brink所披露的英特爾的工藝路線中,5nm被列為2023年的節點,大約在這個時候,ASML將開始銷售其「High NA」EUV機器,以幫助英特爾在製造過程中更好地定義路徑。

此前VLSI Research執行長Dan Hutcheson曾表示:「在這三家公司中,英特爾是一個謎,因為它沒有銷售方面的理由來宣傳自己在做什麼,而英特爾一向擅長把自己的litho工具推向一個節點。

他們在確信EUV已經準備好投入生產之前不會宣布。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晶圓代工演繹三國殺 英特爾示威三星、台積電

「老虎不發威,你以為是病貓嗎?!」9月19日,當被第一財經記者問及如何看待摩爾定律已經失效的質疑時,英特爾公司全球副總裁兼中國區總裁楊旭直接明了地亮出態度。今年以來,被三星在營收上超越,被台積電...

半導體行業競爭加劇,3nm工藝製程提前啟動

過去幾年,半導體產業風起雲湧。一方面,中國半導體異軍突起。另一方面,全球產業面臨超級周期,加上人工智慧等新興應用的崛起,全球半導體行業競爭激烈。而在晶片代工市場,我們不得不說到台積電、三星和聯發...

主要半導體代工廠發展現狀

首先介紹下何為晶圓代工呢?晶圓代工就是幫別的公司生產晶圓片。而晶圓呢,即製造各式晶片的基礎。對晶片製造來說,這個基板就是接下來將描述的晶圓。目前,大家熟知的晶圓代工廠大概有台積電、格芯、聯電、中...

晶圓代工演繹三國殺 英特爾示威三星、台積電

「老虎不發威,你以為是病貓嗎?!」9月19日,當被第一財經記者問及如何看待摩爾定律已經失效的質疑時,英特爾公司全球副總裁兼中國區總裁楊旭直接明了地亮出態度。今年以來,被三星在營收上超越,被台積電...

主流先進位程工藝梳理

目前,已經量產的主流先進半導體製程工藝已經來到了7nm,明年,5nm也將量產。而從製程工藝的發展情況來看,一般是以28nm為分水嶺,來區分先進位程和傳統製程。下面,就來梳理一下業界主流先進位程工...

英特爾找三星代工晶片

來源:半導體行業聯盟韓媒報導稱,英特爾尋求三星幫助代工14nm CPU晶片。這是英特爾第一次尋求三星為其代工處理器。英特爾雖然有自己的晶圓廠,但是仍然無法滿足其產能需求。我們都都知道,晶圓代工廠...

台積電將邁進5nm時代,遙遙領先同行

根據市場消息,台積電預定在明年第1季進行5奈米製程風險性試產,將是全球第一家導入5奈米製程試產的晶圓代工廠,而依據台積電的時程,將有望在明年底或2020年初進行量產,再度領先全球。

14nm爭奪戰別有洞天

在半導體製造領域,10nm、7nm及更先進位程的競爭正在變得越來越不激烈,其主要原因自然是投入巨大、風險高,願意進入的玩家越來越少,目前只剩下台積電、三星和英特爾這三家了,這裡顯然成為了賣方市場...

英特爾10nm工藝發布,正面PK友商

上月,國際半導體巨擘英特爾在北京舉行了其近十年來在華的首次製造工藝的技術介紹。此次會議英特爾眾多高管悉數出席。會上英特爾首次公布了自家最新的10nm工藝技術細節,並深度解析摩爾定律,並揭示目前關...

3nm爭奪戰正式開打

來源:內容由半導體行業觀察綜合自網際網路,謝謝。昨天,台灣主管部門宣布,台積電3nm工廠環評正式通過,這個總投資規模約200億美元的項目進入了一個新階段。 對於3nm晶圓廠來說,除了技術研發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