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芯國際回歸內地資本市場,中國晶片補上關鍵一環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5月5日,中芯國際公告擬發行不超過16.86億股人民幣股份,並計劃在科創板上市。

募集的資金在扣除發行費用後,打算將其中的40%投資於「12寸晶片SN1項目」,20%用於先進及成熟工藝研發項目的儲備資金,約40%補充流動資金。

SN1項目是中芯國際的先進工藝生產線,包括14納米和N+1製程的研發和生產,其中N+1製程大致相當於台積電和三星的10納米水平。



此前,中芯國際已經在2019年從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主板退市;這次回歸內地資本市場,不僅是籌集資金的問題,也會大大加強中國內地晶片產業的獨立能力。

為什麼這麼說?這是因為整個晶片產業包括設計、製造、封裝、測試四大環節,從目前來看,中國內地最大的瓶頸是製造環節:封裝和測試環節,我們有全球排在前幾名的長電科技、華天科技;設計環節,更是有華為旗下的海思半導體、紫光旗下的紫光展銳等「硬核」企業,即使是目前代表最高水平的7納米5G SoC手機晶片也不在話下。


問題是晶片設計出來之後,交給誰來生產?此前,由於內地在晶片製造環節的先進位程工藝上存在明顯的短板,即使海思和紫光展銳能夠設計出7納米的SoC晶片,最後還是得交給台積電、三星等非內地企業代工。

由此可見,作為串聯晶片設計公司與終端企業的關鍵一環,先進位造環節的缺失,已經成為內地晶片產業的心病。

這無疑也是科技巨人華為的心病。

華為旗下的海思半導體有著能夠與高通匹敵的晶片設計能力,華為消費者業務已經將智慧型手機做到了全球第二,可是如果沒有合適的晶片製造企業將晶片生產出來,華為的業務也就脫了節。

而米國政府也瞄準了這一點,此前制定了出口管制規定:無論是全球哪裡的企業,只要它向華為供應半導體元器件,只要其中來源於米國的技術超過25%,就不得再與華為做生意。

不過,台積電經過詳細評估之後,認為自己製造的晶片來源於米國的技術低於25%,於是繼續向華為供貨。

緊接著,據說米國政府正在考慮進一步收緊管制措施,要將技術比例調低到10%。

如果是這個比例的話,台積電的14納米恐怕就過不了關,海思的麒麟710晶片就將面臨無人製造的窘境。

至於採用7納米製程工藝的麒麟990/985晶片,此前台積電內部做過評估,米國技術應該低於10%,應該不會受到可能頒布的新規的影響。

不過,凡事都要做最壞的打算。

據知情人士透露,米國政府正與英特爾和台積電就在米國建廠進行談判,特別是邀請台積電將更先進的5納米以下製程生產線放在米國。

因此,中芯國際在此時回歸內地資本市場,並且加快先進位程生產線的研發,可謂正當其時。

從2000年成立以來,中芯國際一直都在追趕國際最先進水平的道路上,從0.25微米起步,一步步往前追。

2014年,中芯國際終於實現了28納米量產,並且拿到了高通的代工訂單。

直到2018年下半年,中芯國際才得以實現更加先進的28納米HKC+工藝的量產,將自己與台積電的差距縮小到了六年。

2019年下半年,中芯國際又實現了14納米量產,與台積電的差距進一步縮小到了三年。


4月9日,華為旗下的榮耀品牌發布了一款主要針對年輕人市場的4G新機——榮耀Play 4T,其中搭載的麒麟710A晶片,首次採用了中芯國際的14納米製程。


在此之前,麒麟710均由台積電12納米生產線代工。

業界傳聞,未來麒麟710晶片將全部由台積電轉單中芯國際

當時,這還只是個開始。

要知道,以台積電和三星為代表的台灣和韓國晶片製造廠商,仍然占據著全球晶片代工市場81.4%的份額,這兩家正在向著更先進的5納米甚至3納米製程工藝挺進。

台積電和三星相比,中芯國際無論是市場份額,還是技術先進性仍然有著較大的差距。



期待回歸內地資本市場的中芯國際能夠不負眾望,早日攻克難關,讓包括華為手機在內的更多國產設備都能夠用上最先進的晶片製程,讓內地晶片產業真正擺脫對外部的依賴。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三星已落後,台積電10nm工藝絕殺

放眼全球,自從英特爾和德州儀器退出之後,移動端處理器領域逐漸形成了高通、聯發科、蘋果A系列、三星Exyons、海思麒麟五分天下的局面,其中海思和蘋果A系列處理器一直是自家「不外傳」的絕技,而魅族...

絕地反擊,全國沸騰

就在美國宣布進入國家緊急狀態,禁止華為從美國企業那裡購買技術或配件時,就在全球都認為這家國內最大的通信設備製造商處在了生死攸

台積電不斷供,對華為來說到底有多重要?

5月23日,台積電再次申明,經過評估後認為出貨給華為海思並沒有違反國際貿易法規,將會持續出貨。美國"封殺"華為的大背景之下,台積電的支持態度相當於給華為吃下了"定心丸",一位晶片行業資深人士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