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美國供應商及晶片股連續兩日下跌,華為雖遭美國「斷供」但供應鏈早已未雨綢繆?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最近,華為儼然成為了美國政府的「靶子」。

5月15日,川普簽署了一項行政命令並宣布國家緊急狀態,並禁止美國公司使用由國家安全風險公司製造的電信設備,此舉已經暗指華為。

5月15日,川普簽署了一項行政命令並宣布國家緊急狀態,並禁止美國公司使用由國家安全風險公司製造的電信設備,此舉已經暗指華為。

5月16日,美國商務部表示,由於中國公司違反美國國家安全或外交政策利益,將把華為及其附屬的70家公司列入"實體名單"。

路透社指出,美方此舉旨在切斷華為供應鏈,令其"無貨可賣"。

對此,華為立即作出回應:"如果美國限制華為,不會讓美國更安全,也不會使美國更強大,只會迫使美國使用劣質而昂貴的替代設備,在5G網絡建設中落後於其他國家。

"其實,華為在2019年3月7日,就宣布起訴美國政府,控告美國《2019財年國防授權法》違憲。

而美國此舉造成的結果卻是:殺敵一千,自損八百。

因為受此事件影響,華為美國供應商及晶片股連續兩日普跌。

可以看出,美國的限制措施不僅對華為,對華為的全球供應鏈體系同樣造成嚴重的影響。

美國供應商很受傷

華為是全球領先的電信設備供應商和第二大智慧型手機銷售商,不可否認,它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美國的許多先進組件,包括半導體和軟體。

根據華爾街日報報導,華為2018年的採購預算為700億美元,其在美國的零部件上就花費了約110億美元。

華為與美國的許多大公司都有業務往來,由於美國的制裁措施,華為經營受到的打擊預計難以避免。

華為2018年底公布的主要供應商名單中有全球92家企業。

其中美國超過30家,在各地區中最多。

當華為被禁的消息傳出來之後,美國供貨商的股票出現了大跌,包括高通、博通在內都有了不同幅度的下跌。

其中,高通跌4%,Skyworks(思佳訊)、Qorvo(科沃)、Xilinx(賽靈思)股票分別收跌6.06%、7.14%、7.27%。

此外,華為光學元件供應商Lumentum控股重挫11.5%,創6個月來最大跌幅。

而華為的光學元件供應商NeoPhotonic在5月17日暴跌20.63%,創4年最大單日跌幅,它是對華為依賴度最高的美國企業,也是此次股價受影響最大的企業。

福布斯數據顯示,華為對上述公司業績的貢獻率均達到了10%甚至更高。

需要指出的是,目前高通正在和華為展開專利和解談判。

而據路透社透露,兩者的和解方案中,華為和高通可在5G技術領域進行交叉專利授權。

美國供應商為何慘遭牽連?

美國要打壓的對象是華為,但是為什麼本國企業的股票出現暴跌呢?

原因就在於,全球經濟體系已經出現了歷史性的變化,全球市場的主體是企業,而交易的產品並不是成品。

比如電腦、智慧型手機、飛機等,這些複雜商品的生產過程已經打破了國家的邊界,蘋果手機不是全部在美國生產的,華為手機也一樣。

市場關係的內涵已經不是買和賣那麼簡單,而是供應鏈連接成的複雜網絡。

在供應鏈的時代,企業之間有競爭,但競爭的是合作的能力。

華為在全球電信設備的市場中占有28%的份額,已經遠遠超過了愛立信和諾基亞,華為獲得的5G合同遠遠超過了其他公司。

美國商務部的禁令看似對一個企業的"宣戰",但華為的背後是相互依賴的複雜供應鏈,其中包括諸多美國企業。

任何一家像華為一樣的全球企業代表的是人類技術的進步,也服務於人類社會的進步。

高通、博通等企業都是華為的供應商,而美國很多高科技企業的市場主要集中於大中華市場,當美國濫用出口禁令的時候,板子打在華為身上,卻疼在全球供應鏈身上,當然也包括美國的企業。

任正非:華為不會有事

5月17日凌晨,華為旗下的晶片公司海思半導體總裁何庭波發布了一封致員工的內部信稱,華為多年前已經做出過極限生存的假設,預計有一天,所有美國的先進晶片和技術將不可獲得,而華為仍將持續為客戶服務。

華為CEO任正非也對外媒說,即使沒有高通和美國其他晶片供應商供貨,華為也不會有事。

在美國極限施壓下,華為腰杆能挺這麼直?

提起海思,或許不少人感到陌生,它是隱藏在華為背後的半導體子公司,承載著華為晶片的研發和銷售。

海思於2004年正式成立,主攻消費電子晶片,從半導體產業的類型來看,海思屬於fabless的晶片設計公司,目前也是國內該領域的老大。

何庭波表示,海思將啟用"備胎"計劃,兌現為公司對於客戶持續服務的承諾,以確保公司大部分產品的戰略安全,大部分產品的連續供應,"這是歷史的選擇,所有我們曾經打造的備胎,一夜之間全部'轉正'!"

根據公開信息,華為研發主要載體為華為2012實驗室,下設中央研究院、中央軟體院、中央硬體院、海思半導體等二級部門。

雖然位居二級部門,但海思確實支撐得起它在華為內部的地位。

首先從產品來看,海思共有六大類晶片組解決方案,其中,最廣為人知的產品應該是手機處理器麒麟晶片,製程已經到7nm。

如今華為一年過億的手機銷量,也讓手機晶片成為海思銷量最大的品類。

這些晶片華為主要自給自足,其中也有外銷的部分。

比如安防晶片、電視晶片,其中安防晶片在國內的市場份額占比排名第一。

據了解,華為也在研發射頻晶片。

此外,被卡住脖子的還有晶片設計系統EDA工具、底層作業系統等等。

這些領域,華為正在發力,並且陸續有研發的消息放出。

去年以來,底層的達文西架構、AI晶片的推出、持續推出ARM架構伺服器晶片,都是在拓展華為自身的半導體供應鏈。

此外,華為也在培養國內的供應鏈,培養更多元的供應商體系。

"國內產業鏈要完善、獨立仍需時間打磨。

如果這些事情發生在5年之後就可能不一樣了,但是現在還是有一些壓力的。

"業內專家表示。

此前,華為董事、戰略研究院院長徐文偉接受媒體採訪時就談道,華為的晶片歷程有四個階段,"最難的是在商業上決定做不做,技術上想盡辦法還是有辦法做的"。

變挑戰為機遇

作為中國全球化程度最高的公司,華為的供應鏈來自世界各地,而一旦某個核心元器件供應鏈遭到封殺,整個公司業務就有癱瘓的危險。

正因為如此,華為很早就做了極限生存假設:如果有一天,所有美國的先進晶片和技術將不可獲得的話,那華為要怎麼持續為客戶服務?

所以15年前,華為就開始了備胎研發之路,即做各種核心半導體的研發與技術儲備,在供應鏈遭到封殺時啟用。

去年以來,為應對接下來的挑戰,華為也在核心部件上儲備了半年至一年左右的庫存。

此前,華為公布了92家核心供應商,據媒體統計,來自中國的華為核心供應商共有37家(包括香港和台灣地區),其次,美國供應商共有33家,日本11家,德國4家。

除了高通、英特爾和博通等半導體巨頭之外,還包含微軟和甲骨文等軟體巨頭。

不可否認的是,儘管華為有不少核心技術已經國產化,但是一些美國供應商仍不可替代。

對此,相關專家表示,"華為為了應對供應鏈風險,未雨綢繆做了很多準備。

儲備了近一年的晶片庫存,同時也積極導入國產供應商做備份。

沒必要過於悲觀,但我們也要看到自身供應鏈上的不足。

"

無論如何,限制和打壓只會讓中國的科技工作者反倒信心倍增,在逆境中成長。

同時,將來,面對美國的斷供,包括海思在內的相關國內高科技企業變挑戰為機遇,趁機把自己短板補上。

或許在不久的將來,將會迎來新一輪中國IC企業高潮的到來。

(資料來源:介面、新浪、新京報等,由《中國物流與採購》雜誌綜合整理)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海思「備胎」漲停潮,華為如何破美局?

李沐遙、楊威川普總統上星期三簽署一項緊急狀態行政令,美國商務部隨後將華為和它70家附屬公司列入「實體名單」。它們的實際用意是禁止美國企業購買華為設備,並且限制華為購買美國公司生產的零部件。美國屢...

華為正面「剛」美國,底氣何在?

「美國限制華為,不會讓美國更安全,也不會使美國更強大,只會迫使美國使用劣質而昂貴的替代設備,在5G網絡建設中落後於其他國家,最終傷害美國企業和消費者的利益。」如此霸氣的回應出自華為被美國「封殺」...

美國扼住華為喉嚨,自救時間只有一年?

美國政府一直視華為為眼中釘肉中刺,在過去1年中屢次拿華為開刀,現在,它拿出了最致命的殺手鐧。昨日,川普簽署行政命令,宣布國家進入緊急狀態,需警惕「外國敵對勢力」對美國通訊系統造成的國家安全威脅。...

產業鏈人士:華為庫存準備至少夠緩衝1年

來自美國總統川普的一個「響指」,撥動著全球通信企業的神經。據第一財經網5月17日消息,當日凌晨,針對美國商務部工業和安全局(BIS)把華為列入「實體名單」,華為旗下的晶片公司海思半導體總裁何庭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