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海思麒麟處理器成功背後:巴龍基帶晶片功不可沒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晶片是一個高度垂直分工的產業,從設計、製造、到封裝測試,除了英特爾之外世界上很少有集成電路廠家能獨立完成。

即使海思SoC晶片已經是國內晶片產業的龍頭,也依然不是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嚴格來說海思是一家只負責晶片設計的公司,麒麟晶片製造是由晶圓代工企業台積電完成的,它的微架構授權依然需要從ARM公司購買,CPU、GPU等元器件也需要向供應鏈採購。

麒麟970

但是即便如此,華為也成了國內唯一敢對高通說不的手機廠商。

今年1月美國高通在北京舉行技術合作峰會,國內廠商唯獨華為缺席。

去年11月,小米、OV同高通簽署備忘錄,三年內採購不低於120億美元晶片,華為也沒有參加。

這種底氣就來自於海思晶片。

而基帶晶片是手機的關鍵器件,手機接收和傳統的信號都要經過基帶處理器,沒有基帶CPU,你的手機就連不上網絡,發不了簡訊,成了「裸機一部」。

2017年高通基帶收益份額增長到53%,其他做基帶的廠商:聯發科(16%份額),三星LSI(12%份額),華為海思、展訊和英特爾等廠商掌握餘下的19%市場份額。

英特爾之所以沒能抓住手機晶片這個市場,很大原因是在通信基帶這方面,因為英特爾一直在做計算機CPU,對於通信技術積累不多。

通俗來說,手機SoC一般分為兩塊,BP(Baseband Processor)和AP(Application Processor),前者大多指的是基帶晶片,而後者指則包括CPU、GPU在內的應用處理器。

高通在基帶晶片上幾乎是霸主般的存在,蘋果都不得不依賴高通,但華為卻不怕,甚至在正面對陣時一度讓其顫抖。

這其中,巴龍(Balong)基帶的貢獻功不可沒。

麒麟960

和做自主處理器的初衷一樣,華為涉足基帶也是為了打破對於美國的依賴,而巴龍也和麒麟一樣磨礪多年: 2007年,在國內3G時代還沒有正式到來,但華為已經開始4GLTE的研發。

2008年9月,正式成立LTE UE開發部門,啟動LTE晶片的開發。

2009年11月,華為海思、華為終端等部門正式成立聯合項目,共同研發基帶。

2010年初,華為推出了業界首款支持TD-LTE的終端晶片巴龍700,該晶片支持LTE FDD和TD-LTE雙模。

2012年,華為再接再厲,發布了業界首款支持LTE Cat.4的多模LTE終端晶片巴龍710,下行速率最高150Mbps,領先高通、聯發科一年多,並整合在麒麟910系列處理器中。

2013年,華為又推出巴龍720,全球率先支持LTE Cat.6,下行速率最高翻番至300Mbps,整合於麒麟920/950系列處理器。

其中,麒麟920是全球首款支持LTE Cat.6的SoC晶片、支持天際通,領先業界最強對手,麒麟950在業界率先支持偽基站防禦,從晶片底層保護用戶的信息安全,這都要歸功於巴龍晶片強大的通信能力。

2015年,華為再接再厲發布巴龍 750,全球範圍內第一個支持LTE Cat.12DL(下載)、Cat.13 UL(下載)網絡標準,理論下載速率高達600Mbps,一舉超越了高通當時最新的MDM9x45。

該晶片於2016年整合到麒麟(Kirin)960晶片當中,而搭載此款Soc的Mate9也隨之大賣。

巴龍5G01

而這一切,都源於任正非強烈的進取精神和危機意識:做高端晶片是為了不讓別人卡住喉嚨! 沒有自家核心技術的庇護,小米在印度被愛立信告上法庭,魅族更是被高通全球起訴,連不可一世的蘋果,在基帶方面也不得不仰人鼻息。

技不如人就會遭人欺負,落後就要挨打,這是千古不變的真理。

繼去年在麒麟970上使用了新的准5G基帶晶片後,華為在今年又推出了全球首款5G商用基帶晶片巴龍5G01。

可以看到,憑藉過硬的研發實力,華為的商用終端基帶一直都走在同類友商的前面,而這也是麒麟處理器和華為手機成功的重要原因。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手機芯事第六期:通訊基帶已成制勝法寶

【PConline 雜談】晶片廠商最核心的硬實力是什麼?自主設計內核?強大的GPU?先進的製程工藝?這些都是重要的競爭力,也是決定手機能否流暢運行的關鍵,然而作為手機而言,首先要能打電話才算得上...

蘋果新機信號不如千元機,網友:腎衰竭了

打通電話是智慧型手機最基本的功能,可蘋果連這個基本功都快保不住了。【同等場景下,蘋果很難收到wifi信號】在家中,如果你的路由器在客廳,臥室里蘋果手機的wifi信號會迅速衰減到無信號狀態,而華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