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郭台銘和富士康追求過的「白富美」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去年剛成功收購了諾基亞和夏普的富士康,近日又加入了針對東芝快閃記憶體的「搶親大戰」。

富士康董事長郭台銘似乎急切要擺脫全球第一大代工廠「廠長」的名號,要從「幕後」走向「台前」,摘掉「血汗工廠」的帽子,在追求多元化市場布局的同時,打造自主品牌。

也曾愛錯

富士康最初名聲鵲起,和蘋果關係密切。

在第一代iPhone問世之後,富士康就成為蘋果主要代工廠。

蘋果官網顯示,目前蘋果的18家總裝工廠中,富士康就占了7家,主要負責產品的組裝。

曾有媒體報導指出,由於蘋果是富士康第一大客戶,富士康將近一半的營收都要依賴蘋果,而富士康公開的財報則顯示,隨著蘋果的銷量出現下滑,其貢獻給富士康的收益也在逐漸減少。

據品途了解,由於組裝成本只占製造成本的極小部分,富士康能夠從蘋果那裡獲得的利潤十分有限。

精明如郭台銘,會放任這樣的緊密捆綁,讓富士康在低利潤模式下,一直受蘋果的業績掣肘嗎?

事實上,富士康的轉型大計,從十幾年前就開始謀篇布局了。

郭台銘的分步走戰略是:讓富士康先從製造型轉向科技型,再轉向商貿型。

最開始,郭台銘瞄準的是零售業。

切入點是電商、渠道等領域。

渠道方面,2001年,富士康投資全國連鎖的數碼產品連鎖營銷平台賽博數碼,占股48%。

2014年,富士康又簽約麥德龍,創辦了大型3C賣場美地亞(Media Market)。

電商領域,2011年,富士康電商平台「飛虎樂購」上線,以3C產品為賣點企圖攻下B2C電商市場。

2013年,富士康藉由「富連網」二次進軍電商。

但是這次進軍電商的結果卻以慘澹的業績收場:2015年,據ALEXA流量監測數據,「飛虎樂購」和「富連網」的國內流量排名平平,只相當於一般的小電商平台。

投入與回報嚴重失衡。

標籤

轉載文章僅代表原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有侵權、違規,請聯繫我方刪除。

這次零售業轉型的失敗,和富士康的先天基因有直接關係。

富士康本是一家B2B的傳統企業,而電商除了B2B,還有B2C部分,後者則是富士康完全不熟悉的領域。

由於富士康的既有客戶多是大型企業,並不依賴電子商務,加上富士康本身業務也與電子商務無關,縱然有很強的渠道覆蓋能力,選擇零售領域實則是找錯了「戰場」。

但這步試錯,僅僅是一個開始。

重新修正了「航向」的富士康,在接下來的轉型之路上節奏更加激越。

老郭的「夏普之夢」

郭台銘追夏普,一追就是五年。

2011年,郭台銘開始與夏普談判投資事宜。

2012年,郭台銘到訪夏普面板製造子公司大阪顯示器製造(Sakai Display Products)。

2013年,鴻海(富士康母公司)與夏普談判失敗。

2015年,鴻海與日本軟銀、阿里巴巴建立合資公司生產軟銀Pepper機器人。

郭台銘再次向夏普發出收購邀約。

2016年,夏普官方宣布,已接受鴻海精密工業公司的3888億日元(約合人民幣253億元)注資,正式成為鴻海子公司。

這五年間,歷經了數輪磨合與磋商,雙方談判甚至一度陷入死局。

富士康之所以付出了巨大的時間成本與數百億資金的代價,正是希望藉由夏普這一歷經百年打造出的知名品牌的復興,補齊富士康在自主品牌方面的短板,為富士康下一步的戰略轉型和升級起到「火車頭」的作用。

首先,富士康和夏普聯姻,直接帶來的就是技術升級。

富士康擁有IT和3C產品軟硬體技術、工業機器人、電池、馬達、氣動元件、機械結構等技術;而夏普擁有家電、電子及機器人技術、軟體和演算法、系統整合技術。

兩者的結合最直接的影響就是技術的飛躍,富士康也有望藉助夏普轉型成為高科技消費電子產品的創新型企業。

其次,線下線下貫通。

一直以來,富士康「前店後廠」模式以及C2M的電商模式沒能獲得國際一線品牌支持,因此富士康只能靠賺取微薄的代工利潤求存,無法直接從品牌客戶手中拿到價格優惠的產品。

而富士康此次與夏普的合作,則可能直接打通富士康線上線下的通路,讓富士康在商貿型企業轉型之路上邁進一大步。

據悉,富士康正在與阿里巴巴合作,以夏普電視為平台,創造網際網路電視圈。

再者,借夏普取得更大話語權。

耐人尋味的是,一直謀求向自主品牌轉型的富士康,從未放棄與「老搭檔」蘋果的合作。

眾所周知,夏普是全球液晶專利最多的面板廠,在技術上也是全球領先水平。

白電領域,夏普在空氣凈化器、冰箱等產品領域掌握著頂尖的核心技術。

整合了夏普的液晶面板、攝像頭零件等電子元器件資源之後,富士康在當前的主流業務中將獲得更多來自蘋果的訂單,並且在與蘋果開展業務時還將獲得更大的議價話語權。

一直買買買的郭台銘,在高舉轉型升級這面大旗的同時,「代工」與「自主品牌」硬體製造兩條腿走路卻也是富士康奉行的更為務實的戰略。

「娶」了一個又一個

除了夏普,富士康同時也展開了對其他國際知名品牌的攻勢。

2016年5月,富士康以3.3億美元取得諾基亞功能機業務。

富智康(富士康子公司)原董事長童文欣表示,這個交易案是富智康收購微軟手機業務的製造、銷售和分銷部門。

對富士康而言,可以立即占領諾基亞在全球40—50個國家的專業銷售團隊與分銷部門的銷售平台與渠道,為富士康轉型服務科技公司鋪路。

事實上,富士康與諾基亞的淵源由來已久。

早在10多年前,郭台銘就瞄上了諾基亞的代工業務,後來諾基亞供應商藝模出現了資金問題,富士康以6700萬歐元收購了芬蘭的藝模公司,通過藝模開始為諾基亞供應機殼和電子零部件,並逐漸拿下了諾基亞的代工業務。

今年6月,郭台銘公開表示,富士康將聯手蘋果和亞馬遜競標東芝記憶晶片(快閃記憶體)業務。

雖然目前東芝方面懸案未決,甚至有消息傳出,由於日美兩國政府不願東芝的半導體技術落入中國公司手中,富士康已經出局。

但從富士康在競購時提出270億美元收購價(比美日韓聯合體出價高出50%),承諾競標成功可以幫助東芝償還債務,並永久保留東芝存儲晶片部門等舉動可看出,郭台銘勢在必得的決心。

東芝是蘋果iPhone的主要供應商,亞馬遜數據中心伺服器也使用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為公司和外部客戶提供雲計算服務。

蘋果、亞馬遜和谷歌等公司之前均有意收購東芝的快閃記憶體業務,以穩固自身的產品供應鏈。

如果富士康拿下東芝快閃記憶體業務,一則對於其手機、智能電視等需要快閃記憶體晶片的終端設備製造而言,無疑可獲得更低的原材料採購成本;二來也將提升富士康在和其他品牌商合作時的話語權;三來,對於富士康打造自主品牌也是一步重要的鋪墊。

此前,鴻海集團(富士康母公司)計劃若能成功收購東芝快閃記憶體業務,將計劃協助其在美國設廠。

鴻海表示,在美國設廠,是因為美國有市場、有人才,這將改變美國86%的快閃記憶體依賴從韓國和日本進口的趨勢。

多大的「後宮」?

除了在電子消費領域積攢技術實力,做品牌「收藏」之外,郭台銘投資觸角延伸到了共享出行、雲計算、機器人技術、人工智慧、金融服務、新能源汽車等多個領域,對市場進行了多元化布局。

例如在持續火爆的共享出行領域,2016年9月,富士康子公司鴻維向滴滴出行注資1.199 億美元,持股0.355%。

2017年1月23日,富士康成為摩拜的戰略投資者,通過工業網際網路智能製造技術生產摩拜單車,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使摩拜的車輛生產能力在原有基礎上翻倍,總產能將超1000萬輛/年。

除了上文提及的不太擅長的電商領域,富士康還涉足了自己完全陌生的移動社交。

2016年8月16日,富士康和騰訊1.75億美元領投印度即時消息應用Hike Messenger的D輪融資。

2016年,富士康又與騰訊共同投資了「Android之父」安迪·魯賓(Andy Rubin)的大型新消費電子公司Essential。

該公司近日發布了全面屏智慧型手機Essential Phone,魯賓稱產品將在智慧型手機市場向三星、蘋果這兩大巨頭髮起挑戰。

此外,郭台銘還涉足了新能源汽車領域,2015年3月,富士康與和諧汽車、騰訊達成合作,三方共同出資組建新能源汽車企業「和諧福騰」,成立研發中心,並在河南成立生產基地,引入瑪莎拉蒂設計理念,前期生產轎車和SUV兩款車型,目標鎖定30萬—40萬元中高端市場。

近日,富士康科技集團與江蘇崑山達成合作,富士康計劃總投資250億元在崑山建立多個項目,新能源電池便是其中重要一項。

郭台銘在資本市場的布局也不容小覷。

今年2月,富士康以6億美元收購軟銀的亞洲科技投資基金——軟銀亞洲資本54.5%的股權,該基金將融合「軟銀的投資專業能力」和自己的「先進位造技術及全球影響力」,幫助其尋找新的科技初創公司。

此外,富士康還計劃向軟銀成立的「10萬億日元基金」出資,該投資基金將著眼於規模至少達數百億日元的私募股權交易和投資,不再專注於初創企業。

這一個個看似零散的收購個案,其實正是富士康在從「中國製造」轉型為「中國智造」的過程中,不斷探索的實踐節點。

郭台銘率領下的富士康,已經在技術行業積累了近30年,企業的存續與發展不允許富士康僅依靠代工訂單來獲取微薄利潤。

「求娶」眾多名門的目的不是為他人做嫁衣,而是富士康力圖轉向製造業「微笑曲線」兩端的高利潤業務。

但值得注意的是,製造智能硬體本身卻並非其轉型深層目的。

郭台銘曾向媒體表示,未來富士康將自己控制原物料、出貨和客戶,不僅要把控制造加工的過程,還要進一步掌控物流,掌控集團每天100億筆的生產數據,最終搭建起一個貫通零組件端到消費者端的大平台,實現按需彈性生產。

製造企業出身的富士康,不缺技術,缺的是管理品牌的經驗。

想要從「製造導向」轉為「技術導向」和「貿易導向」,並非簡單的品牌收購就可以實現。

即便東芝也如願以償的投入富士康的懷抱,雙方能否在相互的磨合之中融合共生,優勢互補,讓製造依靠技術進步,老品牌依託智能製造煥新生機,擁有更大市場,還帶有疑問。

至於郭台銘的轉型戰略能否如願以償,先從以「新形象」面世的夏普看起吧。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富士康開始走向前台 郭台銘在下一盤什麼樣的棋

自富士康收購夏普後,每一次夏普所作出的決策,都會讓其新東家富士康備受關注。而收購夏普,只是富士康在探尋上游終端延伸的一環。綜觀近幾年富士康一系列的舉措,無論是收購夏普、競爭東芝快閃記憶體業務,還...

迎娶夏普、戀上東芝 鴻海的焦慮與轉型

近來,鴻海科技集團(以下簡稱鴻海科技)董事長、富士康科技集團創始人郭台銘為鴻海的升級轉型憂心忡忡,尤其年初曝出營收首次下滑以來。郭台銘首先憂慮的是紅火的代工時代已成為過去時,今後單一依靠代工,已...

從幕後走向台前,富士康葫蘆里賣的什麼藥?

2016年8月,富士康集團斥資逾30億美元獲得了夏普的控股權。此前富士康收購夏普時,郭台銘就曾表示,希望藉助夏普這一歷經上百年建立起來的知名品牌,將富士康打造為一個受尊重的高科技消費電子產品的創...

為什麼郭台銘偏愛收購日本公司?

郭台銘對日本公司的鐘愛可能無人能及,在先收購了日本百年老店夏普,投資軟銀亞洲資本之後,他又對日本東芝公司拋出了橄欖枝。由於財務造假醜聞及核電業務的巨額虧損,東芝公司已經走到了崩潰的邊緣。此前,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