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芯國際14nm量產 與國外差距越拉越大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不久前,國內媒體報導中芯國際14nm晶片試產良品率高達95%。

前幾日,中芯國際宣布:

在14納米FinFET技術開發上獲得重大進展。

第一代FinFET技術研發已進入客戶導入階段;除了28納米PolySiON和HKC,我們28納米HKC+技術開發也已完成,28納米HKC持續上量,良率達到業界水平。

這個消息著實令人驚喜。

然而,一些媒體和網友卻發布了一些打雞血的文章,好像中芯國際立馬就要趕英(Intel)超台(台積電)了。

不過,鐵流對這個數據著實疑惑,因為95%的良率實在是太高了,而"熟能生巧"是行業規律。

也就是一般要經過反覆實踐,才能把良率一點一點提升上去。

即便是已經相對落後的40nm良率,中芯國際也沒能達到95%,而中芯國際的28nm工藝,良率直到最近才有所改觀。

這也導致華為、展訊、小米等IC設計公司,即便是使用28nm工藝,依舊選擇台積電。

只有高通因為被發改委反壟斷的關係,出於交"保護費"的心理,選擇把訂單給中芯國際。

因而,對於中芯國際14nm工藝一上手就95%的良率,著實有些不正常。

鐵流諮詢了業內人士,得到的答覆是某種器件的良率達到95%。

由於IBM、AMD、英偉達、賽靈思、高通、華為等IC設計公司都沒有把14nm晶片訂單給中芯國際,而Intel、TI等廠商又是IDM模式,自己有工藝線。

因此,良率達到95%某種器件不太可能是大家比較關注的CPU、GPU、FPGA,以及手機SoC這些,極有可能是某類相對不是那麼複雜的小晶片。

總的來說,中芯國際的做法還是比較明智的,畢竟飯要一口一口吃,技術發展急不來。

現階段可能只是給一些小晶片代工,不太可能給高性能CPU代工。

另外,就大勢來看,中芯國際和台積電等國際大廠的差距是顯而易見的。

目前,台積電已經攻克了7nm工藝,正在攻關5nm工藝,華為的某款晶片就搶到了台積電7nm工藝的產能。

三星的10nm工藝也早已量產,下一代工藝也在研發之中,不過,在三星開創工藝命名大法之後,不知道三星所謂的6/8nm到底有多少含金量。

相比之下,Intel的10nm工藝含金量就更高一些,雖然10nm看起來比7nm、6/8nm要落後一些,但根據Intel公布的資料,10nm工藝完全不屬台積電三星正在研發的最新工藝。

聯電28nm工藝成熟度遠高於中芯國際,而且14nm工藝已經開始小批量試產。

格羅方德雖然在商業上常年虧損,但在技術上,並不落後台積電多少,不僅積極布局7nm工藝,成都的工廠也在導入22nm FD-SOI工藝。

總的來說,由於差距明顯,而且暫時還沒有看到縮短的趨勢,趕英超台打雞血未必合適。

不過,由於14nm工藝已經夠好了,已經能夠滿足很多客戶的需求,中芯國際只要能儘快實現商業量產,並把良率提升到接近台積電的水平,就很不錯了。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三星已落後,台積電10nm工藝絕殺

放眼全球,自從英特爾和德州儀器退出之後,移動端處理器領域逐漸形成了高通、聯發科、蘋果A系列、三星Exyons、海思麒麟五分天下的局面,其中海思和蘋果A系列處理器一直是自家「不外傳」的絕技,而魅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