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通信設備領域的排序:華為已經絕對領先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1876年,美國人貝爾發明了世界上第一台電話機,他用導線連接兩個結構完全相同、在電磁鐵上裝有振動膜片的送話器和受話器,首次實現了遠程通話。

從那時起,人類進入了現代通信的時代,至今140多年。

1877年,貝爾電話公司成立,它正是大名鼎鼎的美國電話電報公司(AT&T)的前身。

此後的100多年,AT&T一直是全球電信產業的霸主。

華為榮耀Magic2

但今天的AT&T,只是美國一家普通的電信運營商,像供水公司一樣每個月收著流量費,在通信技術前沿已經沒有了身影。

百年霸主的沉淪,更大的背景是電話時代的沒落。

隨之而來的網際網路時代,接替AT&T的是另一個美國巨星——思科公司。

1986年,思科推出第一款多協議路由器,以此為起點,跟隨網際網路的浪潮,將產品延伸至網絡通信的各個核心環節,一路縱橫捭闔收購其它通信設備公司,也幾乎達到了壟斷的地步。

2000年,思科的路由器、交換機等設備承載了全球80%的網絡通信,思科也成為全球市值最高的公司,市值超過5000億美元。

今天的思科,仍是美國本土最主要的通信設備商,也是全球最大的企業級通信解決方案提供商,但它已經不是全球的霸主。

打敗思科的,正是華為。

一次會議上,任正非感觸良多:

「華為茫然中選擇了通信領域是不幸的……在所有實業中,電子信息產業是最艱難的;面對這樣的挑戰,華為既沒有背景可以依靠,也不擁有任何資源,因此華為人註定要為此操勞終生,要比他人付出更多的汗水和淚水。

華為成立於1987年,最初的業務是代理香港的程控交換機,起步相當不起眼。

而早幾年成立的聯想,背靠中科院,有計算所的科研力量和倪光南這樣的中國工程院院士做後盾。

同期的國內同行還有巨龍、中興、大唐等,他們啟動時的資源、實力都遠勝於華為。

如果說中國註定要誕生一家通信業巨頭,當時肯定沒有人會看上華為。

早期,華為在業界的口碑是「三流的產品,一流的服務」。

在1998年,為了和愛立信爭奪黑龍江市場,華為派出了220人,而愛立信辦事處只有四五個人。

華為的設備雖然差點,但維護卻非常的及時。

華為想的明白,產品、價格、服務都是客戶會考慮的因素,無論如何,只有拿到客戶、存活下來,才有機會做出更好的產品。

在市場開拓上,華為選擇了「農村包圍城市」的策略,儘量繞開巨頭的競爭,靠價格優勢和周到的服務拿下了很多縣級市場,積累了很多經驗。

華為「狼性」的形象慢慢樹立起來,華為品牌也慢慢起來,華為開始走到哪都被同行忌憚。

今天,華為令人津津樂道的成功故事有很多,但華為其實多次經歷鬼門關。

2002年,華為進入美國市場。

2003年,思科起訴華為侵犯其智慧財產權,幾乎涵蓋所有專利方面的指控,要求賠償額度超過百億美元。

這是華為遭遇的最嚴重的危機,如果輸掉這場官司,華為將一無所有。

這一戰讓任正非的抑鬱症復發,嚴重的失眠和抑鬱讓他幾乎每晚都會大哭。

華為冷靜地做出反擊,按照美國的做事方式,邀請媒體到華為基地參觀,請最好的律師團隊打官司。

最終,雙方於2004年7月簽署了和解協議。

這件事之後,似乎高枕無憂的思科,依然專注在它擅長的企業網市場,華為則重點轉向了運營商市場和歐中非地區。

這是一個岔路口,華為被迫走上另一條路,卻為後來超越思科預示著方向。

通信技術變遷,為後來者提供彎道超車的歷史機遇,但也只有少數卓越的企業能把握住時代機遇。

1999 年,華為推出數據產品——接入伺服器;一年之內,華為搶下了中國新增接入伺服器市場70%的份額。

很快,華為的產品延伸到路由器等所有領域。

2002年,華為在中國路由器、交換機等市場的占有率直逼思科;當華為進入美國市場時,思科極力阻擾也就不難理解了。

2004年思科事件之後,華為繼續征戰其它國際市場,很快取得了巨大戰果。

2004至2008年,華為銷售金額從56億美元增長至233億美元,其中海外合同銷售額占比,從2004年的41%提升至2008年75%,華為在國際市場高歌猛進。

這個階段,華為最大的競爭優勢,還是極具競爭力的價格、及時周到的服務,華為就是這樣勤勤懇懇的干,賺著勤勤懇懇的錢,獲得巨大的成功和積累。

另一方面,華為加緊了技術研發,思科事件更加堅定了華為的決心。

阿爾卡特的一份報告顯示(2004年):華為研發人員年平均收入為3萬美元,阿爾卡特為15萬美元;華為研發人員年平均工作時間超過3000小時,而阿爾卡特約為1400小時。

按單位人力計算,華為1美元的研發投入相當於阿爾卡特的10美元。

早期在研發上,華為和華為研發人員可謂相當艱辛。

技術落後,「拚命」來做,這也是華為「奮鬥者」文化最生動的詮釋。

華為在2008年的年報中寫道:華為堅持以不少於銷售收入10%的費用投入研究開發,並將研發投入的10%用於前沿技術、核心技術及基礎技術的研究。

近10年來,華為都堅持了研發,收入增長,同時研發投入的比重也在提升。

諾基亞在手機業務上遭遇重大失敗,業務線被迫收縮到通信領域,2016年收購了阿爾卡特-朗訊,通過收購進入了北美市場,力圖強化通信業務。

愛立信從2014年開始由「硬」轉「軟」,開始聚焦電信服務和軟體業務,逐漸放棄移動通信設備等業務(其實是市場競爭敗退的結果)。

到2017年,全球通信設備領域的排序依次為:華為、思科、諾基亞、愛立信和中興,華為已經絕對領先,而且華為還處在明顯地上升趨勢之中;相比之下,其它巨頭各有各的不幸,規模出現了停滯甚至下滑。

華 為,不 僅僅是世界500強

我是固家小智,了解關於智能科技產品資訊敬請關注!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愛立信與思科聯手對付華為跡象日益明顯

愛立信曾是CT界老大,思科則是IT大佬,兩家企業合作符合當前的ICT融合潮流,對付的可能是中國最強的高科技企業華為。華為已在電信設備領域擊敗愛立信,在思科占優勢的網絡設備領域也開始積極進軍。

蘋果的銷量變差了

蘋果的銷量變差了,根本不是人們抵制的原因。剛才在百度上翻看了下數據,華為2015年七月的時候限量在國際上就已經超越蘋果了,而蘋果的銷量基本上一路平行,發布時期明顯上升.

每天賺1.3億,華為遠比想像中龐大

華為公布的年報顯示,2017年實現銷售收入人民幣6036億元,同比增長15.7%;凈利潤為人民幣475億元,同比增長28.1%,平均每天賺1.3億元人民幣;員工平均年薪接近70萬元。在通訊界,有...

霸主退位,華為晉升全球第一!

一、華為超越思科,關鍵領域登頂世界第一上周,華為超越美國思科,成全球核心路由器市場的第一!很多人對這個第一比較陌生,但絕對名副其實!核心路由器是通信網絡中最關鍵的設備,相當於電腦的CPU。過去2...

華為的危機是什麼

怎樣才能保持低調?大概分為兩種:一是實力非常弱根本沒有人注意;二是實力強大到所有人習以為常。華為現在處於邁向更強的階段,每次晉級都會成為注目的焦點。這些目光的背後,有敬仰和自豪,也有恐懼和焦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