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米到松果,雷軍系難有行業標杆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雷軍這樣心思縝密習慣總結的人,肯定已經做過無數次復盤。

但把時間撥回兩年前,2015年1月發布小米Note時,就算再有憂患意識,雷軍可能也不會預測到小米手機出貨在國內市場被擠出前三,當時他可是喊出了五到十年內做到全球智慧型手機市場份額最大的口號。

那時還關注手機市場,通過網絡看完發布會後寫了兩篇文章,在《硬體不夠硬,手機或成小米帝國最弱一環(下)》中,我提到,小米將其稱之為旗艦的小米Note沒有指紋識別,之前更早的小米4首發時不支持4G,所以我當時認為「小米現在的硬體研發團隊,已經不能適應小米進入第一梯隊的現實,小米在硬體研發上,必須做出更大的投入,甚至發生巨變,才有可能適應前三的地位。

2016年5月18日,雷軍內部信被媒體曝光,原來負責小米手機研發與供應鏈的周光平被任命為小米首席科學家,負責手機技術前沿領域研究,而周光平原來的部門直接向雷軍匯報。

毋庸諱言,周光平被架空了。

小米是不是技術公司?

簡單復盤小米手機歷程,並不是想證明,一個局外人會比雷軍更了解小米。

最近兩年小米手機發展放緩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技術類資源儲備跟不上公司急劇擴張的速度只是原因之一。

和聯想不同,小米的七位聯合創始人每一位都有很強的工程背景。

財務自由的雷軍創業時也不會有柳傳志當年的窘迫,不需要為了生存去走貿工技的路子。

僅憑營銷模式創新與供應鏈管理,是無法登頂國內智慧型手機市場榜首位置的,毫無疑問小米還是有技術的,MIUI就是小米自己的技術,在當年安卓系統還不太人性化的時候,MIUI等國產深度定製手機系統為國內智慧型手機的普及立下過汗馬功勞。

但在硬體方面呢?小米的創新實在乏善可陳。

是304不鏽鋼?還是為給驍龍810降溫而申請的數項專利?在國內智慧型手機開始甩開蘋果,在智慧型手機上不斷嘗試雙攝像頭、無線充電等新技術時,小米在硬體創新方面邁的步子還不夠大。

當然,降成本也是生產力,也能推動產業的發展,但在競爭對手紛紛站穩3000元以上市場時,小米在這個市場空間仍然聲音不大,硬體能力不足是一個主要原因。

周光平時代早期,小米主打性價比。

因為售價只相當於當時同配置進口智慧型手機價格的一半左右,所以沒有人會計較小米在硬體上是否有創新,便宜好用就夠了。

但小米進入國內手機市場前三之後,推出的幾款旗艦機在硬體上都有缺憾,要麼沒有指紋識別,要麼不支持4G,作為代表公司形象與口碑的旗艦產品,就是要該有的功能、不該有的功能都要有。

2015至2016年,很多時候小米是用有硬缺憾的旗艦手機來與對手競爭,「為發燒而生」如果不是幫驍龍810做廣告,那麼就只成一句空話了。

所以,小米確實是一家技術公司,但軟體實力強於硬體實力,那麼切入晶片設計領域,會讓小米增加在硬體設計能力方面的競爭力嗎?

為何手機廠商可以有晶片設計部門?

系統廠商做晶片,從來不是新鮮事。

半導體產業三大發源公司有兩家,即摩托羅拉與德州儀器,都是從系統廠商開始發展半導體技術的,歐洲的英飛凌與恩智浦也都是從系統公司拆分出來而成為專業的半導體公司。

當然,以蘋果、華為等為代表的廠商,先做終端產品,後進入晶片設計領域,其設計開發的晶片基本只用於自家終端產品模式,是近十幾年才出現,因為無晶圓代工模式(即晶圓代工廠負責製造晶片,IC設計公司負責設計開發,生產外包給晶圓代工廠與封測廠等產業鏈上其他環節)出現不過三十多年而已。

為什么半導體部門會從原來的系統公司獨立出去?為什麼蘋果、華為和小米又重新開始在公司內部建立晶片設計部門?

歸根到底,這是一個技術進步所導致的經濟利益最大化在不同時期的不同體現。

摩托羅拉(拆分出安森美與飛思卡爾)、西門子(拆分出英飛凌)與飛利浦(拆分出恩智浦)當年拆分的主要原因有兩個:從母公司來說是解決自身包袱,半導體投資越來越大,而自家半導體部門產品主要自用,投資回報比已經為負,摩托羅拉半導體部門在被拆分成飛思卡爾之前,一年的虧歲額超過十億美元;對半導體部門來說是解綁,獨立出來以後,可以有更多的客戶,從而以銷量帶動營收,從而實現自造血功能。

蘋果、華為、小米等進入晶片設計領域的主要原因也可以總結為兩點:首先,在產品同質化的今天,手機主處理晶片是構成手機硬體系統差異化的最大因素,主處理晶片也是決定手機設備價值最關鍵的一點,如果還是像PC時代一樣晶片由第三方提供,那麼蘋果手機與平板業務無法達到目前的利潤率水平;其次,華為與小米自造晶片也是為了供應鏈安全,消費類市場需求向來波動劇烈,如果在核心元器件上沒有可靠的供應源,那麼在貨源緊張時拿不到貨是很正常的現象,小米在手機處理器與攝像頭傳感晶片上就曾吃過暗虧。

當然,蘋果、華為與小米能夠養得起IC設計部門,最主要的原因是手機出貨量足夠大。

根據IDC的統計數據,全球智慧型手機2016年出貨量達到14.7億部,其中出貨量前三大手機廠商均有自己的手機晶片設計部門,即三星(出貨量3.114億部)、蘋果(出貨量2.154億部)、華為(1.393億部),小米雖然沒有進入全球前五,但出貨量也應該在5000萬部以上(第五名VIVO出貨量7730萬部)。

這是什麼概念?2016年全球PC出貨量也不過2.7億台,英特爾憑藉PC處理器爬到半導體榜首位置時,PC年出貨量遠不到兩億台,何況還有一個常年列入全球前二十大,偶爾能進前十的競爭對手。

現在,一顆超大規模系統專用晶片是否值得開發,最重要的衡量標準就是使用量有多大,年出貨量在5000萬部以上的手機廠商具備了自研主晶片的基礎。

做晶片九死一生?

雷軍說做晶片九死一生,後面又說松果花了28個月就把「幾乎是這個星球上集成度最高的元器件」量產,而且一次流片成功,從2015年6月份流片到9月份第一版晶片可以撥通電話只用了三個月。

那麼做晶片到底是難還是不難呢?

晶片設計已經是一個很成熟的產業。

雖然由於集成的功能越來越多,計算能力越來越強,功耗要求越來越嚴苛,手機處理器等超大規模系統級晶片的設計複雜度不斷增大,開發成本不斷上升,但並沒有到九死一生的地步,現在國內晶片設計產業鏈比起十幾年前海思剛起步時成熟多了,人才、配套、資本都很充裕,只要捨得投錢,做一顆能工作的手機晶片並不難。

但難的是這顆晶片是否有市場競爭力,因為在先進工藝市場中,由於高昂的開發成本,沒有人有九死的機會。

海思好在起步早,雖然開始也是性能差、缺陷多,但由於有華為力撐,十幾年持續投入終於開花結果,現在不僅摘掉了祖傳CPU的帽子,麒麟系列手機晶片還成為了華為手機的賣點。

如果早期產品沒有競爭力,小米敢不敢大量用在自家手機上?如果性能不佳,小米敢為松果撐幾代?

90納米或更舊的工藝(例如130納米或180納米)時代,流片成本與總開發成本比較低,很多公司對於產品開發疊代次數要求不高,一款產品改到第九版還不能量產的狀況並不稀罕,這不會壓垮一家設計公司。

但隨著先進工藝總開發成本越來越高,試錯成本越來越高,根據Gartner的數據,一顆28納米晶片的平均總開發成本在3000萬美元左右,14/16納米約為8000萬美元,而將來的7納米,總開發費用則可能高達2.7億美元。

所以,現在沒有公司能承受住這樣的試錯成本,松果做晶片能否成功,並不在於這一代,而在於第二代和第三代。

據業內人士介紹,松果第一顆晶片開發過程之所以能夠成功,與小米以極低的成本拿下聯芯的開發團隊以及技術成果有關。

2014年11月小米旗下的松果與大唐電信旗下聯芯簽署協議,將聯芯科技開發並擁有的SDR1860平台技術以1.03億元的價格,許可授權給松果。

據消息人士透露,此次聯芯是以白盒IP方式授權給松果,即由聯芯的技術人員將該平台的所有技術細節和盤托出,「大唐幾十年幾十億的歷史投入被小米一個億拿走,目前一次性流片成功不能說運氣好,」該消息人士稱,「何況是白盒IP,聯芯的團隊又扶上馬送一程。

有專家表示,對於集成了基帶的手機系統級晶片,從零開始2年時間完成協議棧開發與入網入庫測試是不可能的事情。

藉助了大唐的力量 才能用28個月時間實現量產

所以,松果晶片能否成功不看這一顆,這是吃聯芯的老本,能否活下來要看以後兩三年的新產品。

雷軍系難有行業標杆技術公司

從松果手機晶片發布會上的發言來看,雷軍對於晶片設計業投資大、回報期長的特點有心理準備。

但我仍然擔心,雷軍沒有破釜沉舟的決心。

拿小米對標華為確實對小米不公平,華為將近三十年到如今的規模,小米還不到十年,一度在智慧型手機上曾壓倒華為,小米已經是全球硬體設備創業公司里的奇蹟。

縮小到電子信息行業,在大中華區華人創辦的公司里,有兩家可以稱為偉大的技術公司,晶圓代工領域的台積電與通信領域的華為,已經是各自行業的標杆。

如果雷軍真想把小米打造成為一家偉大的科技公司,那麼無論是現在,還是將來,總免不了被拿來與華為對比,以前是華為對小米,如今是海思對松果。

雖然雷軍與任正非都是四十歲以後開始創業,但解決生存問題是任正非被迫創業的一個主要原因,而雷軍的理想色彩更濃,衣食無憂的他是為了實現自己打造一家世界級科技公司的夢想。

創始人的性格(雖然小米是合伙人企業,但雷軍無疑是精神領袖)對一家企業的影響是根本性的。

華為的狼性與專注就是任正非性格的外化,兇悍、強硬、專注,沒有機會時蓄而不發,機會來臨時孤注一擲,用他自己的話說就是:「28年只對準一個城牆口發起衝鋒。

」這樣的性格可以造就一家偉大的企業,但生活中遇到,想必很難相處。

網上傳播的任正非語錄中,頗有一些讓普通人接受不了的言論,例如華為某個副總裁因為家庭原因而提出離職時,任正非一本正經地告訴他:你可以離婚啊。

台積電的張忠謀也以強悍嚴厲著稱。

相比之下,雷軍溫文爾雅,情商頗高,網絡上幾乎找不到雷軍與人相處失禮的報導,據傳在早期,小米的每一篇報導,雷軍會親自與媒體進行溝通,接觸過雷軍的媒體人對他的評價都非常好,這是一個順風順水、重情重義又愛惜羽毛的人。

他是天才的程式設計師,頂級的投資人,傑出的管理者,值得交往的朋友,但目前並不具備創造歷史性技術公司的性格。

雷軍的百度百科上說他講究平衡,喜歡照顧很多人的感受,一件事情做的不對,他會立刻補救。

他勤於反思,不停修正,每天都在「否定」自己,回顧、檢查、修正再回顧。

從他處理周光平的手段來看,這些評價不虛,當外人都看出小米手機硬體研發與供應鏈管理上存在重大問題時,雷軍花了一年半的時間才決定將周光平架空。

雷軍將自己的投資公司起名為「順為資本」,投資確實應該順勢而為,但要打造一家偉大的科技公司,有時候是需要有逆勢而為的勇氣,要有扎硬寨、打硬仗的決心。

做過多年天使投資的雷軍能見到的機會太多,機會一多就不容易在一個方向下打硬仗的決心。

雖然不像樂視一樣攤子鋪向全宇宙,但雷軍投資的小米系生態圈覆蓋面也是非常大,華為雖然開始多元化,但通信仍然是其所有業務的核心,而台積電則堅守晶圓代工這一領域。

雷軍的七字箴言中包含了專注與極致,但很遺憾,現在小米既不夠專注,也不夠極致--與一般企業相比,在專注與極致上小米自然不輸,但以偉大企業來要求的話,還不夠專注與極致。

但不夠專注與極致並不致命,最致命的是雷軍不夠壞。

面對社會輿論批評華為裁撤大齡員工,任正非直接回應:光想躺在床上數錢,可能嗎?這種話如果是從雷軍嘴裡說出來,很多人會覺得不可思議。

架空周光平需要花一年半的時間,早期加入小米的一些老員工隨著小米極速擴張,很多已經走上了重要崗位,我推測這其中已經跟不上公司如今發展的人有不少,但以雷軍的性格,像華為一樣進行大換血的可能性不高。

偉大企業的創始人,很多在生活中都是一個混蛋。

但慈不掌兵,想要打造一家偉大的科技公司?雷軍可以更混蛋一些!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前途未卜的小米處理器

日前,小米旗下的松果電子宣布,將與阿里旗下的中天微達成合作關係,具體就是以中天微的RISC-V CPU處理器為基礎平台,松果電子提供極具市場競爭力的SoC智能硬體產品,共同促進和加速RISC-V...

28個月 耗資10億 小米首款手機晶片澎湃S1量產

文/熊出墨請注意2月28日,小米推出自主研發智慧型手機晶片澎拜S1,這標誌小米成為繼華為之後,第二家擁有自主研發處理器能力的中國智慧型手機公司。目前,全球範圍內手機晶片主要的玩家是高通、聯發科,...

小米發布澎湃S1晶片:一次蓄謀已久的必然選擇

小米造芯了。這對產業鏈的眾多夥伴來說,可能是五味雜陳,什麼樣的滋味都有。這裡,我想首先跳出具體的對誰有利對誰不利的窠臼,先從產業發展的角度看一看造芯意味著什麼。站在全球半導體產業鏈的角度去看,我...

論中國手機科技英雄,唯雷軍與任正非耳!

2月28日,小米在國家會議中心召開了其松果處理器發布會。從此,小米躋身為擁有自主研發處理器的全球僅有的四大手機廠商之一。可以說,這是小米具有歷史性的一步,也是中國科技發展的一大步,是中國人的驕傲...

小米發布「松果」 雷軍:這不是一個PPT晶片

新京報快訊(記者劉素宏)2月28日,小米推出自主研發智慧型手機晶片松果,這標誌小米成為繼華為之後,第二家擁有自主研發處理器能力的中國智慧型手機公司。在小米推出晶片之前,全球範圍內只有華為、三星、...

雷軍:做晶片最難的兩個時刻

2月最後一天,國家會議中心內,依然是「藍色襯衫+牛仔褲」裝扮的雷軍公布了小米史上研發周期最長的一款產品——自主晶片澎湃S1。「這不是一個PPT晶片,因為我們已經量產了。」雷軍捏起一枚指甲大小的晶...

小米+松果,雷布斯給我們帶來了什麼

首先寫下這個標題,應該沒有人第一時間腦袋想的是「好吃的」吧。 2月28號下午兩點,小米松果晶片發布會北京國家會議中心舉行,在本次發布會上,小米發布了自主研發手機晶片——澎湃S1,定位中高端,八核...