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用聯發科天璣晶片?這樣的華為Mate 40你會買麼?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華為的Mate系列在國內一直頗受關注,隨著發布日期的臨近。

關於最新的Mate 40爆料也多了起來。

說起華為手機,最大特點之一便是搭載自研的麒麟晶片。

擁有「國產芯」也成了用戶選購華為手機的一大理由。

不過,近日的一則消息給麒麟晶片蒙上了一層陰影。

作為海思麒麟晶片的唯一代工企業。

台積電日前宣布:因眾所周知的原因,自5月15日起,已經不再接受華為新訂單。

並在9月14日之後,將不再計劃想華為出貨晶圓片(即成品晶片)。

並將努力去發展與其他客戶的業務,來彌補失去華為訂單帶來的空缺。

此消息不直接影響海思麒麟晶片的出貨。

更會影響到華為的手機業務。

換言之,今後一段時間海思麒麟晶片將會面臨斷供風險。

一、晶片庫存不足,Mate40採用雙晶片方案

在這樣的背景下,外媒Teme 帶來了最新爆料,華為很可能會採用類似三星的做法,推出雙晶片版本的Mate 40 。

國行版本的Mate 40機型將首發基於5nm 工藝打造的麒麟 1020(或 1000)晶片,採用 A77 或 A78 架構,性能方面將會有明顯提升。

而海外發售版本將會採用其他廠家的晶片。

有消息稱:儘管台積電全力生產,但給華為的供貨大約只有800萬片左右。

而Mate 40 系列銷量很可能會過千萬,存貨大機率不足。

華為也只能用別家的晶片來保證手機供貨。

從目前看來,高通驍龍 865/865+,聯發科天璣 1000+ 以及三星 Exynos 990 都有可能成為mate 40海外版本的備選晶片。

二、繞不過去的台積電

台積電在晶片江湖中是怎樣的地位呢?部分讀者可能還不清楚。

我這裡大概介紹下:在晶片製造領域有所謂的上游、中游和下游之分。

上游是英國ARM公司,它負責處理器的架構設計。

所有下游廠商和軟體開發者都會遵循ARM的架構設計自己的產品。

中游就是高通、三星、海思(華為旗下)、聯發科等公司,他們通過購買ARM的授權。

並根據架構去設計開發自己的晶片。

設計出的晶片還只是圖紙,這些公司本身沒有製造晶圓片的能力(三星除外)。

需要由台積電這樣的代工則負責具體製造工序。

毫不誇張的說,目前台積電的技術水準就是業界的天花板。

其他晶片製造企業還在琢磨7nm工藝時,台積電的5nm生產線已經在全速量產晶圓片了。

且根據最新的報導,台積電已經成功研發出2nm工藝。

大有一騎絕塵之勢。

也就是說,海思麒麟要保持市場競爭力。

只有找台積電代工晶片才行。

全球僅此一家,別無分號。

三、台積電的發跡史

其實台積電也不是一上來就這麼猛,當初它也是跟在一幫晶片大佬後邊寂寂無名。

2004年光刻機的發展進入了瓶頸。

光刻機的光源波長被卡死在193nm,成為了擺在全產業面前的一道難關。

這時,台積電一個叫林本堅的鬼才工程師提出了「沉浸式光刻」方案。

他帶著這個方案跑遍了美國、德國、日本的各大半導體巨頭但都吃了閉門羹。

還有人直接跟他說了句狠話「不要攪局」。

原因很簡單,就像當年你找諾基亞,摩托羅拉推銷全觸屏智能機工藝一樣。

人家的生產線、設計師、整體營銷方案都還在為功能機服務。

你拿一個iPhone過來,讓人家把目前成熟的技術和生產線全部推倒重來,其中的風險可想而知。

在這些行業大佬看來林本堅自然就是「攪局者」了。

不過有家荷蘭小作坊——阿斯麥決定賭一把,僅用了一年時間,孤注一擲地趕出了第一台樣機。

於是在之後的十餘年中,阿斯麥和台積電有了「過命交情」。

如今阿斯麥(ASML)已經是光刻機領域的龍頭企業。

一年能造二十台左右的高端設備。

每台價值約1.2億美元。

其中大多數設備都賣給了台積電。

而國內晶片企業中芯國際好容易訂購到一台,3年了還沒有到貨。

台積電之後的發展道路也非一帆順風。

2009年,台積電遭遇了三星挖角。

2015年,三星的用全球首個14nm FinFET 工藝,拿下了蘋果A9處理器的大單。

大客戶倒戈,靠晶片代工為生的台積電遭遇了最大危機。

為了重新奪回訂單,台積電參照富士康流水線,把研發制度改為了三班倒。

升級成了「24小時不間斷研發」。

終於在之後的幾年裡奠定了業界天花板的地位。

四、華為該怎麼辦?

關於Mate 40是否會採用雙晶片方案的消息,目前還只是坊間傳聞。

不過可以預計台積電斷供後,未來麒麟晶片生產肯定會受到重大影響。

在沒有其他合適的代工方生產晶片的情況下。

直接購買其他廠商的晶片作為「備胎」是讓手機業務繼續存活的唯一選擇。

可以考慮的選擇有:聯發科、三星和高通的晶片。

其中三星晶片性價比不高,除了三星自己以外少有產商問津。

基本可以排除;高通驍龍芯性能雖好,但價格也高。

且高通是一家美國公司……

目前看來,最合適的就是聯發科的天璣系列晶片了,從GeekBench跑分來看,天璣1000+單核784分,多核3043分。

性能上與麒麟990 5G(774/3159)相差無幾。

價格也相對實惠,應該是替代海思麒麟晶片的最好選擇。

有關Mate40 的更多內容,也從消息面傳來。

包括90Hz高刷屏、雙揚聲器、支付級3D人臉識別等等。

知名爆料人@RODENT950 透露:此次華為Mate 40全系將採用雙曲面屏設計。

居中的雙挖孔屏設計也非常獨特。

五、華為手機能否繼續,關鍵還看消費者是否買單

接下來,華為手機很可能有一段非麒麟晶片時期。

現有庫存將在Mate 40上消耗殆盡。

而明年的P50開始有可能將會全部使用非麒麟晶片。

聯發科晶片雖然性能不俗價格實惠,但小米、OPPO、vivo都推出了搭載聯發科晶片的機型。

且基本都是中端次旗艦機型。

假使華為在自己的最高端旗艦機上使用相同類型晶片,市場競爭力必將有所折扣。

獨有的海思麒麟的優勢不再,華為在戰略上的確被動了些。

被禁用了谷歌的GMS服務,華為手機海外業務受阻。

2019年華為手機的繼續增長是靠國內市近四成的占有率換來的。

如今,失去了海思麒麟這顆「國芯」。

僅依靠華為的品牌,是否還能讓華為手機維持在高端市場?技術方面,華為對別家晶片的優化能力究竟如何?戰略方面,華為又如何在聯科發和高通晶片中作出選擇?都成了拋給我們的懸念。

最後,我也想問問讀者們。

假使帶著聯發科晶片的華為高端機型上市。

你會不會接受並買單呢?

華為手機業務是否發展乃至存活,全在消費者們對華為手機的態度上!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高通用28nm推驍龍653應是受蘋果影響

據相關消息,高通的驍龍653即將發布,為四核A73+四核A53架構,讓人失望的是其採用了較為落後的28nm工藝,這或許是受蘋果A10處理器占去台積電大量16nmFF+工藝產能有關。

關於半導體工藝選擇中的主客觀因素

集微網消息(文/Oliver),晶圓代工的工藝節點有許多,做選擇的主觀因素是基於IC設計公司對於工藝和市場的判斷,而客觀因素,則是龍頭代工企業的產能問題。目前市面上的高端手機處理器中,除了三星的...

三星10nm領先,台積電10nm延遲量產?

昨天高通正式發布了其驍龍835晶片,採用三星的10nm工藝,這讓台媒風傳的高通將轉單採用台積電的10nm工藝不攻自破,而台積電曾信心滿滿的要趕在三星前量產的10nm如今已落後於三星更未確定年底能...

還是好基友,驍龍830確認用上三星10nm工藝

提起移動端晶片,我們可能會想起聯發科、高通等晶片大佬,海思麒麟、展訊等後發者也逐漸進入大家的視線,並且逐漸被市場接受。雖然晶片界版圖多變,但代工圈卻始終如一:移動端晶片代工的江山一直被三星和台積...

高通回歸台積電可能只是一個謊言

10nm工藝之爭已成定局,三星領先量產。眼下台積電和三星都在積極推進其7nm工藝的量產,量產時間估計為今年底或明年初,此時台媒又傳高通可能回歸台積電,對於這個筆者認為是謊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