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大康:中國半導體業進入IDM模式是大勢所趨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近期業界再次點燃中國半導體業要不要搞IDM模式的討論,儘管意見存有分岐,其實也是十分正常。

事實上採用什麼模式可能並不重要,而是要想清楚兩種模式,代工與IDM究竟差異在那裡?及現階段中國半導體業要實現什麼樣的目標。

中國半導體業以代工啟步

全球半導體業發展有差異性,表現在僅美國、日本、韓國及台灣等大力發展,而許多第一世界國家,它們都採用」拿來主義」。

而美日韓及台灣的發展模式是各不相同,各有特色,足見只要適合自己的需要,就是正確的。

相對而言,美國半導體業的綜合實力最強,它集中fabless、IDM、設備等優勢,而且在應用方面有蘋果、谷歌等支撐。

對於日本半導體業,表面上看似在節節地衰退,實際上可能要客觀的去評價它。

日本半導體的研發力量很強,材料占全球的60%以上。

另外如韓國、台灣的半導體也都各有所長,在全球有一定的話語權。

中國半導體業以代工啟步,其中有跟隨台灣半導體方面的因素,另外代工也適合中國半導體業啟步的發展需要。

按」十三五」半導體規劃,中國選擇IDM模式是必然的趨勢

在」十三五」中國半導體業規劃中,提出產業要實現」自主可控」,及另一個明確的目標,國產化率2020年時達到40%,及2025年時達到70%。

儘管中國式的」國產化率」定義可能有值得商榷的地方,其中包括兩個方面,一個是把代工(包括前道後道)的產值作為產品的銷售額計,以及另一個把眾多外資半導體廠的銷售額也統計在內。

現階段中國半導體業上馬IDM的原因,可能與最終要實現產業「自主可控」,及提高進口替代,擴大國產化率等相關。

對於「十三五」規劃,國家下定決心,成立大基金,帶動地方資本等進行突破,所以必須有一個顯見的目標能提升。

在這樣的思路指導下,通過比較,發展存儲器可能是個相對合理的產品,因為存儲器的產值大,可替代性高,歷史上觀察日本、韓國都是採用此法都取得突破成功。

IDM模式真到了時候嗎?

中國半導體業在討論發展模式時的分岐點,其實大部分業界也認為中國半導體不能只做一種代工,需要IDM模式,只是真的到時候了嗎?

代工與IDM的差別究竟在什麼地方:

通常IDM模式,採用最先進的工藝製程技術,把產品做到極致,並儘可能的擴大產能,把產品成本降低,把競爭對手擠出市場。

IDM模式一定會做出貨量大的產品。

因為推出一個新的產品,需要研發投入巨大的人力、財力、物力以及時間,之後為了保持競爭力,尚需要不斷的研發及提高產品性價比。

因此只有出貨量大到足夠分擔研發費用,才會釆用IDM模式,把產品的進程牢牢的控制在自己手中。

如英特爾的CPU,三星的DRAM、NAND及3DNAND都是如此。

所以關鍵是把產品達到最大的生產經濟規模和降低成本,並透過持續的研發新技術製程,可以把競爭對手趕出市場。

然而這樣的方法用在晶圓代工領域中,可能並不適用。

但是IDM模式也有它的另一方面,如相對於代工,它可能有產品的庫存,因此風險更大,以及需要主動的,不斷的提升工藝製程技術,加強研發,而這兩個方面恰恰對於中國半導體業都不是強項。

通常晶圓代工是提供一個工藝技術平台,它要滿足許多個客戶的需求,並為客戶提供全方位的服務。

由於代工講求客制化,對於大小客戶都要能接納,加上產品繁雜、所以工藝技術平台是在通用性下實現多樣化。

因此代工模式的核心是」服務」,它要滿足客戶time to market及time to money,在此方面台積電有獨特的優勢。

所以它與CPU、存儲器等要將產品的工藝技術做到極致,是迥然不同的。

如英特爾每年的研發費用超過100億美元,而台積電的研發費用每年僅20億美元。

兩者的差異反映對於技術的先進性要求不同。

另外,純晶圓代工模式一直是台積電引以為傲的強項,台積電只做代工,沒有自家的產品,不與客戶競爭,對於每個客戶都是海納百川的心態,是其成功最大秘訣。

現階段國際半導體大廠不約而同競逐晶圓代工市場,因為全球代工中80%以上的利潤屬於台積電。

其中,三星在存儲器領域獨大,要擴張版圖跨入晶圓代工可以理解,而英特爾輝煌的PC時代已過,積極拓展新的業務,朝向晶圓代工也是可能。

中國半導體業的發展不太可能是「水到渠成」,而一定是要有賭一把的決心。

觀察產業為什麼說已到跨入IDM模式的時候,原因至少有兩個方面,一個是全球存儲器業發展己到轉折點,DRAM的尺寸縮小趨緩,接近極限;而NAND快閃記憶體正由2D NAND向3D NAND迅速過渡。

所以近幾年存儲器業總的產能偏緊,眾多存儲器廠正在窺測方向,導致少見的存儲器價格持續上升,及存儲器業銷售額不斷創新高,反映供需矛盾仍有缺口。

此時中國毅然決心加入戰局,至少有同步的優勢。

另一方面是中國IC產業鏈日趨完善,「十三五」產業規劃的要求,而單純依靠IC設計,代工業的增長己不太可能滿足需求,迫切需要IDM模式來帶動產業鏈的全面躍升。

選擇存儲器是理性的表現

實際上做IC產品,決定做什麼,是十分困難的。

因為全球半導體業己日趨成熟,各類產品已為幾家大的廠家壟斷,2016年全球半導體業達3350億美元。

按WSTS的數據分類方法,半導體分IC及非IC(分立、傳感及光電等),其中IC占81.9%,為2745億美元。

而IC中又分成四大類,其中模擬為452億美元,占IC中的16.4%;微處理器與微控制器為612億美元,占22.2%;邏輯為907億美元,占33%;及存儲器為772億美元,占28%。

理性分析,邏輯電路總量最大,但產品分散度太高,品種多,無法集中兵力;模擬電路,利潤高,但它的工藝難度大,品種分散,加上一個模擬公司的真正成熟可能需要花10-20年時間,所以恐怕也不太適合於中國。

剩下中國可以突破的兩大類,分別是存儲器及微處理器。

眾所周知,微處理器十分重要,所以中國的啟步也並不晚,如龍芯等己經跟蹤近20年。

現階段雖然取得了成績,但是難言成功。

所以中國的微處理器業正依多頭並進方式繼續在推進,但是估計不太可能在近期內會有很大的進展。

因此,比較下來只有存儲器可以作為選項之一。

儘管它的難度也很大,但是別無它法,想在短時期內取得可觀的銷售額,作為有效的替代進口,存儲器可能是唯一的選擇。

如果暫不計產品的競爭力,一條存儲器生產線,月產12英寸矽片100000片,並假設成品率達90%,及每個矽片售價達到2000美元以上,則年銷售額可達20億美元以上。

現階段中國IC銷售額要實現年均20%的增長,在晶片製造業中主要依靠先進位程的突破及產能擴充,然而這樣的進程有可能趕不及,因此為了實現「十三五規劃」的目標,發起對於存儲器產品的總攻,可能是理性的表現。

但是什麼時間能取得成功,是2020年,還是2025年,恐怕目前尚難以回答。

因為它涉及人才及產業大環境等的改善,需要時間及堅持。

另外不可忽視國際上對於中國進軍存儲器業的強烈反應程度。

中國半導體業要對全球半導體業作出新的貢獻

中國半導體業發展中不必要化太多的時間去討論IDM,或者代工模式,實際上不存在那種模式更為優秀,而僅是在哪個階段,哪種模式更適合於中國半導體業的發展需要。

現階段的關鍵要集中精力突破存儲器的研發,來確保實現按計劃的量產。

不管如何中國半導體業向IDM模式挺進,是一次飛躍,無論對於中國,甚至全球半導體業都是個巨大的貢獻。

特別聲明:本文為DRAMeXchange特邀作者莫大康先生撰寫並授權發布,文中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平台無關。

* 如需獲取更多資訊,請關注微信公眾號或領英公司頁面(全球半導體觀察)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台灣半導體接連投下震撼彈

近期台灣半導體在中國接連投下震撼彈。首先是2015年3月聯電與廈門合作,總投資62億美元,取名「聯芯」,作55/40納米的邏輯代工,未來可升級至28納米,月產50,000萬片的首條與台灣合資的1...

莫大康:中國半導體不是「攪局者」

據日經中文網7月13日報導,世界的半導體市場此前一直以美韓日廠商唱主角,現在中國企業正試圖參與進來,而中國企業的巨額投資很有可能成為半導體市場混亂的風險因素。在全球股市上,半導體相關股正在成為熱...

中國興建28納米及以下代工生產線的思考

一向不願多言的英特爾近期也發聲,它說「老虎不發威,當我是病貓嗎?」並聲稱10納米製程領先競爭對手三年。而三星更是不干示弱,它要挑戰台積電的晶圓代工龍頭地位,它的代工市場的占有率,要從2016年的...

晶片設計業走在前列

「有所為,有所不為」的策略選擇,尤其是要迅速的加大技術輪子的力度,加強研發的進程,對於中國半導體業的發展是格外的迫不及待--莫大康近日見到一文「7nm大戰在即買不到EUV光刻機的大陸廠商怎麼辦?...

莫大康:為什麼Fabless模式會取得成功?

FSA歷程1980年之前,全球半導體業首先是採用垂直集成模式,再進入集成器件製造商,簡稱IDM。它要求晶片製造商從IC產品設計開始,自已開發工藝製程技術,運行製造生產線,最後一直到IC產品的封裝...

晶圓代工帝國台積電是這樣煉成的

台積電,全球最大的晶圓代工廠商,而本身晶圓代工這個行業也是台積電首創的。而張忠謀,作為台積電的創始人,是怎樣一步一步把一個台灣企業,乃至一個行業發展到巔峰的呢?我們來看一下這個晶圓代工龍頭的發展...

莫大康:淺析台積電的成功之路

台積電自1987年在台灣興建至今己有30年歷史。它是全球最大的晶園代工企業,2015年它的市占率高達54%及它的年市值約1,536億美金(2016/9)、約五兆新台幣。預計2016年銷售額可達2...

台積電遇天險 張忠謀如何神解?

競爭對手英特爾動作頻頻、三星技術逐步進逼,大客戶高通又琵琶別抱,加上中國政府支持本地企業;三壞球加上滿壘,如何不失分?正嚴格考驗全球半導體業最資深的老帥張忠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