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創造了矽谷?仙童半導體「叛逆八人」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2013/2/7 18:18:00 福布斯中文網 Connie Guglielmo

紀錄片《矽谷》(騰訊科技配圖)

一想到矽谷,你腦海中浮現的公司很有可能是蘋果(Apple)、谷歌(Google)以及Facebook。

美國印象欄目(American Experience)新拍攝的紀錄片《矽谷》(Silicon Valley)將視線聚焦於「叛逆的八人」(Traitorous Eight),這些人離開肖克利半導體實驗室(Shockley Semiconductor)創立了仙童半導體公司(Fairchild Semiconductor),並催生出如今的矽谷。

從左到右依次是:戈登•摩爾(Gordon Moore)、C.謝爾頓•羅伯茨(C. Sheldon Roberts)、尤金•克萊納(Eugene Kleiner)、羅伯特

正是這讓90分鐘的紀錄片《矽谷》顯得如此不同尋常,這部由美國印象欄目拍攝的紀錄片已於2月5日在美國公共電視網(PBS)播出。

這部紀錄片沒有聚焦當今的科技巨頭,影片製作人決定回首1956年,那正是科技創新以矽為中心的時代——矽是發明微處理器所使用的材料。

紀錄片的情節以物理學家兼工程師羅伯特·諾伊斯為中心,他是「叛逆的八人」的成員之一,這八個人離開肖克利半導體實驗室成立了自己的電晶體公司,即仙童半導體(這八個人分別是諾伊斯、朱利爾斯·布蘭克、維克多·格里尼克、讓·赫爾尼、尤金·克萊納、傑·拉斯特、戈登·摩爾以及謝爾頓·羅伯茨)。

當時只有29歲的諾伊斯成為這些人的領袖,他們為今後主導矽谷的創業精神搭建了舞台。

在領導仙童半導體期間,諾伊斯幫助將微處理器推向市場。

之後,他跟同屬「叛逆的八人」的戈登·摩爾聯合創立了英特爾公司(Intel),英特爾是仙童半導體孵化的眾多公司之一。

「我們的目標是把矽谷的發展早期作為一個目的地、一個地方以及一種理念進行考察。

」該紀錄片的導演兼剪輯師蘭德爾·麥克羅利(Randall MacLowry)在接受採訪時說,「人們缺乏對矽谷由來的了解和認識,我們的目標是探討讓矽谷成長起來的驅動力。

紀錄片的大部分情節聚焦於諾伊斯以及仙童半導體成立之前發生的事情。

隨著紀錄片的展開,我們了解了這八個人在威廉·肖克利(William Shockley)手下工作時所感到的挫敗和限制。

肖克利發明了電晶體,並因此獲得了諾貝爾獎。

在仙童半導體,諾伊斯和他的同道遵循的是平等主義的公司文化,這已經成為矽谷行事方式的一部分。

紀錄片中還有人們在當地酒吧暢飲的情景,比如步行者馬車輪酒吧(Walker’s Wagon Wheel),在科技公司工作的男士以及在晶片裝配工廠工作的女士都會經常光顧那裡,之所以招聘女工人是因為她們被認為更擅長從事精細的手工裝配工作,麥克羅利如是說。

「在上世紀50年代中後期,大多數公司的等級制度變得更加森嚴。

鮑勃·諾伊斯一類的人對這種等級結構嗤之以鼻,並決定成立一家更加開放、對貢獻者予以獎勵的公司。

」麥克羅利說,「我們試圖捕捉到當時環境中更有樂趣的一面的氣息,人們努力工作,盡情玩耍。

紀錄片製作人還獲得了跟那些矽谷開拓者對話的機會,其中包括摩爾、拉斯特以及安迪·格魯夫(Andy Grove)——格魯夫曾是仙童半導體的工程師,他繼諾伊斯和摩爾之後出任英特爾公司的執行長。

風險資本家阿瑟·洛克(Arthur Rock)曾幫助「叛逆的八人」找到成立仙童半導體所需的資金,他展示了一份手寫的名單,上面是拒絕向「叛逆的八人」提供資金支持的公司。

「關於矽谷,這是一個小故事。

而在體現美國夢方面,它顯得更加宏大。

」麥克羅利說,「這是一個關於重塑的故事,關於承擔風險以及尋找新的機遇……矽谷是美國夢這個新概念的代名詞。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PC傳奇的誕生,致敬英特爾X86處理器問世40周年

中國老百姓憧憬的「樓上樓下電燈電話」的現代化生活,美國人早在二戰前就實現了,二戰後美國科技也迎來大爆發,尤其是半導體科技,20世紀60年代誕生了一大批公司,推動了半導體產業日新月異地發展,其中就...

偉大的英特爾:誕生意味著開啟一切!

在大表哥看來,過去的事兒都能算歷史。所以,大表哥的專欄文章看著都說的是些沒隔多遠的事兒。不過我就覺得吧,只要有借鑑意義的過去都可以拿來寫。所以,這幾天,我要講的故事,是關於英特爾。應該沒有人會不...

逝去的蒲公英-悼念FAIRCHILD

2016年9月19日業界一片唏噓,「半導體活化石」、「半導體的西點軍校」仙童半導體(Fairchild Semiconductor)被安森美半導體(ONSemiconductor)收入囊中。沸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