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分析:中美貿易戰,半導體產業誰更受傷?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來源:semiwiki 作者:Bart van Hezewijk

中美貿易戰,美國政府在貿易戰中的行動可能對全球創新生態系統以及美國企業造成的潛在損害,尤其是在半導體行業。

美國政府行動的兩個最突出的目標是中興通訊和華為。

華為在5月份被列入美國商務部實體名單後,中國商務部 宣布 將公布自己的「不可靠實體」名單。

雖然目前還沒有這樣的名單發布,美國政府行為的後果也可能對美國半導體公司造成傷害。

來自中國的收入,高通公司占67%,美光公司入為57%,Broadcom占49%。

2018年,這三家公司在中國的總收入為428億美元。

美國半導體行業協會(SIA)警告川普政府,針對華為的制裁可能會切斷其成員在美國最大市場的業務,損害他們的投資能力。

總部位於美國的Qorvo指出,華為的銷售額占其年度總收入(30億美元)的15%,美國公司Lumentum表示,華為占其2019年一季度總收入的18%。

特別是在一個需要投入高昂的研發成本的行業,失去中國的收入將損害美國公司的技術發展和競爭力。

為了了解美中脫鉤對半導體行業的潛在影響,我們分析了美國和中國半導體企業的營收份額。

從7家最大的半導體設備公司的年報來看,除了一家(荷蘭ASML),其餘所有公司對中國大陸的銷售額都超過了對美國(見圖1)。

特鄙視應用材料公司,來自中國的收入是其來自美國的收入的3.4倍。

對於另外三位美國(Lam Research,KLA和Teradyne)和兩家日本公司(Dainippon Screen和東京電子)設備製造商而言,銷售平衡也有利於中國。

ASML從美國獲得的收入略高於從中國大陸的一種解釋是,最昂貴的EUV設備被用於最先進的技術節點,會被用在INTEL這樣的更為先進晶片製造工廠,而在中國,製成較為落後,暫時還用不上。

就這7家設備製造商的總收入(600億美元)而言,在中國大陸的業務是美國的1.9倍。

對這些公司而言,對中國大陸和美國的銷售額平均約占其總銷售額的三分之一。


圖1

對世界上最大的八家半導體供應商做了同樣的分析(見圖2),其中6家來自美國(高通、美光、博通、德州儀器、英偉達和英特爾),1家來自荷蘭(NXP), 1家來自韓國(SK海力士),數據更加驚人。

總部位於美國的高通(Qualcomm)在華收入是其美國收入的25倍以上!另外四家公司在中國的銷售額是在美國的三倍多。

實際上,這八家主要半導體供應商在中國的銷量都超過了在美國的銷量。

這八家半導體供應商的總收入(2180億美元)中,中國市場的收入是美國的2.3倍。

這些公司在中國和美國的銷售額平均占總銷售額的60%。

在半導體供應商前10名中經常提到的兩家(非美國)公司不在本分析之列。

韓國三星(Samsung)沒有被包括在內,因為它在年報中沒有對其半導體業務(772億美元)進行地域分配。

總部位於台灣的台積電也被排除在外,因為它是這些公司中唯一一家純代工公司。

圖2


毫無疑問,對於半導體行業的所有全球領導者來說,中國和美國都是極其重要的市場。

然而,這裡顯而易見的是,對於全球15家最大的半導體公司中的14家,包括所有10家美國公司,他們在中國的銷售額(有些遠高於)在美國的銷售額。

對於此分析中包含的10家美國半導體公司,其來自中國的總收入(793億美元)是其來自美國的總收入(281億美元)的2.8倍。

中國政府毫不掩飾其進一步發展國內半導體產業的雄心。

例如,在2014年建立中國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大基金)。

隨著大基金的成立,中國政府設想在10年內花費超過160億美元來刺激半導體設計和製造業的發展,目標是將中國的晶片生產自給率提高到40%。

大基金會總裁丁文武在1年半前也經承認,這次追趕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從2018年的數據來看,唯一的結論是,中國要達到國內晶片生產所需的水平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目前中國晶片公司在中國的晶片總產量僅占2018年國內需求的4.2%。

外國公司在中國增加產量,這一數字上升至15.5%。

中國製造的晶片中有70%以上是在外國公司的晶圓廠生產的。

作為最大的晶片消費國,中國仍然非常依賴進口晶片。

即使包括在中國的外國公司的晶片生產,實現雄心勃勃的自給自足目標也將非常具有挑戰性。

在半導體行業的全球整合網絡中,旨在解耦的政策對任何人都無濟於事。

中國需要外國(包括美國)公司的晶圓廠來實現其「國內」生產的目標。

半導體設備領導者是美國,日本和荷蘭公司,如果沒有這些國家的設備,增加產量似乎是不可能的。

另一方面,這些公司也需要來自中國的收入才能投資研發並不斷創新。

對於全球最大的半導體供應商來說更是如此,例如英特爾,美光,高通,Broadcom和德州儀器。

SIA在2019年4月的報告中提到了「贏得未來 - 美國在半導體技術領域持續領先地位的藍圖:「美國半導體產業已經在自己的研發方面投入了大量資金,以保持競爭力並保持其技術領先地位。

美國半導體行業近五分之一的收入用於研發。

在半導體行業的全球一體化網絡中,旨在脫鉤的政策對任何人都沒有幫助。

半導體設備的領導者是美國、日本和荷蘭的公司,如果沒有這些國家的設備,提高產量似乎是不可能的。

另一方面,這些公司也需要來自中國的收入來投資研發和不斷創新。

對於英特爾(Intel)、美光(Micron)、高通(Qualcomm)、博通(Broadcom)和德州儀器(Texas Instruments)等全球最大的半導體供應商來說,情況更是如此。

世界上許多(大多數)最大的半導體供應商都是美國公司,但任何削弱中國收入的政策都將損害其競爭力。

根據SIA的報告,「半導體是美國的第四大出口產品,在過去20年中對美國的貿易平衡做出了積極貢獻。

美國半導體公司80%以上的收入來自海外銷售。

全球銷售收入維持了美國125萬個半導體領域的就業崗位,對支持保持競爭力所必需的高水平研發至關重要。

禁止美國公司與中國半導體公司做生意,確實會推遲中國半導體產業的發展。

但這只是故事的一個方面。

這也將損害美國公司的競爭力。

「如果你的目標是阻止中國發展,無論如何你都無法實現。

為什麼你想阻止中國取得進展?對我們來說,更好的目標是花時間讓自己變得更強大。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美國半導體公司有多依賴中國市場?

點擊查看-->:半導體人必關注的三個公眾號來源:快科技繼中興之後,最近美國商務部把華為公司列入實體清單從而禁止華為購買美國公司晶片、軟體,這件事已經鬧得沸沸揚揚,華為此前未雨綢繆已經準備了6-1...

產業鏈人士:華為庫存準備至少夠緩衝1年

來自美國總統川普的一個「響指」,撥動著全球通信企業的神經。據第一財經網5月17日消息,當日凌晨,針對美國商務部工業和安全局(BIS)把華為列入「實體名單」,華為旗下的晶片公司海思半導體總裁何庭波...

禁用華為 最疼的應該是美日自己

近日,據《日本經濟新聞》報導,華為HUAWEI作為中國最大通信設備企業,在通信基站領域的市場份額居全球首位,在智慧型手機領域排名第二。僅半導體一項,華為的全年採購額就超過了1.5萬億日元(約合9...

2018年全球15大半導體供應商排名榜

市場研究機構IC Insights發布研究報告,估算出2018年全球15家最大的半導體供應商。三星電子排名第一,預計全年半導體銷售額將超過英特爾19%。前15大半導體公司2018年銷售額都將超過...

川普新政如何影響半導體業?中國首當其衝

美國技術部門一直在遊說川普政府實施稅收改革,使得該國的技術公司更具競爭力。這一天可能正在臨近,因為共和黨談判者在2017年9月底發布了川普總統稅收改革的統一框架。框架建議將公司稅從35%(包括國...

對華為的抵制會破壞整個供應鏈嗎?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 - 有爭議的中國網絡設備和智慧型手機供應商 - 面臨其電信設備將被禁止進入美國和歐洲市場的真實可能性。如果華為的銷售受損,其供應鏈將感受到痛苦。根據Gartner的數據,華為在...

「斷供」華為的背後,誰將遭遇重創?

記者 | 林騰 陸柯言 於浩隨著美國商務部宣布將對華為公司實施出口管制,這家國內最大的通信設備製造商被認為是處在了生死攸關的節點上。根據新華社的消息,5月15日,美商務部下屬工業和安全局宣布把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