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將反擊?華為再遭晶片「掣肘」,國產替代陣痛是必由之路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在5月15日,美國對華為的技術限制進一步升級。

根據新規要求,華為購買採用美國軟體和技術生產的半導體,包括那些處於美國以外,但被列為美國商務管制清單中的生產設備,要為華為和海思生產代工前,都需要獲得美國政府的許可證。

而美國在半導體方面處於全球領先水平,不少晶片廠商或多或少的使用美國設備或者軟體技術,這樣一來像台積電、三星等廠商要想向華為提供晶片,必須通過美國的許可。

從卡「華為」改為卡「海思」

在一年前,美國對華為的制裁僅限直接向華為出售的美國軟硬體產品、或是採購華為產品的美國公司。

但現在美國卻對華為供應鏈下手了,美國對華為的技術限制進一步升級,這意味著美國制裁華為升級,更是精準打擊華為半導體的生產能力。

美國商務部公告稱,由華為及其在實體清單(例如,海思半導體)上的關聯公司生產的半導體設計之類的商品,是某些美國商務控制清單(CCL)軟體和技術的直接產品。

不難看出,此次瞄準的對象就是華為旗下海思半導體,從卡「華為」改為卡「海思」,美國是想要通過控制晶片生產從而控制住華為消費者業務的命脈。

眾所周知,晶片作為智慧型手機的核心零部件,一旦遭遇「斷供」將對華為手機業務打擊非常大。

海思之所以受到關注,外界認為或與其在實體清單下取得的亮眼成績有關:華為海思的發展可以說非常迅速,從2016年的260億的營收一路增長到2019年的842億,三年時間翻了三倍多,換算成美元高達到120億。

對比美國晶片設計商的兩大巨頭高通和博通,他們在2019年的營收分別為243億美元和226億美元,可以看出海思已經在快速追趕而且逼近全球最大的兩家晶片設計公司。

根據相關數據顯示,華為海思在中國智慧型手機處理器市場的份額達到43.9%,首次超越高通(32.8%)。

雖然海思這兩年高端晶片沒有特別亮眼的突破,但是中端晶片非常猛,而且造價便宜質量好,美國如果放任海思的話,華為的海思再過幾年發展後可能真的會非常牛。

根據最初的限制,美國設想華為將無法從海外進口美國技術含量高於25%的產品,但沒想到的是,最關鍵的台積電代工部分,居然成功合法合規地避開了這25%的限制。

因此,之後才會不停傳出要把25%降低至10%的說法。

業界也曾推測,即使把美國技術含量降到10%,很有可能台積電的部分製程技術仍是可以「低空飛過」,甚至台積電最新的7nm、5nm製程都可能躲過美國這個規定。

或因如此,美國用新禁令來封鎖華為,直接要求所有為華為代工的半導體廠都需要經過美國政府的批准。

卡住的不單單是台積電,是卡住了全世界所有半導體廠,使其不幫華為生產代工。

不過華為還有窗口期,將華為的臨時許可再延長90天,以及條例生效後上游供應商仍有120天緩衝期,華為已緊急對台積電追加高達7億美元大單,產品涵蓋5nm及7nm製程。

雖然短時間問題不大,但是長遠來看華為將面對的是晶片代工的未知數。

未來華為還是必須尋求中國晶片廠商合作,而中芯國際是被廣泛認為能夠實現海思半導體晶片製造需求的企業,它將是華為尋找晶片製造「備胎」的關鍵,其中資背景能最大限度地避免美國制裁造成影響。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中芯國際的工藝製程和台積電、三星等還是存在一定差距,中芯想要追上台積電還需要一些時間,不過相信以中芯目前的製程進步的較高速度應該不會長時間拖慢華為產品的疊代速度。

去年曾有消息稱,中芯10nm/7nm製程已有實質進展,今年中芯放出消息回應傳聞:性能略遜於台積電7nm的中芯N+1工藝已在去年第四季度流片,有望今年第四季度量產進入市場。

這也意味著如果禁令實施,中芯或許能幫助華為正常運轉。

中國將反擊?全球晶片供應鏈面臨挑戰

據《環球時報》報導,有消息人士透露,如美方最終實施對華為的制裁升級計劃,中方將予以強力反擊,維護自身合法正當權益。

報導稱,中方可使用的具體反制選項包括以下幾項:將美有關企業納入中方「不可靠實體清單」,依照《網絡安全審查辦法》和《反壟斷法》等法律法規對高通、思科、蘋果等美企進行限制或調查,暫停採購波音公司飛機等。

實際上,美國對華為晶片供應鏈的制裁,最終影響的也不只是華為一家企業。

華為在對此事的官方聲明中表示,在此規則下,全球170多個國家使用華為產品建設的數千億美元網絡的擴容、維護、持續運行將受到衝擊,使用華為產品和服務的30多億人口的信息通訊也會受到影響。

聲明進一步指出,這次制裁影響的不僅僅是華為一家企業,更會給全球相關產業帶來嚴重的衝擊。

長期來看,晶片等產業全球合作的信任基礎將被破壞,產業內的衝突和損失將進一步加劇。

美國利用自己的技術優勢打壓他國企業,必將削弱他國企業對使用美國技術元素的信心,最後傷害的是美國自己的利益。

據悉,2019年華為向美國公司採購了187億美元,如果美國允許,華為仍會繼續採購。

此外,美國的實體清單也讓有些國家和企業意識到單一供應體系的風險。

會有更多的企業像華為一樣採取多元化的供應策略,來保持業務的穩定性。

而這些,都會反過來損害美國企業自身的利益。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從制裁華為升級制裁海思,美國的陽謀與陰謀

從貿易摩擦到現在,中國的高科技企業一直承受著無「芯」之痛,也因此被美國一步步卡脖子。本以為在第一階段的協議和疫情之下,美國對華為的打壓會有所緩和,但是反而以升級的態勢進一步上演。5月15日,美國...

美國再次施壓華為,魅族正在適配麒麟820

我想這兩天我們能在各大媒體網站上看到華為發的一個動態,一張圖片,並配文字「沒有傷痕累累,哪來的皮糙肉厚,英雄自古多磨難」。原因還是來自美國對華為的打壓,針對「美國商務部全面限制華為購買採用美國軟...

日媒放風「向華為斷供」,台積電火速否認

(文/觀察者網 呂棟)上周末,美國再次瞄準華為供應鏈,周一,市場掀起一串漣漪。上周五,美商務部宣布,將從EDA軟體、半導體設備到晶圓代工等各方面升級對華為限制,意圖採用釜底抽薪的方式徹底切斷華為...

美國制裁華為升級,晶片國產替代迎機遇?

剛剛過去的一周又一次被華為刷屏,因為美國對華為的封殺進一步升級了。怎麼個升級法呢?上一次,美國商務部是規定美國境外公司,必須使用美國技術的占比低於25%,才能和華為做生意。這一次不一樣了,美國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