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收8588再獲214億訂單 華為為何焦慮?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2019年營收8588億,凈利潤627億,2020年開年即或214億巨額訂單,10年累計研發費用超6000億,這家科技巨頭為何而焦慮?

手握巨額現金卻高興不起來

剛剛發布的華為2019年年度報告顯示:整體經營穩健,實現全球銷售收入8588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9.1%;凈利潤627億元人民幣,經營活動現金流914億元,同比增長22.4%。

如果拆開來看:2019年,華為終端業務收入4673億人民幣,同比增長34%,占公司總收入比例達到54.4%,同比增長34%;華為2019年智慧型手機發貨量超過2.4億台。

運營商業務2967億元,同比增長3.8%,而企業業務為897億元,同比增長8.6%。

但是,在分區域收入方面,2019年華為中國分區收入5067億元,同比增長36.2%;歐洲中東非洲分區收入2060億元,同比增長0.7%;亞太分區收入705億元,同比減少13.9%;美洲分區收入525億元,同比增加9.6%。

這說明華為2019年在海外收入不佳。

華為輪值董事長徐直軍表示,與谷歌GMS服務不能使用密切相關。

中國以外的消費者業務在2019年5月16日之前高速增長,之後快速下降,第四季度稍有恢復。

另外,去年美國政府「以國家安全性」為由禁止華為5G通訊設備和智慧型手機進入美國市場,連已經簽署銷售協議的百思買(美國最大的銷售商)履約臨近也選擇了違約,不再銷售華為智慧型手機,甚至美國政府還要求「盟友」不要使用華為設備,以防存在安

此後,英國、紐西蘭、澳大利亞等美國盟友紛紛響應,包括西歐各國都在公共場合表達了對華為設備安全性的擔憂。

這些都嚴重影響了華為的業績。

為的業績。

另一方面,3月31日,萬眾矚目的「國內5G第一大標」——中國移動2020年5G二期無線網主設備集中採購結果出爐,華為、中興愛立信和中國信科中標。

華為以57.2%的總份額、100%的中標率成為最大贏家。

其中,在所有28個省份標段華為均為第一中標候選人,累計中標超過13萬個5G基站,中標金額超214億元。

如此強勢的市場數據說明華為在5G技術、設備競爭力和後端運維方面的優勢地位。

然後,華為並不能因此而高興, 「2019年對華為來說是不平凡的一年,在極為嚴苛的外部挑戰下,全體華為員工團結一致,聚焦為客戶創造價值,贏得廣大客戶和夥伴的尊重和信任,整體經營穩健。

手握巨額現金,中標勢如破竹,研發一路向前,「2020年是華為將是華為異常艱苦的一年」華為輪值董事長徐直軍表示: 「2020年我們力爭活下來,明年還能發布年報。

即使在去年美國打壓之下,華為也沒有如此悲觀,華為為何如此焦慮?

封鎖的鐵鞭從未放下

路透社在3月26日發布的《獨家報導:美國準備打擊華為全球晶片供應》。

文章表示,有知情人士透露,隨著白宮加大對中國在新冠病毒方面的批評,川普政府高級官員同意採取新措施,限制中國華為技術在全球的晶片供應。

根據美國官員提議的規則調整,使用美國晶片製造設備的外國公司需要在向華為供應某些晶片之前獲得美國許可證。

有消息人士指出:這一規則的修改旨在限制台積電向華為出售晶片。

台積電是華為海思旗下晶片的主要生產商之一,同時是世界最大的晶片代工廠。

「我想,中國政府不會讓華為任人宰割,或者對華為置之不理。

相信中國政府也會採取一些反制的措施。

」徐直軍對此這樣說

作為呼應,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在4月2日的例行記者會上表示,對於美方的這種科技霸凌主義,中國政府絕不會坐視不理。

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說:「美國政府擬對華為採取新限制措施,他們到底想怎麼做我不清楚,這個要問美方他們才清楚。

但是我倒是注意到,這兩天華為公司的輪值董事長徐直軍先生對這個其實已經有一番表態,我認為他有一個反問非常有力和有道理。

中國政府的立場是一貫的,我們堅決反對美國動用國家力量,以莫須有的罪名無端地去打壓特定的中國的企業。

那麼對於美方的這種科技霸凌主義,中國政府絕不會坐視不理」

中國外交部的鄭重表態,意味著事態的嚴重性,華為再一次在風口浪尖。

聯想到去年美國對中興的制裁,對華為的打壓,事實上,技術封鎖的鐵鞭對中國甚至是中國企業卻從未放下。

我們把時間回溯到1個月以前,新冠肺炎在中國肆虐之際,當「山川異域 風月同天」載著日本人民對中國的善意觸動人們共同情感和美好願望的時候,日本共同社的一則消息卻讓業內人士惴惴不安。

美、日等42個《瓦森納協定》成員國,決定擴大技術出口管制範圍,新追加內容包括軍用級半導體基板製造技術和網絡軟體。

報導稱:日本政府計劃今後加強產品及相關技術的出口手續,新管制對象也包括日本廠商涉及的領域,部分企業或受到影響。

日本國內有從事高性能半導體基板材料矽晶圓製造的廠商。

高性能晶圓是使用納米級細光設計的最尖端半導體晶片製造中不可或缺的零部件。

若成為管制對象,則產品及相關技術出口必需申請許可。

當時就有人猜測:這是要對中國進行新一輪的技術封鎖。

事實上,在歷史的長河中,西方對東方的技術封鎖,猶如一張巨大的蜘蛛網,不斷牽制和阻撓著中國的發展,這張巨大的蛛網甚至觸達到了中國高精尖技術的各個領域,前有核武、飛彈,後有晶片和軟體,即使中國在技術領先的領域的成果,西方依然揮舞著制裁的鐵鞭,阻撓著中國先進技術擴大市場成果。

對中國來說,臭名昭著《瓦森納協議》早在1949年新中國成立之初,就已經對中國痛下殺手,雖然解放戰爭的硝煙剛剛褪去,新中國百廢待興,美、英、日、法、澳等17個國家成立巴黎統籌委員會(簡稱「巴統」),限制軍事裝備、尖端科技、稀有物資三大類中上萬種產品的出口。

當時,禁運目標就是美國最大的敵手——蘇聯,而與蘇聯交往頻繁的中國,也在1952年被列入管制名單。

隨著蘇聯解體,美蘇冷戰畫上休止符。

「巴統」作為冷戰的產物失去了存在的基礎,於1994年4月1日正式宣告解散。

但兩年後,一則新的協定《瓦森納協議》繼承了「巴統」的衣缽。

而經過多年的發展,《瓦森納協議》的成員國卻高達42個。

在「巴統」的技術限制下,中國內地只能引進被淘汰的二手設備。

舉例說明下,從1984年到1990年,各地方政府、國企、大學總共從國外引進33條晶圓生產線,其中多為3英寸、4英寸線,同一時期,日本已採用8英寸線。

隨後《瓦森納協定》登場,進一步加深了中國與世界先進晶片技術之間的溝壑。

根據其規則,成員國對中國半導體技術出口,一般按照N-2的原則審批,即比最先進的技術晚兩代,審批過程中再適當拖延一下時間,中國能夠拿到的技術設備,就比國際先進水平落後三代甚至更長。

一紙協定,兩廂風景。

中國在網際網路技術和5G技術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但在半導體領域的與西方甚至是日本、韓國亦或是台灣的台積電,差距依舊十分明顯,防範、遏制、孤立、圍堵、各種名目封鎖纏繞著中國晶片技術的發展,中國企業的缺「芯」之痛,時時發作。

櫻花之國,日本不動聲色地掌握著晶片上游關鍵產業的半壁江山——為全世界提供超過1/2的半導體材料和1/3的半導體製造設備,把握絕大多數晶片企業的命脈。

韓國半導體隨即登上存儲晶片的高峰,台灣亦開始在晶圓代工領域大放異彩。

他們的能量不容質疑,也不用舉例,眾所周知。

2019年5月的華為斷供風波,再度將技術禁運的風險血淋淋地攤開在人們眼前:美國政府一聲令下,英特爾、高通、賽靈思、博通等國際晶片大廠被迫暫停交易,谷歌手機作業系統安卓、微軟Windo

技術閥門關上之際,我國信息科技產業竟沒有能完全替代的國產技術和產品。

代的國產技術和產品。

華為打死不從

2019年5月,美國開始揮舞制裁大棒劍指華為,華為沒有屈服,啟動了「備胎」計劃,逐漸開始中國「芯」替代過程。

即使在瘋狂的打壓之下,華為的業績依舊非常亮眼。

2019年5月17日凌晨,美國商務部工業和安全局(BIS)正式把華為列入「實體名單」。

隨後,作為華為旗下的晶片公司,海思半導體總裁何庭波在一封致員工的內部信中稱,華為多年前已經做出過極限生存的假設,海思將啟用「備胎」計劃,兌現公司對於客戶持續服務的承諾,以確保公司大部分產品的戰略安全。

而在隨後的媒體採訪中,華為創始人任正非表示,即使高通和其他美國供應商不向華為出售晶片,華為也「沒問題」,因為「我們已經為此做好了準備」。

雖然華為是國產手機,但在部分硬體部分依然離不開美國晶片,華為P30 Pro組件,雖然在全部1631個元器件中,美國企業僅提供15個,僅占0.9%,但成本高達59.36美元,占總成本的16.3%。

華為P30 Pro組件中,成本第二高的就是來自美企的美光DRAM內存晶片,成本達到了40.96美元。

可見部分重要晶片華為依然離不開美國企業的支持,

而Mate 30系列手機,在日本的一家技術實驗室將手機拆解之後發現,由Skyworks提供的功率放大器,在Mate 30系列中也已經被華為旗下的海思晶片所取代。

可以看出,華為正在有意的擺脫來自美國企業的供應。

華為在手機設計方面替換了很多沒美國科技公司的零部件,體現了華為的不屈服。

但是華為P40的射頻前端模塊仍然是由美國晶片公司高通、Skyworks和Qorvo生產,說明美國科技公司在射頻前端模塊仍然占據主導優勢,華為短期還是離不開。

美國一直都是全球半導體產業領導者,約占有45%~50%的市場份額。

其相關技術不僅體現在具體的產品中,也體現在各種授權、協議中。

所以很多產品看似不是美國生產,但追根溯源有可能會有美國科技公司的要素。

華為早在去年下半年就被谷歌列入了黑名單,之後所有的新款手機都無法再搭載GMS服務,但華為也立馬就推出了鴻蒙系統。

據華為消費者終端CEO余承東所言,今年三月份發布的華為P40系列,將要首發使用鴻蒙OS系統。

很遺憾,P40齣廠系統內核:Android 10,作業系統:EMUI 10.0.1。

鴻蒙呢?不過,從EMUI10就已經看到安卓框架逐漸在被華為修改替換了,更重要的是該系統已經慢慢加入了一些鴻蒙系統的功能,例如:多終端互傳功能、隔空手勢,相信還有許多沒有曝光的新功能

從華為P40中我們可以看到,系統已經改為兼容安卓系統了,從這一點來說,鴻蒙OS系統正在一點點地嘗試。

另外,華為開始向國內推出HMS服務,並且根據華為放出的消息來看,HMS已經成功登陸到全球170多個國家,如今也還擁有超過6億的終端用戶,並且我們從第三方應用商店的下載數據來看,HMS服務目前累計下載數已經超過了69億次。

這是個振奮人心的數據。

華為打死不從.

完全擺脫技術封鎖不容易

華為在不斷努力,在5G上,華為也不受影響,排名全球第一,在5G技術上,任正非更是表示對手兩到三年都追不上。

同時在晶片上,華為也是交出了自己的答卷,按照自己的節奏推出了麒麟810、昇騰910、麒麟990。

但客觀的事實是,華為在晶片領域要徹底擺脫美國,還任重道遠。

第一是EDA工具,晶片設計必須用到的軟體,目前國外三巨頭占了中國95%以上的份額,國內的廠商技術上差距還比較大。

第二是架構,目前華為的麒麟晶片、昇騰910晶片,還有巴龍等晶片,以及ARM伺服器晶片等,其實華為的絕大部分晶片採用的都是ARM架構,別看ARM是英國的公司,但其實和美國的技術有很大的關係。

最後是電腦用的CPU、GPU,目前是美國獨大,因為電腦CPU,基本上大家只認英特爾、AMD,而在GPU領域,只認ADM、nvidia,這些都是美國的企業。

此外還有晶片測試用的儀器儀表等等,還有射頻晶片這些,也都是美國的產品居多,華為目前也離不開這些美企,所以真正要建立起一條無美企的供應鏈其實還是很難。

就晶片生產技術的先進性來說,毫無疑問,目前只有三家可供選擇,那就是台積電,三星,英特爾,這三家都有長遠的技術藍圖,每年都有規模巨大的投資,而就生產技術的先進性來說,目前台積電排在了第一位,

國內寄予厚望的中芯國際投資還不到這三家巨頭的零頭,可以預測所以道路還很漫長。

所以台積電不能代工的後果就是,喪失了最先進的工藝選擇,喪失了大規模出貨的可能性。

但還有一個問題是,台積電都不能代工了,為什麼三星就一定可以?

硬幣的另一面是,對台積電來說,如果不接華為的訂單,也就意味著其自身也可能從晶片代工企業的榜首跌落。

台積電能有今天的地位,靠的是在製造工藝上持續研發、大規模的投入,而錢來至龐大市場占有率帶來的營收。

沒有這些大廠的訂單,沒有資金來源,研發進程就將受損,核心競爭力就會受損,競爭門檻就會降低,壓力就會增加。

損,競爭門檻就會降低,壓力就會增加。

而三星、以及intel本身有自己的產業鏈,能實現自給自足。

所以,台積電和華為這些也算相輔相成,這些大廠的訂單對台積電仍然非常重要。

「我期望這條信息是假的,否則會後患無窮。

全球產業鏈的任何一個玩家都很難獨善其身。

」徐直軍說,「潘多拉盒子一旦打開,對於全球化的產業生態可能是毀滅性的連鎖破壞,毀掉的可能將不止是華為一家企業」

表面上這是華為之痛,但這哪僅僅是華為「芯」痛之痛?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從制裁華為升級制裁海思,美國的陽謀與陰謀

從貿易摩擦到現在,中國的高科技企業一直承受著無「芯」之痛,也因此被美國一步步卡脖子。本以為在第一階段的協議和疫情之下,美國對華為的打壓會有所緩和,但是反而以升級的態勢進一步上演。5月15日,美國...

美國再次施壓華為,魅族正在適配麒麟820

我想這兩天我們能在各大媒體網站上看到華為發的一個動態,一張圖片,並配文字「沒有傷痕累累,哪來的皮糙肉厚,英雄自古多磨難」。原因還是來自美國對華為的打壓,針對「美國商務部全面限制華為購買採用美國軟...

中國芯為何這麼慘?看了你就知道!

這幾天中興處在風口浪尖,很多人也比較疑惑,不是說中國科技公司強大起來了麼?為啥說到晶片、高精尖技術,我們就說這就等於抓住了中國這些科技公司的命脈?從而又聯想到不是華為這些公司都有自研發的麒麟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