麒麟990系列揭秘:突破物理極限的第二代7nm工藝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2019年柏林國際消費電子展(IFA2019)已經在今天於德國柏林開幕,正如我們所期待的那樣,華為今天在IFA2019上召開了新品發布會,推出了自家麒麟晶片的最新產品麒麟990和麒麟990 5G。

其中,全球首款旗艦5G SoC——麒麟990 5G和麒麟990的大部分規格是一致的,除了是否支持5G外,兩者只有微小區別。


▲華為消費者業務CEO余承東發布華為麒麟990系列

重新回顧一下麒麟990系列晶片的基本規格,你會發現麒麟990系列第一項比較重要的技術看點就是採用了新一代7nm+ EUV極紫外光刻技術的製程工藝。

的確,對於一款晶片而言,它製程工藝往往是發燒友們最先關注的。

那麼麒麟990系列採用的7nm+工藝節點究竟是什麼意思?這裡所謂的EUV極紫外光刻技術又是怎樣的呢?IT之家小編在這裡不妨為大家做一些詳細的解讀。

相信大家還記得,去年發布的麒麟980是全球首款採用7nm製程工藝的移動晶片,然後7nm成為旗艦移動晶片的標配。

但其實我們現在在手機上已經使用的7nm晶片並非完全的7nm工藝,或者說並沒有完全釋放出7nm的優勢,所以被稱為第一代7nm工藝,而7nm+則是第二代7nm工藝。

今年5月,7nm+工藝量產的消息就已經被公布,這是移動處理器第一次量產EUV極紫外光刻技術,在業界領先Intel、三星。

顯然,華為麒麟990系列是第一批採用7nm+製程工藝手機晶片SoC。

那麼這個7nm+工藝到底意味著什麼呢?它和第一代7nm製程工藝有什麼區別呢?

首先我們要對7nm這一製程工藝節點的困難度有一個了解。

我們知道,晶片是由海量的電晶體構成的,電晶體也是晶片最基本的層級,每個電晶體的通導和截斷代表著0和1,千萬甚至上億個電晶體代表著千萬甚至上億個0或1,也就是晶片運算的基本原理。

每個電晶體是非常小的,我們還是將那張經典的電晶體結構圖為大家展示一下:

上圖的電晶體結構中,「Gate(柵極)」可以看作是「閘」,主要負責控制兩端Source(源極)和Drain(漏級)的通斷,電流從源極流入漏極,而這時的柵極的寬度決定了電流通過時的損耗,表現出來就是發熱和功耗,寬度越窄,功耗越低。

而柵極的寬度(柵長),就是XX nm工藝中的數值。

對於晶片製造商而言,自然是力求柵極寬度越窄越好,不過當寬度逼近20nm時,柵極對電流控制能力急劇下降,漏電率相應提高,對生產工藝的難度要求也上了一個台階,不過如你我所知,這個問題已經被解決了,這裡不展開。

而當工藝繼續微縮,難度則會進一步加大,人們發現原來的解決方案又撐不住了,智能另尋他招。

所以在10nm這個節點初期,晶片廠商們也是一度難產的。

而當電晶體尺寸工藝進一步縮小,小於10nm時,則會產生量子效應,也就是我們所說的逼近物理極限,電晶體的特性將變得難以控制,這時候對於晶片的製造生產難度顯然指數級增長,不僅是技術上的難度,更需要海量的資金投入。

綜上,7nm這個節點上,製造工藝難度可想而知,所以它的發展需要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那麼具體到7nm到7nm+這兩代工藝上,到底提升在哪裡呢?

從上面的介紹中我們知道,隨著晶片工藝製程的不斷推進,晶片製造的難度也是成倍地增加。

具體到晶片製造的過程,有一個最重要的工序,是顯影和蝕刻,它的原理是:

讓光線通過帶有集成電路圖的掩膜(也叫光罩)投射到塗有光刻膠的晶圓上,形成已曝光和未曝光的「圖案」,然後通過光刻機蝕刻掉已曝光的部分。

▲圖片來自台積電官方視頻

這裡只是形象的解釋,實際過程極度複雜的,但我們需要知道的是,這個過程中光源的選擇非常重要。

選擇光源其實是選擇光的波長,波長越短,可曝光的實際尺寸就越小,這樣才能滿足工藝製程不斷精密化的要求。

在此之前最先進的是深紫外光刻(DUV),深紫外光也是一種準分子雷射,包括KrF準分子雷射,波長248 nm,,還有ArF準分子雷射,波長193 nm。

而比DUV更先進的是EUV,也就是極紫外光。

極紫外光刻的波長可達13.5nm,這個躍進是非常明顯的,顯然更適合7nm晶片的製造過程,可以很大提高電晶體的密度,並降低功耗。

IT之家通過華為處了解到,麒麟990的晶片整體面積相比980基本沒有變化,但包含的電晶體數量卻得到了大幅提升,達到驚人的103億個電晶體,這也是第一個超過100億個電晶體的晶片。

這背後,顯然和7nm+製程工藝的採用直接相關。

電晶體數量的提升,意味著晶片處理能力的提升,相比於傳統的7nm工藝,麒麟990系列的電晶體密度提升了18%,能效則提升了10%,AI運算將更省電。

這裡需要說明的是,突破DUV技術其實並非只有EUV一種解決方案,行業里其他企業也曾嘗試過其他方案,但最後的效果都不好,最後只有光刻機巨頭ASML採用的EUV光刻機笑到最後。

▲華為Fellow艾偉演講

另外就是生產7nm晶片也並不是只有EUV可以,只是EUV光刻優勢更明顯,DUV其實也可以用於生產7nm晶片,去年第一代7nm晶片採用的就還是DUV光刻技術。

▲使用EUV和DUV的ArF光刻圖像細節對比,EUV的優勢非常明顯

所以,採用EUV極紫外光刻也是第二代7nm工藝區別於第一代的關鍵,只不過這種技術難度很大,有很多難點需要解決,例如EUV光刻機的光效率只有2%左右。

且有源功率僅250W,無法滿足高效刻蝕晶圓的目的,另外空氣分子也會對EUV光線有干擾,所以進行EUV光刻時要求真空環境等等。

IT之家小編從華為處了解到,為了解決7nm+工藝的量產,華為投入了大量工藝專家進行研發,有超過5000次的驗證以及大量的實驗,其中的重點顯然也是解決EUV光刻技術應用的難點。

當然,結果我們已經知道了,7nm+製程工藝成功量產,麒麟990也第一時間用上了這一先進工藝——注意,這裡是商用,在即將於9月19日發布的華為Mate 30系列手機中,我們將真真切切地看到搭載7nm+工藝的麒麟990晶片的真實表現,IT之家小編對此也是非常期待的。

毫無疑問,隨著麒麟990系列晶片的發布,7nm+製程工藝也會像去年麒麟980引領的7nm工藝一樣,成為移動端旗艦晶片的主流製程技術標準。

而在這背後,IT之家更在意的,是華為真正將7nm這一製程節點向前推動了一大步,對於半導體產業以及移動終端行業的發展,顯然也具有重要的意義。

推薦閱讀:

《華為發布全球首款旗艦5G SoC麒麟990:支持SA/NSA,集成5G基帶》

《一圖看懂華為麒麟990 5G和麒麟990晶片區別》

《華為Mate 30系列將首發搭載麒麟990處理器,9月19日發布》

《一張圖讀懂麒麟990系列處理器》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半導體工藝節點是如何演進的|智慧產品圈

01 摩爾定律下的工藝節點的形成 1958年,美國德州儀器公司的工程師傑克•基爾比製成了世界上第一片集成電路,1962年,德州儀器公司建成世界上第一條商業化集成電路生產線。此後,在市場需求的驅動...

美國將電晶體製程縮減到1nm 中國還能趕上嗎

近年來,晶片製造工藝的進步速度逐漸放緩,適用了20餘年的摩爾定律在新時代下也有逐漸失靈的跡象,從晶片的製造來看,7nm就是矽材料晶片的物理極限。不過據外媒報導,美國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的一個團...

Mate 30首發!華為麒麟985曝光:7nm製程+EUV工藝

前不久有消息稱,華為在保持全球智慧型手機市場領導地位的同時,還將在今年加大手機晶片的開發,這其中最首要的就是旗艦晶片的研發。而據行業內消息稱,華為將在今年下半年推出同樣採用7nm工藝製程的麒麟9...

群雄逐鹿光刻圈

近期,半導體界掀起了一陣小小的光刻潮,原因就是浸潤式光刻技術的開創者林本堅博士獲得了2018年未來科學大獎-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並於近日進行了多次主題演講,使半導體光刻這項高端而又略顯神秘的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